河南平顶山鲁山县的中原大佛是谁资建设的?

2024-05-04 16:44

1. 河南平顶山鲁山县的中原大佛是谁资建设的?

2002年,河南汝州市天瑞集团,投资2.8亿元人民币,历时将近5年,于2007年建造竣工。

河南平顶山鲁山县的中原大佛是谁资建设的?

2. 平顶山大佛是世界第一吗?

  河南省鲁山大佛堪称“天下第一佛”。

  2002年,中央某常委委托河南汝州市天瑞集团李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历时将近5年,于2007年建造竣工。佛院地处风水宝地,青山环抱,绿水环绕,佛像庄严祥和,气势宏大,前所未有。据资料显示,景区占地11700亩,佛像身高108米,莲花宝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15米,计总高168米。其中金刚座内分三层,每层有九个展殿,三个拜佛台,每个拜佛台有300平方米。其外层上部是飞天造型,中部为万佛龛,下部正南为巨门三个。其下为须弥座,占地6680平方米。佛身用黄铜、紫铜2700吨、黄金100公斤,为抗震、防风、防灾内部用钢材3700吨支撑,造型庄严、气势独特。围绕金佛,依照卢舍那佛文化理念,在金刚宝座、莲花宝座近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展现“五方五佛”乃数万尊护法菩萨、金刚、罗汉、天女的宏伟场面,造像之多、之精美,乃当代天下第一。


  鲁山大佛位于鲁山上汤境内,311国道横贯鲁山全境,从大佛面前畅然通过。大佛景区向西40公里是著名的国家四A级石人山风景区,东行10公里是波涛荡漾的昭平湖水上公园,南去10公里是神秘的林彪指挥所。

  2007年底,鲁山至郑州的“郑石高速”全线贯通,大佛脚跟为终点,交通十分方便。

  太澳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山出口紧邻大佛。现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2008年六月建成通车。届时,南到南阳、襄樊、荆州、常德、韶关、广州、澳门,北至长治、太原、大同、内蒙等地,十分方便。
    八十年代,电影《神秘的大佛》上映后,乐山大佛高71米,民众为之轰动,号称世界第一。可惜,1997年,无锡灵山大佛建成竣工,佛高101.5米,取而代之。今天,鲁山大佛以高度153米超过灵山大佛,成为世界第一。因此,佛的发源地印度国佛教协会因此大为不满,责难中国佛教协会!

3. 中国古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它的现实价值和作用是什么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 
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此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结构美。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迟唐代已经比较成熟。 

到宋元□三年(1100) 编成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规格化并不过于限制序列构成,所以单体建筑的规格化与群体序列的多样化可以并行不悖,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显然这是进步的成熟现象。中国古代建筑单体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原因就是规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项突出成就,也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 

中国园林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所采用的空间构图手法,就是自由灵活、运动流畅的序列设计。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 
的观赏画面。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 


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还尽量利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直至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例如秦始皇营造咸阳,以宫殿象征紫微,渭水象征天汉,上林苑掘池象征东海蓬莱。清康熙、乾隆营造圆明园、避暑山庄和承德 
外八庙,模拟全国重要建筑和名胜,象征宇内一统。明堂上圆下方,五室十二堂,象征天地万物。某些□嘛寺的构图象征须弥山佛国世界等。 

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形式由下列一些因 
素构成: 

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庭院,共有3种形式: 

①十字轴线对称, 主体建筑放在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 

②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宫殿小至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 

③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的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别。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宫殿。 

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融于山水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林。但不论哪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型式 

规格定型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有十几种名称,但大多数形式差别不大,主要的有3种: 

①殿堂,基本平面是长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圆形,很少单独出现; 

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圆、六角、八角等 
形状,可以独立于群体之外; 

③廊,主要作为各个单座建筑间的联系。殿堂或亭上下相叠就是楼阁或塔。早期还有一种台榭,中心为大夯土台,沿台建造多层房屋,但东汉以后即不再建造。殿堂的大小,正面以间数,侧面 
以檩(或椽)数区别。汉以前,间有奇数也有偶数,以后即全是奇数,到清代,正面以11间最大,3间最小,侧面以13檩最大,5檩最小。间和檩的间距有若干等级,内部柱网也有几种定型的排列方式。正面侧面间数相等,就可变为方殿,间也可以左右前后错落排列,出现多种变体的殿堂平面。 


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型式 

不论殿堂、亭、廊,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3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高级建筑的台基可以增加到2~3层,并有复杂的雕刻。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门窗组成,如是楼阁,则设置上层的横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栏杆。层顶大多数是定型的式样,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5种,硬山等级最低,庑殿最高,攒尖主要用在亭上(见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廊更简 
单,基本上是一间的连续重复。单座建筑的规格化,到清代达到顶点,《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就规定了27种定型形式,每一种的尺度、比例都有严格的规定,上自宫殿下至民居、园林,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就是依靠为数不多的定型化建筑组合而成的。 

形象突出的曲线屋顶 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巨大的体量和柔和的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顶的基本形式 
虽然很简单,但却可以有许多变化。例如屋脊可以增加华丽的吻兽和雕饰;屋瓦可以用灰色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镏金铜瓦;曲线可以有陡有缓,出檐可以有短有长,更可以做出2层檐、3层檐;也可以运用穿插、勾连和披搭方式组合出许多种式样;还可以增加天窗、封火山墙,上下、左右、前后形式也可以不同。建筑的等级、性格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屋顶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质地上表现出来的。 

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 使简单规格的单座建筑富有不同的个性,在室内主要是依靠灵活多变的空间处理。例如一座普通的三五间小殿堂,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可以成为府邸的大门,寺观的主殿,衙署的正堂,园林的轩馆,住宅的居室,兵士的值房等内容完全不同的建筑。 

室内空间处理主要依靠灵活的空间分隔,即在整齐的柱网中间用板壁、□ 扇(碧沙橱)、帐幔和各种形式的花罩、飞罩、博古架隔出大小不一的空间,有的还在室内部分上空增加阁楼、回廊,把空间竖向分隔为多层。再加以不同的装饰和家具陈设,就使得建筑的性格更加鲜明。另外,天花、藻井、彩画、匾联、佛龛、壁藏、栅栏、字画、灯具、幡幢、炉鼎等,在创造室内空 
间艺术中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绚丽的色彩 中国建筑用色大胆、强烈。绚丽的色彩和彩画,首先是建筑等级和内容的表现手段。屋顶的色彩最重要,黄色(尤其是明黄)琉璃瓦屋顶最尊贵,是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宫殿内的建筑,除极个别特殊要求的以外,不论大小,一律用黄琉璃瓦。宫殿以下,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 
(剪边)、绿色、绿灰混合;民居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民居、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梁枋、斗拱、椽头多绘彩画,色调以青、绿为主,间以金、红、黑等色,以用金、用龙的多少有无来区分等级。 

清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低。民居一般不画彩画,或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园林建筑彩画最自由,可画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色彩和彩画还反映了民族的审美观,首先是多样寓于统一。一组建筑的色彩,不论多么复杂华丽,总有一个基调,如宫殿以红、黄暖色为主,天坛以蓝、白冷色为主,园林以灰、绿、棕色为主。其次是对比寓于和谐。因为基调是统一的,所以总的效果是和谐的;虽然许多互补色、对比色同处一座建筑中,对比相当强烈,但它们只使和谐的基调更加丰富悦目,而不会干扰或取代基调。最后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例如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 
居最普通,色彩也最简单。 

形式美法则 中国古代建筑是一种很成熟的艺术体系,因此也有一整套成熟的形式美法则,其中包括有视觉心理要求的一般法则,也有民族审美心理要求的特殊法则,但迄今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从现象上看,大体上有以下4方面: 

①对称与均衡。 环境和大组群(如宫城、名胜风景等),多为立轴型的多向均衡;一般组群多为镜面型的纵轴对称;园林则两者结合。 

②序列与节奏。凡是构成序列转换的一般法则,如起承转合,通达屏障,抑扬顿挫,虚实相间等,都有所使用。节奏则单座建筑规则划一,群体变化幅度较大。 

③对比与微差。很重视造型中的对比关系,形、色、质都有对比,但对比寓于统一。同时也很重视造型中的微差变化,如屋项的曲线,屋身的侧脚、生起,构件端部的砍削,彩画的退晕等,都有符合视觉心理的细微差别。 

④比例与尺度。模数化的程度很高,形式美的比例关系也很成熟,无论城市构图,组群序列,单体建筑,以至某一构件和花饰,都力图取得整齐统一的比例数字。比例又与尺度相结合,规定出若干具体的尺寸,保证建筑形式的各部分和谐有 
致,符合正常的人的审美心理。 

类型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①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 
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②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③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④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以上 4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3种类型, 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地方民族风格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 

①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 
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②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很少 
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③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 
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④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⑤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利用山 
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不太讲究装饰。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⑥藏族风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牧民多居褐色长方形帐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为2~3层小天井式木结构建筑,外面包砌石墙,墙壁收分很大,上面为平屋顶。石墙上的门窗狭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顶部檐端加装饰线条,极富表现力。□嘛 
寺庙很多,都建在高地上,体量高大,色彩强烈,同样使用厚墙、平顶,重点部位突出少量坡顶。总的风格是坚实厚重。 

⑦蒙古族风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牧民居住圆形毡包(蒙古包),贵族的大毡包直径可达10余米,内有立柱,装饰华丽。□嘛庙集中体现了蒙古族建筑的风格,它来源于藏族□嘛庙原型,又吸收了临近地区回族、汉族建筑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 

⑧维吾尔族风格。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区。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全用平屋顶,内部庭院尺度亲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绿化点缀。房间前有宽敞的外廊,室内外有细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饰。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和教长陵园是建筑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体量巨大,塔楼高耸,砖雕、木雕、石膏花饰富丽精致。还多用拱券结构,富有曲线韵律。 

时代风格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结构长时期变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审美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或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术风格发生变化。根据这两点,可以将商周以后的建筑艺术分为3种典型的时代风格: 

①秦汉风格。商周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但商、周建筑也有地区的、时代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文化不同,建筑风格也不统一。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风格,即以齐、晋为主的中原北方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将各国文化集中于关中,汉继承秦文化,全国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代表秦汉风格的 
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其特点是,都城区划规则,居住里坊和市场以高墙封闭;宫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组群,其主体为高大的团块状的台榭式建筑;重要的单体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顶很大,曲线不显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雕刻色彩装饰很多,题材诡谲,造型夸张,色调浓重;重要建筑追求象征涵义,虽然多有宗教性内容,但都能为人所理解。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②隋唐风格。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中原士族南下,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随着民族的大融合,深厚的中原文化传入南方,同时也影响了北方和西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空前发展。随之输入的佛教文化,几乎对所有传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传统艺术的门类和表现手段,也改变了原有的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退隐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园风景诗的出现,以及对江南秀美风景地的开发,正式形成了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基本风格,由此也引伸出浪漫主义的情调。 

隋唐国内民族大统一,又与西域交往频繁,更促进了多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 
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③明清风格。五代至两宋,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商品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城市生活内容和人的审美倾向也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随之也改变了艺术的风格。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时期,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再一次得到交流融汇;元代对西藏、蒙古地区的开发,以及对阿拉伯文化的吸收,又给传统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明代继元又一次统一全国,清代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建筑终于在清朝盛期(18世纪)形成最后一种成熟的风格。其特点是,城市仍然规格方整,但城内封闭的里坊和市场变为开敞的街巷,商店临街,街市面貌生动活泼;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风景胜地,公共游览活动场所增多;重要的建筑完全定型化、规格化,但群体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丰富;民间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质量和艺术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私家和皇家园林大量出现,造园艺术空前繁荣,造园手法最后成熟。总之,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筑艺术特有的规律,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型风格——雍容大度,严谨典丽,机理清晰,而又富于人情趣味。 

秦汉、隋唐、明清3个时期相距时间基本相等,它们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融合的3个时代,也是封建社会前、中、后 3期的代表王朝。作为正面地、综合地反映生活的建筑艺术,这3种时代风格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艺术范围;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意义和它们的反映功能,显然也远远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方建筑的输入而形成的,它的发展与每一阶段的社会体制、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①传统建筑在数量上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出 
现了新的审美趣味,致使建筑风格和某些艺术手法有所变化。 

②近代工业生产和以公共活动为主的新的社会生 
活,产生了新类型的建筑。 

③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也要求相应的新形式。 

④封建等级制度的废除,社会体制的变革,使得传统建筑艺术赖以存在的许多重要审美价值发生了根本动摇,建筑艺术的社会功能有所改变,要求创造出能体现新的审美价值,适应新的社会功能的新形式。 

⑤传统的审美心理与新的审美价值、新的社会功 
能产生了新的矛盾,在新建筑中能否体现和怎样体现传统形式,成为近现代建筑美学和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 

在上述社会变革与建筑变革构成的复杂的背景面前,中国近现代建筑表现出一些新的艺术特征: 

传统建筑的园林和装饰艺术出现了新风格 在传统建筑中,园林和装饰是由于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最敏感的部分。19世纪中叶以后,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园林大部分经过改建和重建,它们共同的倾向是,建筑的比重大大增加,空间曲折多变,装饰繁复细腻,假山曲屈奇谲,相当一部分流于繁琐造作。建筑装饰则普遍走向大面积满铺雕镂,色彩绚丽,用料名贵,题材范围扩大,手法非常细致,还有一些西方巴洛克、罗可可的手法类杂其中,某些构图意匠也受其影响。 

突出了建筑的类型风格 近代出现的新类型建筑开始大都是直接搬用西方同类的建筑,而西方各类建筑又大都有一套基本定型的形式,当时常见的有殖民地式、古典复兴式、哥特复兴式、折衷式等,从哈尔滨到香港,从青岛到喀什,举凡机关、银行、商场、会堂、公寓、住宅、学校等,各自都以基本定型的形式标志出自己的内容,而同类型的形式又大同小异,极少显示出特有的地方民族特色,甚至出现了北方建筑用深拱廊百页窗(殖民地式),南方建筑设壁炉(古典复兴式)的现象。而在20~30年代兴起创作民族形式以后,大多数也都是套用古代某一时期官式建筑法式(主要是清代),致使广州的民族形式建筑与北京的无大差别。只在80年代以后,才较多地注意地方特色,即所谓乡土建筑风格。 

单体建筑重在表现外观造型 近现代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封闭内向,以表现空间意境为主的审美观念,突出了公共性和开放性的观赏功能,这与同时输入的西方建筑重视表现实体造型的审美观念是一致的。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艺术形式包含着两类内容。一是某些大型的、纪念性比较强的建筑仍十分注重造型艺术的社会价值,审 
美功能要求有较强的政治伦理内容,即以特定的形式表现某些特定的精神涵义。如银行、海关常采用庄重华贵的西方古典形式,以显示其财力的坚实富有;一些政府机关和纪念建筑多吸取传统形式,以显示继承传统文化,发扬国粹的精神。二是大多数民用建筑一般只从审美趣味出发,一方面追求时髦新奇,同时仍受到传统审美趣味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流行的洋式店面、洋学堂、洋戏院和城市里弄住宅等,都是所谓中西合璧的形式;以后则更多直接采用西方流行的形式;80年代以后又兴起了追求乡土风味的形式,这些都是与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一致的。

中国古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它的现实价值和作用是什么

4. 法国古典式建筑与中国建筑的比较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工匠的技术,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伤兵院新教堂又称残废军人新教堂,是路易十四时期军队的纪念碑,也是 十七世纪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新教堂接在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南端,平面呈正方形,中央顶部覆盖着有三层壳体的穹窿,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提高,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穹窿顶下的空间是由等长的四臂形成的希腊十字,四角上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新教堂立面紧凑,穹窿顶端距地面106.5米,是整座建筑的中心,方方正正的教堂本身看来像是穹窿顶的基座,更增加了建筑的庄严气氛。

    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和中叶,国家性的、纪念性的大型建筑比 十七世纪显著减少。代之的是大量舒适安谧的城市住宅和小巧精致的乡村别墅。在这些住宅中,美奂的沙龙和舒适的起居室取代了豪华的大厅。在建筑外形上,虽然巴洛克教堂式样很快为其他建筑物所效法,但这时期巴黎建筑学院仍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

    当时的著名建筑有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等。后者由在一条纵轴线上的三个广场组成:北为政府广场,长圆形;南为斯丹尼斯拉广场,长方形;中间是一个狭长的广场。广场群是半封闭的,空间组合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广场上的树木、喷泉、雕像、栅栏门、桥、凯旋门和建筑物的配合也很恰当。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①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②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③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④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以上 4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3种类型, 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地方民族风格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

  ①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②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③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④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⑤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利用山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不太讲究装饰。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⑥藏族风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牧民多居褐色长方形帐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为2~3层小天井式木结构建筑,外面包砌石墙,墙壁收分很大,上面为平屋顶。石墙上的门窗狭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顶部檐端加装饰线条,极富表现力。□嘛寺庙很多,都建在高地上,体量高大,色彩强烈,同样使用厚墙、平顶,重点部位突出少量坡顶。总的风格是坚实厚重。

  ⑦蒙古族风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牧民居住圆形毡包(蒙古包),贵族的大毡包直径可达10余米,内有立柱,装饰华丽。□嘛庙集中体现了蒙古族建筑的风格,它来源于藏族□嘛庙原型,又吸收了临近地区回族、汉族建筑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

  ⑧维吾尔族风格。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区。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全用平屋顶,内部庭院尺度亲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绿化点缀。房间前有宽敞的外廊,室内外有细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饰。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和教长陵园是建筑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体量巨大,塔楼高耸,砖雕、木雕、石膏花饰富丽精致。还多用拱券结构,富有曲线韵律。

  时代风格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结构长时期变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审美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或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术风格发生变化。根据这两点,可以将商周以后的建筑艺术分为3种典型的时代风格:

  ①秦汉风格。商周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但商、周建筑也有地区的、时代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文化不同,建筑风格也不统一。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风格,即以齐、晋为主的中原北方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将各国文化集中于关中,汉继承秦文化,全国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代表秦汉风格的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其特点是,都城区划规则,居住里坊和市场以高墙封闭;宫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组群,其主体为高大的团块状的台榭式建筑;重要的单体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顶很大,曲线不显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雕刻色彩装饰很多,题材诡谲,造型夸张,色调浓重;重要建筑追求象征涵义,虽然多有宗教性内容,但都能为人所理解。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②隋唐风格。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中原士族南下,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随着民族的大融合,深厚的中原文化传入南方,同时也影响了北方和西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空前发展。随之输入的佛教文化,几乎对所有传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传统艺术的门类和表现手段,也改变了原有的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退隐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园风景诗的出现,以及对江南秀美风景地的开发,正式形成了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基本风格,由此也引伸出浪漫主义的情调。

  隋唐国内民族大统一,又与西域交往频繁,更促进了多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③明清风格。五代至两宋,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商品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城市生活内容和人的审美倾向也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随之也改变了艺术的风格。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时期,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再一次得到交流融汇;元代对西藏、蒙古地区的开发,以及对阿拉伯文化的吸收,又给传统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明代继元又一次统一全国,清代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建筑终于在清朝盛期(18世纪)形成最后一种成熟的风格。其特点是,城市仍然规格方整,但城内封闭的里坊和市场变为开敞的街巷,商店临街,街市面貌生动活泼;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风景胜地,公共游览活动场所增多;重要的建筑完全定型化、规格化,但群体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丰富;民间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质量和艺术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私家和皇家园林大量出现,造园艺术空前繁荣,造园手法最后成熟。总之,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筑艺术特有的规律,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型风格——雍容大度,严谨典丽,机理清晰,而又富于人情趣味。

  秦汉、隋唐、明清3个时期相距时间基本相等,它们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融合的3个时代,也是封建社会前、中、后 3期的代表王朝。作为正面地、综合地反映生活的建筑艺术,这3种时代风格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艺术范围;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意义和它们的反映功能,显然也远远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方建筑的输入而形成的,它的发展与每一阶段的社会体制、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①传统建筑在数量上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出
现了新的审美趣味,致使建筑风格和某些艺术手法有所变化。

  ②近代工业生产和以公共活动为主的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新类型的建筑。

  ③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也要求相应的新形式。

  ④封建等级制度的废除,社会体制的变革,使得传统建筑艺术赖以存在的许多重要审美价值发生了根本动摇,建筑艺术的社会功能有所改变,要求创造出能体现新的审美价值,适应新的社会功能的新形式。

  ⑤传统的审美心理与新的审美价值、新的社会功能产生了新的矛盾,在新建筑中能否体现和怎样体现传统形式,成为近现代建筑美学和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

  在上述社会变革与建筑变革构成的复杂的背景面前,中国近现代建筑表现出一些新的艺术特征:

  传统建筑的园林和装饰艺术出现了新风格 在传统建筑中,园林和装饰是由于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最敏感的部分。19世纪中叶以后,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园林大部分经过改建和重建,它们共同的倾向是,建筑的比重大大增加,空间曲折多变,装饰繁复细腻,假山曲屈奇谲,相当一部分流于繁琐造作。建筑装饰则普遍走向大面积满铺雕镂,色彩绚丽,用料名贵,题材范围扩大,手法非常细致,还有一些西方巴洛克、罗可可的手法类杂其中,某些构图意匠也受其影响。

  突出了建筑的类型风格

  近代出现的新类型建筑开始大都是直接搬用西方同类的建筑,而西方各类建筑又大都有一套基本定型的形式,当时常见的有殖民地式、古典复兴式、哥特复兴式、折衷式等,从哈尔滨到香港,从青岛到喀什,举凡机关、银行、商场、会堂、公寓、住宅、学校等,各自都以基本定型的形式标志出自己的内容,而同类型的形式又大同小异,极少显示出特有的地方民族特色,甚至出现了北方建筑用深拱廊百页窗(殖民地式),南方建筑设壁炉(古典复兴式)的现象。而在20~30年代兴起创作民族形式以后,大多数也都是套用古代某一时期官式建筑法式(主要是清代),致使广州的民族形式建筑与北京的无大差别。只在80年代以后,才较多地注意地方特色,即所谓乡土建筑风格。

  单体建筑重在表现外观造型

  近现代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封闭内向,以表现空间意境为主的审美观念,突出了公共性和开放性的观赏功能,这与同时输入的西方建筑重视表现实体造型的审美观念是一致的。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艺术形式包含着两类内容。一是某些大型的、纪念性比较强的建筑仍十分注重造型艺术的社会价值,审美功能要求有较强的政治伦理内容,即以特定的形式表现某些特定的精神涵义。如银行、海关常采用庄重华贵的西方古典形式,以显示其财力的坚实富有;一些政府机关和纪念建筑多吸取传统形式,以显示继承传统文化,发扬国粹的精神。二是大多数民用建筑一般只从审美趣味出发,一方面追求时髦新奇,同时仍受到传统审美趣味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流行的洋式店面、洋学堂、洋戏院和城市里弄住宅等,都是所谓中西合璧的形式;以后则更多直接采用西方流行的形式;80年代以后又兴起了追求乡土风味的形式,这些都是与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一致的。

  城市环境和建筑群体突出了开放型性格  近代城市功能的急剧变化,给传统的环境艺术以根本的影响,原有的群体序列艺术和环境尺度远不能适应新的功能,于是产生了崭新的群体艺术。首先,不同城市和不同街区对开放性、公共性有不同的要求,出现了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群体环境,其艺术形象异常鲜明,如北京的使馆区,青岛、大连、哈尔滨的行政区,上海、天津、广州的金融商业区和高级住宅区,南京、长春的政权机关区,以及各大城市的新型商业街区等等。其次,随着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输入,也引进了城市和街区群体构图艺术,使得一些城市和街区出现了新的风格。开始是德国式、俄国式、英国式、日本式等等新的小街区建设,其后就扩大为整个城市自觉的整体经营。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都进行了新的规划,大多注意到新的环境艺术构图和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尤以1929~1930年上海、南京的规划和1939年伪满洲国新京(长春)的规划最为典型。50~6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兴起,表现城市个性的群体环境艺术手法开始成熟,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广州北部新区的开发,都是突出的例证。80年代以后,新兴市镇建设更注重群体艺术的价值,深圳、珠海以及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卫星城和居住小区,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它们的个性特征和艺术表现力都很突出。

  时代风格变化迅速  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短短的100多年间,建筑风格变化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古代。其间,既有与西方建筑风格平行发展的一般类型,也有受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制约的特殊类型。从艺术特征来看,后者无疑更具有典型的美学价值,也就是说,新内容、旧形式和中外建筑形式能否结合,怎样结合,一直是近代建筑风格变化的主线。寻求时代风格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道路,一直是建筑艺术创作的主题。

5. 我和 (焦作古代女名人)的对话作文600字

河南AAAAA级景区: 
郑州市: 
嵩山少林寺风景区 
洛阳市: 
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 
焦作市: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AAAA级旅游景区
郑州市: 6
黄河风景名胜区 
嵩阳书院 
中岳庙 
巩义康百万庄园 
郑州世纪欢乐园 
新郑黄帝故里 

开封市: 8
清明上河园 
包公祠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龙亭景区 
开封府 
开封铁塔公园 
开封中国翰园碑林 
开封焦裕禄陵园 

洛阳市: 13
白马寺 
关林 
栾川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 
栾川鸡冠洞风景名胜区 
嵩县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栾川重渡沟风景名胜区 
新安龙潭大峡谷景区 
嵩县木札岭景区 
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 
洛宁县神灵寨风景区 
栾川县老君山景区 
栾川养子沟旅游休闲度假区 
洛阳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


焦作市: 2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 

三门峡: 2
虢国博物馆 
三门峡豫西大峡谷 

濮阳: 2
濮阳戚城文物景区 
中原绿色庄园 

平顶山: 1
石人山风景名胜区 

鹤壁: 3
云梦山风景名胜区 
大伾山风景名胜区 
淇县古灵山景区 

安阳: 6
红旗渠游览区 
林州太行大峡谷景区 
安阳市殷墟博物苑 
安阳岳飞庙 
安阳羑里城 
安阳市安阳县马氏庄园

济源: 3
五龙口风景名胜区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


驻马店: 1
嵖岈山风景名胜区 

南阳: 5
南阳内乡县衙博物馆 
南阳西峡县老鹳河漂流风景区 
南阳武候祠景区 
西峡恐龙遗迹园景区 
宝天曼峡谷漂流景区 

信阳: 3
信阳南湾湖风景旅游区 
信阳鸡公山风景名胜区 
信阳灵山景区 

新乡: 3
新乡辉县万仙山风景区 
新乡京华园景区 
新乡辉县八里沟景区 

许昌: 2
许昌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禹州钧瓷博物馆 

漯河: 1
漯河南街村 

商丘: 2
商丘古文化景区 
商丘永城芒砀山景区 

周口: 2
鹿邑县老子故里景区 
淮阳县太昊陵景区


武当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在十堰市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高峰林立,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在丹江口市西南部。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悬崖峭壁的断层崖地貌。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如房县盆地、郧县盆地等。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药用植物有400多种,产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 方圆30多平方公里之内以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还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奇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赞颂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武当山还保存有规模宏伟的道教建筑群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古建筑群分布在主峰以北,多集中在古东神道两侧。唐贞观年间建五龙祠於此,宋、元建筑增多。明永乐年间大兴土木,建成33个规模宏大的宫观建筑群、39道桥梁、12座亭台及山石砌成的“神道”,建筑总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2万多间宫观建筑绵延70公里。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有玄岳门、遇真宫、磨针井、复真观、元和观、紫霄宫、南岩天乙真庆宫石殿、太和宫、铜殿和金殿。建於天柱峰绝顶的金殿又称金顶,为四坡重檐歇山式宫殿,由铜铸鎏金构件铆榫拼焊而成,总重约90吨,是中国现有最大铜建筑物。位於主峰东北的武当山镇为武当山风景区大门,所产龙头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艺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针井茶为传统名茶。襄渝铁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过。 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武当山成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国其他名山一样,有赖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优势。武当山的地理方位,东经110°56′15〃—111°15′23〃,北纬32°22′30〃—32°35′06〃。处于中国腹地。这里方圆八百里,高险幽深,飞云荡雾,磅礴处势若飞龙走天际;灵秀处美似玉女下凡来,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历史介绍

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二字源自一句话:“非真武而不足以当此山。”武当山上的武当派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严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 武当山武术以“内家功夫”而著称,是中国武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留连忘返……


风景名胜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正中坊额上刻着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进深为三间,高5.54米,长4.4米,宽3.15米,全为铜铸鎏金。是世界罕见的铜建筑精品。

武当特色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社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评选出中国10处最佳风景名胜区。 它们是: 万里长城 桂林山水 杭州西湖 北京故宫 苏州园林 安徽黄山 长江三峡 台湾日月潭 承德避暑山庄 秦陵兵马俑万里长城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 万里长城从哪里开始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始建的时间及其目的、重建时间及起讫地点 太空上能看见万里长城马? 北京都有哪几个长城旅游景点啊 桂林山水广西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她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 45'-109'104'40' ,北纬 24'18'-25'41' ,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565 平方公里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怎么来的 桂林山水资料 桂林山水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谁说的??? 杭州西湖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需要杭州西湖导游词 除了杭州西湖,中国还有几个西湖 杭州西湖的资料! 杭州西湖有多大、多深呀? 杭州西湖的风光是什麽样的? 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北京故宫资料 北京故宫的建筑为什么不是严格的正南正北? 是南京明故宫大还是北京故宫大 北京故宫导游解说词 北京故宫的实际面积有多大 苏州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9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异同点 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资料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的写作背景 有那些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相关问题 安徽黄山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公里,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东经118°09’、北纬30°08’),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黄山甚么时候去最好 黄山四绝的导游词怎么写啊?? 黄山四绝是什么 黄山奇松中的陪客松树龄大约多少 我想到黄山爬山去,怎么玩方便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长江三峡的资料 我国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原因 长江三峡导游词 巴东三峡和长江三峡有什么区别 长江三峡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台湾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积7.73平方公里,湖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谁可以介绍一下日月潭,谢谢 日月潭的名称意思是什么 日月潭在哪里 请问谁知道 日月潭 传说的来由 日月潭在台湾的哪个地方? 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the Mountain Resort)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建造于18世纪初,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承德避暑山庄有多大? 承德避暑山庄的问题 从园林角度看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是哪个皇帝在位是建造的? 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挂屏 秦陵兵马俑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就是震动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中国风景名胜图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中国十大名胜 Top10 cenery 

万里长城 
安徽黄山 
桂林山水 
北京故宫 
杭州西湖 

苏州园林 
长江三峡 
西安兵马俑 
台湾日月潭 
承德避暑山庄 

中国自然保护区 
东北区 
华东区 
华北区 
中南区 
西南区 
西北区 


中国旅游四十佳 Best40 Scenery 

故宫 
颐和园 
杭州西湖 
曲阜三孔 
深圳锦绣中华 

泰山 
大观园 
苏州园林 
八达岭长城 
大东海-亚龙湾 

黄山 
中山陵 
桂林漓江 
敦煌莫高窟 
九寨沟-黄龙寺 

庐山 
织金洞 
瑶林仙境 
北戴河海滨 
自贡恐龙博物馆 

华山 
葛洲坝 
壶口瀑布 
珠海旅游城 
避暑山庄-外八庙 

峨眉山 
武陵源 
乐山大佛 
成吉思汗陵 
山海关及老龙头长城 

井冈山 
蜀南竹海 
五大连池 
黄果树瀑布 
夫子庙及秦淮河风光带 

黄鹤楼 
长江三峡 
明十三陵 
巫山小三峡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 


世界遗产清单之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 

长城 
庐山 
敦煌石窟 
北京故宫 
武当山古建筑群 

天坛 
颐和园 
曲阜三孔 
布达拉宫 
峨眉山-乐山大佛 

泰山 
武陵源 
苏州园林 
北京猿人遗址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黄山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九寨沟-黄龙寺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孔子 影响中华五千年的大思想家、教育家。

2、秦始皇 第一个统一我国的皇帝。

3、汉武帝 统一边疆,开创贸易,开通丝绸之路。

4、司马迁 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其经历令世人可歌可泣。

5、李世民 把我国带入前所未有盛世的一代明君

6、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7、成吉思汗 曾横扫世界战争场上的一代天骄,开拓了祖国的疆域。

8、孙中山 他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哇嘎国几千年封建帝制

9、毛泽东 带领我国人民赶走列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10、邓小平 我国第二代领导人,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开创幸福的未来。


尧、舜、禹、姜子牙、周文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左丘明、荆轲、管仲、晏婴、信陵君、廉颇、蔺相如、晋文公重耳、齐桓公、范雎、屈原、子产、秦始皇、刘邦、项羽、韩信、贾谊、晁错、刘彻、司马迁、曹操、司马光、李广、霍去病、卫青、马援、刘秀、刘备、班固、、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李世民、薛丁山、杨家将(一家)、岳飞、秦桧、赵匡胤、李时珍、成吉思汗、文天祥、李白、李密、李清照、杨贵妃、诸葛亮、关羽、周瑜、陶渊明、王羲之、刘禹锡、范仲淹、郑板桥、海瑞、朱元璋、郑成功、崇祯、史可法、袁崇焕、雍正、康熙、乾隆、多尔衮、慈禧、林则徐、黄兴、袁世凯、孙中山、陈独秀、谭嗣同、胡适、鲁迅、毛泽东、蒋介石、张学良、周恩来、共和国十大元帅,太多太多了就想到这些!!! 

韩非、李斯、赵高、秦始皇嬴政、陈胜、吴广、孟尝君、毛遂、张良、萧何、樊哙、英布、曹植、诸葛亮、黄道婆、杜甫、李渊、郭子仪、安禄山、西施、王昭君、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纳兰容若


古今名人的别称 
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 
诗魔 白居易 
诗鬼 李贺 
诗哲 徐志摩 
诗怪 李金发 
诗孩 孙席珍 
田园诗人 陶渊明 
贫民诗人 刘半农 
雨巷诗人 戴望舒 
农民诗人 藏克家 
擂鼓诗人 田间 

至圣―――――孙夫子 
亚圣―――――孟子 
文圣―――――欧阳修 
茶圣―――――陆羽 
乐圣―――――李龟年 
药圣―――――李时珍 
词圣―――――苏轼 
书圣―――――王羲之 
医圣―――――张仲景 
画圣―――――吴道子 
剑圣―――――公孙大娘 
棋圣 ---------王积薪 扁鹊 秦越人 项羽 西楚霸王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 
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 间,是为六一 

老子人称“广成子”,因居于空洞上,又自号“空洞子” 

陶渊明,隐居田园,宅边有五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李白,好饮酒,诗写达浪漫豪放,时人认为他原是天上的神仙,故称他“李谪仙”

我和 (焦作古代女名人)的对话作文600字

6. 中国古代的建筑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 
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此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结构美。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迟唐代已经比较成熟。 

到宋元□三年(1100) 编成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规格化并不过于限制序列构成,所以单体建筑的规格化与群体序列的多样化可以并行不悖,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显然这是进步的成熟现象。中国古代建筑单体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原因就是规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项突出成就,也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 

中国园林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所采用的空间构图手法,就是自由灵活、运动流畅的序列设计。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 
的观赏画面。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 


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还尽量利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直至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例如秦始皇营造咸阳,以宫殿象征紫微,渭水象征天汉,上林苑掘池象征东海蓬莱。清康熙、乾隆营造圆明园、避暑山庄和承德 
外八庙,模拟全国重要建筑和名胜,象征宇内一统。明堂上圆下方,五室十二堂,象征天地万物。某些□嘛寺的构图象征须弥山佛国世界等。 

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形式由下列一些因 
素构成: 

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庭院,共有3种形式: 

①十字轴线对称, 主体建筑放在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 

②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宫殿小至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 

③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的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别。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宫殿。 

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融于山水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林。但不论哪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型式 

规格定型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有十几种名称,但大多数形式差别不大,主要的有3种: 

①殿堂,基本平面是长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圆形,很少单独出现; 

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圆、六角、八角等 
形状,可以独立于群体之外; 

③廊,主要作为各个单座建筑间的联系。殿堂或亭上下相叠就是楼阁或塔。早期还有一种台榭,中心为大夯土台,沿台建造多层房屋,但东汉以后即不再建造。殿堂的大小,正面以间数,侧面 
以檩(或椽)数区别。汉以前,间有奇数也有偶数,以后即全是奇数,到清代,正面以11间最大,3间最小,侧面以13檩最大,5檩最小。间和檩的间距有若干等级,内部柱网也有几种定型的排列方式。正面侧面间数相等,就可变为方殿,间也可以左右前后错落排列,出现多种变体的殿堂平面。 


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型式 

不论殿堂、亭、廊,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3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高级建筑的台基可以增加到2~3层,并有复杂的雕刻。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门窗组成,如是楼阁,则设置上层的横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栏杆。层顶大多数是定型的式样,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5种,硬山等级最低,庑殿最高,攒尖主要用在亭上(见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廊更简 
单,基本上是一间的连续重复。单座建筑的规格化,到清代达到顶点,《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就规定了27种定型形式,每一种的尺度、比例都有严格的规定,上自宫殿下至民居、园林,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就是依靠为数不多的定型化建筑组合而成的。 

形象突出的曲线屋顶 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巨大的体量和柔和的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顶的基本形式 
虽然很简单,但却可以有许多变化。例如屋脊可以增加华丽的吻兽和雕饰;屋瓦可以用灰色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镏金铜瓦;曲线可以有陡有缓,出檐可以有短有长,更可以做出2层檐、3层檐;也可以运用穿插、勾连和披搭方式组合出许多种式样;还可以增加天窗、封火山墙,上下、左右、前后形式也可以不同。建筑的等级、性格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屋顶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质地上表现出来的。 

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 使简单规格的单座建筑富有不同的个性,在室内主要是依靠灵活多变的空间处理。例如一座普通的三五间小殿堂,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可以成为府邸的大门,寺观的主殿,衙署的正堂,园林的轩馆,住宅的居室,兵士的值房等内容完全不同的建筑。 

室内空间处理主要依靠灵活的空间分隔,即在整齐的柱网中间用板壁、□ 扇(碧沙橱)、帐幔和各种形式的花罩、飞罩、博古架隔出大小不一的空间,有的还在室内部分上空增加阁楼、回廊,把空间竖向分隔为多层。再加以不同的装饰和家具陈设,就使得建筑的性格更加鲜明。另外,天花、藻井、彩画、匾联、佛龛、壁藏、栅栏、字画、灯具、幡幢、炉鼎等,在创造室内空 
间艺术中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绚丽的色彩 中国建筑用色大胆、强烈。绚丽的色彩和彩画,首先是建筑等级和内容的表现手段。屋顶的色彩最重要,黄色(尤其是明黄)琉璃瓦屋顶最尊贵,是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宫殿内的建筑,除极个别特殊要求的以外,不论大小,一律用黄琉璃瓦。宫殿以下,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 
(剪边)、绿色、绿灰混合;民居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民居、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梁枋、斗拱、椽头多绘彩画,色调以青、绿为主,间以金、红、黑等色,以用金、用龙的多少有无来区分等级。 

清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低。民居一般不画彩画,或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园林建筑彩画最自由,可画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色彩和彩画还反映了民族的审美观,首先是多样寓于统一。一组建筑的色彩,不论多么复杂华丽,总有一个基调,如宫殿以红、黄暖色为主,天坛以蓝、白冷色为主,园林以灰、绿、棕色为主。其次是对比寓于和谐。因为基调是统一的,所以总的效果是和谐的;虽然许多互补色、对比色同处一座建筑中,对比相当强烈,但它们只使和谐的基调更加丰富悦目,而不会干扰或取代基调。最后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例如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 
居最普通,色彩也最简单。 

形式美法则 中国古代建筑是一种很成熟的艺术体系,因此也有一整套成熟的形式美法则,其中包括有视觉心理要求的一般法则,也有民族审美心理要求的特殊法则,但迄今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从现象上看,大体上有以下4方面: 

①对称与均衡。 环境和大组群(如宫城、名胜风景等),多为立轴型的多向均衡;一般组群多为镜面型的纵轴对称;园林则两者结合。 

②序列与节奏。凡是构成序列转换的一般法则,如起承转合,通达屏障,抑扬顿挫,虚实相间等,都有所使用。节奏则单座建筑规则划一,群体变化幅度较大。 

③对比与微差。很重视造型中的对比关系,形、色、质都有对比,但对比寓于统一。同时也很重视造型中的微差变化,如屋项的曲线,屋身的侧脚、生起,构件端部的砍削,彩画的退晕等,都有符合视觉心理的细微差别。 

④比例与尺度。模数化的程度很高,形式美的比例关系也很成熟,无论城市构图,组群序列,单体建筑,以至某一构件和花饰,都力图取得整齐统一的比例数字。比例又与尺度相结合,规定出若干具体的尺寸,保证建筑形式的各部分和谐有 
致,符合正常的人的审美心理。 

类型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①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 
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②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③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④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以上 4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3种类型, 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地方民族风格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 

①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 
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②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很少 
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③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 
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④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⑤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利用山 
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不太讲究装饰。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⑥藏族风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牧民多居褐色长方形帐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为2~3层小天井式木结构建筑,外面包砌石墙,墙壁收分很大,上面为平屋顶。石墙上的门窗狭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顶部檐端加装饰线条,极富表现力。□嘛 
寺庙很多,都建在高地上,体量高大,色彩强烈,同样使用厚墙、平顶,重点部位突出少量坡顶。总的风格是坚实厚重。 

⑦蒙古族风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牧民居住圆形毡包(蒙古包),贵族的大毡包直径可达10余米,内有立柱,装饰华丽。□嘛庙集中体现了蒙古族建筑的风格,它来源于藏族□嘛庙原型,又吸收了临近地区回族、汉族建筑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 

⑧维吾尔族风格。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区。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全用平屋顶,内部庭院尺度亲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绿化点缀。房间前有宽敞的外廊,室内外有细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饰。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和教长陵园是建筑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体量巨大,塔楼高耸,砖雕、木雕、石膏花饰富丽精致。还多用拱券结构,富有曲线韵律。 

时代风格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结构长时期变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审美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或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术风格发生变化。根据这两点,可以将商周以后的建筑艺术分为3种典型的时代风格: 

①秦汉风格。商周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但商、周建筑也有地区的、时代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文化不同,建筑风格也不统一。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风格,即以齐、晋为主的中原北方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将各国文化集中于关中,汉继承秦文化,全国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代表秦汉风格的 
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其特点是,都城区划规则,居住里坊和市场以高墙封闭;宫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组群,其主体为高大的团块状的台榭式建筑;重要的单体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顶很大,曲线不显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雕刻色彩装饰很多,题材诡谲,造型夸张,色调浓重;重要建筑追求象征涵义,虽然多有宗教性内容,但都能为人所理解。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②隋唐风格。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中原士族南下,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随着民族的大融合,深厚的中原文化传入南方,同时也影响了北方和西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空前发展。随之输入的佛教文化,几乎对所有传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传统艺术的门类和表现手段,也改变了原有的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退隐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园风景诗的出现,以及对江南秀美风景地的开发,正式形成了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基本风格,由此也引伸出浪漫主义的情调。 

隋唐国内民族大统一,又与西域交往频繁,更促进了多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 
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③明清风格。五代至两宋,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商品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城市生活内容和人的审美倾向也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随之也改变了艺术的风格。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时期,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再一次得到交流融汇;元代对西藏、蒙古地区的开发,以及对阿拉伯文化的吸收,又给传统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明代继元又一次统一全国,清代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建筑终于在清朝盛期(18世纪)形成最后一种成熟的风格。其特点是,城市仍然规格方整,但城内封闭的里坊和市场变为开敞的街巷,商店临街,街市面貌生动活泼;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风景胜地,公共游览活动场所增多;重要的建筑完全定型化、规格化,但群体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丰富;民间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质量和艺术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私家和皇家园林大量出现,造园艺术空前繁荣,造园手法最后成熟。总之,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筑艺术特有的规律,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型风格——雍容大度,严谨典丽,机理清晰,而又富于人情趣味。 

秦汉、隋唐、明清3个时期相距时间基本相等,它们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融合的3个时代,也是封建社会前、中、后 3期的代表王朝。作为正面地、综合地反映生活的建筑艺术,这3种时代风格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艺术范围;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意义和它们的反映功能,显然也远远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方建筑的输入而形成的,它的发展与每一阶段的社会体制、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①传统建筑在数量上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出 
现了新的审美趣味,致使建筑风格和某些艺术手法有所变化。 

②近代工业生产和以公共活动为主的新的社会生 
活,产生了新类型的建筑。 

③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也要求相应的新形式。 

④封建等级制度的废除,社会体制的变革,使得传统建筑艺术赖以存在的许多重要审美价值发生了根本动摇,建筑艺术的社会功能有所改变,要求创造出能体现新的审美价值,适应新的社会功能的新形式。 

⑤传统的审美心理与新的审美价值、新的社会功 
能产生了新的矛盾,在新建筑中能否体现和怎样体现传统形式,成为近现代建筑美学和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 

在上述社会变革与建筑变革构成的复杂的背景面前,中国近现代建筑表现出一些新的艺术特征: 

传统建筑的园林和装饰艺术出现了新风格 在传统建筑中,园林和装饰是由于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最敏感的部分。19世纪中叶以后,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园林大部分经过改建和重建,它们共同的倾向是,建筑的比重大大增加,空间曲折多变,装饰繁复细腻,假山曲屈奇谲,相当一部分流于繁琐造作。建筑装饰则普遍走向大面积满铺雕镂,色彩绚丽,用料名贵,题材范围扩大,手法非常细致,还有一些西方巴洛克、罗可可的手法类杂其中,某些构图意匠也受其影响。 

突出了建筑的类型风格 近代出现的新类型建筑开始大都是直接搬用西方同类的建筑,而西方各类建筑又大都有一套基本定型的形式,当时常见的有殖民地式、古典复兴式、哥特复兴式、折衷式等,从哈尔滨到香港,从青岛到喀什,举凡机关、银行、商场、会堂、公寓、住宅、学校等,各自都以基本定型的形式标志出自己的内容,而同类型的形式又大同小异,极少显示出特有的地方民族特色,甚至出现了北方建筑用深拱廊百页窗(殖民地式),南方建筑设壁炉(古典复兴式)的现象。而在20~30年代兴起创作民族形式以后,大多数也都是套用古代某一时期官式建筑法式(主要是清代),致使广州的民族形式建筑与北京的无大差别。只在80年代以后,才较多地注意地方特色,即所谓乡土建筑风格。 

单体建筑重在表现外观造型 近现代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封闭内向,以表现空间意境为主的审美观念,突出了公共性和开放性的观赏功能,这与同时输入的西方建筑重视表现实体造型的审美观念是一致的。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艺术形式包含着两类内容。一是某些大型的、纪念性比较强的建筑仍十分注重造型艺术的社会价值,审 
美功能要求有较强的政治伦理内容,即以特定的形式表现某些特定的精神涵义。如银行、海关常采用庄重华贵的西方古典形式,以显示其财力的坚实富有;一些政府机关和纪念建筑多吸取传统形式,以显示继承传统文化,发扬国粹的精神。二是大多数民用建筑一般只从审美趣味出发,一方面追求时髦新奇,同时仍受到传统审美趣味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流行的洋式店面、洋学堂、洋戏院和城市里弄住宅等,都是所谓中西合璧的形式;以后则更多直接采用西方流行的形式;80年代以后又兴起了追求乡土风味的形式,这些都是与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一致的。

7. 麦积山石窟在哪?有什么文化历史背景

麦积山,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镇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营造的。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西魏时,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这里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隋文帝仁寿四年,秦州使在麦积山顶修建高9.4米的七级宝塔一座,相传为阿育王84000宝塔之一。至今宝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顶,不过只存五级,并系近年重修。 
  当人们进入麦积山风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龛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令人赞绝。历代游客诗人,虽惊慕不已,敢于攀至顶端者却少如凤毛麟角。唯心史观有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才写下了:“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的切身感观。不过,现在的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 
  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 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在西崖的石窟中,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四壁及藻井壁画大部皆存,笔致纵放,为后魏作风。中绘佛说法图,千乘万骑来听。西画舍身饲虎图,虎有12,形态各异,堪称精品。尤其正壁龛中一石雕佛,最为妙绝,石佛背光中,上部伎乐天人12,各奏乐器。下部有飞天8个。左右各一侍者,虽小而各具神态。卷涡莲花中,亦有莲花生小佛头。中间坐佛,举掌端坐,显出说法时的慈祥和悦。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中,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的珍品。 
  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
  1982年,麦积山以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一、 宗教
  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内容,从壁画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传故事是佛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涅盘等。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作,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二、 艺术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麦积山艺术以泥塑见长。艺术家们扬弃了以往那种斤斤计较的细部讲究,而把感染力提到了统率一切的高度,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第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
  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磐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建筑艺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因而,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窟: 
  方位:
  西崖上层西端。 
  时代:
  北魏晚期,宋重修。 
  窟形:
  覆斗藻井平面方形窟。窟内正、左、右壁开尖拱深龛;窟高2.55米,宽2.36米,深2.15 米。 
  造像: 
  三壁龛内各塑一佛。正龛内左、右壁中门内两侧塑二力士。佛上半身为宋代重塑,下身衣裙搭于座前呈三瓣式下垂,结跏跌坐于方台上,弟子穿袈裟,下着裙。左弟子塔螺旋发髻。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菩萨与弟子紧紧相依,面带笑意,双手合掌于胸前,作拍手状,似在窃窃私语,会心交谈,犹如现实生活中一对亲姐弟一般,充满着青春活力与动人的情感,使人位感自然与亲切。力士头部宋代重修。左力士袒上身,下着裙,披巾于腹部穿圆、交叉,左手持金刚杆而立,右手提风带,右力士着宽袖上衣,下着长裙,垂手而立,身穿护身铠甲,刚健雄武,具有一种威严震慑的气魄。此窟为北魏晚期代表性重要沿窟之一。 
  壁画: 
  佛、菩萨彩绘背光,项光。藻井壁画,大部剥落,均被烟熏黑,仅飞天飘带,隐约可见。 
  题记:无。

麦积山石窟在哪?有什么文化历史背景

8. 当今建造的中国古建筑风格和日本古建筑有什么区别吗?

1、同属木构建筑体系。日本木构都受到中国古建筑影响。
2、日本建筑形式与技术是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的,外观上有明显的隋唐盛世的朴素大气。
3、日本席地而坐,所以室内空间低矮,建筑尺度与人体尺度关系密切,比如日本房间大小由榻榻米决定;而中国在五胡乱华期间使用游牧民族的高坐具,故室内高敞,由宋及清,建筑尺度与形制、材分有关,即多高的级别就用多大的木材、多大的木材就盖多大的房子,远离人体尺度。
4、中国古建筑“精而合宜”、“巧而得体”;而日本古建筑更切重于简单得体。
中国建筑向来重视与环境的协调,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所谓“危楼跨水、高阁依云”,置亭阁于山间,筑楼于溪畔,会使山光水色更富有生气和魅力。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形式:
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庭院,共有3种形式:
1、十字轴线对称, 主体建筑放在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
2、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宫殿小至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
3、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的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别。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宫殿。
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融于山水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林。但不论哪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日本古代建筑:
日本奈良东大寺约创建于公元745年,当在唐玄宗天宝四年后,寺东西宽0.8公里,南北长1公里,中院阔大,正殿大佛殿始建时面阔十一间,宽88米,竟和隋唐洛阳宫干元殿体量相近。通过此寺,可以想像唐代长安、洛阳由国家所建巨刹的规模气势。
日本古都奈良和中国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其著名的观光名胜之一平城京就是模仿大唐的长安建造的。平城京曾是日本的都城,地处今奈良市西郊。公元710年,日本元明天皇迁都于此。朱雀门通向的平城宫设太极殿、朝堂、朝集殿等,都极似长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典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古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