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处理

2024-05-18 06:18

1.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处理

 泄漏的原油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清除,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清除泄漏的原油。尽管如此,还是需要用尽所有办法最大限度地清除泄漏的原油。,尽管BP公司已经连续尝试多种紧急补漏方式,但均以失败告终。2010年5月7日,BP的工程师将一个重达125吨的大型钢筋水泥控油罩沉入海底,希望用它罩住漏油点,将原油疏导到海面的油轮。但由于泄漏点喷出的天然气遇到冷水形成甲烷结晶,堵住了控油罩顶部的开口,使得这一装置无法发挥作用。随后登场的“大礼帽”虽然比钢筋水泥罩小一号,可减少甲烷结晶的形成,但这个方法同样以失败收场。2010年5月14日,工程师将一根4英寸的吸油管插入发生泄漏的21英寸油管,3天后,这根管道发挥了一定作用,共吸走了2.2万桶原油,将其输送到停泊在海面的一艘油轮里。不过这一数量只占漏油量的一小部分,为着手彻底的堵漏工程,这根吸油管随后被撤走。2010年5月25日,美国海岸警卫队批准BP采用“灭顶法”控制漏油。次日,几艘远程操控的潜水艇将5000桶钻井液注入油井。工程师希望,在强大的压力下钻井液会进入油井的防喷器,直至油井底部。这将使得井内失去压力,停止漏油。如果能实现初步的堵漏,BP还将向井内注入水泥,彻底堵住泄漏点。虽然最开始略有成效,但BP在5月29日宣布,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喷出油井的压力太强,“灭顶法”彻底宣告失败。遭遇了连续失败后,BP拿出一个新的控漏计划——“盖帽法”,工程师将遥控深海机器人,将漏油处受损的油管剪断、盖上防堵装置,防堵装置与油管相连,以把漏出的石油和天然气吸至油管内,再将原油送至海面上的油轮。安装这项防堵装置约需4—7天,如果成功可以抑制大部分漏油,但不是全部。此外,永久性解决漏油的最佳方法是钻减压井,工程人员分别于5月2日和5月23日开始钻两口减压井,每口井需耗资1亿美元,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至少2—3个月才能见效。 石油持续从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产生的粘稠混合物很难燃烧,甚至很难清理;这个季节的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诞生地;海岸线上有大量很难清理的沼泽。大风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区: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泽地和周围各州。这里有三种类型的海滩:沙质海滩、岩石海滩和沼泽海滩。例如佛罗里达州的沙质海滩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最难清除的是沼泽地上的浮油,这里是深水地平线泄漏的石油最先流向的地方。肯尼尔表示,沼泽非常脆弱,清理浮油的尝试会对它造成严重破坏。浮油一旦渗入,必须砍掉沼泽上的草才行。不过它还能渗透到土壤下面,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清除石油。吃石油的正常细菌必须有氧气才能产生作用,在沼泽地的土壤里,它们没有足够氧气进行这一过程。此时正值墨西哥湾一年一度的鱼类产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最易遭受破坏的阶段。飓风季6月即将到来,专家相信到时浮油面积会进一步扩大。尽管这听起来似乎与直觉不符,但是一场大风暴将有助于驱散和冲淡浮油。欧文顿说:“飓风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尘器。”它经常会把一切清理干净。但是对于持续不断的石油泄漏事故来说,飓风起不到彻底清理的作用。  2010年7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高级副总裁肯特·韦尔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工程人员当天下午2时半左右关闭了新控油罩三个阀门中的最后一个,再没发现原油泄漏的迹象。他说:“我很高兴,再没有原油流入墨西哥湾。事实上,我非常激动。”英国石油公司是在对漏油油井进行“油井完整性测试”后宣布这一结果的。该公司于10日卸除了旧的控制漏油装置,换上了的控油罩。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2010年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了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处理

2.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调查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内部调查报告,在历时4个多月之后,终于出炉。英国石油公司将大部分责任,推给了油井的所有者、瑞士越洋钻探公司,以及负责油井加固的美国哈利伯顿公司。而对自己的责任,报告的总结只有简单一句:没有正确解读油井的安全测试结果,没能“防患于未然”。被泼了脏水的越洋钻探公司随即发表声明,指责英石油在油井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作出一系列节省成本的决定,增大事故风险。此外,事件中最重要的证物——失效的防喷阀,在2010年4月4号出水后,至今没有接受检测分析。另据报道,美国海洋能源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钻井平台昨天发生火灾,这是一周内,这家公司第二座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发生火灾。火已被扑灭。 新华网14日消息,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甲烷在海底通常处于晶体状态。深海钻井平台作业时经常碰到甲烷晶体。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2010年4月20日事发时,钻井平台上的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随后气体和原油冒上来。气体涌向一处有易燃物的房间,在那里发生第一起爆炸。随后发生一系列爆炸,点燃冒上来的原油。当时升起一片“气云”,罩住“深水地平线”。钻台大型引擎随即爆炸,到处都是火。“深水地平线”沉没后大量漏油,威胁周边生态环境。这座钻井平台配备的“防喷阀”也成为调查重点。一个“防喷阀”大如一辆双层公交车,重290吨。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漏油后关闭油管。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正常启动。“深水地平线”装备一套自动备用系统。这套系统应在工人未能启动“防喷阀”时激活它,但当时也没有发挥作用。事发后,英国石油公司企图借助水下机器人启动“防喷阀”,未能奏效。美联社报道,自从联邦政府监管人员放松设备检测后,数年间数座钻井平台的“防喷阀”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奥巴马政府在漏油事故中确有应对不当之处。首先政府在危机应对上相对迟缓,各界压力逐渐聚焦到政府身上。事故发生之初,政府没有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对英国石油公司大加批评并称应由其担负全部责任。其次,从初步的调查结果来看,政府缺乏监管也是一大原因。一份2008年的报告显示,负责出租钻井平台的矿产管理局的监管人员玩忽职守,对有关安全警告置若罔闻,收受被监管公司的礼物,甚至与石油公司员工发生性关系。更早的活动报告显示,管理局曾允许被监管的石油公司用铅笔自行填写检查报告。在矿产资源管理局局长伯恩鲍姆辞职之前,该局负责近海油气开采的项目副主任厄于内斯已被解职。专家指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对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在推进能源战略方面将暂时受阻。此前不久,奥巴马刚宣布解除近海石油钻探禁令,同时还鼓励海底钻探和核能开发,但漏油事故表明这些计划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一些项目将不得不被搁置。另一方面,漏油事故不仅危及到沿岸各州环境,也给几个州的经济造成重创。奥巴马个人的支持率将因此受到影响,如果事故的影响不能很快消除,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难免因此“丢城失地”。 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引起原油泄漏一月有余,英国石油公司终于以“截管盖帽法”控制了绝大部分的漏油,但是否能像盖瓶塞样滴油不漏,值得观察。美国政府与英国石油公司先后试过火攻法、化学分解、围栏沙坝、人工岛、引流法、人发干草吸附法、虹吸法、灭顶法、“小金钟罩”等等各种方法,均收效甚微或无果而终。有关方面在网上征求了近7800条来自全世界网民的建议,最奇特的方法还有“核爆法”和制作长宽两英里的蜂窝水泥大盘法等。在最后成功之前,人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等待着试验结果,墨西哥湾已在“咳嗽”的海豚只好游走他乡,其他各种海洋动物和鸟类也只能听天由命。“深水地平线”事故造成1500米深海的原油泄漏,是历史上首次发生在超过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与海面航行的大油轮漏油相比,其危害更大、更隐蔽。首先,由于海面与深海底的压力、温度有很大不同,大量原油喷涌并向上漂浮过程中,呈现一种“羽毛”状逐步分散的形态:即在海底都是从一个漏油口喷出(像羽毛的根),在上升过程中就会变成羽毛状,直到海面时,就像一个伞面盖在海面上,并且会以油团或油、水、气的混合物在海底、海水中和海面上流动、凝固或分散漂浮。而遇到洋流时,这些油水混合物可能随着深层洋流漂动,不仅可能漂出墨西哥湾,还可能漂向世界其它大洋,而在海面上却什么也看不见。其次,由于生活在海水不同层面的海洋生物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彼此既独立又相互为食物链,某一层的海洋生物死亡,将会造成食物链上层的许多生物难以生存。此次深海漏油可能直接破坏墨西哥湾海水不同层次的生物和鱼类,无数海洋生物将因此遭到扼杀。除此之外,许多我们还无法检测的破坏、影响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才冒出来,这就像人类对温室气体的理解过程一样。1989年阿拉斯加发生的油轮泄漏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至今没有完全恢复,就是一个例证。美国拥有雄厚科技和经济实力,但面对海上原油泄漏这样危及全人类海洋安全的巨大全球公共问题时,显得如此无力、无助和无奈。这次事故无疑向人们发出了警示,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一、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原油泄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是国家级的重大事件,但最终结果也只能是谁惹事谁管事,事件的专业性让他人甚至是当事国政府也无能为力。二、石油公司将油井从陆地钻到海洋,并向深海延伸的进程昭示了石油资源的紧缺和开采的复杂性。原油泄漏事故不断增加且后果日益严重,这彰显了“石油最后的疯狂”,还是表明未来的海上采油越来越像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游戏呢?三、本次事故客观上为新旧能源辩论大战提供了一个喘息机会,给美国国内关于新能源和近海采油争论的双方打上一针清醒剂。因此,它也可能成为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战略的一个转机。四、时至今日仍未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这是否表明世界上还缺少一个有力、有效防范和制止此类灾难的专业性应急组织与应急机制呢?墨西哥湾泄漏的岂止是原油将持续刷新的“美国之最”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经营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4月20日发生爆炸时,没人能够预测灾难的规模。上周,美国政府估计,原油泄漏量为每天50万加仑到近80万加仑之间,的泄漏总量在1970万加仑到4300万加仑之间,已成为美国历史之最。堵漏措施的失败,使原油泄漏将至少持续到8月。白宫能源顾问布劳纳表示,“我们对最坏情况有思想准备”。1979年,墨西哥发生了世界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原油泄漏事件,该国代号为LXTOC1的油井共向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泄漏了1.4亿加仑的原油。有关方面花了10个月时间,打好两个减压井,才最终阻止这场灾难。此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何时停止,是否有可能成为世界之最,还不得而知。英国石油公司的发言人日前表示,该公司也不知道整个油田储存了多少原油。1、失望的技术手段英国石油公司已准备好实施下一套堵漏方案,计划使用机器人潜水艇从漏油点切断受损输油管道,然后在管道上方安装一个堵漏阀门。这套方案最早可能在本周三实施。但一些专家提醒,如果切断了管道却装不好堵漏阀门,日漏油量反而可能增加20%。从根本上阻止原油泄漏的方法仍是针对同一个储油构造打两口减压井。打第一口减压井的工作在2010年5月2日就已开始,但这一措施要等到8月才能初步见效。有关专家称,打减压井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如果三四次就能成功,已经算是幸运。减压井的成功,要求新的钻孔必须准确地横穿漏油油井。如果不成功,只能堵住新孔,重新再试。随着钻井工作深入海床,工程进度也将日益放慢,因为压力不断增加,井管放置到位所需的距离越来越长。如果减压井也失败,原油泄漏时间就很难预估了。最终只能等到油井口坍塌或整个储油构造的压力自然降低到不再喷油的程度。由于油井处于飓风路线上,如果飓风来袭,减压井工程肯定要中断。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三场飓风,1965年的“贝斯蒂”、1969年的“卡米尔”、2005年的“卡特里娜”,全都吹过了此次漏油事故地点。2、生态忧虑随着原油污染的持续恶化,已有更多出海清理石油的工作人员和沿岸居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一些专家认为,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此次漏油事故的发生地点无法更坏。向南,是濒危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和抹香鲸产卵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向东、向西,是美国弗罗里达、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得克萨斯州的珊瑚礁和渔场,向北,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沼泽地。在受害最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超过125英里的海岸线被浮油侵袭,污染正一点一点毁灭沿岸生态。飓风季的来临将使原油污染进一步恶化。2010年的飓风季将是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以来最为活跃的一季。美国“飓风季”自6月1日开始,至11月结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报,2010年将生成14场至23场热带风暴,其中7场可能升级为强烈飓风。一些专家担心,热带气旋经过墨西哥湾时可能将泄漏原油裹挟其中,成为“黑色风暴”,在登陆后可能将原油洒向更广阔的范围。墨西哥湾沿岸的沼泽通常对飓风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内陆地区所受冲击。“黑色风暴”的最糟糕影响在于长期破坏沿岸沼泽,那将令包括新奥尔良在内的许多地区失去“屏障”,遭风暴袭击时更加脆弱。路易斯安那州近几十年来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原油侵袭的进一步加剧,将使湿地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3、政治飓风空前的环境污染及接踵而来的旅游业、渔业危机,令美国国会议员和沿岸居民对英国石油公司和奥巴马政府的不满加剧。奥巴马曾经批评此次原油泄漏是一场“人为灾难”,试图反击针对政府反应速度和力度的批评。但令他两难的是,尽管他宣称美国政府在主管善后事务,但似乎只有英国石油公司能阻止原油泄漏。奥巴马第二次视察原油泄漏灾情后,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增加投入两倍的资源用于治污工作。但随着原油污染的加剧,英国石油公司的事故责任正日益凸显;而有关奥巴马政府的“领导责任”问题的争论,也使人们隐约嗅到一场政治“飓风”的味道。

3.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原因

德专家分析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原因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深海开采开放过早
 
多米尼克说,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在内的具体操作失误,但首先美国石油开采政策就有问题。虽然钻探和开采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相应的防漏等灾难应对技术、尤其是应对深海作业事故的技术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不应该过早开放深海开采。
 
虽然,数十年来钻探和开采技术不断完善,安全性已经超过90%,但每个钻井都有着不同特征,储油层深度越大,地层压力也越大,危险性也越高。英国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的开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对开采者来说,他们从开始就知道这一开采的危险性。
 
至今的各种防漏和灾难应对技术多数是在陆上和浅水地区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伊拉克战争后应对油井燃烧的方法等,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转化到深海开采中。因此,英国石油公司此次的应对方法捉襟见肘,而且给予他们“补课”的时间很短。
 
忙赶工期酿成大祸
 
多米尼克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钻探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开始。在钻到4000米深度时,深海中预料之外的强大压力导致大量的钻井液流失,导致成本迅速增加。钻井液是一种水和黏土颗粒的混合物,能在钻井内形成向下的压力,防止储油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倒涌向输油管。
 
由于墨西哥湾上的飓风影响,钻探工作一度中断,到2010年1月才重启。2月份,钻井再遇4000米问题区域,令钻探进度一再推迟,直到4月中旬才达到目标深度。在油气钻探和开采领域时间就是金钱,每天的钻井运作成本逾百万美元。英国石油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拼命赶工,为事故埋下祸根。
 
在4月16日停止钻井后的4天,施工方对钻探仪器进行了各种安全测试,并发现了漏油的迹象,但这一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到20日,钻孔内持续增加的压力已经令施工方疲于应付,而本来配套的“自动防喷器”也失灵,最终酿成大祸。
 
几项建议有助封堵
 
多米尼克说,可以应用一种德国制造的多相流泵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一是在海底漏油点上方放置拱形漏油罩,并以多相流泵将漏出的石油与天然气一起排走;二是为正在钻探的减压井也配备多相流泵。这些措施能实现引流区压力的快速下降,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
 
此外,不同于目前使用的单独封堵油井的方法,多米尼克建议扩大封堵漏油点周围的面积,这样能更好地防止旁漏。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原因

4.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德专家分析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原因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深海开采开放过早
 
多米尼克说,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在内的具体操作失误,但首先美国石油开采政策就有问题。虽然钻探和开采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相应的防漏等灾难应对技术、尤其是应对深海作业事故的技术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不应该过早开放深海开采。
 
虽然,数十年来钻探和开采技术不断完善,安全性已经超过90%,但每个钻井都有着不同特征,储油层深度越大,地层压力也越大,危险性也越高。英国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的开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对开采者来说,他们从开始就知道这一开采的危险性。
 
至今的各种防漏和灾难应对技术多数是在陆上和浅水地区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伊拉克战争后应对油井燃烧的方法等,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转化到深海开采中。因此,英国石油公司此次的应对方法捉襟见肘,而且给予他们“补课”的时间很短。
 
忙赶工期酿成大祸
 
多米尼克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钻探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开始。在钻到4000米深度时,深海中预料之外的强大压力导致大量的钻井液流失,导致成本迅速增加。钻井液是一种水和黏土颗粒的混合物,能在钻井内形成向下的压力,防止储油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倒涌向输油管。
 
由于墨西哥湾上的飓风影响,钻探工作一度中断,到2010年1月才重启。2月份,钻井再遇4000米问题区域,令钻探进度一再推迟,直到4月中旬才达到目标深度。在油气钻探和开采领域时间就是金钱,每天的钻井运作成本逾百万美元。英国石油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拼命赶工,为事故埋下祸根。
 
在4月16日停止钻井后的4天,施工方对钻探仪器进行了各种安全测试,并发现了漏油的迹象,但这一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到20日,钻孔内持续增加的压力已经令施工方疲于应付,而本来配套的“自动防喷器”也失灵,最终酿成大祸。
 
几项建议有助封堵
 
多米尼克说,可以应用一种德国制造的多相流泵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一是在海底漏油点上方放置拱形漏油罩,并以多相流泵将漏出的石油与天然气一起排走;二是为正在钻探的减压井也配备多相流泵。这些措施能实现引流区压力的快速下降,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
 
此外,不同于目前使用的单独封堵油井的方法,多米尼克建议扩大封堵漏油点周围的面积,这样能更好地防止旁漏。

5.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件影响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美国政府证实,此次漏油事故超过了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公司瓦尔迪兹油轮的泄漏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 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据悉,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大约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美国及北极近海油田开发带来巨大变数。受漏油事件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事发当天,奥巴马在白宫表示,命令内政部长肯·萨拉查对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一事展开详尽调查,在30天内提交报告。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纳波利塔诺宣布,漏油事件的影响已经不是英国石油公司还有它的承包商越洋钻探公司能解决得了的,美国政府或将大规模介入,救灾还在进行当中。有专家预计,救灾的花费会在10亿美元左右。这个油井刚要完工,尚未投产,由英国石油公司所有。英国石油公司内部调查显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另外,漏油最后一道防线“防喷阀”先前发生过失效的状况。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全球语言检测机构于14日公布2010年全球年度热词调查显示,“漏油”位居榜首。反应了墨西哥漏油事件对全球的影响。5月27号专家调查显示,海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上升到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原油漂浮带长200公里,宽100公里,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排污行动可能会持续数月。为了帮助美国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美国伸出援手,墨西哥表示,将与美国紧密合作,避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挪威的一个石油公司许诺提供除油剂和设备,并派遣人员。伊朗将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防止原油继续泄漏的技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对各国的援助表示感谢。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达400万加仑计算,再漏油3个月,就相当于漏出约3.78亿加仑,即约143万立方米。“这可能成为和平时期(全球)最严重的漏油灾难”。英国石油公司(BP)利用“灭顶法”堵塞墨西哥湾油井失败,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有数百群众冒雨示威抗议政府跟石油公司截油不力。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 截至2010年6月1日,泄入墨西哥湾的石油在1700万加仑到2700万加仑之间,这些石油可以盛满25个到40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更可怕的是,泄漏仍在继续,每天的漏油量在12000桶到19000桶之间,远超过此前评估的5000桶。受漏油事故的影响,奥巴马总统不得不宣布对33个深水石油钻井项目的暂停期限延长到6个月,同时也暂缓在阿拉斯加沿海的石油钻探项目。英国石油公司在舆论指责中首当其冲。有媒体报道指出,英国石油公司自年初租用“深井地平线”以来,已投入巨大资金,启动经费就高达1亿美元。英国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为应对漏油事故已耗费了9.3亿美元,其中包括控制漏油的措施和事故赔付等。 路易斯安那州州长2010年5月26日表示,该州超过160公里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围超过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海岸线的总长。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顶之灾”,相关专家指出,污染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1000英里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这个时间段尤其敏感,因为很多动物都在准备产卵。在墨西哥湾,大蓝鳍金枪鱼正在繁衍,它们的鱼卵和幼鱼漂浮在海面;海鸟正在筑巢。而对于产卵的海龟来说,海滩遭到破坏,其影响是致命的。”杜克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拉里·克罗德说,一次重大的漏油事件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和建立在其上的经济活动。南佛罗里达大学海洋学家维斯伯格更担忧的是,油污会被卷入墨西哥湾套流。因为一旦进入套流,油污扩散到佛罗里达海峡只需一周左右;再过一周,迈阿密海滩将见到油污。进入套流的原油会污染海龟国家公园,使当地的珊瑚礁死亡,接着大沼泽国家公园内的海豚、鲨鱼、涉禽和鳄鱼都将受害。 由于泄漏油井迟迟得不到封堵,奥巴马政府面临的外界压力也越来越大,其执政能力受到质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民意调查公司最新数据显示,51%的美国民众对奥巴马处理这场漏油事件的方式表示不满,6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没有能力避免今后再度发生类似事件。美国海岸防卫队司令艾伦上将表示,美国暂时没有考虑解决漏油事故的替代方案,英国石油公司应继续努力阻止原油外泄。布什执政时期因应对卡特琳娜飓风灾难不力而饱受诟病,如今共和党也抓住奥巴马的“小辫”,对其展开了猛烈批评。来自加州的共和党众议员达莱拉·艾萨说:“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奥巴马总统一直置身事外或撇清关系,在35天的时间里,他没有动用政府的有效资源进行应对。”共和党还通过媒体发出讥讽,“在灾难过程中,我们看到总统还有时间打高尔夫,进行政治募捐和大摆国宴”。奥巴马总统则回应说:“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令人揪心。就在我获得报告油井爆炸的当天,我对身边的工作团队说,我们要抓紧时间动用一切资源,以有效应对漏油事故。”奥巴马还表示,政府已经派出了1000名联邦工作人员前往救灾,政府正采取一切手段来控制灾害的蔓延。不过,奥巴马对政府的行为也进行了检讨。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件影响

6.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介绍

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向美国运送了设备及人员,以帮助美国尽快处理污染问题。伊朗虽然与美国在核能项目上存在严重冲突,也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的技术。2010年7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7.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2010年4月20日,一个名为“深水地平线”的钻井平台突然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的海域处引爆。灰色的团状烟雾与熊熊大火互相交织,灭火船迅速赶往现场,一场纪实版的水上火山电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统计数据称,事故造成了11人失踪。
爆炸持续了36个小时,之后整个钻井平台沉入了海底,很快时间内,不断有原油浮现在海面上。
墨西哥湾上先是出现了一条条的油黄色飘带,此后又能看到一个长宽各达183公里、67公里的大型污染区,而且该污染区还不断伸向墨西哥湾的岸边,被污染的海域面积也随之扩大。
事发时,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
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钻井平台上的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随后气体和原油冒上来。气体涌向一处有易燃物的房间,引发了一系列爆炸,最后造成钻台大型引擎的爆炸。
4月28日,专家估计,这个油井每天漏油大约5000桶,5倍于先前估计数量。与此同时,工程人员又发现一处漏油点。为避免浮油漂至美国海岸,美国救灾部门“圈油”焚烧,烧掉数千升原油。
5月8日,在最初的“金钟罩”方法封堵失败后,工程师们决定采取“垃圾弹”手段,即收集众多物品碎片,以极高压射进油井以期堵塞封井器。在这之前,英国石油公司试图用一只特制的水泥罩罩住油井,然后用管子把漏油导上海面后吸出,但最终均宣告失败。
5月16日,新采用的“吸油法”初见成效。英国石油公司宣布,他们已经凭此收集了约15万桶浮在海面的原油。但不久之后人们发现,此法吸油量极其有限,根本抵挡不住源源不断涌出的原油。
5月27号,专家调查显示,海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最初的每天5000桶,上升到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原油漂浮带长200千米,宽100千米,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为了帮助美国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美国伸出援手。
5月28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灭顶法”封堵漏油失败。这种方法是用泵将较重的液体打入油井,使其压力大于油井外泄的压力,从而减缓漏油速度,然后再向油井漏油处注入水泥封闭油井。但由于井压过大,仍有大量原油溢出。“灭顶法”以失败告终。
事件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先后尝试了多种封堵措施,包括建筑隔离带,使用化油剂、吸油棒、挖油罩、吸油管,采用灭顶法、“盖帽法”,修建减压井等,无一奏效。
随着事态发展,美国政府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更多地介入到事故处理中来。奥巴马推迟了若干出国访问计划,频频赴墨西哥湾地区视察。政府宣布,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进入“渔业灾难”状态期,成立了独立的总统委员会调查原油泄漏事件,同时暂停发放海洋石油开采许可证。内政部、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参与监测油污清理活动,海岸警卫队调动了1000余名队员参与清理油污工作。美国政府司法部也已介入联合调查行动,宣布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展开刑事和民事调查。
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继续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
7月15日,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没有新的原油流入墨西哥湾。但是清污工作还在继续……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8.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德专家分析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原因\x0d\x0a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x0d\x0a \x0d\x0a深海开采开放过早\x0d\x0a \x0d\x0a多米尼克说,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在内的具体操作失误,但首先美国石油开采政策就有问题。虽然钻探和开采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相应的防漏等灾难应对技术、尤其是应对深海作业事故的技术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不应该过早开放深海开采。\x0d\x0a \x0d\x0a虽然,数十年来钻探和开采技术不断完善,安全性已经超过90%,但每个钻井都有着不同特征,储油层深度越大,地层压力也越大,危险性也越高。英国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的开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对开采者来说,他们从开始就知道这一开采的危险性。\x0d\x0a \x0d\x0a至今的各种防漏和灾难应对技术多数是在陆上和浅水地区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伊拉克战争后应对油井燃烧的方法等,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转化到深海开采中。因此,英国石油公司此次的应对方法捉襟见肘,而且给予他们“补课”的时间很短。\x0d\x0a \x0d\x0a忙赶工期酿成大祸\x0d\x0a \x0d\x0a多米尼克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钻探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开始。在钻到4000米深度时,深海中预料之外的强大压力导致大量的钻井液流失,导致成本迅速增加。钻井液是一种水和黏土颗粒的混合物,能在钻井内形成向下的压力,防止储油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倒涌向输油管。\x0d\x0a \x0d\x0a由于墨西哥湾上的飓风影响,钻探工作一度中断,到2010年1月才重启。2月份,钻井再遇4000米问题区域,令钻探进度一再推迟,直到4月中旬才达到目标深度。在油气钻探和开采领域时间就是金钱,每天的钻井运作成本逾百万美元。英国石油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拼命赶工,为事故埋下祸根。\x0d\x0a \x0d\x0a在4月16日停止钻井后的4天,施工方对钻探仪器进行了各种安全测试,并发现了漏油的迹象,但这一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到20日,钻孔内持续增加的压力已经令施工方疲于应付,而本来配套的“自动防喷器”也失灵,最终酿成大祸。\x0d\x0a \x0d\x0a几项建议有助封堵\x0d\x0a \x0d\x0a多米尼克说,可以应用一种德国制造的多相流泵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一是在海底漏油点上方放置拱形漏油罩,并以多相流泵将漏出的石油与天然气一起排走;二是为正在钻探的减压井也配备多相流泵。这些措施能实现引流区压力的快速下降,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x0d\x0a \x0d\x0a此外,不同于目前使用的单独封堵油井的方法,多米尼克建议扩大封堵漏油点周围的面积,这样能更好地防止旁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