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原理

2024-05-17 16:34

1. 资产证券化原理


资产证券化原理

2.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其交易原理是什么

资产证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是指金融企业通过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将贷款资产进行处理与交易,把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换为证券,并通过发行这种证券以融通资金,从而达到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重大创新之一。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推出,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产证券化可以使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有利于盘活金融资产,缓解初始贷款人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改善资产质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x0d\x0a \x0d\x0a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原理\x0d\x0a  \x0d\x0a  (一)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参与者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由于它具有比传统融资方式更为经济的优点,因而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种类越来越多,证券化交易的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一般来说,资产证券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有:发起人、特设信托机构(SPV)、承销商、投资银行、信用提高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托管人、投资者等。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1揭示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是发起人将交易的金融资产组合与发起人完全剥离,过户给特设信托机构进行运作,信托机构将金融资产经过信用评级后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确保有关资产现金流收入在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向投资者的本息回报的流向仍然畅通。\x0d\x0a  \x0d\x0a  (二)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步骤\x0d\x0a  \x0d\x0a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x0d\x0a  \x0d\x0a  1 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发起人一般是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首先分析自身的资产证券化融资要求,根据清理、估算、信用考核等程序决定借款人信用、抵押担保贷款的抵押价值等,将应收和可预见现金流资产进行组合,根据证券化目标确定资产数,最后将这些资产汇集形成一个资产池。\x0d\x0a  \x0d\x0a  2 组建特设信托机构(SPV),实现真实出售。特设信托机构是一个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信托实体,注册后的特设信托机构的活动必须受法律的严格限制,其资金全部来源于发行证券的收入。特设信托机构成立后,与发起人鉴定买卖合同,发起人将资产池中的资产出售给特设信托机构(SPV)。这一交易必须以真实出售(TrueSale)的方式进行,即出售后的资产在发起人破产时不作为法定财产参于清算,资产池不列入清算范围,从而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破产隔离使得资产池的质量与发起人自身的信用水平分离开来,投资者就不会再受到发起人的信用风险影响。\x0d\x0a  \x0d\x0a  3 完善交易结构,进行信用增级(Creditenhancement)。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改善发行条件,特设信托机构必须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使投资者的利益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实现。因为资产债务人的违约、拖欠或债务偿还期与SVP安排的资产证券偿付期不相配合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所以信用提高技术代表了投资银行的业务水平,成为资产证券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x0d\x0a  \x0d\x0a  4 资产证券化的评级。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为投资者提供证券选择的依据,因而构成资产证券化的又一重要环节。资产证券化的评级与一般债券评级相似,但有自身特点。信用评级由专门评级机构应资产证券发起人或投资银行的请求进行。评级考虑因素不包括由利率变动等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而主要考虑资产的信用风险。被评级的资产必须与发起人信用风险相分离。由于出售的资产都经过了信用增级,一般地,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级别会高于发起人的信用级别。资产证券的评级较好地保证了证券的安全度,这是资产证券化比较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x0d\x0a  \x0d\x0a  5 安排证券销售,向发起人支付购买价格。在信用提高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布之后,由投资银行负责向投资者销售资产支持证券(ABS),销售的方式可采用包销或代销。特设信用机构(SPV)从投资银行处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再按资产买卖合同中规定的购买价格,把发行收入的大部分支付给发起人。\x0d\x0a  \x0d\x0a  6 证券挂牌上市交易,资产售后管理和服务。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完毕后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从而真正实现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流动性的目的。但资产证券化的工作并没有全部完成。发起人要指定一个资产池管理公司或亲自对资产池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由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收入,并将这些收款全部存入托管行的收款专户。托管行按约定建立积累金,交给特设信托机构,由其对积累金进行资产管理,以便到期时对投资者还本付息。待资产支持证券到期后,还要向聘用的各类机构支付专业服务费。由资产池产生的收入在还本付息、支付各项服务费之后,若有剩余,按协议规定在发起人和SPV之间进行分配,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即告结束。\x0d\x0a  \x0d\x0a  (三)资产证券化收益与风险分析\x0d\x0a  \x0d\x0a  1 资产证券化对各参与者的收益分析\x0d\x0a  \x0d\x0a  (1)发起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通常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公司。资产证券化可以给发起人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较低的经营杠杆、用来扩展和重新投资的立即可用资本、多样化资金来源以更好的资产负债管理,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能力,实现规模经济。通过证券化的资产在公开市场中出售,金融机构可迅速获得流动性。\x0d\x0a  \x0d\x0a  (2)特设信托机构(SPV):特设信托机构是一个中介机构,它购买发起人的原始信用产品,加以整合,然后出售包装后的证券。SPV以某种价格购买信贷资产,通过将它们包装成市场交易商品,而增加了信贷资产的价值,然后以一个较高的价格出售。通过购买、证券化和出售,SPV几乎将信用风险都分散给投资者承担,这样使得SPV降低其所有者权益成本,因为这些资产将不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x0d\x0a  \x0d\x0a  (3)信用提高机构:信用提高机构可以是母公司、子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它可以是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它作为一个第三方实体更适合于使这类交易成为“真实出售”,信用增级机构通常按比例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如按担保金额的0 5收取。\x0d\x0a  \x0d\x0a  (4)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为投资银行开辟了一项新业务。投资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充当承销商的角色,并获得其发行收入。\x0d\x0a  \x0d\x0a  (5)投资者:证券化过程为投资者在市场中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投资选择机会。由于大多数组合资产都是由许多小额信用资产集合而构成,促进了组合的多样化,即使其中的一两个贷款违约,也不会对整个组合有质的影响。而且许多组合资产保持地理区域多样化,因此,某一地区的经济的低速发展不会深刻或迅速地影响到整个组合资产的绩效,而且投资者通过购买不同的组合资产的部分证券而能够避免地理和行业的集中带来的风险。由于信用评级由第三方执行,然后公布等级,投资者不用自己去分析每个发起人的资信,这也处理方式会计要素表1表内处理与表外处理比较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优势所在。\x0d\x0a  \x0d\x0a  2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x0d\x0a  \x0d\x0a  由于资产证券化非常复杂,每一次交易无论怎样被相当好的结构化,并被彻底地加以研究和精确地用文件证明,都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常见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有如下几种:\x0d\x0a  \x0d\x0a  (1)欺诈风险:从美国证券市场及其他国家证券市场中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欺诈的发生而使投资者受损的例子屡见不鲜。陈述书、保证书、法律意见书、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书及其他类似文件被仍不足以控制欺诈风险的发生。\x0d\x0a  \x0d\x0a  (2)法律风险:虽然法律函件及意见书原本是为了消除外部的风险因素,但有时法律的不明确性及条款的变化本身往往成为整个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事实上法律风险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一直伴随且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风险。\x0d\x0a  \x0d\x0a  (3)金融管理风险:资产证券化是金融管理发展的高峰,它代表了履约、技术和结构技巧的完美的平衡。如果任一因素发生故障,整个交易可能面临风险。我们把这种风险称为金融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参于者不能按协议进行交易,设备不能按要求运作如电脑故障,以及交易机制出现故障等。\x0d\x0a  \x0d\x0a  (4)等级下降风险:从已有的证券化实例中人们已经证实,资产证券化特别容易受到等级下降的损害,因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基础包含许多复杂多样的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之一恶化,整个证券发行的等级就会陷入危险境地,从而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x0d\x0a  \x0d\x0a  除了上述几种风险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风险,诸如政策性风险、财产和意外风险、合同协议或证券失效、对专家的依赖风险等等。所有这些风险都不是彼此独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证券化风险的影响及发生的可能性因交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投资者必须识别这些风险,分析它们的规模,审查减少风险的方法,以及正确估计那些减少风险的手段的有效性。投资者在任何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应阅读资产支持证券交易中所提供的陈述书、保证书及赔偿文书等文件,了解他们的责任范围,查看是否有法律顾问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以及注册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书。要对证券化结构中存在的大量风险进行防范,最重要是看信用增级的手段,是否有一家信誉卓著的银行或保险公司提供百分之百的担保。\x0d\x0a  

3.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1、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可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2、增加资产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失衡。3.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银行固定利率资产的利率风险。4.银行可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筹资成本。5.银行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可使贷款人资金成本下降。6.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收益良好且稳定。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4.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是指将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化为证券的金融活动。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技术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从80年代起,又在英国以及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随后也因次贷危机显露出风险而令人谈之色变。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有三大类:应收账款类资产(信用卡应收款、贸易融资、设备租赁费)、贷款类资产(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银行中长期贷款)和收费类资产(基础设施收费、门票收入)。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破产隔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转移必须是真实销售的,二是SPV本身是破产隔离的。破产隔离的实现有设立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和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mpany)两种方式。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1.构建资产池。发起人将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剥离、整理,构建资产池。      2.构组建特殊目的机构(SPV)。SPV从发起人购买“真实出售”的资产,实现发起人和受益人之间破产隔离。      3.信用增级和评级。信用增级的目的是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吸引力。专业机构做出评级并公布。内部信用增级手段有优先/次级结构、超额担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或超额支付和储备基金安排等。外部信用增级手段有保险合约、第三方担保、信用证、现金担保账户和担保性投资额度等。      4.发售并支付。承销商采用发售或私募方式进行承销,销售完成后,由SPV按约定的价格向发起人支付发行收入,并支付服务费用。      5.资产池管理和清偿结算。      SPV聘请专业机构管理资产池。到期结算时,由SPV根据约定分次偿还和兑现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全部偿付之后,剩余现金流返还发起人  资产证券化有什么作用  从发起人的角度      1、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现的能力,我们知道货币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而贷款、应收款等则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果将贷款、应收款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那么能够获得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有限的,而且如果因此而放弃了其他投资机会,那么机会成本可能就会非常大。      资产证券化最基本的功能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发起人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贷款出售获得现金,或者以贷款为支持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资产证券化使得拥有贷款等流动性差的资产的主体可以将流动性较低的贷款变成具有高流动性的现金,从而为他们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流动性不足的渠道。      资产流动性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再获得资金的同时并没有增加负债。如果资产所有者是出售资产,那么他减少了贷款这一资产,但是同时增加了现金这一资产,所以负债并没有增加。因此,资产证券化再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使得发起人获得了资金,促进了资金的周转,从而提供了资本的利用效率。      2、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优化财务状况      资产证券化对发起人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提升作用体现在它可以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性。以银行为例,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和期限的不匹配;而是预期年化利率的不匹配。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和期限不匹配,主要是因为银行的资产主要是贷款等中长期、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而其负债则主要是活期贷款等期限短、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因而两者不能很好地匹配起来。如果发生挤兑等特殊情况,银行就无法支付,此时就会发生支付危机。而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长期的、流动性差的贷款转化为流动性高的现金,从而解决流动性和期限匹配上的问题。同时,如果银行的贷款为长期固定预期年化利率贷款,而存款为短期变动预期年化利率,则银行将承受预期年化利率风险。每当短期预期年化利率相对于长期预期年化利率升高时,银行所赚取的利差(interest rate spread)将会受到侵蚀,而使银行利益受损甚至亏损。通过证券化,银行的贷款就会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在预期年化利率上升时被迫以高预期年化利率负债支持低预期年化利率资产的风险。      由于证券化采用了表外融资的处理方法,发起人将被证券化资产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从而达到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优化财务状况的目的。这一点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尤其具有意义。自1988年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银行监管的准则已为越来越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所接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状况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焦点,银行为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不得不保有与其所持资产相对应的资本。如果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交易,不但可以提前收回现金,从而可相应缩减负债,同时由于将基础资产移到表外,银行可以释放相应的资本——资产证券化的这种双重释放功能是其越来越受到银行青睐的主要原因。此外,资产证券化还可以使公司把未来服务费收入流提前兑现为现期盈利,如果不进行证券化,通常这种收入要在贷款的整个期限那才能逐步实现。      3、实现低成本融资      传统的融资方式一般是以融资方的整体信用为支持的,但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而非产权融资,其信用基础是一组特定资产(抵押类或非抵押类),而非发行人的整个资产。贷款、企业债券、股票等方式都是以发行人的全部资产和信用为支持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必须考虑发行人的整体信用和经营状况,而在资产证券化融资中,投资者只需考虑基础资产的质量就行。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破产隔离机制的设计,再辅以信用增级等手段,使得发行的证券的信用级别独立于融资方的信用级别,大大提高证券的信用级别。也就是说,即使融资方的信用级别并不高,资产证券化后的证券也可有比较高的信用级别。信用级别的提高必然使得投资者的要求回报率降低,所以融资成本就得到了节约。      另外,由于资产证券化可以使得证券的信用级别高于原有融资人的整体信用级别,原来可能因为信用级别不够而无法融资的融资人也可以获得融资的机会,这就使其融资渠道得到了拓宽。信用增级通常还会带来一个差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这个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一般都是属发起人所得。这样对发起人来说,既能获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又能留住客户,是一个很大的吸引。      4、增加收入来源      在资产证券化中,服务商通常由发起人担任,使得发起人可以通过收付款服务等途径收取费用,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从投资者的角度      1、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品种      2、资产证券化产品根据投资者对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和期限等的不同偏好,对基础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进行了重新安排和分配,使本金与利息的偿付机制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证券一般不是单一品种,而是通过对现金流的分割和组合,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档级的证券。不同档级的证券具有不同的优次偿付次序,以“熨平”现金流的波动。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为各种类型投资者分散风险,提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创造新投资组合提供和巨大空间。同时,对特定领域资产的证券化,其产品的标准化设计为投资者提供了进入原本不可能进入的投资领域的可能性。      3、提供更多的合规投资      由于组成资产池的是优质资产,且有完善的信用增级,因此所发行证券的风险通常很小(多数能获得AA以上的评级),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却相对比较高,并且在二级市场上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资产支持证券可以为那些在投资品种上受到诸多限制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新的合意投资品,成为它们投资组合中的合规投资。      4、降低资本要求,扩大投资规模      一般而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比基础资产本身的风险权重低的多,比如,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而由联邦国民住房贷款协会发行的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的过手证券却只有20%的风险权重,金融机构持有这类投资工具可以大大节省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所需要的资本金,从而可以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资本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我们可以看一个保险公司的例子:当一家保险公司购入一笔不动产,按照美国有关法规的规定,它必须保持相当于投资额3%的资本金来支持这笔投资;但如果保险公司购入的是一笔信用等级不低于BBB级的抵押证券,则其对资本金可以用来支持基础资产的数额将10倍于支持非证券化的不动产。  从金融市场大环境的角度      资产证券化能够让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的资源实现更有效、更优化的配置。资本的优化配置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让资本的需求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花费尽可能少的成本找到资本,让供给者在短时间内出让资本并获得尽可能高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二是让这个过程有效地进行;三是让这个过程能够持续地进行。资产证券化很好地满足了资本优化配置的三个方面要求。      1、提供新的投融资途径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工具,通过这种新的金融安排,在资金的供需双方建立了新的沟通桥梁,提供了新的选择。对资金的供需双方和整个金融市场和经济体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资产证券化的这部分优点在分析发起人和投资者部分时已有详尽分析,在此不累牍。      2、提高资本配置的有效性      资本优化配置的一层含义就是能够在整个经济体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能够在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资产证券化通过自身独特的流动性设计和标准化证券产品设计,使得市场流动性增强,资金来源大大拓展。一个集中表现是资产证券化能为社会的各种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贷款资金:不论是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还是信用卡的借款人,都希望能够获得充裕而低预期年化利率的贷款,以维持其消费理财的需要,资产证券化正是解决贷款资金来源不足的最好方法。资产证券化后,发起人可以将其债权出售换取现金,并以新取得的现金从事新的业务,如此周而复始,金融机构能不断由资金提供贷款。因此通过证券化,可以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除了提高流动性,资产证券化的另一个优点是促使金融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专业化分工,各参与主体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各司其职。以银行的贷款资产证券化为例,在传统的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储蓄机构等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承担贷款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但是在当今融资渠道多样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界限日益模糊的经济背景下,银行的比较优势不再是来自通过持有非流动性的贷款为经济提供流动性,而是来自对那些无法在公开市场有效传播的有关借款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持续跟踪。因此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收集借款人信息、评估借款人发放贷款,但是银行并不长期持有而是适时出售,此外管理持有贷款组合的受托人,组合证券的承销人、担保人、评级人,贷款抵押的评估人等也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实现专业化的分工,这样资产证券化就可以取得较传统融资方式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效率。      3、提高统的安全性      通过资产证券化,能够将积压在银行体系的房地产贷款、不良资产等风险合理配置到社会中各个层次的投资者去,可以有效地避免诸如经济周期影响房地产贷款质量等风险。      此外,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设计,解决了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问题。由于金融机构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证券化,这些金融机构可以很容易地变现资产,在面临挤兑或者经营不善时,金融机构可以维持需要的流动性。      整个统的安全性有了保障,提供高效优化配置资本的这些安排也就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了。

5.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
概括地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
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SPV 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 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s Pool )。
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
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现在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举例简单通俗地了解一下资产证券化:A: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B:上述资产的原始所有者。C:枢纽(受托机构)SPV。D:投资者。过程:
B把A转移给C,C以证券的方式销售给D。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现金;D在购买以后可能会获得投资回报;C获得了能产生可见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投资者D之所以可能获得收益,是因为A不是垃圾,而是被认定为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稳妥地变成钱的好东西。
SPV是个中枢,主要是负责持有A并实现A与破产等麻烦隔离开来,并为投资者的利益说话做事。
SPV进行资产组合,不同的A在信用评级或增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组合、调整。目的是吸引投资者,为发行证券。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6.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其交易原理是什么?

资产证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是指金融企业通过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将贷款资产进行处理与交易,把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换为证券,并通过发行这种证券以融通资金,从而达到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重大创新之一。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推出,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产证券化可以使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有利于盘活金融资产,缓解初始贷款人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改善资产质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原理
  
  (一)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参与者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由于它具有比传统融资方式更为经济的优点,因而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种类越来越多,证券化交易的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一般来说,资产证券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有:发起人、特设信托机构(SPV)、承销商、投资银行、信用提高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托管人、投资者等。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1揭示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是发起人将交易的金融资产组合与发起人完全剥离,过户给特设信托机构进行运作,信托机构将金融资产经过信用评级后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确保有关资产现金流收入在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向投资者的本息回报的流向仍然畅通。
  
  (二)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步骤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发起人一般是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首先分析自身的资产证券化融资要求,根据清理、估算、信用考核等程序决定借款人信用、抵押担保贷款的抵押价值等,将应收和可预见现金流资产进行组合,根据证券化目标确定资产数,最后将这些资产汇集形成一个资产池。
  
  2 组建特设信托机构(SPV),实现真实出售。特设信托机构是一个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信托实体,注册后的特设信托机构的活动必须受法律的严格限制,其资金全部来源于发行证券的收入。特设信托机构成立后,与发起人鉴定买卖合同,发起人将资产池中的资产出售给特设信托机构(SPV)。这一交易必须以真实出售(TrueSale)的方式进行,即出售后的资产在发起人破产时不作为法定财产参于清算,资产池不列入清算范围,从而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破产隔离使得资产池的质量与发起人自身的信用水平分离开来,投资者就不会再受到发起人的信用风险影响。
  
  3 完善交易结构,进行信用增级(Creditenhancement)。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改善发行条件,特设信托机构必须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使投资者的利益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实现。因为资产债务人的违约、拖欠或债务偿还期与SVP安排的资产证券偿付期不相配合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所以信用提高技术代表了投资银行的业务水平,成为资产证券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4 资产证券化的评级。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为投资者提供证券选择的依据,因而构成资产证券化的又一重要环节。资产证券化的评级与一般债券评级相似,但有自身特点。信用评级由专门评级机构应资产证券发起人或投资银行的请求进行。评级考虑因素不包括由利率变动等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而主要考虑资产的信用风险。被评级的资产必须与发起人信用风险相分离。由于出售的资产都经过了信用增级,一般地,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级别会高于发起人的信用级别。资产证券的评级较好地保证了证券的安全度,这是资产证券化比较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安排证券销售,向发起人支付购买价格。在信用提高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布之后,由投资银行负责向投资者销售资产支持证券(ABS),销售的方式可采用包销或代销。特设信用机构(SPV)从投资银行处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再按资产买卖合同中规定的购买价格,把发行收入的大部分支付给发起人。
  
  6 证券挂牌上市交易,资产售后管理和服务。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完毕后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从而真正实现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流动性的目的。但资产证券化的工作并没有全部完成。发起人要指定一个资产池管理公司或亲自对资产池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由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收入,并将这些收款全部存入托管行的收款专户。托管行按约定建立积累金,交给特设信托机构,由其对积累金进行资产管理,以便到期时对投资者还本付息。待资产支持证券到期后,还要向聘用的各类机构支付专业服务费。由资产池产生的收入在还本付息、支付各项服务费之后,若有剩余,按协议规定在发起人和SPV之间进行分配,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即告结束。
  
  (三)资产证券化收益与风险分析
  
  1 资产证券化对各参与者的收益分析
  
  (1)发起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通常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公司。资产证券化可以给发起人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较低的经营杠杆、用来扩展和重新投资的立即可用资本、多样化资金来源以更好的资产负债管理,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能力,实现规模经济。通过证券化的资产在公开市场中出售,金融机构可迅速获得流动性。
  
  (2)特设信托机构(SPV):特设信托机构是一个中介机构,它购买发起人的原始信用产品,加以整合,然后出售包装后的证券。SPV以某种价格购买信贷资产,通过将它们包装成市场交易商品,而增加了信贷资产的价值,然后以一个较高的价格出售。通过购买、证券化和出售,SPV几乎将信用风险都分散给投资者承担,这样使得SPV降低其所有者权益成本,因为这些资产将不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3)信用提高机构:信用提高机构可以是母公司、子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它可以是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它作为一个第三方实体更适合于使这类交易成为“真实出售”,信用增级机构通常按比例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如按担保金额的0 5收取。
  
  (4)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为投资银行开辟了一项新业务。投资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充当承销商的角色,并获得其发行收入。
  
  (5)投资者:证券化过程为投资者在市场中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投资选择机会。由于大多数组合资产都是由许多小额信用资产集合而构成,促进了组合的多样化,即使其中的一两个贷款违约,也不会对整个组合有质的影响。而且许多组合资产保持地理区域多样化,因此,某一地区的经济的低速发展不会深刻或迅速地影响到整个组合资产的绩效,而且投资者通过购买不同的组合资产的部分证券而能够避免地理和行业的集中带来的风险。由于信用评级由第三方执行,然后公布等级,投资者不用自己去分析每个发起人的资信,这也处理方式会计要素表1表内处理与表外处理比较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优势所在。
  
  2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由于资产证券化非常复杂,每一次交易无论怎样被相当好的结构化,并被彻底地加以研究和精确地用文件证明,都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常见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有如下几种:
  
  (1)欺诈风险:从美国证券市场及其他国家证券市场中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欺诈的发生而使投资者受损的例子屡见不鲜。陈述书、保证书、法律意见书、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书及其他类似文件被仍不足以控制欺诈风险的发生。
  
  (2)法律风险:虽然法律函件及意见书原本是为了消除外部的风险因素,但有时法律的不明确性及条款的变化本身往往成为整个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事实上法律风险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一直伴随且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风险。
  
  (3)金融管理风险:资产证券化是金融管理发展的高峰,它代表了履约、技术和结构技巧的完美的平衡。如果任一因素发生故障,整个交易可能面临风险。我们把这种风险称为金融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参于者不能按协议进行交易,设备不能按要求运作如电脑故障,以及交易机制出现故障等。
  
  (4)等级下降风险:从已有的证券化实例中人们已经证实,资产证券化特别容易受到等级下降的损害,因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基础包含许多复杂多样的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之一恶化,整个证券发行的等级就会陷入危险境地,从而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除了上述几种风险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风险,诸如政策性风险、财产和意外风险、合同协议或证券失效、对专家的依赖风险等等。所有这些风险都不是彼此独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证券化风险的影响及发生的可能性因交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投资者必须识别这些风险,分析它们的规模,审查减少风险的方法,以及正确估计那些减少风险的手段的有效性。投资者在任何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应阅读资产支持证券交易中所提供的陈述书、保证书及赔偿文书等文件,了解他们的责任范围,查看是否有法律顾问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以及注册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书。要对证券化结构中存在的大量风险进行防范,最重要是看信用增级的手段,是否有一家信誉卓著的银行或保险公司提供百分之百的担保。
  

7.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证券化是什么意思?资产证券化是发行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撑的可交易证券的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只是狭义的资产证券化。自1970年以来,美国政府全国住房抵押贷款协会,首先在抵押贷款组合的基础上发行资产抵押证券——转抵押证券支付,以完成第一笔资产证券化交易,资产证券化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金融创新工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现在又孕育出风险证券化产品等。资产证券化是发行由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支持的可交易证券的融资形式。传统的证券发行以企业为基础,而证券化则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产业证券化交易是一个复杂的交易过程,涉及发起人、特殊目的载体(SPV)、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承销商、服务提供商受托人等多方参与。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

按照资产证券化的不同类型,普通人可以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和资产证券化(ABS)。实物资产证券化: 将实物资产转化为证券资产,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的证券发行和上市过程。在市场上发行具有高信用评级和高流动性的债券的过程。地吃对病情是有帮助的,但也不能因为自己吃花生的缘故就减少正在服用的药物。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8.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是什么

1、破产隔离
资产证券化在法律制度上的创新在于,通过把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破产隔离”,实现证券化投资者的权益与发起人的信用状况的分离,从而避免了发起人破产对证券持有的影响,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破产隔离是证券化交易的特征之一,也是影响交易是否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它要求当原始权益人破产清算时,证券化资产的权益不作为清算财产,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收入现金流仍能按照交易契约规定支付给投资者,从而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实现破产隔离决定于两个主要因素:1)证券化资产的真实销售;2)在交易结构中设立SPV。
为了避免破产可能对证券化资产产生的不利影响,原始权益人需要将证券化资产以真实销售的方式出售给为证券化交易而特别设立的公司。判断真实销售的主要标准是出售后的资产在原始权益人破产时不作为法定财产参与清算。这取决于各国法规的解释和法庭判例。如果转让在法律上不能确立为真实销售,而是抵押融资的话,特定目的实体将难以利用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收益及时支付投资者本息,造成投资者对证券化资产的请求权受到发起人破产的影响。
2、信用增级
SPV在接收了资产池中的资产后,往往要对资产池中的资产采取信用增级措施,这一方面是为了使将要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达到一定的投资等级,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信用增级包括内部增级和外部增级两大类。外部信用增级是指由外部第三方提供的信用增级工具,其常见的形式包括第三方提供的担保、流动性支持、差额补足等。内部信用增级是用基础资产中所产生的部分现金流来提供的,其常见的方式有建立优先/次级结构、超额抵押和利差账户等。
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1、融资人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主要动力
(1)资产证券化的使用可以为发起人提供一条传统融资方式之外的融资渠道。
首先,资产证券化在融资上可以摆脱企业甚至资产本身的信用条件的限制,从而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的门槛。
其次,资产证券化在设计上比传统融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设计出各种满足投资人需求的产品。
最后,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信用级别较低的发起人以高信用级别对应的融资成本开展融资,这是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发起人将资产让给SPV,可以改善资产负债表状况;同时发起人又能通过服务费的名义收取利差,并通过加快资产周转率来提高资本回报率等。
2、投资人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动因
(1)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出现给投资者带来选择更多优质资产的机会。经过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的资产支持证券往往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强、收益高的特点,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
(2)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灵活。可以按照不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资金实力及风险偏好等量身定制不同种类、等级、期限和收益的投资产品,这是其他投资产品很难做到的。而且,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种类繁多,一般投资者以前无法参与的资产项目,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参与进来。特别是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购买资产支持证券不仅可以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而且可以突破某些投资限制,可谓一举多得。
(3)投资人能够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如果投资人向发起人直接发放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流动性很低;如果投资人购买发起人直接发行的债务证券,由于发起人自身资信程度的限制,流动性也偏低。资产支持证券由于其等分性、高信用等级和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能力,为投资人提供了较高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