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是三国中哪个国家的人

2024-05-19 06:57

1. 鲁肃是三国中哪个国家的人

鲁肃是东吴的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鲁肃是三国中哪个国家的人

2. 三国鲁肃是哪里人

鲁肃安徽定远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3. 鲁肃是三国中哪个国家的人

  三人 都是东吴的

  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王,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鲁肃是三国中哪个国家的人

4. 三国中的鲁肃是个怎样的人?

东吴谋臣鲁肃,不仅具有一个大政治家的胆略、卓识和政治的、军事的和外交的才能;而且还具有不为一已私利,忠诚于国家大业的可贵品质。因此,在三国众多英雄人物中,东吴的鲁肃可说是叱咤风云的“人杰”了,堪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较周瑜还略胜一筹。“推魏氏百胜之举,开孙权偏王之业,威震天下,名驰四海”。在那个精英荟萃的时代,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勋业。但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三国演义》中,却被写成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长者,成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斗智的陪衬,这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然而,《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都是艺术创造,不是史实记载,从艺术角度看,可称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可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后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赞他“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吴书》说他“善谈论,能文属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5. 鲁肃在三国中是什么身份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鲁肃在三国中是什么身份

6. 三国中鲁肃是何许人也?


7. 三国中鲁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认为鲁肃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草船借箭借东风舌战群儒里是诸葛亮的跟屁虫,在单刀赴会里是关老爷的陪衬。事实上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英雄气概、他的干云豪气一直受人敬仰。
说鲁肃是一个英雄,或许有人不相信,那么一个唯诸葛亮马首是瞻的人物,怎么能是叱咤风云的角色。事实上这就是鲁肃,鲁肃早先是个孤儿,很早就死了父亲,跟着母亲相依为命。还好,祖父很有钱,就这样托祖父照料,鲁肃不仅吃穿不愁,而且很有家资。但鲁肃并不是看财奴,他喜欢骑马射箭,喜欢结交天下英雄人物,经常带着一帮男孩子到南山去打猎,而且高兴的时候还与人较量一番。鲁肃最看不惯穷苦的人,每次一旦遇到需要救济的,马上慷慨解囊。有时变卖土地,作为钱财,分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时遇见脾气相投的读书人,看到别人没有吃的喝的,也往往把大把大把的银子相赠。因此在当时的口碑不错。不过同宗族的人,都说家门不幸,出了这么一个败家的玩意儿。
鲁肃是个很有豪气的人,而且结识了不少英雄。当时周瑜在居巢任袁术手下的县令,因为没有粮食,就去向鲁肃去借。大手笔的鲁肃居然把自己家的粮食分给周瑜二分之一,即一仓三千斛。周瑜大为感动,自此和鲁肃情同骨肉。袁术也知道鲁肃是个人物,就委任鲁肃做东城县令。可鲁肃知道袁术成不了气候,就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这些人里面有当年的游侠少年,也有非常景仰鲁肃的人。一行人向居巢进发。结果遭到当地官员的拦截。那时候老百姓很稀缺,经过了黄巾军起义,老百姓是衣食父母,离开了老百姓,当官的岂不麻烦?鲁肃让老弱病残先走,自己和一些游侠少年断后。此时追兵渐近,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利到达居巢。
不久,鲁肃的祖母去世了,出于守孝,鲁肃回到家办理丧事。好朋友刘子扬觉得鲁肃在家赋闲很是可惜

三国中鲁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8. 三国里鲁肃是怎么死的

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
鲁肃是一个很优秀的战略家,他投奔孙权的时候,向孙权提出了江东日后的发展规划,孙权十分欣赏,尤其在赤壁之战中,鲁肃也是功不可没。
当时曹操南下,号称雄狮百万,虽然人数并没有这么多,但是气势上面确实是非常有震慑力。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孙权的很多部下都主张投降,认为从人数上面,东吴怎么样都是没有胜算的,不如直接投降,以免灾祸降临。
周瑜和鲁肃却是非常坚决的主战派,经过很严密的布局之后,孙吴联盟取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曹操退回北方,三足鼎立之势形成,鲁肃也因此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英年早逝之后,孙权采纳了周瑜生前的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为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217年,四十六岁的鲁肃病逝,孙权为他举办丧事,连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扩展资料
鲁肃人物评价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
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
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张大可评价说:鲁肃是东吴名将,他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较周瑜还略胜一筹;但在《三国演义》中、戏剧舞台上,鲁肃恰似一位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显出一副愚相。
然而,《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都是艺术创造,不是史实记载,从艺术角度看,可称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可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后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赞他“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吴书》说他“善谈论,能文属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鲁肃》传及裴注)。这才是史家的实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