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湖南娄底这个城市?

2024-05-16 01:37

1. 如何评价湖南娄底这个城市?

娄底市区的人口比较杂,很多都是湖南省其他的地方迁过来的。

娄底市,湖南省辖地级市,别称星城,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山峰雄伟,地势险峻,海拔较高;东部地势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缓,海拔较低。
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总面积8117平方千米,辖1区、2市、2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娄底市常住人口为3826996人。
娄底是被后世尊为“战神”的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紫鹊界梯田、三联峒景区四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大熊山、龙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湄江、波月洞等精品旅游景点70多处。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湖南几何中心,湘黔铁路和沪昆高铁横穿东西,洛湛铁路纵贯南北,40条铁路专用线沟通全市主要厂矿,形成了“米字型”铁路网。娄新高速全面贯通,新溆、安邵、娄益、娄衡、娄长高速同时规划建设,国省干道改造完成。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气候
娄底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其基本特征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秋季凉爽;春末夏初多雨,盛夏秋初多旱;积温较多,生长期长;气候类型多样,立体变化明显。
年平均气温16.5~17.5℃,年极端最高气温40.1℃,年极端最低气温-12.1℃。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一日间最大降水量147.3毫米,降水多集中在4~7月。年日照时数1410.4~1621.9小时,年日照率34~37%。
年蒸发量1365.6~1521.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0%,年平均风速1.5~2.0米/秒,多年最大风速为20.3米/秒。由于光、热、水基本同季,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新化是唐宋贡品蒙洱茶的主产区,盛产玉竹,柑橘,金银花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娄底

如何评价湖南娄底这个城市?

2. 娄底位于湖南哪个方向

娄底位于湖南中部。
娄底市是湖南省重要的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地理几何中心,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湖南能源、原材料战略储备基地,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湘中明珠”。辖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和娄底经济开发区、万宝新区,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

3. 湖南娄底是什么地方

娄底市是湖南省重要的省辖地级市。
娄底市位于湖南地理几何中心,是湘博会永久举办地,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湖南能源,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原材料战略储备基地,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湘中明珠”。
辖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等3县、2市,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
娄底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湖南几何中心,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是环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沪昆铁路和沪昆高铁横穿东西,洛湛铁路和娄邵铁路纵贯南北,成为湖南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

扩展资料:
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先民们与黄河流域的华夏和东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最后失败了,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
现今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很多是这一带移民的后裔,剩下的部分被西汉以来不断大量南移的中原汉人(特别是江西人)融合、同化,从而形成今天娄底市汉族人占99.9%的民族格局。 娄底在夏商周时为荆州一隅,战国时属楚的范围。
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饶有兴味的是,境内是两种行政管理状态并存,即在东南较平坦的地方大部分为秦所归化,而在西北一带,居民依然“椎髻徒跣,断发纹身,耕田有邑”,水行山处,不服王化,人称“梅山蛮”。其基层组织与秦的亭、里、什大不相同,称为峒。
相传有十峒,为首者称“左甲首领”、“右甲首领”或“峒长”、“峒主”。峒民有扶、苏、向、兰、青、赵、卜以及为逃避战祸迁入梅山定居的外姓陈、邹、刘、罗等姓,他们不为秦的行政所属,俨然独立王国。
并且,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此过程中,历代封建统治者一方面对梅山地区采取封锁政策,实行封边禁垦,不准汉、峒互通往来,一方面频繁兴兵征讨。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宁太宗派兵围攻梅山,俘斩峒民数千;次年又调兵镇压,俘斩峒民两万。
但是,“梅山蛮”奋起反击,从未屈服过。宋仁宗开始对“梅山蛮”采取怀柔政策。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潭州知府刘元珍派人入梅山,招抚峒民400余人。嘉佑末年(公元1063年),益阳知县张颉向朝廷建议经营开拓梅山,取消不准峒民耕种与益阳接界之地的禁约。
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湖南转运副使范子奇奏请朝廷,对“梅山蛮”“宜臣属而郡县之”。蔡煜继为湖南转运副使后,又奏请朝廷,主张对“梅山蛮”“使为士民,口授其田,略为贷助,使业其生,建邑置吏,使知有政”。
宋神宗采纳臣下意见,派专使进山言和。这年十一月,梅山正式归附北宋中央王朝。宋籍其民,得主客14809户,19089丁(成年男子),田260436亩,并在梅山设上、下两邑。上邑为“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下邑为“安化”,取“人安德化”之意。 
新化县成为娄底境内最早的建制县,在宋代隶属邵阳郡,元代属宝庆路,明清属宝庆府。娄底境内的其他县市,双峰一带,秦时属长沙郡的湘南县,汉代以后长期属湘乡县地。
涟源一带,秦至东晋时大部分地域分属湘南、连道、湘乡、昭陵等县,北宋以后,其全部地域便长期分属湘乡、邵阳、安化、新化四县。娄星区一带从汉代开始,就一直为湘乡辖地。冷水江一带在宋以前属“梅山蛮”地,宋以后长期属新化县地。 
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1月改为地级娄底市),从此,娄底崛起湘中,辐射三湘,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娄底
娄底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湖南娄底是什么地方

4. 娄底在湖南的位置

娄底:璀璨的湘中明珠 
在“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湖南,说起长沙、湘潭、岳阳、张家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说起娄底,恐怕很多人都要摇头。是呀,在以名山名水、名楼名寺、名城名人著称于世的湖南,文化底蕴丰富深厚,自然资源秀丽奇特,风流人物灿如星空,娄底似乎无足轻重。  
  娄底既不像长沙那样拥有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在此讲学,由宋真宗亲笔所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联的岳麓书院;也不像湘潭那样拥有以韶山为中心的“革命摇篮,领袖故里”;既不像岳阳那样拥有名声显赫、为世人所传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的岳阳楼;也不像张家界那样拥有世界罕见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那么娄底有什么呢?  
  娄底像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虽然封面很简朴很不起眼,但只要潜下心来去读,你就会被深深吸引。  
  ■笔记·娄底  
  一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湘中交通枢纽,湖南工业重镇,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人口400万。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这里就设有建制。相传,“娄”、“氐”两个福星在上空交相辉映,故称之为娄底。娄底秦时属长沙郡;明、清时属长沙府、宝庆府;民国元年(1912),属长宝道;民国11年(1922),取消道制直属湖南省;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域隶属益阳专区和邵阳专区;1960年2月,设立娄底市和冷水江市,隶属邵阳专区。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江市和娄底市,分别并入新化县和涟源县;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娄底地区,成立地级娄底市。  
  一个城市,特色文化的积淀是它的灵魂和精华,有了它才会显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和特色。娄底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为了追根溯源,我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寻找着梅山文化的遗迹。我看到瑶族和苗族的先民们从远古的深处走来,从烽火连天,厮杀呐喊的刀光剑影中走来。相传瑶族和苗族的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部落联盟。最早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其西进过程中,与东扩的黄帝部落联盟、炎黄部落联盟发生战争。 经涿鹿之战失败后,九黎联盟中的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他们披风斩浪、历经艰难,来到了梅山(今娄底下属的新化一带)安家落户。梅山地区因山高林密,民风强悍,生存空间的相对封闭和族群的相对独立,使这里的人民过着原始农耕和渔猎生活,形成了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闭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以远古渔猎文化为构架,以千奇百怪的巫术活动为形式表现出来的独特地域民俗文化。据湖南考古发现,约在九千年前,围绕洞庭湖这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们,已经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形成了农耕文化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归入楚国,中原文化融合当地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楚文化。至秦,湘楚文化同各地的文化进一步交流,使湘楚文化发展得更加辉煌灿烂。  
  自从有了人类开始,便有了文化。  
  人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塑造了人。梅山文化的历程毋庸置疑地证实了这个简单朴素的真理。孕育于古老蛮荒中的梅山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碰击陶冶出了“勤劳、刻苦、无畏、剽悍、勇于牺牲”的梅山精神,哺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诸如明代“廉法佐朝留青史”的邹廷望;清代“巡视漕运,尽革陋规;兴办水利,民深受其益”的陶澍;“一生主张变法革新,团结御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廉俸所入,悉以办公益,无自私”的游智开;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谭人凤;最先从德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成仿吾;抗日名将陈正湘;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等,梅山文化赋予了他们刚健之骨,遒劲之风的精神,使他们成为了民族的精英。梅山文化是湘楚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对我国地方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作用,也填补了不少民俗文化研究的空白,它对于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影响之大,辐射海内外。  
二  
  说到精英,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娄底市双峰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在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楚大地时,他在家乡组建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一直到近年,历史才逐渐还原一个真实的曾国藩。客观公正地说,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查史料得知,活动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各类人物,无论是正面的或反面的,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曾国藩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尤其是他留下的《曾国藩家书》,基本上包括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无论曾国藩属何种类型的人,如何评说,历史是公正和客观的。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论人格、思想学术、持家之道、带兵打仗,还是文学方面的贡献,都对那一个时代以至现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言之如此,行亦如此。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所以被后世推崇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除曾国藩外,还有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蔡畅兄妹、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革命教育家成仿吾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篇章。如果不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扭曲,娄底应该早就声誉鹊起了,因为,地因人名,有一个曾国藩,就足以让人们对娄底这块山水刮目相看了。  
  三  
  除了人才,娄底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十里钢城和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达48种,且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储量居全省第二,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藏在湖南及至全国名列前茅。  
  娄底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要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横贯东西的湘黔铁路和纵贯南北的娄邵铁路如一把闪亮的银梭,把娄底编织在通向富裕的网络。上(海)瑞(丽)高速公路--潭邵段全线贯通后,将娄底网进了以省城长沙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而总投资达2亿元的洛湛铁路的建成更使娄底提升为继株洲、怀化之后的湖南又一交通枢纽。207国道、320国道以及娄涟(娄底--涟源)高等级公路、太澳(太原--澳门)高速、宁太高等级公路的建成,更如网络中四通八达的脉络。交通的便利,为娄底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5. 湖南娄底是哪个市?

娄底是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
娄底是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湘中明珠”。辖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和娄底经济开发区、万宝新区,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总人口454.55万。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 
娄底地处湖南几何中心,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既是环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又是“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湘黔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沪昆高铁横穿东西,洛湛铁路纵贯南北,40条铁路专用线沟通全市主要厂矿,形成了“米字型”铁路网。

历史沿革:
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地区及其行政公署,娄底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县、新化县归娄底地区管辖,原所辖邵东、新邵两县划归邵阳市管辖。
1987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涟源市。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娄底撤地设市,原县级娄底市改名为娄星区。所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新化县行政区划不变。
截至2019年,娄底市共下辖一区、两市、两县,政府驻地娄星区。

湖南娄底是哪个市?

6. 湖南娄底是哪个市

娄底市,湖南省辖地级市,别称星城,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山峰雄伟,地势险峻,海拔较高;东部地势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缓,海拔较低。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
娄底是被后世尊为“战神”的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紫鹊界梯田、三联峒景区等四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大熊山、龙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湄江、波月洞等精品旅游景点70多处。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湖南几何中心,湘黔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沪昆高铁横穿东西,洛湛铁路纵贯南北,40条铁路专用线沟通全市主要厂矿,形成了“米字型”铁路网。

7.    娄底位与湖南的哪个位置。

娄底位于湖南中部,辖娄星区、经济开发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和新化县,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人口400万。 
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湄江风景区、波月洞风景区、洛阳湾古建筑群、水府庙水库等旅游胜地各具特色、风光迷人。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娄底悠久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 
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洛(阳)湛(江)铁路和湘黔铁路在这里交汇;上(海)瑞(丽)高速公路与规划中的太(原)澳(门)高速公路、娄(底)怀(化)高速公路在这里相交;207国道、320国道、1810省道贯穿娄底,娄涟、娄湘高等级公路纵横湘中。空运亦相当便利,距黄花国际机场仅70分钟车程。使娄底成为湖南继株洲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在全国均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娄底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达48种,且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储量居湖南全省第一,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藏在湖南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娄底经济发展迅速,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九十年代以来,娄底工业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化工、电力、机械为骨干的工业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涟源钢铁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金竹山电厂等产业典型。近年来,娄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日供水量总达60万吨的水厂、超高压变电站、第二煤气源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修建了两条高等级公路和多条市内主要交通干线,开通了40万门程控电话、20万部移动电话,建立了与全球联网的娄底信息港。娄底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全国有名的森林城市。 
娄底正敞开大门,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共同开发这块宝地,共图繁荣富强

   娄底位与湖南的哪个位置。

8. 湖南娄底在中国的那个位置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5′40″~112°31′07″,北纬27°12′31″~28°14′27″。娄底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娄底原为地区,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截至2007年12月31日,娄底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另设一个开发区。 娄底境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置湘南县,辖今双峰、涟源部分地域,属长沙郡。西汉属长沙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连道,辖今双峰县测水以西至涟源市蓝田等地。西汉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析湘南县置湘乡县,连双峰、涟源大部分和娄底等县市,属长沙郡。三国时分属衡阳郡、昭陵郡。吴宝鼎元年(266),析昭陵郡置高平县,今新化县西部属之。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分属邵陵群。隋属长沙群。唐、五代、宋朝分属潭州、邵州。宋熙宁五年(1072),建置新化县。元代,分属天临路、宝庆路。明分属长沙府、宝庆府。清同明属。   新化县成为娄底境内最早的建制县,在宋代隶属邵阳郡,元代属宝庆路,明清属宝庆府。娄底境内的其他县市,双峰一带,秦时属长沙郡的湘南县,汉代以后长期属湘乡县地。涟源一带,秦至东晋时大部分地域分属湘南、连道、湘乡、昭陵等县,北宋以后,其全部地域便长期分属湘乡、邵阳、安化、新化四县。娄星区一带从汉代开始,就一直为湘乡辖地。冷水江一带在宋以前属“梅山蛮”地,宋以后长期属新化县地。   民国元年(1912),属长宝道,民国3年,改为湘江道。民国11年,(1922)取销道制直属湖南省。民国29年(1940),分属湖南省第五、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域隶属益阳专区和邵阳专区。1950年6月,设立锡矿山矿区(县级),属邵阳专区;1951年8月,筹建涟源县、双峰县。195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析湘乡、安化、邵阳、新化4县部分行政区域置双峰县、蓝田县(7月更名涟源县)。11月,两县划属邵阳专区。同年8月,撤销锡矿山矿区,划是新化县管辖。1960年2月,设立娄底市和冷水江市,隶属邵阳专区。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江市和娄底市,分别并入新化县和涟源县。196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冷水江市。   197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邵阳地区析置涟源、邵阳两个地区。涟源地区辖新化、新邵、邵东、双峰、涟源5县和冷水江市,地区机关驻娄底镇。同年11月,成立涟源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改称涟源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娄底地区的娄底市和双峰、涟源县划归湘潭市管辖;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娄底市,改设为湘潭市娄底区(县级);撤销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冷水江市,改设为邵阳市冷水江区(县级)。实际并未实施,娄底地区名撤实存。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地区及其行政公署,原所辖邵东、新邵两县划归邵阳市管辖,娄底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县、新化县归娄底地区管辖。   1987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所辖行政区域不变。   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娄底撤地设市,原县级娄底市改名为娄星区。所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新化县行政区划不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