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

2024-05-07 02:48

1. 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

截至2015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各大洲下列国家出现最多的诺贝尔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美国327人
2、英国 98 人
3、德国 76 人
4、法国 48 人
5、瑞典 27人
6、日本 27人
7、俄罗斯 19人
8、瑞士 17人
9、荷兰 14人
10、意大利 14人
主要设置的奖项: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评选流程: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

2. 获诺贝尔奖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剑桥大学群星灿烂 诺贝尔奖得主多世界名校 

剑桥大学(Universityof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再过4年800周年校庆座著名学府其风头之健英国只有牛津才能与比肩我们与师生们交谈时能明显感受剑桥和牛津之间保二争、相互竞争微妙气氛像每年两校之间传统赛艇对抗赛 
项比赛起源来自两分别牛津和剑桥大学读书朋友英国著名诗人威廉·沃兹沃斯侄子查尔斯·沃兹沃斯次突发奇想牛津向剑桥学生查尔斯·梅里瓦勒写下挑战书泰晤士河上进行八人艇挑战赛往比赛都挑战形式进行上年失败者成下年挑战者 
牛津赛艇队成立于1829年剑桥大学赛艇俱乐部成立于1828年经过100多年洗礼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虽项校际传统比赛却世界上负盛名赛艇赛事由于有职业教练做保障两校赛艇俱乐部已经组建世界高水平高校赛艇队伍 

群星灿烂名人廊 
剑桥空气里似乎都能嗅出名人味道 
我们浙江知道剑桥教授霍金2002年来过杭州有意思生牛津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来剑桥大学担任着牛顿曾经位多年重要教职被世界公认继爱因斯坦杰出理论物理学家 
比霍金更有名气剑桥人多繁星早16世纪晚期英国唯物主义和整现代实验自科学真正始祖培根读于三学院 
同时由于牛顿天才成使得剑桥数学进入辉煌时期牛顿1661年进三学院学习26岁成数学教授力学方面贡献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力学三定律使成经典力学伟大奠基人 
牛顿当年根据自己精确计算建造数学桥皇学院(Queens'College)跨越康河连接新旧两边没有使用枚钉子人了整修拆了重建再也无法恢复原状 
英国大诗人斯宾塞对英国诗歌格律形成起了大作用;1637年移民去美洲清教徒约翰·哈佛伊曼纽尔学院文学士1638年逝世时自己遗产半和图书捐赠给正创建哈佛大学名字成哈佛永久性纪念标志;诗人约翰·弥尔顿1625年入基督学院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用拉丁语和英语写诗诗篇有《英国人民申辩》、《失乐园》、《复乐园》等此外剑桥还出了像丹尼尔·笛福样科学幻想作家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比本人更著名19世纪剑桥名人有:诗人拜伦于1805年进入三学院;历史学家麦考莱于1818年也进入三学院;现代遗传学和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于1825年进基督学院1873年卡文迪实验室建立近代物理学许多成几乎都与实验室有关 
进入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担任实验室主任迄今卡文迪实验室先共有25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20世纪来3位英国首相出自剑桥近80人获诺贝尔奖全球诺奖学者拥有量多大学著名学者和名人有凯恩斯经济学派创始人凯恩斯有数学家和分析哲学创始人罗素短篇小说家福斯特国学者蔡翘、赵忠尧、华罗庚等国作家肖乾、叶君健、徐志摩等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拉吉夫·甘地马来西亚前总理赫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都剑桥校友

由此看来英国获得诺贝尔奖多

3. 得过诺贝尔奖的十个国家


得过诺贝尔奖的十个国家

4. 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获得诺贝尔奖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是哪些,第一名和第二名差距太大了

5. 谁获得的诺贝尔奖最多

居里夫妇共三次若贝尔奖nbsp;nbsp;nbsp;波兰人剑桥大学是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世界名校nbsp;今年诺贝尔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nbsp;1901年nbsp;范霍夫nbsp;(Jacobusnbsp;Henricusnbsp;van‘tnbsp;Hoff,1852—1911)nbsp;荷兰人,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nbsp;1902年nbsp;E.费歇尔(Emilnbsp;Fischer,1852—1919)nbsp;德国人nbsp;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nbsp;1903年nbsp;阿累尼乌斯(Sirnbsp;WilUsmnbsp;Ramsay,1852—1916)nbsp;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nbsp;1904年nbsp;拉姆·塞(Sirnbsp;Williamnbsp;Ramsay,1852—1916)nbsp;英国人,发现了惰性气体nbsp;1905年nbsp;拜耳nbsp;(Adolfnbsp;vonnbsp;Baeyer,1835—1917)nbsp;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nbsp;1906年nbsp;莫瓦桑nbsp;(Henrinbsp;Moissan,1852—1907)nbsp;法国人,制备单质氟nbsp;1907年nbsp;布赫纳nbsp;(Edwardnbsp;Buchner,1860--1907)nbsp;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nbsp;1908年nbsp;E.卢瑟福nbsp;(Ernestnbsp;Rutherford,1871—1937)nbsp;英国人,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nbsp;1909年nbsp;F.W.奥斯瓦尔德nbsp;(Friedrichnbsp;Wilheinnbsp;Ostwald,1853—1932)nbsp;德国人,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nbsp;1910年nbsp;瓦拉赫nbsp;(Ottonbsp;Wallach,1847—1931)nbsp;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nbsp;1911年nbsp;M.居里(居里夫人)(Marienbsp;Curie,1667—1934)(女)nbsp;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nbsp;1912年nbsp;梅林尼亚nbsp;(Victornbsp;Grignard,1871—1935)nbsp;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nbsp;nbsp;nbsp;nbsp;nbsp;萨巴蒂埃nbsp;(Paulnbsp;Sabatier,1854—1941)nbsp;法国人,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nbsp;1913年nbsp;维尔纳nbsp;(A1frednbsp;Werner,1866—1919)nbsp;瑞士人,研究分子中原子的配位,提出配位理论nbsp;1914年nbsp;T.W.理查兹Therdorenbsp;Williamnbsp;Richards,1968—1928)nbsp;美国人,精确测量大量元素的原子量nbsp;1915年nbsp;威尔斯泰特(Richardnbsp;Willstater,1872—1924)nbsp;德国人,研究植物色素,特别是叶绿素nbsp;1918年nbsp;哈伯nbsp;(Fritznbsp;Haber,1868—1930)nbsp;德国人,发明工业合成氨方法nbsp;1920年nbsp;能斯特nbsp;(Walternbsp;Nernst,1864—1941)nbsp;德国人,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nbsp;1921年nbsp;索迪nbsp;(Fredericknbsp;Soddy,1877—1956)nbsp;英国人,研究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nbsp;1922年nbsp;阿斯顿nbsp;(Francisnbsp;Williannbsp;Aston,1877—1945)nbsp;英国人,研究质谱法,发现整数规划nbsp;1923年nbsp;普雷格尔nbsp;(Fritznbsp;Pregl,1869—1930)nbsp;奥地利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nbsp;1925年nbsp;齐格蒙迪(Richardnbsp;Zsigmondy,1865—1929)nbsp;奥地利人,阐明胶体溶液的多相性质nbsp;1926年nbsp;斯维德伯格(Theodornbsp;Svedberg,1884—1971)nbsp;瑞典人,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系的研究nbsp;1927年nbsp;维兰德nbsp;(Heinrichnbsp;Wieland,1877—1957)nbsp;德国人,研究胆酸的组成nbsp;1928年nbsp;文道斯(Adolfnbsp;Windaus,1876—1959)nbsp;德国人,研究胆固醇的组成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nbsp;1929年nbsp;哈登nbsp;(Sirnbsp;Arthurnbsp;Harden,1865—1940)nbsp;英国人,研究糖的发酵作用及其与酶的关系nbsp;nbsp;nbsp;nbsp;nbsp;奥伊勒(Sirnbsp;Arthurnbsp;Harden,1865—1940)nbsp;瑞典人,研究辅酶nbsp;1930年nbsp;H.费歇尔nbsp;(Uailsnbsp;Fischer,1881—1945)nbsp;德国人,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nbsp;1931年nbsp;波施(Carlnbsp;Bosch,1874—nbsp;1940)nbsp;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nbsp;nbsp;nbsp;nbsp;nbsp;贝吉乌斯(Friecrichnbsp;Bergius,1994—1949)nbsp;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nbsp;1932年

谁获得的诺贝尔奖最多

6. 哪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次数最多?

剑桥大学群星灿烂 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世界名校 

剑桥大学(Universityof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再过4年就是它的800周年校庆。这座著名学府,其风头之健在英国只有牛津才能与它比肩。我们在与师生们交谈时,能明显感受到剑桥和牛津之间保二争一、相互竞争的微妙气氛,就像每年两校之间传统的赛艇对抗赛。 
这项比赛的起源来自两个分别在牛津和剑桥大学读书的朋友,英国著名诗人威廉·沃兹沃斯的侄子查尔斯·沃兹沃斯一次突发奇想,在牛津向剑桥的学生查尔斯·梅里瓦勒写下挑战书,在泰晤士河上进行八人艇挑战赛。往后,比赛就都以挑战的形式进行,上一年的失败者成为下一年的挑战者。 
牛津赛艇队成立于1829年,剑桥大学赛艇俱乐部成立于1828年,经过100多年的洗礼,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虽然是一项校际传统比赛,但却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赛艇赛事。由于有职业教练做保障,两校的赛艇俱乐部已经组建为世界最高水平的高校赛艇队伍。 

群星灿烂名人廊 
在剑桥的空气里似乎都能嗅出名人的味道。 
最为我们浙江知道的是剑桥教授霍金,2002年他来过杭州。有意思的是,他生在牛津,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后来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着牛顿曾经就位多年的重要教职,被世界公认为是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比霍金更有名气的剑桥人多如繁星。早在16世纪的晚期,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自然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就读于三一学院。 
同时,由于牛顿的天才成就,使得剑桥的数学进入最辉煌的时期。牛顿1661年进三一学院学习,26岁成为数学教授。他在力学方面的贡献,包括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使他成为经典力学的伟大奠基人。 
牛顿当年根据自己精确计算建造的数学桥,就在皇后学院(Queens'College)跨越康河连接新旧两边,它没有使用一枚钉子。后人为了整修拆了重建,就再也无法恢复原状。 
英国大诗人斯宾塞,他对英国诗歌格律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1637年移民去美洲的清教徒约翰·哈佛,是伊曼纽尔学院的文学士,1638年逝世时,将自己遗产的一半和图书捐赠给正在创建中的哈佛大学,他的名字成为哈佛永久性纪念的标志;诗人约翰·弥尔顿,1625年入基督学院,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用拉丁语和英语写诗,他的诗篇有《为英国人民申辩》、《失乐园》、《复乐园》等。此外,剑桥还出了像丹尼尔·笛福这样的科学幻想作家,他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比他本人更著名。19世纪剑桥的名人有:诗人拜伦,于1805年进入三一学院;历史学家麦考莱,于1818年也进入三一学院;现代遗传学和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于1825年进基督学院。1873年,卡文迪什实验室建立后,近代物理学的许多成就几乎都与这个实验室有关。 
进入20世纪以后,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担任实验室主任。迄今,卡文迪什实验室先后共有25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20世纪以来,3位英国首相出自剑桥,近80人获诺贝尔奖,是全球诺奖学者拥有量最多的大学。著名学者和名人中,有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凯恩斯,有数学家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罗素,短篇小说家福斯特,中国学者蔡翘、赵忠尧、华罗庚等,中国作家肖乾、叶君健、徐志摩等。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拉吉夫·甘地,马来西亚前总理赫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都是剑桥校友。 

由此看来,英国获得诺贝尔奖最多!

7. 诺贝尔奖是哪国的

瑞士
1991年,诺贝尔奖达到600万瑞典克朗,才与诺贝尔奖自颁发以来首次超过1901年时的实际价值相当。那以后,诺贝尔奖金又连年上涨,1992年诺贝尔奖为650万瑞典克朗,1993年为670万瑞典克朗,2000年诺贝尔奖五大单项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100万美元),远远超出了整个原始基金的名义价植,也大大超过了原始奖金的实际价值。2001年诺贝尔奖百年华诞时,诺贝尔奖金额达到1000万克朗,此后便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按照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遗愿,只有诺贝尔基金会的直接收益——利息和红利——才能用于诺贝尔奖金,从股份管理中得到的资本收益以前不能用于诺贝尔奖金,但从2000年1月1日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被批准可以将从资产售卖中所获得的资本收益用于诺贝尔奖金。根据这个新规则,从诺贝尔基金资产销售中得到的收益还可以用于授奖活动及支付各种开支,“直到不再需要它们来维持长期良好的授奖能力”。此外,诺贝尔基金会还可以对投资于股市的资产份额作出决定。长期来看,这意味着诺贝尔基金会可能会将更大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从而带来更大的整体收益,以及更丰厚的诺贝尔奖金。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诺贝尔基金会投资得当,诺贝尔奖金还会涨。 

[B]诺贝尔基金会是怎么挣钱的[/B]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逝世后,在其遗嘱中提出,将自己的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遗嘱中的条款及其“非同一般”的目的,连同其部分未完全的形式,引来了巨大的关注,并很快导致了对其的怀疑和批评。只有在经过几年的谈判、协商,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冲突,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之后,诺贝尔遗愿中的基本概念才得以以诺贝尔基金会的成立而出现稳定的模式。 

诺贝尔基金会是一家私立机构,其职责是受托保护诺贝尔遗嘱中指定的授奖机构的共同利益,并对外代表诺贝尔机构。这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通知信息活动以及与授奖有关的各种安排事宜,但是诺贝尔基金会本身却不参与诺贝尔奖得主的遴选过程和最后的选择。“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以一种能够保护奖项本身及评奖过程的财政基础的方式管理其资产”。 

因而,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政策很自然地要把保持和增加它的基金、从而增加奖金的金额作为头等重要的因素来制定。遗嘱本身曾指示执行人把剩余的财产投资到“安全的证券”方面。在1901年最初为董事会制定的投资规则中,“安全的证券”这个提法曾根据当时的情况,被解释为意味着金边证券,或者以这类证券或不动产为抵押的贷款,而这类证券和不动产,主要是在瑞典和挪威发行或存在的。 

基金会在前50年遇到了许多挫折,税务问题是其中之一。基金会成立的时候,人们还没想过税收问题,尽管诺贝尔遗嘱监护人一直要求对该基金会的投资活动进行税收豁免,但没人理会。1914年以前,基金会交纳的税率为10%,还勉强能维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过了一项“临时国防税”,使基金会的交税率成倍提高。1922年,当年的累征税负超已大于1923年的诺贝尔奖金了。 

从此以后,关于是否该给基金会免税一直是瑞典议会的议题。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持续了几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结果:议会同意基金会享受免税待遇。瑞典议会的这一决定,也感染了美国人,美国规定从1953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的投资活动享受免税待遇。 

基金会的投资开始从保守转向积极。1953年,政府允许基金会可独立进行投资,可将钱投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这是基金会投资规则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计,诺贝尔基金数额的确增加了许多,但因瑞典克朗数次贬值,基金的实际价值并未增多。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长迅速,基金会的资产不断增值,不动产也在不断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动产税,使得基金会的收益大打折扣。两年后,基金会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将基金会拥有的所有不动产转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这家公司有个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后来,基金会将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这正好赶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于是大大发了一笔。 

由于诺贝尔基金会理财有方,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纷纷效仿。设于1985年的日本两项大奖“日本奖”和“京都奖”,以奖金数额论,与诺贝尔奖属一个档次。他们就是根据诺奖的模式设立和操作的。为此,他们还为诺贝尔基金会捐了巨额资金。

诺贝尔奖是哪国的

8. 诺贝尔都有哪些奖项?

1、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2、诺贝尔化学奖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3、诺贝尔医学奖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4、诺贝尔文学奖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5、诺贝尔和平奖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项是根据A-B-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扩展资料评选办法:
评选获奖人的工作是在颁奖的上一年的初秋开始的,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照诺贝尔奖章程提出候选人的机构发出请柬。评选的基础是专业能力和国际名望;自己提名者无入选资格。候选人的提名必须在决定奖项那一年的2月1日前以书面通知有关的委员会。
从每年2月1日起,6个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一个奖项--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必要时委员会可邀请任何国家的有关专家参与评选,在9月-10月初这段时间内,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颁奖机构;只是在少有的情况下,才把问题搁置起来,颁奖单位必须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后决定。委员会的推荐,通常是要遵循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都是秘密进行的。奖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例外,也可以授予机构。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评出的奖,却可在死后授予,如D-哈马舍尔德的1961年和平奖和E-A-卡尔弗尔特的1931年文学奖。奖一经评定,即不能因有反对意见而予以推翻。对于某一候选人的官方支持,无论是外交上的或政治上的,均与评奖无关,因为该颁奖机构是与国家无关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奖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