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管理思想

2024-05-18 06:01

1. 佛教管理思想

佛教与企业管理:
佛教博大精深,佛教精神不是简单的佛教教义,而是佛教信仰者身上所具有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这种具有深厚东方文化传统的处世态度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许多积极意义。
持戒 
 对佛门的弟子,坚持“众恶莫做,众善奉行”的思想,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有严格和详尽的规定。 
作为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作业准则,来规范和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工作有章可寻、有的放矢,并以此建立责任心和自我反省能力,促进有质量的工作成果,这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布施 
布施要求人们有慈悲的胸怀,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 
企业的生存依靠市场,利润来源于消费者的回报,所以我们对客户和消费者应心存感激,失去了消费者,也就失去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我们个人也失去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 
企业应占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消费者,满足其需求,为其创造的价值,并最大可能的回报社会。 
用我们的心去奉献,以布施的心态去面对客户。 
 欲强之,必先与之;欲取之,必先与之。 
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很强调一个观念: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 
 可口可乐提供了解渴消暑的饮料同时,也提供了尽情尽畅的感觉和活力。 
人寿保险提供了一种对人类生命的关爱与保障。 
  中国移动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和沟通的无极限。 
 宝马车,一种身份的象征和自尊的需要 
佛曰:“诸行无常是一切有为法。”皆生灭变异,不可常住。“诸行”讲的是范围,意思是“一切”;“无常”才是这句话的 中心,“无常”的意思,讲的是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生命)每一刹那都处在生灭变异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常存不变的,相反,它们都是瞬息化、流变无止境的。 
    对于企业来讲,要将这种“诸行无常”的发展变化观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在时刻变化着,市场需求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经济环境在变化、宏观政策在变化、世界格局在变化。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变量,就要求我们的企业管理能够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放松。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每天我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佛教讲“诸法无我”,“诸法”是指世间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内部,“无我”即是无自己的特征。佛教强调要达到“合于诸法”,就必须首先进入“无我”,因为“无我”而“法现”,因为“有我”则“蔽法”。“无我”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和大智慧,企业管理也应运用这种“无我”的大智慧、大境界。一方面从企业的营销管理看,现实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应探究市场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从而设定我们的战略方法和战术手段,而不能主观地臆断和盲目决策。
    另一方面,在企业外与客户和消费者的沟通、在企业内上级和下级、平级间的沟通中,同样应以对方为中心。放下“自我”,去掉“我执”,在沟通中体现众生平等,要以感恩的平等的心对待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上级、下级或平级,体现“无我”的境界。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从三个方面给予启迪:  
1) 现实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应探究市场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从而设定我们的战略方法和战术手段,而不能主观的臆断和盲目决策。 营销理念中4P向4C转变正是‘无我’思想的一种体现。 
 2) 在与客户和消费者的各种形式的沟通中,应以对方为中心。在现实生活中,调查证明2/3的人在处理和判断问题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们只有“无我”的心态,才有‘利他’的结果,才能使客户接受我们产品的同时,接受我们和我们的公司。 
3) 在企业内部,我们以‘无我’的精神,对待企业、工作和同仁,就能形成积极进取、团结敬业的氛围。 
 古人说“由无我,方能经世;由利生,方见无我”。这句话的前半句意思是,心中破了“我相”,方能治理国事、世事(世事中当然包着商务经营)。这句话的后半句意思是:怎样才知道已经“无我”了呢?看看他所作所为是否已经利益众生和他人(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了价值)便知。
圆融 
    圆融是学佛人的一种境界----功德圆满,成就人生;一种处世态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贯通。 
圆融并非奸诈狡猾,而是提倡“方而不怪,圆而不滑”处世原则。 
    在企业运营中,圆融包含两个重要思想: 
    1) 在公司政策方针确定之后,重要的是我们的执行,但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创造性执行,不能僵化,需要适度的灵活。 
    2) 在团队内部建立一种团结合作的思想,一个圆融的团队才是真正有执行力又不乏温情的团队。     
精进 
  不少人认为佛教提倡与世无争、不思进取思想,其实不然。学佛不是求神,是学一种思想和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有限的人生里使生命更有意义。 
  不懈精进,是佛教中对人们的一种要求,精进人生才是精彩人生。无论在企业的经营中,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不懈精进永远是我们行动的动力,成功的保障、激情的源泉。 
佛教的思想对企业的影响:
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佛教的一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当今市场环境中对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有深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而其思想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点
持戒 
布施  
无常 
无我
圆融
精进

佛教管理思想

2. 用佛学来管理

 用佛学来管理
                         首先,我们讲一讲为什么要向佛教学习管理?可以说,提到管理,佛教很早就有一套独特的管理学。佛教自释迦牟尼佛创教以来,僧团的发展,早已具备管理的制度,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僧团统领大众的管理学也与时俱进,相当高明。从《华严经》里,佛陀说三皈依:“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即可知道佛教僧团是最善于管理大众的组织。很多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是出世的宗教,倘若引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必然导致企业走向衰败。这是一种谬见,中国可以有儒商,也就可以有佛商,佛商的价值绝不亚于儒商。当儒商成为中国企业家追逐的时 髦 概念之后,我认为佛商这一概念也到了应该被确认并得到发扬的时候了。
         对佛学与管理的感悟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相信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不同的解读,其实很简单——利润不是祸水,金钱不是罪恶,关键看人如何运用。用来自度、度人都是天大的好事。用佛心来做生意,就能功德圆满。佛门与商界,看似远,实相近;佛理与商道,看似异,实相通。感悟佛法精神,生菩提心,饮智慧泉。思考和解决在事业、命运和企业管理实践当中遇到的诸多困惑和矛盾,提高哲学思维能力,以求戒定慧的大境界。我们说,“管理学”是现代最时 髦 的一门学科,学者有学者的论点,专家又有一套说法,佛教对管理的观点又是如何?管理别人之前,先要学习给人管、管理别人之前,要先管好自己,管理要重视尊重、平等、沟通,以鼓励替代命令,受管理者自然心悦臣服。
         人最难管理,管人不够,要管自己!管理不能高高在上,要彼此尊重!现代的管理讲阶级,由董事长、总经理到主任,一层一层的往下,阶级太多,管理应该要平等,有平等的沟通,才会协调。
         看看国内的出版界,我们会发现,有二类书卖得最火:一是营销类,二是国学类。这不奇怪,从营销的'角度讲,这恰好满足了人们的二大需求。一是需要剑,需要生存和发展;二是需要禅,需要信念与修炼。当你走上禅道,拥有足够的智慧时,就能很自然地懂得该怎样管理,一切都能运用自如,没有什么可以难得住你。很多管理难题,可以在佛学中找到答案。佛学,并非青灯古佛,并非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哲学,一种智慧,一种人生高度。禅能修身,能养性,能疗伤,能治病,它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照在行者的身上,让人远离浮 躁 ,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我这些年所接触的许多老板或企业家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佛教徒,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自身的感知、感悟,去寻找真理、寻找智慧、寻找企业的成功之道。不少企业家由于点染很深,所以对宗教或者佛学抱有疑虑,后来通过交流,才发现原来佛学不是迷信,不是烧香叩头,不是求神保佑。一名企业家,若真心求法,内证外显,把佛学佛理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固然可贵。但是仅仅把佛学、禅理视为一种管理手段,从中寻找管理的智慧和启示也无不可。只要你运用这些智慧,就说明你相信。
         那么,具体,什么是禅?禅的基本含义是“定”,即笃定、静虑。它不但是一种沉静省定的思考方法,更是一种静净思虑的修养方式。心定神凝,然后从体、用、相、境去发现、观照,通过顿悟,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就是禅。禅所追求的是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那些表面的肤浅的东西。禅所要求的灵活性,体现在社会、企业以及方方面面,灵运变通,这也是禅的智慧所在。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者方能显示大智若愚之度。这就要看管理者的悟境了。胡一夫老师与您分享下面一个故事——
         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在年青时便拥有了许多的资产,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去购买了大量的货物,准备经商。突然,外面传来了行情下跌的消息,于是他便想把商品脱手处理掉。这时候,有一位同行想趁他心情烦 躁 之际,以低价买进他的产品。此时他的心情十分低落,矛盾。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同行愿意出高价购买他的产品。于是他那颗原本失落的心一下子又充满了欲望。他认为价格一定还会有很大的上浮空间。赚大钱的想法使他迟迟不愿将货物卖出。最后,行情暴跌,他损失惨重。我们能够看出,其成败完全是由自己的内心造成的,真正的敌人不是他的砍价或抬价的同行,而是其内心的不安和没有平常心。有些企业家会说:禅很玄的。这个要如何去做到呢?从实用角度出发,提出以下三个观点:
          1、禅定帮你学会休息。 
         禅定有许多技巧和方法,不少书籍、磁带、CD以及网站对此都有介绍。一旦开始练习禅定,你所达到的水平以及运用各种技巧的能力将随着你的体会的不断加深而逐渐提高。禅定的效果有点儿像打盹,打盹过后,人会陡然精神,对于休息时间少、连续工作高强度的企业家来说,效果尤其明显。所以,忙碌的现代人很需要这样的智慧,一个调整、调节自己身心的好方法。
          2、入定助你决策。 
         禅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人进入安静状态。对于企业家来说要想把企业的事做好,就要首先专注某一事,能专注,就是入定了。但入了定之后,还常常有许多干扰,心里又不静了,又思想起各种事来,这就要分心了,事情就会做不好,就会出乱子。特别是作为一名领导者,无论采用上面哪种方法,只要你能真正进入无欲无念的境界,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发现,当头脑不再被万千思绪所牵绊,身体不再被情感所左右的时候,自己对外界的意识将更清晰,工作效率也将大为提升;这样的话,企业家的决策的精确度就会相对提高,因为精神,所以精确。
          3、响应和谐社会。 
         运用佛学禅理来开发我们的智慧,以慈悲、友爱的心态去经商,莫把商场当战场。人人“心知佛”,每一个人都能心中有佛,有大人之觉,社会企业何愁而不能成功,国家民族何愁而不能昌荣。如此做下来的结果,不仅人人终成正果,还净化了社会,进而对社会人类做出了贡献。你有一分的自觉,一分的智慧,一分的德行,一分的企业精神,你就一分的不会污染山河大地,一分的不会产生假冒伪劣产品来坑人害人。惟有这种企业精神才是当代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性战略。
         在生活上,有一颗随缘心,你会更洒脱;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在待人上,有一颗慈悲心,你会更积善;有一颗感恩心,你会更幸福!在做事上,有一颗因果心,你会更明理;有一颗不贪心,你会更快乐!在处世上,有一颗忍让心,你会更逢源;有一颗超脱心,你会更淡然!在修身上,有一颗修行心,你会更智慧;有一颗质朴心,你会更纯粹!在成长上,有一颗自知心,你会更清醒;有一颗自助心,你会更稳重!甚至来说,如果大家都学佛学,如果我们能运用佛学、禅理来开发我们的智慧,以慈悲、友爱的心态去经商,那么我们的经商生活就会充满欢声笑语。佛学极为重视实践精神,实践并不难,当你学习管理理论知识,然后找到自己的目标朝着目标前进,理论就用到了实践上来了。如果我们天天在那里想,如何把管理学内容用于实践,没有实际行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头来还是如竹篮打水。
         总之,诚实经营是禅,积极进取是禅,和谐竞争是禅。胡一夫希望企业界、培训界的朋友都来叩开佛学的大门,从中汲取佛学管理学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