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2024-05-10 02:14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成正向高速增长,究其原因,学者们所达成共识主要有两个:第一,国家的体制改革所造就的制度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二,劳动力要素的解放,是大量的人力资源摆脱经济政治体制束缚,投身建设,充分发挥优势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源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各企业高度关注,从传统体制下的普通职能部门开始逐步向战略管理部门地位转变。
    第一,人力资源堪称推动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的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世界相比仍然不占优势,并且在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消耗水平已经过高,由此看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于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第二,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教育素质,它体现于潜在的生产力:二是对已经实现就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它它体现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我国的教育在世界上也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但是我国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我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管理学科,受到一个国家的内部环境影响,并不是仅仅依靠舶来品就能解决问题的,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且不断地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
    2、意义: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不断显示出来。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及组织形态变化等的挑战和冲击,人力资源管理正面临再一次的调整和改变。
    国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做好人的`工作成为在世界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而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变革,则成为一项关乎发展整个社会的重要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负责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培训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是能够完成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变革创新,并且开发人力资源并且创造价值。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对比分析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职能。
    2、分析国内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存在的明显的不足。
    3、分析国内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
    4,分析国内现代企业可以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处于低端和落后地位的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局限于处理静态的工作,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从基本工作范畴提升到战略地位。
     三、论文提纲初步定稿 
    1绪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人力资源管理及创新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3国外现状
    3.1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综述
    3.2现代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3.2.1抽屉式管理
    3.2.2“一分钟”管理
    3.2.3“破格式”管理
    3.2.4“和拢式”管理
    3.2.5“走动式”管理
    4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意义
    5企业中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优缺点及不足的原因
    5.1企业中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优缺点
    5.1.1优点: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有利于管理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5.1.2缺点:局限于档案管理和工资管理等工作的狭隘空间
    5.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足的原因
    5.2.1企业文化缺乏创新
    5.2.2管理机制缺乏变革
    5.2.3激励机制不完善
    5.2.4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不明确
    5.2.5开发及培训方式单一
    5.2.6员工关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员工之间的关系)
    5.2.7其他
    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式
    6.1.1企业文化的创新
    6.2.2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变革
    6.3.3人力资源部门战略管理规划的变革
    6.4.4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型与创新
    6.5.5协调员工关系
    6.6.6其他
    7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综合评价
    8主要参考文献
     四、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1、根据论文题目查阅资料。
    2、据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开题报告中构思的提纲再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4、撰写论文初稿、二稿、定稿。
    研究方法:
    1、整理归纳法
    2、理论研究法
    3、数据统计法
    4、对比研究法
    进度安排:
    11月12日~11月19日: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11月20日~11月27日:进行调研,撰写初稿
    11月28日~12月4日:完成2稿
    12月5日~12月8日:定稿
    12月9日~12月10日:上交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思考 这个论文题目怎么写开题报告?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3. 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新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您好 通过整合网络资源 大致如下:
1、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新的现代管理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内涵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人们除了日常关注的衣食住行外,更多地将开展文娱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丰富家庭生活作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将活动的场所更多地选定在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公园内。作为公园的管理者一定要摒弃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破除对人才成长、流动和发挥潜能的束缚,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培养和引进人才,紧紧依靠单位的广大职工群众,将更好地提升公园的服务水平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适应新常态下人民群众对公园提升服务水平与内涵的要求。

  2、要进一步接好“地气”,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人才更好地成长。长期以来,城市园林系统事业单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因此,要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本单位内部的详细情况,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岗位设置的具体情况,摸清家底,才能“有的放矢”,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人才更好地成长。一方面,要按照园林单位的特点,根据一年四季季节的不同气候、劳动强度的不同,用工量的不同,合理设置劳动岗位,奖金、福利政策向一线倾斜,尽可能地压缩科室工作人员;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职工参与到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创造中,用科技引领创新,用机器代替人工,使科技人员的利益所得与创新劳动相匹配。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搭建和释放自己正能量的平台上来,营造一个“人人愿意为单位发展出力,个个喜欢为单位创新献策”的和谐环境,实现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

  3、要进一步发挥收入分配制度的多种职能,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追求一刻都不能离开经济,但也不能只追求物质的东西,缺失了精神的感悟和激励。因此,要从两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其一是物资激励,其二是精神激励,二者缺一不可。要根据单位内部各个工作岗位,分层次、分阶段建立能够真实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使科技人员的利益所得与创新劳动相匹配,从技能、体能、智能多种角度体现“责权利”的差异性,综合考量职工的实际工作量、业绩成效、出勤率等方面的内容,将科学、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所应有的保障、激励、调节技能充分发挥出来。

  4、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强化信息化管理。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万变、推陈出新的时代,不进则退,不进则垮。只有与时俱进,精心打造学习型的组织,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用高科技、高智能的手段提升自己的服务功能,“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一方面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方法,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种计算机、园林设计、园艺管理、园林工艺、老年技能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精心打造“独具一格”的服务功能,提升公园在本系统、本市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运用全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服务手段在干部升级、职称晋升、职工工资计算、人员信息管理等方面开展服务,通过强化信息管理,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够在科学、公平的工作环境中心情愉快地开展工作,发挥最大的正能量。

  5、进一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在在职工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做好文章。有条件的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要主动与相关的大专院校,比如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林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建立协作关系,邀请相关专业的师生到公园进行实习,同时可以与职工结成对子,“一帮一,一对红”,利用各自理论与实践的“长短板”,互相弥补,共同提高。同时,也可以将单位内相关岗位、愿意学习、敢于创新并具有一定特长的员工选送到这些大专院校,进行长期抑或是短期的培训,学成后回来再重返单位,安排到更能发挥其能力的岗位上开展工作。

  四、占据和引领新常态的有利位置,把“要我服务”变为“我要服务”

  众所周知,人才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园林事业单位也同样如此,新常态下只有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园林事业单位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策略,破除对人才成长、流动和发挥潜能的束缚,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搭建一个能够释放自己更多正能量的平台,让“千里马”们能够脱颖而出,驰骋疆场,是我们每一位园林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只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将他们的创新能力更顺畅、更广泛地释放出来。

  要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呼唤更美好、更舒适、更惬意的活动空间和娱乐场所,来释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享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过程中的愉悦和快乐。因此,我们要在进一步深化园林系统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占据和引领新常态的有利位置,把“要我服务”变为“我要服务”,将为人民服务的正能量最大化地激发出来。

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新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4.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5. 求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总结

企业应积极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化差异
二十一世纪是新经济世纪。在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管理群体:组织中的这些员工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知识和技能,专门从事生产、创造、拓展、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称之为知识性员工的人。根据学者的一致看法,知识性员工具有以下一些典型特征:一是从受教育的程度看,他们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具有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具有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二是每一个时代总是有一种对应的主导生产要素做支撑,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是土地,工业经济时代是资本,那么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和人力资本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主导生产要素的重任。在今天土地和资金所产生的价值和驱动力已远远低于知识和人力资本所产生的效能,作为掌握并使用知识和信息的知识性员工,将是这个时代的主要驱动力;三是按业绩付酬是对他们主要的分配方式,因而知识性员工一般拥有高额报酬,并且是“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的和真正的受益者;四是工作追求自主性、独立性、多样性、创造性,要求管理者给他们提供能充分发挥才能的松宽的自主工作环境;五是这个阶层的人数在迅速扩大,并逐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和最大的管理群体,比如微软公司1%的人从事生产,2%的人做营销,6%的人进行市场调研,91%人在搞创造发明,知识性员工在这个企业中占了绝大多数;六是培养知识性员工的成本高,管理的难度大,使用的风险也大。这是因为知识性员工必须经长期培养,高额投入,才能获得一般人不具备的知识,获得从事复杂工作的特殊能力和跳槽的潜力。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知识性员工的工作将越来越少地受到工作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组织对他们的管理、考评越来越困难。因此,对知识性员工的使用和管理必须搭建一个适应知识工作和知识性员工特征的工作平台,以此赢得知识性员工对企业的持久的忠诚。
大部分知识性员工都是出生在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而且都是很有个性的一个群体.而这又跟我们目前正在从事HR工作的5000万的群体有冲突.目前这5000万群体中大概80%以上不是出身科班.没有接受过人力资源以及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虽然,大部分企业的部门牌子都是挂着人力资源部,其实都是象以前国有企业的劳资科.平时做做工资,为员工交纳社保等业务.曾经碰到一个集团的人事总监.在交流过程中,问他现在部门内有几个人在做人事这一块工作.他说,整个集团公司就他一个人做人事工作,下面企业都是由办公室人员兼职做.简直笑死我.
对这些员工怎么样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励和尊重.一、创造需求与自主性创造需求是人类活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作为知识性员工,其工作最具有挑战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极强的创造欲来适应工作。当他们的这种需求一旦转变为某种行为,也就意味着这种创造需求迅速转化为知识资本的增值,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然而,在此转化过程中,知识性员工需要非常宽松的自主性环境,以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专业优势、兴趣爱好从事他们的独创性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讲必须根据知识性员工的这种特点,给他们充分的自主自治权,在管理模式上,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的方法,对知识资本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控制,但无需对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从管理者来讲,不能以上司的姿态出现,而应充当向导、协调者和服务员的角色,为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提供最好的服务。事实上给知识性员工的自主性授权,是企业对知识性员工的充分信任和极大鼓舞,有利于激发知识性员工的创造欲望和工作热情,使他们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更有价值的创意,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过多的监督、控制、约束而扼杀了知识性员工的创造天性。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把赋予知识性员工自主权作为对他们的有效的激励手段是切实可行的。
二、成就需求与企业报酬体系
成就需求是知识性员工的一种精神追求,而报酬则属于满足知识性员工丰富需求的外在因素,传统管理中通常把报酬与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相联系。但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需求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精神需求必须建立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物质需求必须上升到精神层次才真正具有价值。对知识性员工来说,他们所获得的报酬的多少,不仅意味着他们占有的物质的绝对量的多少,而且是衡量他们知识多少、价值大些成就高低的客观尺度之一,它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人在企业或社会上的实际地位。因此,一个有激励作用的报酬体系,不仅要比较准确的体现知识性员工的成就和价值,而且还应从多个层面,包括工资、奖金、股权、分红、实物分配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满足他们的成就的需求。同时这种报酬体系已经超越了工业文明时代的“出多少力,给多少钱”的计件工资制的分配内涵,把报酬多少与个人能力、成就、价值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联系了起来。事实上,企业再多的报酬也不一定能买到知识性员工的忠诚和对事业有所成就的渴求,相反,对知识性员工过多的报酬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报酬提高到不适当的水平就可能失去了其作为激励因素的价值,正像某些职业体育给人们的启示:在一定时期内,给某些运动员付成倍增加的薪水并不会提高竞技水平。所以,只有从知识性员工成就需求角度考虑制定合适的报酬体系才具有激励作用。
三、尊重需求与群体环境
在人的需求结构中,尊重的需要属高层次的需要,它包括工作地位、社会身份、上级器重、同事承认、个人声望等等。知识性员工受他人尊重的欲望比普通员工更强,这与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和个性特征有关。但是要满足尊重需求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发展水平较高的群体环境条件,否则就不会得到满意的激励效果。对知识性员工的群体环境激励,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诸如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网络、经常及时的表扬奖励、人际关系的充分协调、良性的内部竞争等。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对知识性员工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对于创造良好的群体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知识性员工通常以管理者对他们的态度好坏来判断他们在企业中的实际地位和价值。事实上,任何人生存发展的真正价值主要的和关键的是是否得到他所赖以生存发展的组织及其成员的接纳和认可,如果这样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就真正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群体环境。因此,为知识性员工创造既有同事的支持和体谅,又有领导理解和关心的良好的群体环境是对知识性员工的最好的又是无形的激励。应该引起注意的是,知识性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是由个人的能力条件和环境条件决定的,知识性员工的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对其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但知识性员工的尊重需求却无法改善群体环境。所以创造一个具有激励作用的群体环境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使命。
四、自我发展需求与企业晋升机制
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知识性员工以对知识不断学习更新,对新技术不断探索追求来主动的完善自我。他们这种自愿“充电”的动力来自自我发展的不断的自我暗示和持续的激励。知识性员工的自我发展欲望的目标绝非仅仅为了满足于现有职务和对现有工作的胜任,而是为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和创造条件。所以企业为知识性员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体系就是满足知识性员工的自我发展欲望的最好的外在激励。职业发展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员工职务或职务晋升机制、员工培训体系,以及用人制度等。知识性员工的职业发展能否如愿以偿,取决于个体在自我发展欲望驱动下个人奋斗的程度和企业职业发展体系的规范、合理运行。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职业发展计划时,要引导知识性员工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巧妙结合,使其感觉到个人的发展方向与组织的发展方向趋于一致,这样,个人的潜能发挥的就会更好,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多。同样,个人的能力充分发挥,组织才会有良好的整体发展。高层次的晋升理念是让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并使员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好处,给员工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总之,知识性员工的需求是多维的和丰富多彩的,企业的激励体系也应该是立体的和多方位的。创造需求、成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是知识性员工最突出的需求,企业必须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确定激励方法和激励措施,形成更大的范围的更加完整和更加完善的激励体系,以最充分的调动和发挥知识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由于知识性员工的个体差异性,各种激励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对象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所以企业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知识性员工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激励措施和方法,才能有效激活知识性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求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总结

6.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怎么写?

这个就很多了, 
题目有如下 
下面是我找的一些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这些题目有些比较大,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 


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2.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 
3.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 
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5.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6.企业薪酬制度研究(案例研究) 
7.企业员工绩效评估研究(案例研究) 
8.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 
9.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 
10.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 
11.公务员管理研究 
1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3.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4.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5.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16.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7.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比较(选三至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之演变 
19.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0.中小科技企业考核制度探索 
21.企业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 
22.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23.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人力资源开发 
24.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人才的影响 
25.我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分析 
26.期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7.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的人员配备原则、招聘方法、薪酬标准 
28.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29.试设计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方案(以保险业或其它行业)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问题 
31.企业员工考核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关系 
3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33.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 
34.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35.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36.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 
37.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 
38.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39.工作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案例) 
40.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 
41.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 
42.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 
43.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 
44.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研究 
45.加入WTO与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研究 
46.剖析案例,研究我国企业(全民、集体、私营、三资)内部的劳资关系状况及其处理 
47、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48、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 
49、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与中国存在的问题 
50、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关系的调整 
51、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52、企业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53、中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5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55、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56、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57、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58、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9.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6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61.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问题研究 
62.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63.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64.论当代员工教育和培训的特点 
65.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制度的发展情况 
66.工资制度的改革分析 
67.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 
68.人力资源的e变革 
69.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70.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 
71.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72.人力资源与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73.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74.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分析与研究 
75.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研究 
76.Internet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 
77.现代组织激励理论与模式研究 
78.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 
79.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80.知识经济时代用人观(研究)新议 
81.试论爱心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82.试论股权工资制的适用条件 
83.试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 
84.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 
85.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 
86.Internet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7.软件开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管理对策研究

7.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题目

(一)文化再优秀的公司在制度上也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管理者再职业化也会带有主观性,不公平的现象无论哪一家公司都绝对存在,员工的抱怨更难以避免。但优秀的公司一般有强大的文化,借助文化的力量增强公司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员工愿为大家做出适度的个人让步乃至牺牲。文化建设是公司领导层的核心任务。
(二)制度优秀公司并不片面夸大文化的作用,深圳华为公司这样理解:提倡学雷锋,但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一家公司应通过制度和程序的设计与优化,确保高绩效者获得高待遇。面对员工抱怨时,请思考一下,公司的薪资制度是否不甚合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制度、程序就是管理者的利器。公司人力资源部主要承担制度建设的责任。
(三)人文化与制度固然重要,问题是面对既定的文化与制度,管理者做什么与怎么做?管理者最紧要的是,用心做做人的文章,这里面就包含着领导艺术成分。相同岗位的员工拿相同的待遇,却经常性地担负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任务,那些自感负荷大的员工就会感到管理者不公正,由此滋生不满情绪。 但如果管理者原本是想培养某个关键员工,并已通过沟通示意给该员工,即使面对更大压力,想必这个员工也不会有什么抱怨。
诊断此类问题的思路:管理者分配工作任务的程序是否公开、公正?是否向员工解释清楚工作分配的理由?是否考虑了员工的素质和需求特点?是否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给成就欲望强的员工委以重任,给有培养潜力的员工加大工作压力,给有特定专长和兴趣的员工安排对应的工作,并与员工面对面的充分沟通,这就是管理者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当然,公司方面还应着重加强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现在很多企业的自有文化和员工没有一个很好的相容性,所以很多公司的人员流动较大。我只能尽我微薄之力给你找了以上的三个层面的内容。题目还是你自己围绕这三个层面列举吧!再查一查相关的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资料。预祝你成功!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题目

8. 求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总结

企业应积极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化差异
 
         二十一世纪是新经济世纪。在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管理群体:组织中的这些员工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知识和技能,专门从事生产、创造、拓展、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称之为知识性员工的人。根据学者的一致看法,知识性员工具有以下一些典型特征:一是从受教育的程度看,他们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具有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具有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二是每一个时代总是有一种对应的主导生产要素做支撑,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是土地,工业经济时代是资本,那么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和人力资本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主导生产要素的重任。在今天土地和资金所产生的价值和驱动力已远远低于知识和人力资本所产生的效能,作为掌握并使用知识和信息的知识性员工,将是这个时代的主要驱动力;三是按业绩付酬是对他们主要的分配方式,因而知识性员工一般拥有高额报酬,并且是“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的和真正的受益者;四是工作追求自主性、独立性、多样性、创造性,要求管理者给他们提供能充分发挥才能的松宽的自主工作环境;五是这个阶层的人数在迅速扩大,并逐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和最大的管理群体,比如微软公司1%的人从事生产,2%的人做营销,6%的人进行市场调研,91%人在搞创造发明,知识性员工在这个企业中占了绝大多数;六是培养知识性员工的成本高,管理的难度大,使用的风险也大。这是因为知识性员工必须经长期培养,高额投入,才能获得一般人不具备的知识,获得从事复杂工作的特殊能力和跳槽的潜力。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知识性员工的工作将越来越少地受到工作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组织对他们的管理、考评越来越困难。因此,对知识性员工的使用和管理必须搭建一个适应知识工作和知识性员工特征的工作平台,以此赢得知识性员工对企业的持久的忠诚。          

         大部分知识性员工都是出生在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而且都是很有个性的一个群体.而这又跟我们目前正在从事HR工作的5000万的群体有冲突.目前这5000万群体中大概80%以上不是出身科班.没有接受过人力资源以及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虽然,大部分企业的部门牌子都是挂着人力资源部,其实都是象以前国有企业的劳资科.平时做做工资,为员工交纳社保等业务.曾经碰到一个集团的人事总监.在交流过程中,问他现在部门内有几个人在做人事这一块工作.他说,整个集团公司就他一个人做人事工作,下面企业都是由办公室人员兼职做.简直笑死我.

        对这些员工怎么样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励和尊重.一、创造需求与自主性创造需求是人类活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作为知识性员工,其工作最具有挑战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极强的创造欲来适应工作。当他们的这种需求一旦转变为某种行为,也就意味着这种创造需求迅速转化为知识资本的增值,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然而,在此转化过程中,知识性员工需要非常宽松的自主性环境,以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专业优势、兴趣爱好从事他们的独创性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讲必须根据知识性员工的这种特点,给他们充分的自主自治权,在管理模式上,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的方法,对知识资本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控制,但无需对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从管理者来讲,不能以上司的姿态出现,而应充当向导、协调者和服务员的角色,为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提供最好的服务。事实上给知识性员工的自主性授权,是企业对知识性员工的充分信任和极大鼓舞,有利于激发知识性员工的创造欲望和工作热情,使他们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更有价值的创意,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过多的监督、控制、约束而扼杀了知识性员工的创造天性。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把赋予知识性员工自主权作为对他们的有效的激励手段是切实可行的。

二、成就需求与企业报酬体系
成就需求是知识性员工的一种精神追求,而报酬则属于满足知识性员工丰富需求的外在因素,传统管理中通常把报酬与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相联系。但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需求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精神需求必须建立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物质需求必须上升到精神层次才真正具有价值。对知识性员工来说,他们所获得的报酬的多少,不仅意味着他们占有的物质的绝对量的多少,而且是衡量他们知识多少、价值大些成就高低的客观尺度之一,它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人在企业或社会上的实际地位。因此,一个有激励作用的报酬体系,不仅要比较准确的体现知识性员工的成就和价值,而且还应从多个层面,包括工资、奖金、股权、分红、实物分配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满足他们的成就的需求。同时这种报酬体系已经超越了工业文明时代的“出多少力,给多少钱”的计件工资制的分配内涵,把报酬多少与个人能力、成就、价值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联系了起来。事实上,企业再多的报酬也不一定能买到知识性员工的忠诚和对事业有所成就的渴求,相反,对知识性员工过多的报酬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报酬提高到不适当的水平就可能失去了其作为激励因素的价值,正像某些职业体育给人们的启示:在一定时期内,给某些运动员付成倍增加的薪水并不会提高竞技水平。所以,只有从知识性员工成就需求角度考虑制定合适的报酬体系才具有激励作用。

三、尊重需求与群体环境
在人的需求结构中,尊重的需要属高层次的需要,它包括工作地位、社会身份、上级器重、同事承认、个人声望等等。知识性员工受他人尊重的欲望比普通员工更强,这与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和个性特征有关。但是要满足尊重需求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发展水平较高的群体环境条件,否则就不会得到满意的激励效果。对知识性员工的群体环境激励,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诸如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网络、经常及时的表扬奖励、人际关系的充分协调、良性的内部竞争等。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对知识性员工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对于创造良好的群体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知识性员工通常以管理者对他们的态度好坏来判断他们在企业中的实际地位和价值。事实上,任何人生存发展的真正价值主要的和关键的是是否得到他所赖以生存发展的组织及其成员的接纳和认可,如果这样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就真正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群体环境。因此,为知识性员工创造既有同事的支持和体谅,又有领导理解和关心的良好的群体环境是对知识性员工的最好的又是无形的激励。应该引起注意的是,知识性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是由个人的能力条件和环境条件决定的,知识性员工的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对其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但知识性员工的尊重需求却无法改善群体环境。所以创造一个具有激励作用的群体环境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使命。
四、自我发展需求与企业晋升机制
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知识性员工以对知识不断学习更新,对新技术不断探索追求来主动的完善自我。他们这种自愿“充电”的动力来自自我发展的不断的自我暗示和持续的激励。知识性员工的自我发展欲望的目标绝非仅仅为了满足于现有职务和对现有工作的胜任,而是为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和创造条件。所以企业为知识性员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体系就是满足知识性员工的自我发展欲望的最好的外在激励。职业发展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员工职务或职务晋升机制、员工培训体系,以及用人制度等。知识性员工的职业发展能否如愿以偿,取决于个体在自我发展欲望驱动下个人奋斗的程度和企业职业发展体系的规范、合理运行。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职业发展计划时,要引导知识性员工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巧妙结合,使其感觉到个人的发展方向与组织的发展方向趋于一致,这样,个人的潜能发挥的就会更好,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多。同样,个人的能力充分发挥,组织才会有良好的整体发展。高层次的晋升理念是让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并使员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好处,给员工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总之,知识性员工的需求是多维的和丰富多彩的,企业的激励体系也应该是立体的和多方位的。创造需求、成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是知识性员工最突出的需求,企业必须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确定激励方法和激励措施,形成更大的范围的更加完整和更加完善的激励体系,以最充分的调动和发挥知识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由于知识性员工的个体差异性,各种激励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对象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所以企业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知识性员工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激励措施和方法,才能有效激活知识性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