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4-05-18 10:27

1.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1.我国出口效益不高 
我国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低于10%;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导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口,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 
2.外贸增长方式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 
 
3.贸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2000年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达到48.54%,占据半壁江山,此后基本保持稳定上升,占出口贸易总额54% 左右。由于通过加工贸易我国只能赚取增加值,虽然对我国贸易规模的扩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我国从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却较少。另一方面,我国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平均占比75%,而国有企业仅占10%~15%,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更小。 
4.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摩擦频繁 
 

应对策略: 
1.澄清认识,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其实,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也不会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一种观点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这是不科学的。诚然,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 

2.制定新时期的外贸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曾经制定了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科技兴贸等外贸发展战略。21世纪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和战略重点应该是对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体来说,(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高技术产业贸易是跨国公司企业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2)扩展贸易空间,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我们应首先关注和重视的市场。发展中国家里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我们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市场已展开强大攻势,甚至结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如果我们不积极参与其中,将可能失去重大市场机遇。(3)创造竞争优势,重视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实力。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实施都应该围绕是否能够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来进行。在未来几年里,对外贸易战略应把侧重点从主要依*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转向大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上来,从根本上解决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问题。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条件下的集团竞争,而我国外贸企业结构迄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存在着缺乏主导产业、无长远规划、缺乏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等缺点。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就必须向大型化、实业化方向发展。(4)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应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 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问题及对策

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分析,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1.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面临的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   在此波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冲击和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是一枝独秀,保持了8%的增长率,经济总量也日益逼近日本。这种状况使得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中国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和防范中国。   首先是欧美联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3年2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案,要求效仿1985年《广场协议》,让人民币升值。一场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博弈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今天。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贸易严重萎缩,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贸易逆差严重,这些国家把发生逆差的原因归咎于人民币低估,因此,在危机后,欧美联手逼人民币升值,更加大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今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他同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在4月15日发布的财政部半年报告中,决定是否将中国划为“汇率操纵国”。一旦通过把中国定位为“汇率操纵国”,美国就可以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中国出口增长占整个经济增长超过30%,倘若人民币大幅升值必然削弱出口竞争力,出口减少将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和就业机会减少。   其次是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挑战。目前,各国已将退市列入议事日程,退市表明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减退,但短期内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再次动荡,包括大量国际“热钱”流出中国。热钱一旦大量在短期内流出,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视。   第三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随着各国进一步走出金融危机并实现经济复苏,危机的中心问题已不再是讨论如何走出衰退,而是如何保持财政的永续性和保证国内的就业。为缓解经济增长、财政、就业压力和国内民众的政治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选择。中国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重超过9%。但中国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截至2009年,中国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美国自2006年11月份至2009年对我国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09年美国就对我国发起10起“双反”调查。因此,在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背景下,面对越演越烈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面临的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   2.我国的安全环境面临挑战   从传统安全来看,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仍然存在隐患。目前,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正在开始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调整与变革。世界主要军事力量,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国已进入新一轮的军事扩张期。   首先,表现在各国的军费开支不断增长上。即使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全球经济出现整体下滑趋势,但是世界军费开支却仍然呈现大规模增长,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有可能出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将受到威胁。   其次,各大国特别是美国在加紧军事战略的调整和改革。美军战争准备重点已由打赢两场同时发生的大规模地区战争转变为进行“全范围”战争,这其中包括所谓动用国家乃至盟国的综合力量对付“潜在的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国家级战争”。为此,美军已开始了一系列军事上的实际准备和部署。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中涉及我国的因素在不断增强,我国已成为美日等力量假想中的“潜在军事竞争对手”。据美国军方网站报道,目前,美国已在我国周边从日本、韩国到关岛、澳大利亚再到印度洋直至中亚地区一共设有大小军事基地51个。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另外,美国为了弥补美军在中国西南方向上的薄弱环节,正积极地与印度发展军事关系,促使美印军事合作具有一些非常积极的“战略含义”。美国已表示,作为对付中国的手段,要提高西太平洋上的美军作战能力。据国外媒体报导,美国正在加强在太平洋的战略力量,将一些战略核潜艇从大西洋调到太平洋,并改进核弹头。   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首先是朝鲜半岛核问题随时有恶化的可能,一旦朝鲜半岛局势恶化,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周边国家如日本、印度等国在有不断加强军事扩张的趋势,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也将构成挑战;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也给我国带来安全威胁。印度和巴基斯坦已跨过了核门槛,并已完成了核武器的实战部署。朝鲜已于2006年9月实验爆炸了核武器,伊朗正在积极进行核开发。核武器的垄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了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时期,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中国,东西两个方向均存在着现实的核威胁,使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从非传统安全来看,我国也同样面临威胁。全球环境污染造成的气候变暖问题、跨境犯罪问题、金融危机问题等等,都将影响我国的安全环境。   3.我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单极的压力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面临着发展的良好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各方面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场所都活跃着中国的身影。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美国越来越把中国当成主要竞争对手,在各个领域给中国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   冷战后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中美战略关系的性质由合作为主转变为对立为主。由于美国是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并表达了要主导世界秩序的愿望,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防范。1997年美国国防部的《四年防务报告》就已明确地表达了这种意愿。美国2008年《国防战略报告》进一步加重了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对华的“两面政策”更趋明朗化。在2005年版《国防报告》中,中国虽被列为美国需重点关注的“关键国家”,但只被明确提到一次;而在2008年的这份报告中,中国竞被提及多达l7次,而且各部分均将有关中国的内容置于俄罗斯之前,这反映出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美国的一位学者H·格林韦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经济”,美国将处于第二。并认为,当中国GDP等于或大于美国的GDP时,美国就无法在世界上称霸。据于此,在美国国内保守主义回潮的背景下,美国提出中国是美国“潜在对手”或“战略竞争对手”。悲观论者甚至认为中美可能发生军事冲突。   4.我国面临世界科技革命的竞争   科技竞争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上百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相比,科学技术真正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只有20多年的历程,基础还相当薄弱,持续积累十分不足;科技体制仍处于不断调整、完善的转轨阶段;作为发展中大国,一方面面临着许多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支配的财力有限。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韩国以及科技大国俄罗斯、印度同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因此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请简单谈谈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特别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

对这方面的形势分晰,网站上面都有好多的,你可以查下的: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外贸易领域所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外贸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在此情形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外贸形势,把握一切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外贸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笔者仅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一直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总额和外贸顺差的增长速度很快,外汇储备在2008年末已经达到了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外贸,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海关总署2008年10月13日发布的我国前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进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凸显出来,进出口贸易形势呈现恶化的趋势。由于前三个季度形势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海关总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46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6亿美元,增长18.5%。累计贸易顺差2,954.59亿美元。进入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家海关总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9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249.48亿美元,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贸顺差为48.41亿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目前尚未到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这种下滑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期。具体什么时候能终止下滑趋势并转为上升趋势,目前还不能确定,笔者估计,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性最大。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对外贸易领域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以前所固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干新问题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局面。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自2008年11月份起中国外贸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此后逐月进出口总值持续负增长,且跌幅不断加深。就行业来看,我国纺织与成衣产品所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迹象。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连续8个月回落。2008年1-9月纺织与成衣产品累计出口值约1,402.85亿美元,同期成长8.03%,创2003年以来新低。9月份单月出口值为184.04亿美元,较8月份有所下降。由于出口锐减,许多外贸纺织企业受其影响,开工不足,乃至倒闭。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1万家纺织服装厂倒闭,2008年1-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2月仍然延续了这种情况。进口方面,2008年1-9月进口141.94亿美元产品,同期增长1.13%,增长速度趋缓。其中纺织品进口为124.26亿美元,呈现-1.28%的负增长;成衣进口为17.67亿美元,同期增长22.07%。 (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阻止外来的竞争,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印度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禁令在2月份开始生效。日本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对出口到日本的医疗保健器械实行新的标准,不仅要求出口商具备ISO13485的认证,还需要进口商也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欧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该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设计、标识、生产、进口商责任、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又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想方设法阻止中国低价产品的进入,无端指责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与低价格是政府补贴的结果,要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结果专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迅速增加。这使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更加困难。(三)世界市场需求锐减,产品价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汇能力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有一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还呈现出经济衰退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相当数量企业倒闭,还有大量企业经营萎缩,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国内外需求不足。由于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场产品和劳务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这给我国产品的出口和劳务的输出带来了严重困难,使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请简单谈谈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特别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

4.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对外贸易现状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外贸出口“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现状,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己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1.我国对外贸易总额高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的最大变化应该就是中国以出口大国姿态重返世界市场了。197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只有206.4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额的0.78%,名列世界第34位;2006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6.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1978年~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85倍,远远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见表1)。   另外,中国很多行业和产品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如我国纺织品已占领全球70%的纺织品市场。我国显然已经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国,而贸易大国地位确立只用了16年的时间,这对于许多国家来讲,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简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数据频道整理 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2.加工贸易出口占据半壁江山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自1981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6年间,加工贸易出口额从10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103.7亿美元。从占我国出口额的不足5%跃升到52%以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最主要贸易方式,也成为对外贸易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从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与总出口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来看(如图所示),在大部分年份当中,加工贸易出口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超过了我国的总出口增长率。由此可见,加工贸易对出口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 图 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与总出口增长率 3.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了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   自1979年以来,中国以其改革开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外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引进FDl最多的国家。   在1985年~1990年期间,我国出口增加额绝大部分来自非外资企业。非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三,处于主导地位。在1991年~1995年期间,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仍处于次要地位,但其重要性已大幅上升。在1996年~2001年期间,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率继续大幅上升,接近四分之三,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导力量(见表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到了外贸总出口额的58.62%。 表2 外资企业、非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增加额的贡献(1985-2005)(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各期及海关统计资讯网数据整理 4.我国出口市场集中   我国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国、香港、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双边贸易额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5%。对这三个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2%。与前六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之和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9.4%,出口市场集中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二、制约我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1.我国出口效益不高   我国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低于10%;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导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口,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 2.外贸增长方式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创汇的要求,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很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比较大,并且我国单位产出投入的自然资源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带来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业也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外贸增长方式没有质的改变。

5.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论述国际贸易保护趋势加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中国出口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 新贸易保护特点:①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 。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②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③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的壁垒形式包括:1. 绿色壁垒。绿色包装。环境成本。2.技术壁垒。市场准入。认证、认可制度。 3.贸易管理及其他。新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其历史不长,但因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术法规的合理性而为各国政府所青睐。
  ------影响:中国正处于这场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风口浪尖。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全球约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涉及中国,中国所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案件占全球案件的比重远远高于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中国已成为贸易保护最大的受害者。
  中国今后可能会遭受越来越密集的贸易保护。这种担忧似乎正在变为现实。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在增加。一、世界主要国家要求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对中国外贸恢复发展构成压力 。一些国家为了恢复或继续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以及达到自身经济的快速复苏,要求中国通过降低出口或增加进口来解决巨额贸易顺差问题,但中国经济对外贸出口的依赖性又会进一步加强,导致中国外贸产生更大的压力。二、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政策的若干调整不利于中国外贸稳定增长。一是主要贸易国家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保护倾向将对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贸易方式形成压力。意味着中国以往积极承接全球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国际市场环境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大大恶化,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增长也将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点关注的对象。二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保护重点将从限制外资流入转向限制内资外流,不利于中国继续扩大吸引外资。三是各国为夺取海外市场的进攻性贸易保护不断出现,导致各国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展开出口鼓励政策的竞争,意味着中国支持出口的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三、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不断下降,中国外贸制度性障碍被进一步滥用。面对恢复前景不明的世界经济,已然初现的“失信竞争”将可能长期侵蚀既有的多边贸易规则。中国在入世之初曾被迫接受多项特殊条款,并导致中国在后来的贸易争端中由于这些制度障碍而经常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目前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的下降,中国外贸中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已经出现了被滥用的趋势。中国企业未来面临两反调查的情况将可能有增无减。四、环境保护将对中国外贸提出更大挑战。这点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领域尤其需要关注。
  贸易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引擎。有关国家做出对中国商品设限的决定背离了世贸组织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精神。贸易争端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国家之间经贸博弈的重要砝码,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给双边经贸关系蒙上阴影,并有将经济问题“泛政治化”的倾向。一些国家将商品进口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捆绑在一起,而忽视了与中国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交流。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连锁反应,报复大战已有愈演愈烈之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难免面临萎缩,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就是杀手锏。沿着更加开放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是眼下国际社会明智的抉择。否则世界经济多年来一体化和繁荣昌盛局面将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秩序极端的混乱无序所代替,大大拖延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
  ------对策:中国支持全球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入世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全球制造业中心逐步转移到中国。作为WTO新加入的成员国,中国对于如何利用世贸规则、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在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下,中国的应对思路与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防止贸易保护干扰中国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制造业中心转移到中国是客观趋势,中国将来会有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但同时这个转移过程也是期限的,因为在劳动力方面比中国更有优势的国家目前正在奋起追赶,只是现阶段其他条件还比较落后,应抓住这个时期积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依靠产品竞争力提升中国外贸抗风险能力争,取上一个新台阶。
  2.以务实外交为指导思想,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协调,争取西方国家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解决贸易争端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磋商解决;向WTO提起诉讼;打贸易战。而真正的贸易战很难发生,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也缺乏效力,所以国家之间贸易纠纷和摩擦主要靠双边磋商和谈判来解决。通过交流和谈判,努力打破区域贸易壁垒,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3.积极推进东盟自由贸易区、APEC等区域经济组织的一体化进程,调整我国贸易方向,避免贸易进出口过分集中于某个国家的现象,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在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加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合作,有助于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
  4.在贸易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企业主体、行业协会应积极学习国际贸易知识,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加强国内贸易立法如制定《反倾销法》等。同时抓住时机中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商品的技术水平,增强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5.、维护并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建设,提升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作为WTO成员,中国应积极参与正在进行的WTO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利用有效的多边贸易规则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6、把握好贸易保护中的“度”。适度保护贸易政策,开放是前提,贸易保护是在开放基础上的保护。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深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和范围,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要想发展自己的经济,就必须逐步开放市场,把中国的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去,而不能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国内幼稚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采取动态的保护措施,对在国外具有比较优势的、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产品,实施鼓励出口措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竞争力。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论述国际贸易保护趋势加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中国出口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6. 就当今中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做出论述??

告回顾了2011年及2012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2011年中国外贸总体保持稳定平衡发展,全年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2012年一季度,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中国外贸增速明显放缓。 

  报告认为,2012年中国外贸保持平稳发展具备一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但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加大,制约因素错综复杂,形势不容乐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二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将低位趋稳,2012年全年将总体保持平稳发展,但增速比2011年有所回落,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 

  报告指出,针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外贸将立足稳中求进,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一方面,立足当前,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落实各项政策,努力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难,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加大外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

7.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下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从其他地区的情况看,虽然半导体产业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幅度不大,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仍是所谓的“旧经济”产品。德国电子工业就预计说,2003年德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增幅可望达到9%,明年形势可能更好,其中半导体行业所占份额最大。但带动增长的发动机仍是汽车工业。 

从2003年第一季度17个主要国家的出口情况看,传统贸易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仍维持了高增长的势头,其中,汽车同比增长17.1%,钢铁增长27.4%,化学品增长21.7%,都远远高于IT相关产品9.8%的增长率。 

7.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渐成潮流 

所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指一国同另一国 ( 地区 ) 或多国集团就取消或降低各种贸易和投资限制而洽签的协定。近年来,在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举步不前的同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硕果累累,渐成潮流。据世贸组织统计,到2002年底,全球累计共签署了25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约九成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成为一些贸易大国的重要选择,它们纷纷加大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力度,甚至在东亚和拉美等地区显现出竞争局面。2003年上半年,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相继与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从目前的情况看, 

美国正在与韩国、斯里兰卡、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打算以同新加坡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为范本,加速与东盟其他成员国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或即将启动的谈判对象还有摩洛哥、中美洲5国以及南部非洲关税联盟的5个成员国。2003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日本已开始与韩国及泰国、菲律宾等国正式协商自由贸易协定,准备与墨西哥、智利洽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还有同美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向。 

从以上的分析看,2003年上半年的国际贸易复苏步伐没有预想的快。目前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大多对2003年全球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相继调低了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但对下半年的走势普遍持乐观态度。如果2003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能如人所愿的话,预计,2003年的国际贸易增长率可能超过3%。 

二 2004年国际贸易形势展望 

预计2004年的国际贸易形势要好于2003年,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界经济的前景可望得到改善并恢复景气。 

这是因为战争的速战速决和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降, 有助于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重新恢复;全球固定资本投资已经开始回升;通货膨胀处于较低水平 , 各国继续采取了刺激性货币政策;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尚好, 主要国家将继续进行结构性改革;亚洲新兴经济体已经从SARS疫情所导致的增长放缓中回升等。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18日表示,伊拉克战争速战速决,股市更加看好,再加之企业信心提升及欧美利率较低,都导致世界经济前景会更加美好。并预估2004年全球经济将进一步扩张至4.1%。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国际贸易增长提供了保障。 

第二,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南南贸易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南南贸易也逐年增加,并且这种趋势有望持续下去,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三,“旧经济”产品的贸易将与“新经济”产品贸易同步增长,成为贸易增长的“双引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消费信心的恢复以及消费能力的增加,人们对汽车和钢铁等传统贸易品的热情会“不减当年”。同时,对电脑等新贸易品的热情也会逐渐升温。债信评等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 9月22日表示,经过三年的不景气,全球电信设备生产商最恶劣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过去。 

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9月17日表示,8月份北美制造商接获的芯片制造设备订单较上月温和增长。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生产商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9月9日表示,由于对其半导体产品的市场需求转强,该公司第三季营收将位于先前预估区间的高端。北美一直是全球新经济的排头兵,其新经济的复苏必将带动全球贸易的增加。 

第四,国际旅游服务业有望进一步回升。如果SARS能够被有效控制的话,如果中东形势能够相对稳定的话,那么,2003年受战争和疾病影响的旅游服务业将获得加快的发展,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下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8. 请结合当下国际经济政策及形式,谈一谈这对我国国际贸易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你好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多个方面。当前国际经济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1.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需求增长,进出口贸易恢复,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由于强势美元地位改变后,2004年美元可能在一个相对低价区域波动,因此我国的贸易条件仍将相对有利。另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国际贸易的扩大带来较为严重的障碍,我国外贸出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国外对我发起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调查,涉案金额数亿美元,特别是一些国家在特别保障条例下专门针对我国商品设立了一些非关税壁垒,将增加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难度,这种趋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2.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当前国际直接投资重新趋于活跃,跨国购并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我国在相方面已出台了相关的条例,对于吸引国际购并资本将有促进作用。【摘要】
请结合当下国际经济政策及形式,谈一谈这对我国国际贸易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提问】
你好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多个方面。当前国际经济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1.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需求增长,进出口贸易恢复,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由于强势美元地位改变后,2004年美元可能在一个相对低价区域波动,因此我国的贸易条件仍将相对有利。另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国际贸易的扩大带来较为严重的障碍,我国外贸出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国外对我发起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调查,涉案金额数亿美元,特别是一些国家在特别保障条例下专门针对我国商品设立了一些非关税壁垒,将增加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难度,这种趋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2.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当前国际直接投资重新趋于活跃,跨国购并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我国在相方面已出台了相关的条例,对于吸引国际购并资本将有促进作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