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债券价格确定的说法?

2024-05-18 05:19

1. 关于债券价格确定的说法?

债券价格是指债券发行时的价格。理论上,债券的面值就是它的价格。但实际上,由于发行者的种种考虑或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利息率的变化,债券的市场价格常常脱离它的面值,有时高于面值,有时低于面值。也就是说,债券的面值是固定的,但它的价格却是经常变化的。发行者计息还本,是以债券的面值为依据,而不是以其价格为依据的。债券价格主要分为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9-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关于债券价格确定的说法?

2. 简述债券价格形成的原因

,债券的价格形成方法,叮些因索致俊券价格的波动兜从上面的公式可以很容易地粉出唯一的变化因众鱿是贴现率。债券的价格从值弃定价的公式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债券的价格:值券价格与贴现率呈反方向交动。导致贴砚率变化的因家娜会形响俊券的价格。如果金橄巾场的利书水平升高怠味着所有值券的贴现卒娜眼着提高即鉴准利串提离了这将钵致债券价格的下跌,债券的价格如果公司的信用风险增加.信用风险报阴就会增加导致贴砚率增加,最终导致值弃价格下跌。债券的价格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变化是形响公司俊弃价格的.要因成。时也是导致债券价格不断变化的要因炭,伏券在到期A的价格青定等于值.因而随扮到期的临近债券的价格逐渐趋于面位。因此.债券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流逝.俊券价格也不断变化。【摘要】
简述债券价格形成的原因【提问】
,债券的价格形成方法,叮些因索致俊券价格的波动兜从上面的公式可以很容易地粉出唯一的变化因众鱿是贴现率。债券的价格从值弃定价的公式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债券的价格:值券价格与贴现率呈反方向交动。导致贴砚率变化的因家娜会形响俊券的价格。如果金橄巾场的利书水平升高怠味着所有值券的贴现卒娜眼着提高即鉴准利串提离了这将钵致债券价格的下跌,债券的价格如果公司的信用风险增加.信用风险报阴就会增加导致贴砚率增加,最终导致值弃价格下跌。债券的价格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变化是形响公司俊弃价格的.要因成。时也是导致债券价格不断变化的要因炭,伏券在到期A的价格青定等于值.因而随扮到期的临近债券的价格逐渐趋于面位。因此.债券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流逝.俊券价格也不断变化。【回答】

3. 如何正确理解国债?


如何正确理解国债?

4. 国债价格上涨说明什么?与这些因素有关

      投资国债可以获得比一般货币基金、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预期收益,本金亏损的可能性又极小,因此国债受到各个年龄阶段投资者的喜爱。虽然国债的票面价格固定,但国债价格是浮动的,那么国债价格上涨说明什么呢?
1、市场利率下跌      国债属于利率类金融产品,其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向关系,国债价格上涨,说明市场利率下跌。      当市场利率下跌时,投资者会选择多买入国债,抛售其他理财产品。国债购买人数增加,那么国债价格就会随之上涨。      此外,已发行国债的票面利率是无法更改的,为了使债券利率和市场利率保持一致,那么新发行的国债通常会溢价发行,也就意味着国债价格上涨。2、国债预期收益率下跌      国债价格与国债预期收益率也呈反向关系,即国债价格越高,国债预期收益率就越低。以利率为5%的100元国债券为例,当投资者以100元购入该国债时,一年的利息预期收益为5元,预期收益率为5%。如果国债价格上涨,那么购买国债的成本增加,而国债利息预期收益不变,预期收益率自然就下跌。例如国债价格上涨至110元,那么预期收益率就下跌为4.5%。3、票面利率上涨      国债的票面利率为名义利息率,如果国债利率较高,那么国债售价也会上涨。4、市场供求关系变化      市场资金供给量的变化会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当企业等投资者资金需求量减少时,会增加国债等资产的投入,国债价格因此上涨。      以上关于国债价格上涨说明什么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5. 国债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债是我国债券市场中重要的投资方式,许多投资者和储户们因为国债的较高安全性和比活期存款更高的利率,而选择购买。不少购买者对国债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很是好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方面的内容吧。
国债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      1、市场利率水平      国债利率必须依据金融市场上各种证券的平均利率水平而定。证券市场利率水平提高,国债利率也会相应提高;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下降时,国债利率水平也会相应下调,否则会使政府会蒙受损失。      2、银行存款利率      一般说来,公债利率以银行利率为基准,一般要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息,以吸引投资者购买国债。但不会过高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否则会造成大量储户转移存款,购买国债的情况。      3、政府的信用状况      一般情况下,政府信誉要高于私营企业买卖或其他机构信誉,所以在政府信誉高的情况下,国债利率会低于金融市场平均利率水平。但如果政府信誉出现问题,就必须提高国债利率,才能保证国债顺利发行,吸引投资者购买国债。      4、社会资金供求关系      社会资金供求关系是现行社会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当社会资金供应充足,国债利率即可降低;当社会资金供应紧张,国债利率必须相应提高。      以上国债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内容就说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国债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 购买国债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政府购买国债资产的两种方式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黄金精品资料 2010-08-11 11:22:09 阅读10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中央银行资产改善的必要性

    对比我国央行和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可以看到在资产持有方面, 我国央行与这些国家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在我国央行的总资产中占主要部分的资产是国外资产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债权。据2002 年4 月公布的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 这两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42.11 %和41.149 % , 而对政府的债权(含国债) 这一项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5.6 %。与日本央行相比, 日本政府债券占日本央行总资产的比重为66.6 % , 托管日本政府债券所占比重为5.7 % , 所借政府债券现金抵押所占比重为6.5 % , 三者合计共占日本央行总资产的比重为78.8 % , 外汇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4.6 %。(张贵乐, 吴军, 1999) 。和日本央行相比, 我国央行所持有的政府债券资产, 占总资产的比重明显过少。那么政府债券资产过少反映了一些什么问题呢, 它对于央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职能, 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责是根据客观调控目标, 有目的地变更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促使经济主体通过选择改变自己的经济行为, 以影响社会总需求, 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根据这一职能, 央行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社会中的货币供给量, 压缩社会的有效需求, 迫使经济降温, 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经济萧条时期则应该执行放松性货币政策,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 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 促使经济中的有效需求增加, 进而推动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央行来说, 基础货币是一种负债, 增加基础货币供给量就意味着央行的负债增加了。根据资产负债平衡原理, 央行的资产也必须有相应的等额增加。从这个观点来看,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时, 其资产与负债是同向变动的。在繁荣时期, 央行为紧缩货币, 必须用经济方式出售其资产, 使基础货币尽快地回笼, 以达到紧缩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而在萧条时期, 央行必须尽一切可能增加其资产, 在买入资产的同时, 基础货币就会随之流入社会并进入流通领域, 从而达到放松货币的目的。在市场经济下, 央行有着双重身份: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 央行是一国货币主管当局, 代表政府统管一国货币金融事务, 制定金融货币政策; 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 央行又是一国货币的经营者, 它必须以一个交易者的身份参与金融市场交易, 在买卖货币的竞价交易中完成资产与各类货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 这是央行能否实现对货币供给量调控的关键所在。在交换过程中, 央行的资产与负债是同向变化的, 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 央行的资产总额将会等额增加, 而当货币供给量减少时, 资产总额将会等额减少。既然中央银行是通过公平交易的方式与其他经济主体交换资产与货币, 那么央行的资产能否与货币在交易中尽快地成交就成为央行宏观调控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因素了。 
    以我国央行为例, 其主要资产有两种: 一种是国外资产, 另一种是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债权资产。这两种资产的共同的缺陷是对资产的买卖决定权问题上存在着非对称性。也就是说, 在这两种资产的买进和卖出过程中, 资产的买卖决定权并不完全掌握在央行的手中, 因而资产交易的实际结果与央行想要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 
    我国央行的国外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 其买卖的决策权掌握在国外部门的手中, 其结果常常与央行所希望出现的结果相背。例如在通货膨胀时期, 央行本应紧缩货币, 但此时净出口出现顺差或者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加, 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央行就需要用人民币全额兑换外汇, 其结果是央行所持有的资产非情愿地增加了, 等额的货币进入流通领域, 造成了物价更快地上涨。例如,1994 年央行对汇率的干预使外汇占款占当年基础货币增加额的75 % , 货币供给量M2 的增速高达34.5 % , 导致1994 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21.7 % , 通货膨胀比1 993 年更为严重①。在经济萧条时期, 央行应该放松货币, 但此时如果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央行就必须承担起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责任, 其结果将使央行的资产总额下降, 基础货币供给量的进一步收缩, 对经济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伤害并加剧了通货紧缩。 
    对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债权的发放需要央行与商业银行共同决定, 而贷款的收回主要由央行来决定。因此央行执行再贴现率政策时, 在放松货币与紧缩货币两种状态下, 表现为货币政策效应的明显不对称。在繁荣时期, 央行需要提高再贴现率, 以收回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商业银行面对过高的再贴现率, 从本身利益出发, 往往会做出迅速还贷的决策, 使央行紧缩货币的政策得以成功。而在萧条时期, 商业银行由于自身不良贷款的增加, 往往采取谨慎贷款的策略, 加上居民存款的不断增加, 商业银行往往并不缺钱, 这时即使央行降低了再贴现率, 仍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响应, 商业银行不来向央行申请贷款, 央行扩张货币的政策就难以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 我国央行所持有的主要资产, 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缺陷, 有时会使央行的货币政策难以执行或者增加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 必须对其所持有的资产结构进行改善。 

    二、铸币税的特殊作用———改善央行的资产持有结构

    在现代货币经济学中, 铸币税一般是和财政赤字、货币扩张联系在一起的。铸币税指央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购买国债或透支借款等形式向中央财政提供弥补预算赤字的资金, 表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创造谋取的实际资源数量和为预算赤字进行的货币融资②。在20 世纪90 年代, 美联储购买政府债券的业务要以整个资产业务的85 % , 这说明在征收铸币税方面, 美联储比日本央行走得更远。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 民间对货币的需求将不断地增加, 通过增发货币, 财政不仅获得了铸币税, 而且使央行的资产存量稳定地得到扩张。只要不出现超额的货币供给, 由央行所持有的国债的本息实际上是不用偿还的。 
    征收铸币税, 可以有效地增加央行持有的国债总额。由于国债资产买卖的控制权可以更多地掌握在央行手中, 因而增减国债资产以替换基础货币的交易一般可以由央行来决定。在繁荣时期, 央行可以通过市场卖出债券, 收回基础货币, 以达到让经济降温的目的。在萧条时期, 央行则可以通过市场买进债券, 放出基础货币, 以便使更多的基础货币投入流通, 达到使总需求增加的目的。 
    央行手中持有较多的国债, 还可以通过冲销操作, 达到稳定货币供给量的目的。如前所述, 在1994 年, 我国央行因被动的外汇放款, 使基础货币投放量大幅增加, 虽然当时央行也采取了相应的冲销措施, 通过收回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来抵消外汇占款猛增带来的冲击, 但这种做法给市场中的企业和商业银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冲击: 商业银行被迫收缩对企业的贷款, 少数银行甚至使用高息揽储, 以弥补央行货币紧缩后的缺口。 由于商业银行收回贷款的行为属于一刀切的做法, 在具体操作时无法按照资金配置的有效性来收回贷款, 致使有些企业被迫中止已投资的优质项目, 而有些企业则因贷款无门而无法安排有盈利前景的生产, 只好眼看着市场销售良机从身边轻轻滑过。外向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外汇占款, 只要有外汇就能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与生产。内向型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信贷, 当商业银行信贷紧缩时, 即使是有效率的企业, 也会因贷款的突然收缩而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显然, 央行使用收回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冲销方式对内向型企业所造成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它使资金配置效率下降。 
    如果当时央行手中有足够多的国债, 如果央行采用卖出国债的方式收回基础货币, 则在市场中愿意买进国债的企业和个人必定是资金的盈余者, 他们买进国债的行为优化了手中持有的资产组合, 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 同时央行也完成了收回基础货币的调控目标。 
    同样是收回基础货币的对冲操作, 采用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对资金的配置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这就说明在央行资产持有结构中增加政府国债资产的持有量决不仅是增加一个资产品种的问题, 而是一个关系到改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效率和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的大问题。征收铸币税的一个特殊作用是可以改善央行资产的持有结构, 从而改变央行在紧缩货币阶段和扩张货币阶段在执行货币政策方面的非对称性, 进一步提高执行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三、国债的购买方式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铸币税, 创造基础货币用于购买国债。在买进国债的同时, 央行的资产增加了,同时也将等额的新增基础货币发放给经济主体, 这部分货币将进入流通领域。央行购买国债的方式一般可分为直接购买与间接购买两种。直接购买是指央行直接从财政手中购买原始发行的国债, 并向财政提供等额货币的一种方式。间接购买则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 根据调控经济的需要, 买进二手国债的一种方式, 两种购买方式在正常时期应该是等价的, 对经济所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 但在市场经济发育尚不发达的转轨时期和经济萧条时期, 这两种方式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直接购买,央行可将增发的货币直接拨付给政府, 由政府立即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 从而保证了货币供给增量与实际货币需求增量的一致性, 对实体经济总需求的增加一般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增发货币全部投入了流通领域参与国民经济的循环, 对总需求的增加起着直接推动的作用, 且对货币市场利率影响较小。而间接购买, 央行将增发货币拨付给卖出国债的企业和个人, 当增发的货币进入流通的货币市场时, 会造成市场中超额的货币供给, 使货币市场利率下降, 并引起外汇市场、股票市场等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与重新调整。尽管利率的下降对刺激总需求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但经济主体的趋利性选择有可能使央行增发的货币只有部分流向实体经济, 余下的部分则会流向投机的资产市场(如房地产市场或股票市场) , 在极端的情况下, 甚至全部增发货币都流向了投机的资产市场, 这会造成该资产市场上因过度投机而出现泡沫。出现泡沫经济的基本条件是整个经济因供过于求而出现严重的设备与生产能力的闲置, 失业现象较为普遍且严重, 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无利可图。80 年代末期的日本情况和1997 年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情况就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由于资金的逐利性, 在这一时期央行向二手国债市场扩张货币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有些学者强调向财政直接购买国债的做法有可能对政府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或形成某种惯性, 以致于在任何时候, 政府只都会要求央行通过增发货币替政府的预算赤字买单, 因此, 这个口子不能开。笔者认为, 给央行一定的独立性是十分重要的, 但在某些非常时期, 在国民经济的内需严重不足, 急需扩张总需求的时期, 央行也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直接向财政购买国债, 增发货币的责任。 
    笔者注意到在战争时期, 各国一般很少出现供大于求和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 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是: 战争时期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组织全国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赢得这场战争。战争急剧放大的军费开支使政府被迫通过增发货币来弥补赤字, 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扩张总需求的实际效果。这是我在网上找的 其他经济问题你可以自己去看 网址是www.njmy.jsjzlm.com

7. 国债是怎样产生的

国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财政上的需要、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证券市场的建立、信用制度的稳固、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政府财政收不抵支,出现赤字;二是社会上存在着闲置资本。国债萌芽于奴隶社会,到了封建社会,借债规模有所扩大。 国债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高度发达的商品信用经济,为国债的发行准备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平共处完善的信用制度;另一方面,政府职能的扩展引起了财政支出的过度膨胀,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扩大国债规模,以解决入不敷出的问题。

求采纳

国债是怎样产生的

8. 有关国债的问题

1981 年至今我国每年发行的国债中绝大多数是3至5 年期,1 年以上10年
以下的中期国债平均占总额的70%以上,其中1981至1987年之间发行的全部是5年期国债。然而1 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在发行频率和发行规模上都显得极为不足,从1994 年才开始出现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而且1981年至2003年这20多年间发行过类似国债的仅仅只有1994年和1996 两年,虽然2003 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发行了少量短期国债,但所占比例都不高于11%。 
   2001年财政部分别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了20年期国债,同时还发行了多期15年期国债。
  2002年5月24日,财政部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一期30年期国债,发行数量达到260亿元。 
  来源:http://www.szse.cn/main/files/2010/04/14/290862878333.pdf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19824.html?fr=ala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