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

2024-05-09 12:59

1. 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

  经济合作
  中美经济关系的基础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否有互补性决定了两国经济关系是合作还是竞争,而互补性和竞争性的程度则决定双边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激烈程度。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两国总体的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因此两国的经济利益几乎没有竞争性的冲突。
  中国需要美国的投资、技术和先进设备、金融服务以及美国已经不再生产的日用品和家用电器市场。美国需要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份额、对中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服务,对华销售美国金融产品。
  因此,中美两国经济利益客观上是互补的。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对美国资金、技术和市场的需要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也为美国提供了更大的出口市场和投资市场。因此,尽管中美政治关系在1989年由盟友转为非敌非友,但中美经济关系却可以稳步地向前发展。

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

2. 中美经济关系怎样

解读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发展
2010-05-26 08:27:00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为期两天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5日在北京结束。此轮对话虽然是在中美两国间举行,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新华社驻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日本的记者为您介绍驻在国媒体、官方人士和专家学者是如何关注此轮对话、如何解读此轮对话成果、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如何评价中美对话机制

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刘洪:在此轮对话之前,我采访了布什政府时期财政部的中国事务和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特使霍尔默。霍尔默说,他对奥巴马政府能够继续推动与中国对话感到非常高兴,两个大国进行公开接触非常重要。在霍尔默看来,战略与经济对话虽然不可能解决中美间的所有问题,“但对话可以加深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因此再怎么高度评价中美战略与对话机制都不为过。

美国财政部负责战略与经济对话具体事宜的洛文杰也公开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对美国公司和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当然也存在着极大的经济挑战。战略与经济对话让美中高层能够坐下来,通过全面和坦率的沟通和交流,共同面对这些挑战。

当然,在利益多元化的美国,也有一些分析人士对这一对话机制存有疑虑。但美国主流媒体都认为,该对话机制使中美官员齐聚一堂,有助于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工作接触,这将有助于中美关系进一步平稳发展。

《华尔街日报》就有文章打趣说:“看一看美方的参会人员名单,人们会很容易地认为美国政府的多数行政部门暂时要搬到北京办公去了”。这么多美国官员同时出访一个国家,参加一次对话,是非常少见的,也足见美国对发展与中国关系的高度重视。

新华社驻巴黎记者应强:法国媒体非常关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周前,法国媒体就开始报道这轮对话。法国第一大报《费加罗报》等用整版报道中美此轮对话,既有北京现场的报道,又有对相关经济专家的采访。

法国《欧洲时报》25日发表评论文章《中美关系亟须超越怪圈》,探讨中美关系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文章说,过去一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谓充满戏剧性。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作为两国元首共识的产物以及目前中美之间规模最大的双边交流机制,无疑将对种种猜测做出回应。

新华社驻伦敦记者郭瑞: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刊登文章说,在全球经济严重失衡的形势下,中美对话具有世界性影响。中美关系被很多媒体称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在防扩散、全球反恐、维护地区稳定等政治和安全方面具有广泛的一致性。而在经济领域,两个经济大国的利益矛盾相互交错,难解难分,影响着21世纪国际经济关系的走向。

如何看待中美对话的变化

新华社驻伦敦记者王建华:英国媒体对近几年来中美对话机制与对话内容的变化十分感兴趣。《金融时报》评论说,以前美国总是利用对话的场合对中国进行开放市场的说教。而在金融危机之后,对话形态出现转变,开始反映出两国间一种更为平等的经济关系。在此轮对话中,双方都避免涉及存在分歧的话题,摆出和解的姿态。曾对中国经济持批评态度的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抵达北京后改变口风,表示中国开始调整经济平衡,在从依赖出口向注重内需经济模式转变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

刘洪:去年中美举行第一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时,国际金融危机依然肆虐。而今年对话时,恰逢欧洲债务风波不断发酵。因此至少在经济层面,中美就多了如何共同应对债务危机这一共同话题。许多美国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中美对欧洲债务风波的反应和对策。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在当前关键时候,作为世界第一大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美中在政策上加强合作与协调,有助于稳定世界投资者的信心,促使世界经济走向可持续复苏。

《纽约时报》报道也从美国的角度认为,这轮对话与去年对话一个“显著不同点”,是美国经济已重拾增长势头,这使得美国在经济问题上更有信心。

应强:法国《世界报》说,从布什政府开始,中美就开展了类似对话。但今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派出了200人的庞大阵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该报援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话说,美国代表团几乎包括了美国政府各方面的重要人物。《欧洲时报》则评论道,美方派出强大阵容,显示出其急于修补双边关系的决心。

法国媒体还特别关注中美之间战略和经济对话对欧洲的影响,特别是欧洲目前深陷债务危机、欧元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成为欧洲媒体关注的焦点。

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赵志鹏:俄多家主流媒体均注意到了参与此轮对话的美国代表团规模庞大。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专家伊戈尔·通贝格在俄罗斯《生意人报》上撰文说,美国政商精英集体“空降”北京,表明双方关系出现新的“解冻”。俄媒体还注意到,此轮对话还突出了伊朗核问题和朝鲜半岛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

新华社驻东京记者吴谷丰:日本媒体普遍认为,与往年的对话有所不同,中美双方更加重视开展经济合作,美方没有过多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方施压,以免中美关系因此发生摩擦。

如何看待对话折射出的中美关系

刘洪:从原先的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到现在集合几乎两国半数部长参加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一方面说明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关切在增多,另一方面也说明双方越来越把对方当作平等的伙伴,在许多问题上也变得更加相互理解。

中美关系近几年来的发展,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也让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意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支建设性力量,中国发展对美国有益,中美加强合作,也会让世界受益匪浅。

应强:接受《费加罗报》采访的经济学家说,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已经让双方不得不进行对话。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债持有国,而美国目前的首要问题是降低赤字、增加就业。面临欧洲危机影响,中国和美国的合作关系正在加强。

法国媒体还说,此轮对话标志着中美双方都希望消除分歧、展开合作的意愿。双方意识到中美之间建立坦诚对话的必要性,双方面临共同的利益,携手合作将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赵志鹏:俄罗斯《独立报》注意到一个细节,希拉里在对话前参观上海世博会美国馆时,向孩子们分发了毛绒玩具,而玩具上的标签写着:中国制造。该报就此评论道,这反映了中美经贸合作的现实。《生意人报》则指出,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共同的经济利益拉近了中美两国的立场。

吴谷丰:日本《每日新闻》说,从这轮对话来看,中美两国愿意进一步加强合作,但中美两国在韩国“天安”号警戒舰沉没事件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仍然存在意见分歧。而《读卖新闻》则说,美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体现了重视中美协调的姿态。

3. 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是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没有为人民币升值高定“时间表”。可见,中美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强势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夹在中美贸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纠纷。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美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视为事关美国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的重大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我们中国确实做到不够好,但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方面都不断取得重大进步。我们加强了打击盗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动,并加强了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4. 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未来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 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
  ●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问题上作出抉择.

5. 中美关系的走向如何?

  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曾暗示,15—20年后,中国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那么,在美国公众看来,20年后中国会不会从“问题”发展成为美国的敌人?在多博研究会组织的一系列座谈中,仅有12%的人认为中国20年后会演变成美国的敌人,10%的人认为中国将会是朋友。47.5%的人认为中国可能“仍然是个问题”。其理由是:“中国坚持共产主义,但又在推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不知道将来中国会变成什么样的国家,因此也就不知道将来是敌还是友。”
  如今,中美在众多领域都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固然需要美国,美国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奥巴马主政后,中美关系的主流仍将是积极的,如果双方都能认真对待和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两国关系可望“更上一层楼”。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正在下降,左右国际事务的能力已大不如前。奥巴马如果奉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奥巴马新政”,他完全有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他的“美国梦”,恢复美国在诸多国际事务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我们始终不要忘记:第一,奥巴马不是孤立的个人,他是主张“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的美国总统,而且受国内各种势力的牵制,他也有自己的“难处”。第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高科技无形之手的推动下,国际力量对比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个世界正像美国老外交家乔治·凯南生前所说的,“绝不会接受任何一个单一的领导中心”,无论是“软实力”、“硬实力”还是“巧实力”都无济于事。因此,奥巴马也有他的“局限性”。
  目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互补性,只是暂时,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惊人的70%,而几乎在所有的大国中,外贸所占比重,都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这就意味着,一旦中国进入到内需时代,并且达到目前一般发达国家的内需大约占经济比重的70%左右的话,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目前的“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互补模式,亦将难以为继。
  30年后,中美目前真正面临的不是“共同的敌人”,而是“共同的挑战”,必须要有“全新的世界观”。这个观点被“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概念的提出所印证。——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李成。
  跟以往中美之间类似的声明或公报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双方认为”的表述多了,这说明中美两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得了共识,并且这种共识大大超越了双边关系,具有了全球性质。折射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双方都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对方,关系更为平等,中国人看美国,越来越自信和理性;美国人也开始放下身段,用“平视”眼光看待中国。——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中美之间现在仍不是“yes时代”。
  中美关系是多方面的关系,一定有很多合作,但是也一定有分歧和竞争。中美之间现在不是“yes时代”,虽然双方都“比较客气”,但问题、牢骚、压力都还存在

中美关系的走向如何?

6.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

总体态势是好的,在广泛地合作,合作中有斗争,斗而不破。
增强战略互信依然任重道远。战略互信缺失是中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结构性问题。尽管双方在增信释疑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然而随着两国实力对比的不断接近,美方的焦虑感仍在上升。
中美实力对比已经大幅接近,美对华所持有的信心早已被焦虑的情绪所取代。美工商界仍对中美合作抱有期待,但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竞争性因素的增多,其热情也已今不如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商界为首、支持与中国交流的联盟已不再是主导力量,而由其他一些界别组成的、倡议与中国竞争的联盟似乎正在成为辩论的主导力量。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美实力对比的加速变化,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两国间战略竞争加剧,具体表现是在中美间传统四大结构性矛盾(战略互疑、台湾问题、经贸摩擦、人权问题)之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领域,如海上争端、网络安全等,其中中美邻海上争端最为突出。
美国的亚太战略本意是利用小国投棋布子,减轻国内军费开支缩减的压力,通过整合同盟体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但该战略也被小国利用实施大国平衡。有的国家有恃无恐,借助“中国威胁”提高对美要价,在热点问题上更加强硬,美国被盟友利益绑架。第三方因素对中美关系的掣肘,使中美在亚太地区陷入了一个恶性博弈的怪圈。
目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在网络安全和两军关系上实现新突破,在气候变化、经贸、人文和反腐执法等领域扩大合作。

7. 中美关系会如何发展

  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曾暗示,15—20年后,中国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那么,在美国公众看来,20年后中国会不会从“问题”发展成为美国的敌人?在多博研究会组织的一系列座谈中,仅有12%的人认为中国20年后会演变成美国的敌人,10%的人认为中国将会是朋友。47.5%的人认为中国可能“仍然是个问题”。其理由是:“中国坚持共产主义,但又在推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不知道将来中国会变成什么样的国家,因此也就不知道将来是敌还是友。”
  如今,中美在众多领域都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固然需要美国,美国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奥巴马主政后,中美关系的主流仍将是积极的,如果双方都能认真对待和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两国关系可望“更上一层楼”。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正在下降,左右国际事务的能力已大不如前。奥巴马如果奉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奥巴马新政”,他完全有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他的“美国梦”,恢复美国在诸多国际事务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我们始终不要忘记:第一,奥巴马不是孤立的个人,他是主张“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的美国总统,而且受国内各种势力的牵制,他也有自己的“难处”。第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高科技无形之手的推动下,国际力量对比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个世界正像美国老外交家乔治·凯南生前所说的,“绝不会接受任何一个单一的领导中心”,无论是“软实力”、“硬实力”还是“巧实力”都无济于事。因此,奥巴马也有他的“局限性”。
  目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互补性,只是暂时,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惊人的70%,而几乎在所有的大国中,外贸所占比重,都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这就意味着,一旦中国进入到内需时代,并且达到目前一般发达国家的内需大约占经济比重的70%左右的话,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目前的“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互补模式,亦将难以为继。
  30年后,中美目前真正面临的不是“共同的敌人”,而是“共同的挑战”,必须要有“全新的世界观”。这个观点被“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概念的提出所印证。——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李成。
  跟以往中美之间类似的声明或公报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双方认为”的表述多了,这说明中美两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得了共识,并且这种共识大大超越了双边关系,具有了全球性质。折射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双方都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对方,关系更为平等,中国人看美国,越来越自信和理性;美国人也开始放下身段,用“平视”眼光看待中国。——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中美之间现在仍不是“yes时代”。
  中美关系是多方面的关系,一定有很多合作,但是也一定有分歧和竞争。中美之间现在不是“yes时代”,虽然双方都“比较客气”,但问题、牢骚、压力都还存在

中美关系会如何发展

8. 中美关系如何正常发展

建立长期有效的互信机制、增加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了解。
中国是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美国是全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由于两国之间上述领域的看法有着不同,急需建立互信机制。
在历史上,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国之间相互对抗、但也有合作。
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核心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是底线、也是中美关系的测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