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放宽,跨国车企真能“收割”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4-05-19 22:23

1. 政策放宽,跨国车企真能“收割”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正式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自2017年7月28日开始施行。《目录》中指出外商在华建立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合资企业将不受两家的限制。加上江淮与大众合资,特斯拉入华,围绕新能源汽车,新一轮合资热潮有望开启。有业内人士担心跨国汽车企业有望以此为机会,坐享其成“收割”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此,车业杂谈认为,即使抛开政策优势,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握有一些核心优势,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惊慌失措。

消费者维度之辨析:合资新能源汽车并不天然享有源自传统汽车的“胜出”优势。
产业发展有一条众所周知的本质规律,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谁能赢得消费者。客观而言,在传统汽车领域,合资品牌在品牌、产品、技术各个环节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自主品牌奋斗十几年,仍难以有效冲破合资品牌“设置”的20万元天花板。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合资品牌并不天然拥有这种承袭而来的先天优势。
中国进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品牌均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进行成长。与此相伴,中国本土用户也在不断的成长,消费者的观念悄然改变,消费理念不断成熟。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在不断加强。即使是在传统汽车消费领域,在10万元级别的购车计划中,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毫不犹豫地选择合资品牌,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品牌正在赢得中国年轻消费者的逐步认同。

而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滴滴、蔚来汽车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甚至包括正在被资金危机重重困扰的乐视汽车,都让中国消费者看到了中国品牌在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领域拥有的潜力和优势。而借助国家产业的战略性扶持,中国品牌已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一马当先甚至可以说处于垄断位置。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的销量占比高达99.5%,合资品牌仅占0.5%。因此,我们虽然不能过度乐观地说中国品牌已经胜利在望,但至少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并不天然享有领先优势。
产品技术维度之辨析:中国品牌和跨国汽车企业相比,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差距并不明显。
就目前而言,业内担心合资品牌收割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理由,还是担心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传统汽车的技术空心化和中外技术差距。但就以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而言,中国品牌在充分整合国内外资源之后,与跨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差距并不大。在电机制造方面,中国目前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而在电池领域,中日韩已经在全球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尽管在三元锂电池领域中国企业与日韩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总体而言,国内产品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在电控方面,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的差距也不明显。

目前业内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在纯电动车领域,尽管在能耗和动力性方面还有一些差距,但乘用车的车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产品差距缩短至2-3年,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已与国外产品不相上下。以腾讯和百度参投的蔚来汽车为例,其旗下电动超跑EP9已经位居全球一流水平。早在2016年10月12日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进行的测试中,蔚来汽车EP9就创造了7分05秒的最快电动汽车圈速。2017年2月份EP9则在美国德克萨斯洲美洲赛道的无人驾驶测试中创造了257km/h的速度记录,成为全球最快无人驾驶汽车。加之国内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被中国品牌所主导,可以说,无论是高档还是低档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并没有明显的技术劣势。
商业模式维度之辨析:相比中国品牌的积极探索,跨国汽车企业一直水土不服。
正如业界普遍认为,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温不火,除了产品和技术尚需时日才能成熟而外,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业态,在当前市场上的新能源及电动汽车尚未有清晰的残值保证,而消费者仍然对行驶里程、电池技术等方面存在不信任的产业背景下,其商业模式需要有别于传统的研产供销模式,才能加快其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

以比亚迪、长安、北汽、上汽为代表的中国品牌,除了加快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推进步伐外,正在大力探索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如分时租赁、融资租赁、车辆共享、充电桩运营等,消除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中成本过高和续航能力不足等痛点。但与中国品牌在商业模式上的各种尝试不同,当前外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方式过于单一。外资品牌车企只有宝马之诺在寻求一些以租代售的商业模式探讨,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其他品牌在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方面仍然过于传统和保守,毫无新意可言。可以说,由于对中国消费者有着更深的文化和消费习惯理解,中国品牌相比于跨国汽车企业,在新商业模式上的优势还会进一步拉大。
总而言之,相比跨国汽车企业在传统汽车领域积累的全体系竞争能力,中国品牌依然处于追赶的阶段。在行业政策放宽的背景下,不可否认的是,合资汽车企业的快速布局将会给中国品牌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品牌在消费者认同、产品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等核心价值环节,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虽然没有道理就现有的成绩骄傲自满,但更没有理由妄自菲薄。

政策放宽,跨国车企真能“收割”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2. 4万亿大市场,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为何如此看好新能源车?

大家好,非常高兴回答提出的问题,欧盟地区将要推出5650亿欧元的能源计划来促进当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么为何欧盟会如此看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点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跟燃油车辆比起来很低,基本上可以达到1/10左右。一汽油为燃料的汽车每公里使用平均成本为7毛钱左右,而使用电力为能源的新能源汽车每公里平均使用成本为七分左右。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所承担的用车成本差距巨大,所以从经济角度和燃油经济性上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更为广阔。
第二点就是从构造上来说,新能源汽车构造更为简单,后期发生故障的几率更低。众所周知,燃油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发动机跟变速箱。每个汽车品牌所研发的发动机跟变速箱所涉及的原理跟专利技术都是不一样的,一旦发生损坏,必须有厂家指定的维修点进行维修,而且维修的成本很高。而新能源汽车就不一样了,电动车辆最核心的部件就是电池跟电机,虽然所采用的技术不一样,但是它的核心构造是完全一致的。等后续各国政府提出统一标准之后,不同品牌之间的电池跟电动机也可以实行共用,这无疑有利于车辆的重复再利用率。
第3点就是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更高。因为新能源汽车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变速箱,具有更大按钮距的电动车固定变速箱,在驾驶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拖拽顿挫感。油门反应十分灵敏,动力输出特别明显。所以消费者在选择车辆的时候,更加会喜欢电动车的驾驶感受。
小伙伴们还有什么不同看法的?大家可以一起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一下。

3. 欧洲将成为新能源车蓝海市场?看看中国车企如何前瞻布局

中国汽车工业在内燃机时代起步较晚,技术底蕴不及外国品牌。但在电动汽车赛道,中国汽车品牌与外国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技术层面齐头并进,规模层面甚至出现弯道超车态势。可以说,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汽车赛程上与外国车企保持了一致的前进步伐,因此也给了中国车企进军海外市场更多的信心。

目前来看,将电动汽车输出海外市场的主要以名爵、小鹏、爱驰、上汽大通等品牌为主。从海关总署的一组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出口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量为254545辆,较往年同期增长了约42%,表明海外市场对中国品牌电动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在产品输出海外市场这件事上,中国汽车品牌如今做得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名爵:纯电车海外市场销量甚至高于国内
名爵在去年9月向欧洲市场输出了第一辆纯电动汽车—— 名爵EZS纯电动,其在英国市场称为MG ZS EV。据相关数据显示,名爵今年9月在英国市场售出新车3668辆,其中名爵EZS纯电动占据32%的份额。在全球其他市场,名爵EZS纯电动今年前八个月的累计销量为9823辆,高于中国市场同期销量表现。

在海外市场,名爵主要侧重于欧洲市场,第一大销售区域是英国。得益于英国纯电动市场的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名爵EZS纯电动在英国累计售出4024辆,跻身英国纯电动汽车品牌前五席位。
除了英国市场,名爵EZS纯电动今年前三季度在印度累计售出785辆、在以色列市场累计售出372辆,同时,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市场也能见到名爵EZS纯电动的身影。显然,无论是燃油车型抑或纯电动车型,名爵在海外更倾向于欧洲主战场。

EZS纯电动是名爵品牌目前唯一一款纯电动车型,名爵计划在2021年向英国市场输出MG5 EV和MGHS PHEV两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值得一提的是,MG5 EV并非基于目前最新一代车型打造,而是由荣威Ei5换标而来。未来,名爵还计划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引入新能源车型。
上汽大通:纯电动商用车和乘用车同步发展
除了名爵车型,“同门”的上汽大通也早早凭借纯电动商用车打开了欧洲市场,基于此基础,上汽大通的纯电动乘用车也驶入了欧洲国家。上汽大通在2019年便向欧洲市场输出EV80纯电动物流车,迄今已有707辆新车完成注册。今年6月,上汽大通再向欧洲市场出口EV30纯电动物流车。

今年10月下旬,上汽大通向挪威、英国等国家出口了1323辆EUNIQ 5、EV30车型,其中包含500多辆定位于纯电动家用MPV的EUNIQ5。由此拉开了上汽大通品牌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海外市场的序幕。

小鹏&爱驰:在海外得有一席之地,代销也行
将欧洲市场设为出口电动汽车第一落脚点的品牌远不止上汽一家,还有造车新势力品牌小鹏和爱驰。
小鹏汽车今年6月与挪威经销商ZEM合作,计划在挪威市场销售小鹏G3i车型,起售价为35.8万元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25.6万元。9月下旬,小鹏汽车将100辆G3i运往挪威,预计在11月到达,由此标志着小鹏汽车正式迈向海外市场。

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爱驰也在今年5月下旬,将首批500辆欧版U5车型发往欧洲。实际上,在爱驰品牌创立之初,就已经将布局海外市场视作重点,希望在中国市场获取销量,在海外市场实现品牌价值提升。

比亚迪:海外市场纯电乘用车布局稍缓
比亚迪的纯电动客车在海外市场已获得不错的销量反馈,但纯电动乘用车在海外市场发展略显迟缓。今年6月,比亚迪与哥伦比亚汽车经销商Motorysa合作,在当地推出比亚迪唐EV、元EV、e系列等纯电动车型,目前首批132辆的订单已陆续交付。

未来,比亚迪将进击挪威市场,与当地经销商RSA合作,推出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唐EV车型,并计划在明年初交付,实现品牌落地欧洲市场的目标。


从上述几家出海的中国车企不难发现,它们都将目光瞄准了欧洲市场,同样还吸引了大众、宝马、奔驰、PSA等车型在此投放纯电动车型。为何欧洲会成为各大车企推进纯电动车型的重点市场?
实际上,这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紧密的联系。在《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草案中提到,至2030年,欧洲温室气体减排幅度较之前制定的40%上调至55%,在此基础上2030年碳排放指标为47.5g/km。
日渐严苛的碳排放政策,是倒逼欧洲新能源车型增长的根本原因。换言之,除了中国,欧洲市场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爆发点,因此吸引了众多车企在此投放新车,而中国车企更是将欧洲市场视作纯电动汽车“走出去”的第一站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欧洲将成为新能源车蓝海市场?看看中国车企如何前瞻布局

4. 补贴力度巨大,欧洲新能源汽车年底销量或超百万,反超中国

日前,邦老师从海外媒体获悉,柏林独立汽车分析师Matthias Schmidt公布了一份调查数据。通过数据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被欧洲反超。

调查数据显示:在今年1-7月,欧洲地区累计新能源汽车注册量已达到5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注册量26.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注册量23.1万辆。按照这个发展态势,在今年年底,欧洲的电动车销量将超过100万辆。
相比于欧洲市场,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则略显疲软,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7月,我国累计售出新能源汽车48.6万辆,同比下滑32.8%。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按照这种发展态势,到今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难以突破100万辆。届时,中国“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称号恐将不保。

不过,据业内人士解读,中国市场的当前现状,属于发展过程的正常现象。此前,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大量的补贴,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当前时期,补贴处于大幅退坡阶段。反观欧洲市场,各国政府对于新能源车型的推广补贴发放的正是如火如荼,德国对纯电动车的单车补贴金额高达7、8万元,荷兰则对售价在4.5万欧元以下的车型每辆补贴4500欧元。所以,今年1-7月份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很大程度是受补贴刺激所致。

在我国当前的汽车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就眼前来看,这可能会使汽车销量出现一定的下滑;但长远来看,补贴的退坡将会给汽车制造商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不得不告别“靠补贴过日子”的阶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欧盟5650亿欧元新能源计划即将推出,将会给哪些行业带来利好?

大家好,非常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火热,欧盟地区也推出了5650亿欧元的能源计划。这个能源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么这个计划的推出会对什么行业带来利好呢?
首先能源计划的推出肯定会给新能源车企带来利好消息,首当其冲的就是特斯拉品牌,众所周知,特斯拉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新能源车企,而且特斯拉也进行了全球布局,在欧洲地区也设有分厂。所以能源计划的退出肯定会促进新能源在欧盟地区的发展。无论是对于特斯拉的技术研发还是市场销量都会有决定性的帮助。
第二点就是能源计划,对于欧盟地区的新能源车辆经销商也会有利好消息。首先,能源计划是政府层面推出的扶持计划,在拥有政府背书的大背景之下,能源计划肯定能够提升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力度也会增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辆的信心。因为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辆的顾虑就是后续维修费用高以及充电桩不普及,充电麻烦。在能源计划推出之后,欧盟地区肯定会普及当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设施,而且在后续维修上也会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 所以欧盟地区的新能源车辆肯定会在销量上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对于当地的经销商来说肯定是一个利好消息。
第3点就是对于当地的电力部门也是一个利好消息,众所周知,新能源车辆是以电为能源进行驱动的。在能源计划的扶持之下,当地新能源车辆的数量肯定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当地对于电力的需求也会急剧增加,这无疑会提升当地电力部门的利润增长。
小伙伴们还有什么不同看法的,大家可以一起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欧盟5650亿欧元新能源计划即将推出,将会给哪些行业带来利好?

6. 12家国外车企的新能源布局

 本文内容选自《2022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发展趋势报告》,已上传有材 大数据+系统(首页菜单栏查看获取方式)。
    1、大众:机电一体化新平台推出 
   大众将MQB、MSB、MLB、MEB和PPE平台拓展成下一代机电一体化可扩展系统平台(SSP平台),SSP平台将显著降低工艺流程复杂性,是一个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 汽车 平台。大众计划从2026年开始在SSP平台上生产纯电动 汽车 ;大众将在沃尔夫斯堡投资约8亿欧元建立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开展平台核心和模块设计工作,以便提高SSP平台的竞争力
   PPE是大众 汽车 集团的高性能平台,于2022年投产,用于高端车型;SSP平台的出现,使PPE平台车型全生命周期产销规模有限
   MEB是大众自2015年开始的电动化转型的成果,产品体现更多的是动力系统的替换;于2020年投产,目前欧洲市场销量较好,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大众认为专利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和能源服务是决胜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关键因素,到2030年电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电池电芯与系统”和“充电与能源”将成为其新技术部门下的两大支柱
   大众计划通过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解决从原材料到回收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搭建一条可控的电池供应链;将引入标准电芯,预计到2030年可降低50%的成本,并开始广泛应用于集团旗下各品牌约80%的电动 汽车 
   大众将在欧洲建立6个40GWH的电池工厂,国轩高科将为其开发标准电芯,用于大众 汽车 常规量产车型;大众将在欧洲建设18000个大功率充电桩,在中国建设17000个,在美国和加拿大建设10000个
      大众产业布局覆盖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的全流程
   电池方面:大众与LG、三星SDI、SK Innovation和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达成采购合作,并相继通过入股等方式与Northvolt、国轩高科、美国QuantumScape建立合作;为满足电池供应,大众在电池制造领域也有布局
   原材料方面:为更大幅度降低成本,大众意欲扩充上游原材料的布局。2021年1月,大众正式开设第一家电池回收厂,计划利用回收的原材料支持新电池的生产制造
      大众认为,电芯的正极决定了电池的成本(占比40%)和能量密度(续航影响因素90%),电芯的负极决定了电池的充电速度。大众的标准化电芯为方形电池,将使用无模组、干湿涂层、高硅负极等技术
   大众已布局磷酸铁锂、高镍、高锰及固态电池技术,将在不同车型上搭载不同材料的电池。其中,入门级车型为磷酸铁锂,走量车型为高锰电池(低镍且无钴),高端车型为高镍电池
   从2023年开始,大众将推广统一尺寸的电芯,到2030年搭载80%的车型,三元高镍和固态电池搭载剩余20%的车型
   大众计划到2030年入门车型的电池成本降低 50%、走量车型的降低 30%、高端车型电池走定制化路线
       2、戴姆勒(奔驰):“2020-2030 十年计划”全面电动化 
   电池技术方面:到2030年电池成本在车辆生产中的比例将大幅下降,下一代电池将高度标准化,适用于90%以上的奔驰 汽车 和货车,同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为所有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电池制造方面:奔驰计划与新的欧洲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和高效生产未来的电池和模块
   下一代电池技术方面:与 SilaNano 等合作伙伴合作,通过在阳极中使用硅碳复合材料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预计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应用
             3、通用:2035年完全电动化 
   规划到2035年全面消除轻型车的尾气排放,大力投资电动 汽车 和自动驾驶领域;到2025年美国产品阵容中的纯电动车占比将达到40%,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超过40%
   目前,通用已发布全新的平台Ultium,将提前完成12款全球电动车型的开发工作。其中,GMC 悍马纯电动皮卡的研发周期从50个月缩短至26个月,于2021年底投产;凯迪拉克首款电动车LYRIQ于2022年一季度上市,较原计划提前9个月
       4、雷诺-日产:2030年实现电动化90%占比 
       5、丰田:电动化战略激进 
       6、本田:5年内推10款全新电动车 
       7、现代:“氢+电”并行战略 
       8、现代-起亚:发布“Plan S”中长期战略 
       9、宝马:电动化战略提前两年 
          10、Stellantis:全新战略,4平台全覆盖 
       11、Tesla:深入布局电池,推进软件迭代 
          12、Rivian:电动产业经验10余年,知名机构多次投资 
          ...... 
   完整版报告请点击首页菜单栏查看详情
   #新能源#新能源# 

7. 欧洲新能源市场将超中国?他们有哪些重磅的新能源车型呢?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目前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实现汽车领域弯道超车的一个重要策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我国的新能源行业的确取得了一定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过在今年,这个称号很有可能就要被欧洲给夺走了。

根据柏林独立汽车分析师Matthias Schmidt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欧洲累计电动车注册量已经达到50万辆。而中国1-7月累计售出的电动车为48.6万辆,如果下半年不能实现反超,今年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将不再是中国。那么在欧洲的新能源市场,又是一些什么车型占主力军呢?
雷诺Zoe

特斯拉Model 3横扫了全球的新能源市场吧,在中国市场基本没有任何一款车能与其抗衡。但是在欧洲市场,却被雷诺Zoe给打败了。该车在今年上半年售出了近3.8万辆,并且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30万辆,堪称欧洲最受欢迎的新能源车型。

雷诺Zoe是一款很小巧的纯电动车,就车身来说很符合欧洲的市场需求,毕竟地方小更方便。车内和自主新能源车型的风格很相似,10英寸的液晶仪表盘和9.3英寸的中控屏显得很有科技感,看来喜欢大屏多屏的可不止国内消费者。该车的WLTP续航里程为245英里(约合394km),对于这样定位于代步的纯电动车来说其实是完全足够的。据悉该车在未来可能会引进国内,不知道市场会否依旧优秀?
大众e-Golf

说到欧洲市场,不管怎样肯定少不了大众的车型。即使在新能源板块,大众也有车型名列前茅。大众的e-Golf实际上就是高尔夫的纯电版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了2万辆,在欧洲品牌的车型中,表现仅次于雷诺Zoe。该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基本就是和燃油版一样,只是在细节地方加了一些身份标识,就连挡把都没有变成旋钮式。看来欧洲人对高尔夫的外形真的是非常喜欢的。

由于该车由进口版的在国内销售,所以对于这台车圈哥还是比较了解的。说实话该车的优势大家都很熟悉,而该车的槽点就一个,那就是续航里程稍微有点弱。e-Golf在国内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为255km,这个数值圈哥绝对相信没有水分,因为真的有够低的了。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充电快,即使慢充也仅需5个小时。由此可见,欧洲的消费者真的不太看重续航里程,但是在国内这款车基本没有市场。
奥迪e-tron

奥迪e-tron的这款纯电SUV也有引进国内,圈哥还曾去试驾过一次。说实话,这款车的外观设计在整个纯电动车中都算得上是好看的那一类。见到过太多的封闭式格栅都是拉低了车型颜值,但是在奥迪e-tron上却是提升了运动气息。再加上类似卡钳涂装等细节设计,你真的很难想象它是一款纯电动SUV。

在续航里程上,奥迪e-tron也有能够在中国市场立足的实力,该车的工信部续航里程为470km。虽然相比自主一些动不动就上600km的车型有一定差距,但是在欧洲市场来说,已经是相当充足了。该车在今年上半年售出了1.76万辆,应该属于豪华纯电动SUV销量第一的车型了。不过圈哥认为,该车如果要着重发展中国市场的话,还是需要再提升一些续航里程。
大众帕萨特PHEV

说了这么多纯电动车,圈哥再来说一款插电混动车型。也是大众家的一款很具代表性的车型—帕萨特PHEV。这款车目前已经由上汽大众引进了国内市场,所以中国消费者对其也并不陌生。插混车型消费者无非关心两点,油耗以及纯电续航。该车百公里最低油耗仅需1.4L,纯电续航里程为63km,基本能够满足上下班代步的需求。

所以凭着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帕萨特在国内市场多年耕耘的成果,这款车在国内表现也算是不错的,但是它在欧洲市场表现更好。大众帕萨特PHEV车型今年上半年累计售出了1.57万辆。不得不佩服大众的整体实力,除了上面的高尔夫纯电版以及帕萨特插混版,未来还将有ID .3等一系列重磅新能源登场。无论是对于造车新势力还是老牌车企,大众都不会是一个能够忽略的对手。
《车壹圈》观点
在全国排名前十的《车壹圈》看来,目前全球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欧洲市场半年成绩超中国就是给国内的各大车企敲响了警钟。当然除了车型产品,欧洲市场能够领先中国还离不开欧洲各国近期颁布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以德国为例,相比去年,每款纯电动车的平均补贴提升了1000-2000欧元,插混车型提升了750-1500欧元。不过中国也早已料到会这样,所以才会延长补贴等相关政策。
其实有这样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对自主新能源来说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能够敦促自身不断努力,不断研发新技术。不能仗着先跑一步就安逸无忧了,要真正在核心技术上领先别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欧洲新能源市场将超中国?他们有哪些重磅的新能源车型呢?

8. 欧洲新能源车逆势而上赶超中国?

近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同期销量为49.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38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1.6万辆。
而德国数据公司给出的数据显示,1-7月份欧洲注册的新能源汽车已超过5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约为26.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约为23.1万辆;换句话说,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今年销量飞速增长,已经超过了中国的新能源销量。

根据现有的数据,来自柏林的汽车分析师Matthias Schmidt表示,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超过100万辆。与此同时,业内预计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2019年的基础上下降10%左右,德国《经济周刊》在报道中称,"2020年是欧洲能源汽车的转折点!"

为什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今年的销量不增反降,而欧洲市场却创造了新高呢?
中国作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急先锋,在2009年就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随后制定了国家及地方补贴政策,同时在路权、牌照上给新能源车开了绿灯。促使新能源市场在短时间之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随着补贴的逐渐退坡和退出,原本补贴政策刺激下的新能源市场开始下降。同时今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冲击影响还在持续,不光新能源销量减少,传统燃油车的销量也开始下滑,大批边缘车企面临倒闭。

此前欧洲各国也提出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和政策,而近两年,欧洲制定了较为激进且成熟的推广政策。
首先,欧洲各国对新能源汽车提供高额现金补贴。

对于纯电动汽车,德国、法国2020年每辆车的补贴金额为6000欧元;英国为3360欧元;意大利4000欧元;西班牙5500欧元;荷兰补4000欧元;瑞典5460欧元。
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目前有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瑞典等国2020年有补贴:德国3750-4500欧元,英国3360欧元,意大利1500欧元,西班牙3600欧元,瑞典3186欧元。

除了法国会在2021年下调补贴,其他国家的补贴金额保持不变,这也为欧洲新能源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同时,和中国一样,欧洲各国针对新能源汽车也推出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和中国免征车辆购置税异曲同工。

欧盟也针对燃油车企制定了严厉的碳排放惩罚措施,也类似国内的双积分政策。
2020年欧盟的惩罚措施开始实行,并给与了一定的政策缓冲期,要求95%的新车达到95g/km的碳排放要求,而2021年以后则100%达到要求。

一系列政策的举措下,在欧洲整体汽车市场下滑的情况下,欧洲的新能源车销量和比例却逆向攀升,可见,政策是新能源市场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最后一个原因呢,是使用场景优势。欧洲的国家国土面积较小,不像中国幅员辽阔,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焦虑。想想看,你可以充满一次电,开到祖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听起来是不是很棒?
-----------------------------------------------------------
已经有数十万爱车的伙伴集聚在此想懂车就加入我们吧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车辙(直接输入车辙或长按复制微信号cartracks)等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