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理工大学留级

2024-05-02 18:46

1. 关于重庆理工大学留级

好像是20个学分还是30个学分

关于重庆理工大学留级

2. 我儿子己上大学他玩游戏上心

孩子上大学了,已经成年,应该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没有必要担心。建议让孩子经常给你打电话。

3. 现在我儿子上学了,我们该上小班可我儿子他每天都去大班,每次我把他

上学,不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为孩子在小学的生活与幼儿园大不相同,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有调查表明,40%的孩子开学转不过弯来。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迈好这关键的一步呢?今天本版特别组织了一组文章,由教师、新生家长来共同聊聊这一话题。  家长亲历  淘气的儿子“坐得住”了  朝朝  儿子7岁,上小学一年级。  今天早上叫儿子起床,我叫他:“小宝贝,起床啦,太阳要出来啦。”小东西装睡赖床,不睁眼。想了想,我又叫:“黄文涛,快起来,今天你要考试的,早点起来读书。”小家伙一骨碌居然就坐起来了。我心头突然有点热乎乎的,我的小淘气一点一点长大了。  儿子精力旺盛,顽皮好动。幼儿园时,老师称他为“一大王”,从小小班到中班,挨着凳子的时间,十个指头都能数出来,发起脾气时,还踢过桌子,摔过凳子。为了他能安心地待在幼儿园,老师和我们达成了共识,以安抚教育为主,不强求他能坐多久、学多少东西。  上了大班,幼儿园开了一次幼小衔接的家长会。回来后,我有了压力。  老师说,你带他去学画画或下棋,把他磨平点。马不停蹄地,我把两个班都给报上了。下棋没能坚持下来,因为人太多,老师顾不过来,我和他爸又不会,儿子慢慢也没了信心。倒是画画,斑斓的色彩吸引了儿子,每次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他开始慢慢地坐住了。当然一开始时,因为不守纪律,我也没少给老师陪笑脸。  不知道是画画的功劳,还是儿子自然长大了,老师说他上课有些模样了,注意力集中,还会举手发言了,我这悬着的心才稍稍安了些。  转眼幼儿园要毕业,去哪所学校成了我头痛的问题。父母总是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最好的并非最贵的。最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定了心:“你妹妹不是小学老师么,送到她的学校去,你儿子需要多一些关注,而你也会少很多的麻烦。”妹妹的学校并非最好,但不代表老师就会差。于是就送去了,考虑到接送,我选择了半托班,午晚餐都在学校吃,晚上7点接回家。  在开学之前,我带儿子先去参观了学校。第一次去学校,儿子很高兴。高高的教学楼,大大的操场,一切都是新鲜的,充满了吸引力,从儿子眼里我看到了憧憬。  但上学并非只是好玩。送去学校前,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尊师教育、互助互爱教育等等,苦口婆心,一遍一遍,感觉自己快成“祥林嫂”了。一个多月下来,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全有。儿子黑了、瘦了,但长高了,懂事了。半托的孩子很辛苦,两顿吃食堂,午间没休息,晚上还要坐到7点,但有规律的生活养成了儿子要自理守纪律的意识。为了保证儿子的营养,每天早上我都在家给他准备营养丰富、花样不同的早餐,从不敢马虎,晚上回来后,还准备了牛奶面包之类的点心。  学习上,除了和老师当面交流,每天上网看老师的博客是我的必修课。刚开始时,儿子上课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粗心,好玩不安分,甚至气得老师“下不了台”的事情都发生过。但在老师耐心而又有威严的下,在一次一次的眼泪和笑容后,儿子慢慢懂事了。最让我惊喜的是,总是丢三落四的儿子,在上次考试中居然考了双百。  现在,儿子逐渐开始适应小学生活,虽然接下来,他还会有新的问题和压力。但我不再心慌了,因为我这个妈妈也在慢慢成长。  家长亲历  孩子不再抵触上学  金丹辉    儿子上小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看着他背着书包,戴着小黄帽,像模像样地上学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奇怪:怎么一转眼,那个哇哇乱哭的小娃娃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  儿子不是那种交际能力强、引人注目的孩子,他调皮好动、脆弱敏感,且有些固执。最让我头痛的是,他一开始就对上学有抵触情绪,我想这大约是他不善于交际的缘故。他总是通过不停地问问题来表达自己的紧张:是不是一天都要待在学校?要学什么?不会写字怎么办……我进行了许多说服教育,并用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来提高他对上学的兴趣,但他仍然跟我说:“妈妈,我很担心!”  儿子刚上学时并不顺利,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拼音不会按照要求写。我很着急,但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更重要的,于是我要求儿子每天放学后要先做作业,等我回家后检查。在检查中,我尽量表扬他,同时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听录音、念拼音等。果然,儿子的成绩很快赶上来了。而且他还会按照书上的题型反过来给我出题,我非常高兴,有时候故意答错几道,而儿子总能发现,并十分得意地告诉我做错了,责令我改过来。  他还开始跟我讨论问题,比如有小朋友借水喝,比如谁吃饭速度慢等,这让我又惊又喜,说明他开始关注同学。开学20多天后,他跟我说交了两个朋友,并说出了名字;为了阻止一个小朋友总是向他借水喝,他想了很多方法……他的进步显而易见,为了鼓励他,我做了一个表现记录本,上面有吃饭、帮忙、作业、学校、睡觉等项目,如果表现好,就贴颗五角星,并坚持每天记录他开心和不开心的事。  有一段时间,儿子都在跟我探讨怎样才 ...展开上学,不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为孩子在小学的生活与幼儿园大不相同,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有调查表明,40%的孩子开学转不过弯来。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迈好这关键的一步呢?今天本版特别组织了一组文章,由教师、新生家长来共同聊聊这一话题。  家长亲历  淘气的儿子“坐得住”了  朝朝  儿子7岁,上小学一年级。  今天早上叫儿子起床,我叫他:“小宝贝,起床啦,太阳要出来啦。”小东西装睡赖床,不睁眼。想了想,我又叫:“黄文涛,快起来,今天你要考试的,早点起来读书。”小家伙一骨碌居然就坐起来了。我心头突然有点热乎乎的,我的小淘气一点一点长大了。  儿子精力旺盛,顽皮好动。幼儿园时,老师称他为“一大王”,从小小班到中班,挨着凳子的时间,十个指头都能数出来,发起脾气时,还踢过桌子,摔过凳子。为了他能安心地待在幼儿园,老师和我们达成了共识,以安抚教育为主,不强求他能坐多久、学多少东西。  上了大班,幼儿园开了一次幼小衔接的家长会。回来后,我有了压力。  老师说,你带他去学画画或下棋,把他磨平点。马不停蹄地,我把两个班都给报上了。下棋没能坚持下来,因为人太多,老师顾不过来,我和他爸又不会,儿子慢慢也没了信心。倒是画画,斑斓的色彩吸引了儿子,每次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他开始慢慢地坐住了。当然一开始时,因为不守纪律,我也没少给老师陪笑脸。  不知道是画画的功劳,还是儿子自然长大了,老师说他上课有些模样了,注意力集中,还会举手发言了,我这悬着的心才稍稍安了些。  转眼幼儿园要毕业,去哪所学校成了我头痛的问题。父母总是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最好的并非最贵的。最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定了心:“你妹妹不是小学老师么,送到她的学校去,你儿子需要多一些关注,而你也会少很多的麻烦。”妹妹的学校并非最好,但不代表老师就会差。于是就送去了,考虑到接送,我选择了半托班,午晚餐都在学校吃,晚上7点接回家。  在开学之前,我带儿子先去参观了学校。第一次去学校,儿子很高兴。高高的教学楼,大大的操场,一切都是新鲜的,充满了吸引力,从儿子眼里我看到了憧憬。  但上学并非只是好玩。送去学校前,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尊师教育、互助互爱教育等等,苦口婆心,一遍一遍,感觉自己快成“祥林嫂”了。一个多月下来,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全有。儿子黑了、瘦了,但长高了,懂事了。半托的孩子很辛苦,两顿吃食堂,午间没休息,晚上还要坐到7点,但有规律的生活养成了儿子要自理守纪律的意识。为了保证儿子的营养,每天早上我都在家给他准备营养丰富、花样不同的早餐,从不敢马虎,晚上回来后,还准备了牛奶面包之类的点心。  学习上,除了和老师当面交流,每天上网看老师的博客是我的必修课。刚开始时,儿子上课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粗心,好玩不安分,甚至气得老师“下不了台”的事情都发生过。但在老师耐心而又有威严的下,在一次一次的眼泪和笑容后,儿子慢慢懂事了。最让我惊喜的是,总是丢三落四的儿子,在上次考试中居然考了双百。  现在,儿子逐渐开始适应小学生活,虽然接下来,他还会有新的问题和压力。但我不再心慌了,因为我这个妈妈也在慢慢成长。  家长亲历  孩子不再抵触上学  金丹辉    儿子上小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看着他背着书包,戴着小黄帽,像模像样地上学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奇怪:怎么一转眼,那个哇哇乱哭的小娃娃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  儿子不是那种交际能力强、引人注目的孩子,他调皮好动、脆弱敏感,且有些固执。最让我头痛的是,他一开始就对上学有抵触情绪,我想这大约是他不善于交际的缘故。他总是通过不停地问问题来表达自己的紧张:是不是一天都要待在学校?要学什么?不会写字怎么办……我进行了许多说服教育,并用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来提高他对上学的兴趣,但他仍然跟我说:“妈妈,我很担心!”  儿子刚上学时并不顺利,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拼音不会按照要求写。我很着急,但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更重要的,于是我要求儿子每天放学后要先做作业,等我回家后检查。在检查中,我尽量表扬他,同时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听录音、念拼音等。果然,儿子的成绩很快赶上来了。而且他还会按照书上的题型反过来给我出题,我非常高兴,有时候故意答错几道,而儿子总能发现,并十分得意地告诉我做错了,责令我改过来。  他还开始跟我讨论问题,比如有小朋友借水喝,比如谁吃饭速度慢等,这让我又惊又喜,说明他开始关注同学。开学20多天后,他跟我说交了两个朋友,并说出了名字;为了阻止一个小朋友总是向他借水喝,他想了很多方法……他的进步显而易见,为了鼓励他,我做了一个表现记录本,上面有吃饭、帮忙、作业、学校、睡觉等项目,如果表现好,就贴颗五角星,并坚持每天记录他开心和不开心的事。  有一段时间,儿子都在跟我探讨怎样才能不被老师批评。我说只要做到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就不会被老师批评,并告诉他就算被老师批评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小朋友有很多事情不懂,难免会做错事情,老师批评你是希望你记住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儿子总是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感谢现在的学校,老师们都非常注重以鼓励为主的教育,儿子的书本、作业上经常有“你真棒”的评语,而且每天回家都基本能带回一个“笑脸”(老师奖励的小卡片),这让他非常高兴。他的情绪在慢慢放松,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妈妈,我今天都是开心的事!  家有读书郎,又是刚刚上学的小人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个人都打起精神,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时刻不敢放松。然而这个小人儿却是一派轻松自在,但就在这期间,成长的痕迹渐渐显露。也许教育真的没有捷径可走,只要相信孩子,给他一个宽松、赞赏的氛围,并注视他行走的每一步就足够了。  教师观点  小学新生从玩到学需要适应期  温州实验小学钱小哨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孩子从“天天玩”的幼儿园到“玩中学”的小学难免会出现不适。比较常见的有:经常上课了才想起要上洗手间;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不会跟同伴交往;没有时间观念,做事磨蹭……  出现上述问题后,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学习环境,排除干扰。也就是家长要为孩子的学习作出必需的牺牲,比如孩子画画看书时,家长不看电视、不大声聊天等等,同时家长应抽出时间陪伴和指导孩子的学习,并营造全家一起学习的氛围。同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课余和孩子下棋、看课外书、玩拼图游戏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大有好处。  二、不妨做“懒大人”培养勤孩子。养成劳动习惯不仅能使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生活能力,而且还可使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到为他人利益劳动的愉快,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因此,家长不妨试着让孩子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只有让孩子自己尝试,才能让孩子养成勤思索的习惯。  三、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聊天、谈心,也应该和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平时与孩子说话要尽可能说普通话。多从正面去了解询问班级情况、学习情况、同学情况、老师情况,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特别在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解决、引导,让孩子学着愉快地去做每一件事,愉快地去和每一个人相处。  四、补充合理的营养,养成孩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新生上学体力常常跟不上,因此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膳食,及时给孩子补充营养。特别是早餐要让孩子吃饱、吃好,有充足的时间吃。放学后,可先给孩子补充少量的食物,作短暂的休息后再让孩子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切莫让孩子养成边吃东西边看书、边做作业的习惯,晚上尽可能让孩子早点休息,保证每天有9到10小时的睡眠时间。另外,还应该给孩子留出一点分配的时间。  五、注意你对孩子的评价。现代的学习观指出,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知识、技能并不是第一位的,而自信心、兴趣和责任心将影响到孩子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因而,对孩子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应该片面到孩子的考试分数,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常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之一。家长不要急于教训孩子的缺点,应耐心倾听孩子的申辩和倾诉。有些家长不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这样不仅堵住了孩子的嘴巴,也封闭了孩子的心灵。收起

现在我儿子上学了,我们该上小班可我儿子他每天都去大班,每次我把他

4. 帮我介绍一下周恩来

周恩来自述 


我从事于革命事业,正如中国一般知识分子一样,经过了从封建家庭转到受西方学校教育,然后变成社会主义者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的祖父名叫周起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 
我算是浙江绍兴人。 

绍兴社会除劳动者(农民、手工业者)外,中上层有两种人:一种是封建知识分子,一种是商人,这两种人都是向外发展的。读书人的出路照例是中科举。而绍兴人则大批地当师爷,在全国各级衙门里管文案,几乎包办了全国的衙门的师爷。师爷在旧戏里的脸谱是红鼻子,大概因为他们都是喝酒的。商人的出路是在各大城市开杂货店兼卖绍兴酒。 

我的家庭近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师爷。到了祖代,两家搬到江苏淮阴、淮安当县官,因此结了姻亲。我便生在淮安,那是一八九八年。 

我的外祖母是淮阴乡下农村妇女。因此,我的血液里还有农民的成份。 

我的母亲长得很漂亮,为人善良,生了三个小孩--我和两个弟弟。现在,一个弟弟已死,一个弟弟尚在。母亲在三十五岁时即患肺痨而死。原因是我家在祖父去世后,每况愈下,母亲因操劳过度成疾。 

祖父五十多岁去世。他生前不事生产,不买地,只有房产。到了父辈,我们的家庭就中衰了。叔父当师爷,父亲(周劭纲)当文书,进益不够维持生活。但封建家庭素来好面子,摆空场面,宁可债台高筑,不肯丢掉面子。因此,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十岁、十一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些锻炼。 

我出生不久,因叔父周贻�病重,照传统习惯,把我过继给叔父。叔父死后,就由守寡的叔母抚养。叔母即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五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唱词。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我小时在私塾念书。从八岁到十岁我已开始读小说。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后来又读了《镜花缘》、《水浒传》和《红楼梦》。 

中国有句俗语:"逼上梁山"。这句俗语就出自《水浒传》。我们都是"逼上梁山"的。人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先天的,而是由于外来的压迫和环境造成的。但他所以能产生革命性,是由于人的本能中有一种抵抗力,不愿受外来压迫。有一种人,站在压迫方面或帮助压迫的,当然无由产生抵抗力。但大多数人是被压迫的,只不过抵抗力有强弱的不同。有些人抵抗力强,是经过锻炼而来的,有些人抵抗力弱,是因为锻炼不够。 

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我离家去东北铁岭,是因为当时父亲、伯父都在那里做事。我在铁岭入了小学,六个月后又去沈阳入学,念了两年书。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当时有两个教员,一个历史教员叫高戈吾(山东人)是革命党人,另一个地理教员是保守党人。高戈吾介绍我读进步书籍,如章太炎(光复会领袖)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地理教员是满族人,姓毛,介绍我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章太炎的文章是古体文,很难懂,梁启超的文章是近体文,很易懂。 

后来,戴季陶出了《民权报》,把章、梁的主张混合为一,写了激烈的文章攻击袁世凯,我从它的创刊号读起,直到这个刊物被当时的统治者袁世凯查封为止。那时我十三四岁。 

十五岁(一九一三年)我入南开中学,是一个私立学校。学费起初由伯父供给,后来靠学校的奖学金。 

南开的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我喜欢文学、历史,对政治感兴趣,对数理也有兴趣。总之,喜欢能说理的东西,不喜欢死记的东西,如化学、英文。我经常在课外读许多书。南开有集会结社自由,我们组织了敬业乐群会,我当过会长。一九一五年,参加反袁运动,演说、劝募,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但当时南开全校学生有政治兴趣的也还不多。 

一九一七年中学毕业后,我去日本念书,是自修,生活费用靠朋友供给。在日本共一年半。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回国,又进南开大学,参加五四运动,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后该报被封,我被捕,坐牢半年(当时是段祺瑞的部下杨以德统治天津)。被释后,去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年)。 

当时戴季陶在上海主编的《星期评论》,专门介绍社会主义,北平胡适主编的《每周评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都是进步读物,对我的思想都有许多影响。 

这个时期,我的思想已从赞成革命而走向社会主义。但是由于我出身于封建家庭,我开始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乌托邦的。不过因为我自小吃过苦,懂得生活之艰难,所以很短时间内,即转变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了。这一时期,在国内曾看到《共产党宣言》,在法国又开始读到《阶级斗争》(考茨基)与《共产主义原理》,这些著作对我影响很大。 

一九二○年去法国的原因,当时正值大战之后,在法国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读。但我到法国后,并未做工。在去法之前,我已给国内报纸订合同,给它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 

后来一度去德国。一九二二年,由德返法,在巴黎聚集二十多人成立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时叫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当时参加的有王若飞、罗迈等同志,我是青年团的负责人之一。这个组织发展很快,不久就有了三百多人,包括法、德、英、比四国的留学生。朱德在德国,聂荣臻在比利时,陈毅才自法返国,以后其中入党者一百多人。一九二三年,国内国共已将合作,我得孙中山之命,与另一国民党员王京岐在欧洲组织国民党。当时在法国的有张厉生、张道藩。当时我们的斗争对象是青年党,这个党当时在法国的主要人物是曾琦、李璜,他们主张国家主义,坚决反对国民党。但在斗争中我们有时也讲统一战线,因此与李、曾等很熟悉。一九二三年去德国,当时马克便宜,在德国买了许多书,结果没有来得及读完,一九二四年夏天即返国。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根源的。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一百年来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因此,许多民族主义者开始摸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当时,日本已摸到了半封建半民主的道路,达到了维新,中国也想寻找这一条路。可是,中国封建势力根太深。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失败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但并未打倒封建主义,袁世凯代替清朝掌握了封建政权,中国对外仍是半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轻工业曾一度有机会发展,国内的工人阶级已发展到一定数量。大战结束后,德、奥、俄帝国倒台。俄国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欧洲其他国家也发生革命运动,同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又提出十四条民主主张。但中国国内封建势力的头目袁世凯竟对日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而那时的孙中山活动还仅仅浮在上层,他的主张中没有土地革命,他的活动不深入群众,没有群众做基础。因此,当时的急进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就发动了五四运动。"五四"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民主的革命运动,而且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主要领导人物都是倾向社会主义的。当时的知识分子从世界大战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毛病,并认识到首先要打倒封建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未能解决中国问题,因此,就趋向社会主义。在激进的民主主义的思潮下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也因为我们这批知识分子在国外接受了欧洲的革命思想,加上看透了民族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要社会主义来担当这个责任。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百年来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结果。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实际上是农民运动。中国农民占人口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民族解放,实质上是农民解放。太平天国、义和团,都是农民起义,这些革命运动常带有农民的保守性。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其失败原因即在于没有找出农民解放的道路,即土地革命。领导革命运动的知识分子常常忘记了农民的要求,运动又无城市工人的支持,往往弄到后来就出卖了农民的利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统治者如清朝政府和后来的袁世凯,都依靠外力镇压农民运动,因此农民革命运动常告失败。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太平天国的精神,加以发扬,要改革土地制度。另一方面学得了美国改革土地的办法--即收土地税。但他的活动始终未深入农村去了解和组织农民,革命运动并未与农民结合起来,在城市也未与小市民结合,奔走数十年,都是在狭小的圈子里。因此,在大革命以前,觉悟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对孙中山没有深刻印象。当时的三民主义仅有几个简单口号,没有政纲和政治理论。后来,国共合作,三民主义的内容才充实起来,成为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主义。这以后经过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广泛发动群众,三民主义才深入群众,在群众中生根。所以,今天我们所遵行的三民主义,是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主张做标准的。 

从历史上看,国民党可分五个时期。这是根据它每一时期所包括的阶级成份与其所代表的利益而划分的。 一、辛亥(一九一一年)以前,一八九四年成立兴中会,一九○五年成立同盟会。这个时期,它代表华侨资本家和劳动者(洪门)的利益,故有民族民主思想。国内依靠知识分子中不满意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的人,还有社会上的青帮红帮,不满社会现状的人,失业者等。 

二、辛亥(一九一一年)以后,到一九一三年改称国民党,一九一四年又改称中华革命党,它的成份日渐狭小。当时,华侨中分裂成两派,一派拥护国民党,一派反对它。在国内,是依靠一部分绅士、买办官僚、知识分子,而以依靠军人为主,它的基础很小。知识分子与军人合不起来。结果,代表军人的陈炯明,于一九二二年赶走了代表知识分子的孙中山,于是孙中山逃到上海。 

三、一九二四年改组后,改称中国国民党,基础大为扩大。因为有中共的加入,所以它的成员就有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商人以及其他中上层人士,总之,成份包括各阶层,成为一个民族的政党。也正因此,党内分成左右两派。革命发展到了一定时期,两派破裂,发生了"四·一二"的清党运动。 

四、"四·一二"之后,国民党本身就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五、从抗战开始直到现在。抗战开始后,基础又有所扩大,但它所代表的利益,仍是地主、官僚、资本家和上层军人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今天所代表的利益是与它的纲领相矛盾的。因此,它的纲领中任何规定都不能实行,土地改革遭受地主阶级的反对;改善军人待遇遭受上层军官的反对;发展民族工业,遭受官僚资本买办资本的反对。不仅政策与党的统治集团相矛盾,而且党内上下层互相矛盾,下层的意见、利益,都不能实现,一切大权操于CC、黄埔与财政集团之手中。这些集团所以能操纵全党,首先是依靠军权,并且得到其他国家权力的帮忙。 

国民党现在是靠军队、政权、特务、银行控制全国,各派都有他们自己的银行,如中央(宋子文)、中国(孔祥熙)、农民(CC)、交通(一半CC),但党的开支靠金库。参议会曾向国民党提出过批评,其后他们往金库拨了一笔款子做基金。国民党不肯放弃一党专政,就是因为它握有军、政、金融等权。 

一九二四年我返国时,国民党已改组。我到广东,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一九二四年冬担任政治部主任。将近两年间,教过四期学生。一九二五年参加两次东征,曾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打陈炯明。这时,我是以公开的共产党员身份与国民党合作、共事,因此,与许多国民党人认识。当时国民党内部即有两派,一派主张国共合作,一派反对合作,两派斗争甚烈。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发生了"中山舰事件",蒋借口海军要叛变,逮捕了许多进步分子。经此事后,我辞去政治部主任之职,只担任教员。北伐时,共产党是仍然与蒋介石合作,但我未去。 

一九二六年冬去上海,做工人运动(在广东、在法国也都做过一些工人工作)。上海工人为响应北伐军三次举行暴动,我参加了其中的两次(十月二十三日第一次暴动时我尚未到沪)。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二十二日组织三十六万工人总罢工,二月二十二--二十四日举行第二次起义,但因革命军未到,起义未能与革命军配合而失败。 

三月二十一--二十二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两天内击溃张宗昌的军队三个团,共一万多人,工人缴获了步枪四千多枝及其他短枪、机枪等。当时参加罢工的工人有八十万,直接作战的一万多人。开始时工人只有三百多枝短枪,起义一开始,就从警察那里缴来大批武器,在南市、闸北、虹口、吴淞……的战斗都得到了胜利。这时蒋介石已经到了江西,与武汉政府已经开始冲突,而白崇禧领导进攻上海的北伐军听说工人罢工,就不前进,希望工人失败,他再进来。 

北伐军到达南京、上海之后,蒋即亲自到上海来镇压工人。他同外国势力勾结,并且收买流氓,一起进攻工人。四月十一日深夜至十二日凌晨,他利用流氓伪装工人在工人纠察队里引起冲突,接着借口调处,把军队开入纠察队司令部--商务印书馆俱乐部,把工人纠察队缴了械。十二日即开始了大屠杀,当天即杀死几十人,伤二百多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等好多工人被屠杀。 

"四·一二"之后,中共马上变成了地下党,我仍留在上海办理善后事宜,把许多人送到武汉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五月下旬,我搭一艘英国商船去武汉,这时武汉政府内左派与右派的对立已逐渐明显,农民运动在湘、鄂、赣、粤蓬勃展开,农民要求土地,右派即反对农民运动。到了"七·一五"汪精卫便正式"分共",实行宁汉合作。接着我们就去南昌发动起义。 

南昌起义的部队是贺龙第二十军、叶挺十一军二十四师等,共约两万余人。当时参谋团中有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聂荣臻、李立三、张国焘等,我也是其中成员之一。宋庆龄、邓演达都是革命委员会的委员。起义军后来失败了,是因为犯了一个错误,即没有与当地农民结合起来而要向广东去建立根据地。结果在潮汕与钱大钧等部激战失败。失败后的队伍,一部分到海陆丰与当地农民结合,一部分由朱德率领退到福建、江西边境,以后转到湖南,后来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合。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是由武汉国民革命军警卫团和农民自卫队组成的。 

我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去上海做地下工作,直到一九三一年止。一九三一年底去江西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主要在军队中工作。后来参加了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年在上海时,我曾绕道欧洲到莫斯科参加第三国际执委会议。办出国护照时,我照了一张相,叫陈赓认,并且告诉他这个人是黄埔军校的,他想了半天认不出来。我于是就大胆地用这张相片向国民政府外交部申请,领了出国留学的护照。 

我在一九一九年认识邓颖超同志,一九二五年和她结婚。 

邓颖超同志的母亲是一个中医,当她近六十岁的时候,还在红军总司令部当医生。国民党"围剿"、我军撤退时,邓老太太被俘,被押送到九江。国民党法官要她劝劝邓颖超不要当共产党员,邓老太太回答说:子女的事情我们父母管不了,即使蒋委员长也管不了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当时正在苏联--法官无言可答,就把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直到一九三六年谈判开始,一九三七年初才把她释放出来。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头四次完全失败了。第四次是陈诚指挥的,失败得最惨。于是蒋介石决心加强训练,这便是庐山训练的开始。 

红军长征到陕北以后,东北军即开始围攻。徐海东部首先把东北军打垮了一个师、一个旅,后来又打垮一个师。于是东北军的官兵不愿内战,要求抗日。中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向东北军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双方取得默契,互不攻击。这时蒋介石也派人来秘密接洽,要我们在不平等的条件下接受和平,同时蒋介石仍加紧压迫东北军向红军进攻,以便削弱红军,使中共易于接受他的条件。张学良及其部下不愿意进攻红军,蒋介石乃亲至西安,逼张打共产党,并且说,他如果不打,就派蒋鼎文来代替他,并要把他调到福建去。于是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决心发动事变,扣留蒋介石。事变发生后,我们在陕北保安接到张学良的电报,他要我们派代表去西安与蒋谈判。在西安参加谈判的共五人:蒋介石的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宋子文、蒋夫人、蒋、还有我。谈判结果,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准备打日本。十二月二十五日,蒋夫人坚持要在这一天送蒋回京。张学良自己答应了亲自送蒋返京,事前大家都不知道,张自己也未料到他到南京后会从此被囚。张学良被囚以后,东北军将领、士兵大为愤怒,以致杀死张学良的主要助手、主和派王以哲,情况严重,闹了两个月才告平静。从那时起,东北军被蒋介石分散到各处,不再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西安混乱的两个月中,说服东北军的工作,比张学良在西安时困难百倍。 

一九三七年三月正式开始了国共谈判。我曾一次去杭州,两次上牯岭。当时顾祝同为国民党方面的代表。谈判的结果国民党答应中共为合法政党,承认陕甘宁边区,改编红军为八路军。但是后来国民党政府始终未正式承认陕甘宁边区。 

抗战开始后,我与朱德、叶剑英去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划定作战地区。朱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我也去山西,与阎锡山谈判合作。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一月间,先在太原,太原失守去临汾,然后回延安。十二月底去武汉,一直住到武汉失守之前,即一九三八年十月,我们是武汉失守前最后离武汉的一批人。从武汉撤退,路过长沙时遇长沙大火。后去桂林,一九三八年底去重庆。 

抗战中的国共军事磨擦,开始于一九三九年六月胡宗南部进攻延安以南的关中地区。十月,河北的国民党军队进攻八路军。十二月,山西阎锡山的旧军打新军。一九四○年国民党朱怀冰部进攻冀豫边区。 

一九四一年一月上旬发生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近一万人,除有二千人突围以外,都被杀、被俘,目前仅放了二百多人。 

一九三九年二月,我曾自重庆去桂林,到皖南视察新四军。顺便去了一次家乡绍兴。五月返重庆。六月返延安。因骑马伤右臂,未治好,九月赴莫斯科医治。政府的飞机送我到兰州,然后乘苏机赴苏,入克里姆林宫医院。到一九四○年三月返延,体重增加了九磅。五月去重庆,七月返延安一趟。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发生,谈判决裂,开始在报纸上斗争。一九四二年林彪去渝。林彪同蒋介石谈判也无结果。一九四三年七月,我与林彪等离渝返延。 

一九四四年五月,史迪威将军决定派美军观察组和记者团去延安,我在延安欢迎他们。十一月赫尔利去延,达成五条协议,大概内容是为了打败日本建立新中国,同意建立联合政府,包括各党派人士,统一军队,改革政治,给人民自由。这是毛主席与赫尔利双方签字的,但具体内容从未公布。 

史迪威与赫尔利政策的差别,就是史迪威主张平等地援助一切抗日军队,他是执行罗斯福政策的。赫尔利的主张却是要经过蒋介石来援助。他也赞成联合政府,但对共军的援助必须经过联合政府。赫尔利的主张虽如此,但蒋介石仍然不同意,结果赫尔利放弃了自己的联合政府主张,公然站到蒋介石方面反共,于是赫尔利的帝国主义面目暴露了。

5. 渔王的儿子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前段时间从网上看到一则故事,题目就叫“渔王的儿子”。故事讲的是: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渔王答:“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路人又问:“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渔王又答:“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人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本文从一个浅显、有趣的故事生发开来,阐述了在会计教学中,借鉴运用德国的“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法的意义与可行性,并指出教师应勤学不辍,做好模拟实践教学的引导者和协调者。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知识时,要注意讲授的内容和方式,尤其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更是如此。比如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课程都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根据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讲授这些课程时,必须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实践经历和学生的特点来教授不同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地根据课本的内容来进行。说白了,给学生讲再多的理论,也不过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做不了具体工作,这样的学生企业肯定不要。现在很多学校存在这样的问题,也都被大家所认识到,可到现在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各省市包括各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扩大学生技能提高的各种途径,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笔者认为,相关部门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在教学理念、实践方式、实践手段上大胆创新,国家也要加大各级实践基地的投入。比如,可以借鉴德国“模拟公司”的运作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减少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时间,实现“无缝衔接”,减少学生的就业成本,提升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度,使我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德国的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认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的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保险、证券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除货物是虚拟的并且不发生实体位移外,其它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由此可见,也可将“模拟公司”理解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模拟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4月,世界30个国家建立并且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其信息的“模拟公司”有2775个。1993年11月,欧共体和德国北威州政府资助建立了“欧洲模拟公司”网络,促进了各国“模拟公司”之间的交往。近年来,我国的一些职业学校在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相继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ERP沙盘实训室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等。实践证明,“实验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职业学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长相关知识,但是因为没有外部相关部门的配合,还是摆脱不了“闭门造车”的境地,远远不能和“模拟公司”相比。对此,建议引进“模拟公司”这种教学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职业学校乃至高等学校经济类学生实践技能欠缺的现状。
  从另外一个角度,在改革我国教育模式的同时,还要注意教育方式的创新,不要出现像“渔王的儿子”故事中的那种情况。在教授学生的前期确实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授,但更重要的是在对学生进行过一些适当的基本知识讲解后,下一步就要着手教授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而且充分给足学生思考和动手的空间,增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体会、自我创造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在运用过程中的困难有着充分的理解,并有能力在协作的基础上自我解决问题,产生一个又一个的“渔王”。这样学生们对知识的运用就可以在成功中体验成就和满足,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剖析原因;就可以找到改正错误结果的途径、方法甚至更好的手段;就可以避免造成渔王培养三个儿子失败的结局。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看,教师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手段的运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能力和实践、探索的精神。“模拟公司”的教学实践形式对教师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模拟公司中的行为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突发性”。只有教师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才能在学生出现和预先考虑不同的过程和结果时,引导学生做出大胆的尝试,并且得出相对正确甚至更加科学的结论。这也是对教师协调、组织能力的考验。其次,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如果采用“模拟公司”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必须是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教师。否则,当学生在模拟公司“工作”时,就会因为教师知识量的不足而无法解决学生提出的不确定性的问题,学生也会因为指导教师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而达不到“工作”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邻校一位教师问:“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对“准备了一辈子”的解释是终生从不间断地学习,这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学为人师”,不学“何以为师”?而对于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教师而言,这种日常的学习就更为重要了。

渔王的儿子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6. 儿子今年高考,四川籍,510分,没什么爱好,性格比较内向,数学成绩好,打算在成都或者重庆上学,各位

成都大学 西华大学  的工程造价还可以,二本线是475分超过二本线35分 ,男生一般就选择这两所成都的大学,当然成都理工也属于二本,不过理工大学收分一般都接近超过一本线 ,还有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二本专业  重庆的邮电大学(收分也接近重本)  重庆交通大学也可以选择。

7. 我叫黄绍文给我起个英文名

有
陈立夫与夫人孙禄卿是吴兴同乡。他们是中国传统的指腹为婚,孙禄卿比陈立夫大两个月,13岁时两人正式订婚。订婚之后,陈立夫和孙禄卿两人曾在亲戚家里见过几次面,但从未说过话,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孙禄卿从吴兴女师毕业后,进入刘海粟为校长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1963年,孙氏的一幅水彩画在纽约国际美术家展览会上获一等奖。他们原定在1926年7月5日结婚,但这一天恰好是北伐军出师的日子,只好推迟。12月9日,陈立夫与孙禄卿在上海租界举行婚礼。孙禄卿与陈立夫相伴大半个世纪,相濡以沫。孙禄卿喜欢的东西,陈立夫尽量苟同,没有办法苟同的也没关系。陈立夫说:“丈夫要求妻子和他一样,这是人间最大的自私。”陈立夫和孙禄卿育有三子一女四个孩子。1928年,他们的大儿子出世,取名为泽安,后过继给陈果夫;二儿子取名为泽宁,第三个孩子是女儿泽容,第四个孩子是个男孩,名叫泽宠。那时候,陈立夫发明了五笔检字法,即点、画、直、撇、曲。陈立夫按照这些笔画,分别为他的子女取了乳名,老大叫“点儿”,老二叫“画儿”,老三叫“直儿”,老四叫“羽儿”。这老四本来应该叫“撇儿”,只是由于不顺口才把撇和曲合在一起,这样便成了“羽儿”。“羽儿”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羽儿”出生的那天,日本的飞机正在轰炸重庆,那一天恰好是三国时期大将关羽的诞生日。陈立夫夫妇打算生育五个孩子,老三“直儿”之后,夫人又怀孕了。这时期,陈立夫因公事去了欧洲,孙禄卿没有告诉陈立夫,就堕胎了。他们的孙辈有12人,包括陈泽安的四个孩子,分别在金融机构、医疗工程机构和高校任职
陈泽宁毕业于台湾大学,后来又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机械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的英格沙兰德总公司工作。妻子陈掬英毕业于加拿大奥托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他们的大儿子陈绍文,在MIT学习机械工程,获得学士学位。二儿子陈绍彬毕业于哈佛大学,三儿子陈绍杰在斯坦福大学毕业
陈泽容是学美术专业的,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后,从事会计计算机工作,曾任职于鲁洲大学图书馆。她丈夫俞润身,俞鸿钧的侄子,宾州大学化学专业的博士,后来又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波登公司担任研究部的主任,曾应上海化工厂之邀来沪讲学。他们有三个子女,大儿子俞国平毕业于波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女儿俞小容,毕业于波斯顿的一所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小儿子俞季平获得法学博士以后,在新泽西州任律师工作
陈泽宠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又获得工业艺术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他在台湾做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生意,并担任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长。2005年7月底,他与家人到大陆考察旅游,因身体不适就医检查,发现肝脏有肿瘤,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切除肝肿瘤,不料手术失败,经紧急换肝仍回天乏术,9月21日辞世。妻子林颖曾,毕业于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是台湾“外交部”专员、科长,现任财团法人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兼执行长,这个基金会致力于两岸的医药交流和文化教育交流,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都已展开交流合作。她生有陈绍诚和陈绍仁两个儿子。兄弟俩在台湾念完高中后到父亲的母校普渡大学学习工商管理

我叫黄绍文给我起个英文名

8. 我国罕见的50个姓氏

轩辕,好象只有一家人是这个姓。另外,攸县菜花坪镇菜坪村出了300多“叫”姓人口,为全国姓氏人口最少的姓之一。

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姓氏,但除了柴和米,其他很少。

油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以上姓氏中,第一姓氏“油”姓在江苏全省共有7个人,其中3个“男油子”、4个“女油子”,年纪最大的“女油子”在苏北灌南,今年69岁,年纪最大的“男油子”在南京,今年43岁(其女儿今年15岁)。
盐
江苏省约8000万人口中找到了13个“盐罐子”,其中五男八女,年纪最大的在苏北睢宁县,是个90岁的老太太,而年纪最小的“盐罐子”则生活在江苏丹阳,是个今年刚满7岁的女童。
酱
在上述姓氏中,最难找的就是姓“酱”的,其他省份总共找到了14个人,这六男八女分布在云、贵、川、鄂、豫地区,分属汉、苗、侗、白4个民族。仔细一找,竟然找出这么多的“酱”,让人看了瞠目结舌。而更让人吃惊的事情还没完,在“酱”姓人中,湖北省随州市竟然有两个同名同姓者——酱豆腐,一个1983年出生,一个1985年出生,两人出自同一个村,估计“酱豆腐”在当地是道“名小菜”。
醋
在“醋”姓的寻找中,其结果与前期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南京河海大学的“醋院科”和南京理工大学的“醋波涛”占据两席,全省再也找不出第三人。看来,除了“酱”,“醋”姓在江苏全省最为金贵了。
茶
继发掘出南京城里的“六朵茶花”后,放眼全省,我们竟然找出男男女女总共107朵“茶花”,并且分布苏南、苏北各地区,据初步了解,多数是云贵地区嫁到江苏来的“茶花女”。

另外,《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部也梳理了中华民族姓氏。 2007年1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埝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马宏杰指挥几十位村民拍集体照。因为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这个姓其实并不鲜见,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服、百家姓终”。

此外还有别(Bié)姓、翁姓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