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永新的《致教师》六

2024-05-07 19:06

1. 读朱永新的《致教师》六

十一、在教育中诗意栖居(如何保持教育热情)
  
 本文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李吉林,朱老师说,李吉林老师本人是一首诗,事实上教育本身就是一首诗,也许诗意的生活就是李吉林老师青春依旧的秘诀,并且总结了李吉林老师为什么会有诗意生活。
  
 第一、李老师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第二、李老师心中始终燃烧着激情(李的理念,以思为核心,以美为纽带,以儿童活动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第三、李老师怀有深刻的对教育的爱
  
 第四。李老师有创造的智慧
  
 收获:通过此文又一次认识了李吉林老师。
  
  
                                          
 十二、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如何寻找生命的原型)
  
 其实细读此文,朱教授是在用文笔告诉我们心中要有榜样,以心中的榜样为例,仿之效之,乃成功之道。文中朱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榜样,著名物理学家范德瓦尔斯以莱顿为榜样,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榜样,李镇西以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推荐的做品有: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尼尔《夏山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有时间我都会买来阅读。
  
 十三、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如何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能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吗?我很期待朱教授的答案?不要说是教师,就连自己的父母也很难做到一视同仁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呢!(这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答案。)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对孩子们一视同仁哪,不由得想起了于永正老师的那句: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朱老师给出的是这样的建议: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只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开窍,一定是时机还没有成熟,或者是你还没有找到打开他心扉之门的钥匙。
  
 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给孩子一个舞台,给他的是这样的建议,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力量,只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还没有开窍,一定是时机还没有成熟,或者是你好没有找到打开他心扉之门的钥匙。
  
 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给孩子一个舞台,给他一点空间
  
 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
  
 收获;多了语言方面的收获

读朱永新的《致教师》六

2. 《致教师》(朱永新)

一、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人去成为他自己。”从职业生涯、专业发展、教育生活等几方面阐述如何做一个好教师。
  
 有人说教师是教书匠,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两者我都不赞成,前者将教师归为平凡,后者将教师归为神圣。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越;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志业;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理想的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自信心强、善于与人相处、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方法;理想的教师充满激情和诗意、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业、勤于学习、关注人类命运、坚韧刚强。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帮助人成为他自己。
  
  二、如何享受你的教育生涯? 
  
 教师的工作属性稳定又单纯,在跟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
  
 1.幸福感从何而来?
  
 “幸福”的基本特征——创造、服务、研究以及分享。教育具有这些基本特征,因此教育本身应该能是一个让人幸福的事业。
    
 2.寻找教师生活的美丽。
  
 教师职业面对的是最深邃的世界——人的心灵。具有不确定性。孩子们的未来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的工作就是去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的价值也得以实现。
  
 教师是拥有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职业。利用这段时间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也会潜在滋养着你的教育工作。
  
 教师是一份能够把专业知识最直接用于家庭,让家庭事业双丰收的职业。
  
 教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
  
 职场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职业影响我们人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不能改变大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很多时候,不是不喜欢,而是你根本没有任何努力与尝试,没有投入,便没有收获,也就感受不到乐趣。
  
 3.在压力下坚守。
  
 学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环境,自己就是条件。培养自己的“恒”,即磨炼自己的意志。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准备得越充分,就越不会被困难击垮。意志的培养并不是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中进行,而是在小事中。不能要求自己在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出色。
  
 了解幸福的来源,学会发现工作、生活中的美丽,在压力下坚守,做到这些,一个人便可以足够幸福。
  
  三、如何成为名师? 
  
 名师不是头衔,更是一种幸福的代名词,因为代表这些老师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学生。“好教师的成长无非是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认同,增强成长的动力;二是专业发展,增强成长的技能。”
  
 1.什么是名师?
  
 有坚定的教育理想、有扎实学识、有个人风格,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教育,他们一直在成长。
  
 2.寻成为名师的专业发展:“三专”模式
  
 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三种,一是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二是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同伴互助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
  
 (1)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一个不阅读的老师不可能真正做教育,就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关于人文情怀养成的人文知识、关于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和关于学术与课程的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知识。教师专业阅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以及学科的历史与方法。
  
 第二,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形成规律。
  
 第三,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读经典,如《瓦尔登湖》、《理想国》、《史记》等。
  
 第四,传记类书籍。《窗边的小豆豆》等。
  
 第五,管理类书籍。
  
 第六,工作之余,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用。
  
 (2)专业写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升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计划,每天坚持记录最少一千字,坚持十年。坚持则意味着巨大改变。这样的写作除了发表论文、出书,更重要的教师将会以全新的方式审视并悦纳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学成绩,只有经过梳理和总结,才会从中摸索出经验;工作中的失败,一旦以反思的视角去审视,将会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日积月累,积土成山,教师才有可能超越教学中一时的成败,从而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3)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在学校、家附近或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学习,讨论交流,分享、碰撞、彼此勉励,取长补短,对成长非常有益。
  
 如何将这个共同体打造得更好、使之发挥最大效果?
  
 第一,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每个成员明确共同体的价值和方向;共同体也需要榜样与引领,引领者可以共同体内成员也可以是外部某个优秀的人;需要约束,共同体成员应该有一些基本的底线。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与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一起做事。当一群人以共同的人生目标携手向前时,我们就能够取长补短,互相汲取力量。
  
 名师的教育,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没有终点,因为他们深知,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变好的过程,而不是某个惊喜的结果。
  
 四、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师?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一)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学者的专利
  
 一线教师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拥有大量的一线实践经验,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往往是针对自己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正因为有了丰富教育生活经历与经验,才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教育理论之树才会常青。
  
 朱教授把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扎根于教育实践,从自己的教育生活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学院式或学者型”的科研训练,学会精准地处理资料,超越实践、超越时空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
  
 总的来说,  找到要解决的问题,找到需要的材料,找到可行的方法  ,奏响这三部曲,也就吹响了教育科研的冲锋号。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用心实践,多多总结反思,终有一日你也能成为专家。
  
 (二)找到要解决的问题——论文选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课题的确定才是科研的真正起点。确定课题的基本途径不外乎以下五方面:1.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问题;2.是从学科建设需要提出问题;3.是从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4.是从当前国内国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5是从不同学科的交接点中提出问题。
  
 对教师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是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可从课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加以评价。
  
 “重要性”是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比较根本或影响层面比较广的,即课题具有较大的价值;“迫切性”是指问题若不马上解决,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即课题具有刻不容缓的现实性;“可行性”指课题的研究是力所能及的,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是可以克服的,即课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上述三个方面的价值与事实判断,不应单凭个人的经验、观察与思考,也应该尽可能集思广益,多听取别人的建议与专家的指导。对于刚从事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注意一下几方面:
  
 第一,研究课题不应大而无当。一般不要笼统地用一个很大的题目,可以将其加以若干限定,使课题尽可能小一些。“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第二,研究课题的制订要注意收集资料与信息,避免重复劳动。别人已经研究过类似成果的,不要重复,要有新意。
  
 第三,研究课题的选定要注意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本人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以及对问题的兴趣,选择自己在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更容易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客观条件,是指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等,客观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行性。
  
 第四,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这样便于形成问题意识,并逐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最终使课题产生更大和更丰富的规模效益。
  
 第五,要注意别人容易忽视的问题,才能早出成果,使成果具有新颖性。
  
 第六,要注意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本身可以发现问题。
  
 一线教师可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开始,如记录自己的课堂,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记录学生的个案,对个案进行诊断分析和改进的探索等。研究的关键是善于积累,积累的材料多了就能够发现规律。
  
 (三)找到需要的材料——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分为三个阶段:1.分析和准备阶段,即明确研究的课题,选择检索工具与范围;1.搜索和阅读阶段,即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全部文献,通过选择,对重要的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并以摘抄或心得的方式记录和收集资料;3.加工和分析阶段,对搜索而来的文献进行再检索,剔除不可靠的、过时的、价值不大的资料,并对所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纳入自己课题的框架体系之中。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文献的检索要力求全面系统,尽可能不要遗漏与课题研究有关的重要文献。
  
 第二,文献的检索要注意教育圈外的相关资料。
  
 第三,文献的检索要特别重视最近的早期的文献。一般来说,近十年尤其是一、二年的研究成果比较前沿,但早期提出问题的拓荒性、经典性探讨文献,也值得认真研究。
  
 第四,文献的检索要尽可能使用一手资料,各种文摘、综述或引文,往往可能断章取义。
  
 第五,文献的检索要注意积累,善于分析。在检索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与现在研究课题关系不大,但又十分重要或有趣的文献,应该“顺手牵羊”,纳入自己的文献库,以备日后使用。对于文献的真伪虚实,也要做一个有心人,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
  
 第六,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还应学会利用网络工具,如知网、学术期刊龙源网等,但也不能完全依赖网络,很多经典著作没有网络化。总之,平时注意系统收集才是重要的文献积累的路径。
  
 对于教师来说,科研本身不是目的,不是为了发表文章、出版著作,而是为了切实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以及自己更好地成长。

3. 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

      【文章导读】 教师的伟大,人们往往归结为:奉献和牺牲。我们都渴望自己变得“伟大”起来,都希望被肯定,被赞赏。 以下关于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 ,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        从成为一名教师开始,“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话语已经伴随我走过很多个春秋。翻开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前言中朱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其实,教师和孩子一样,是需要注入新鲜生命活水的花儿,是花儿与花儿相互吸引、相互映衬、相互推动的过程。同时,阅读前言,也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不再过于神圣化。教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再是蜡烛,以燃烧自己化为灰烬、照亮别人作为代价。同时教师也能从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幸福完整。看完整篇前言,感觉颠覆了以前所有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却更具人性,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让我有了阅读全书的冲动。
        我们小学老师尽管工作的琐碎繁重和各种压力,有时让我觉得很累,但是只要看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依然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朱永新老师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二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三是与自己的关系。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幸福感莫过于孩子从心里喜欢你。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次双休日后来学校,孩子们踏进教室就扑过来抱住我的时候;每天回家前,孩子一定要听到我跟他说再见,祝他快乐的时候;每次我身体不好,孩子主动过来关心,给我捶捶背的时候;偶尔请个假回来,那么多孩子围着我问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来的时候……心里总是很温暖。看着孩子们游戏活动时的专注劲儿;看着他们饭吃得香香的;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能干……特别开心和满足。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平凡中彰显伟大,普通中蕴藏幸福。
        书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让他们成为主人。在一个班级里,孩子千差万别,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级里的快乐。特别是对待一些落后和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
        教师这份职业,让我们收获着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教师”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在《致教师》中,提出教师也要正确的关爱自己。像废寝忘食之类,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可以作为拼搏的状态,却绝对不能成为常态,要学会科学、合理、从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因为教师不是神仙,教师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有着寻找幸福的权利。相信,让生命幸福完整,是每一个教师的心声。
        【篇二】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很喜欢书中的这一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如果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班里的小铭,纪律不好,让人头疼,却发现他热爱劳动,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总是第一个举手说“我来帮他扫。”于是,顺理成章的,他成了班里的生活小老师,负责发放筷子等,当上班干部的他,果然不一样了,还经常提醒别人要遵守纪律。另一个小承,成绩不好,纪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强,还非常懂礼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学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里挂着的钥匙,批评的话会变成关心的话,慢慢的,学生和我关系好了,就不会在课堂上捣乱了。班里还有一个小景,一年级时成绩很差,作业不写、上课讲话,每节课都搅坏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数学课上,黑板擦不见了,全班孩子都帮着寻找,突然,这个学生冲上讲台,趴在地上,全然不顾满地灰尘,从角橱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给我,短短几秒时间,孩子善良质朴的天性打动了我,从那以后,我让他每天数学课前帮我开投影机,他对这个从未有过的“待遇”也很吃惊,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之后的数学课上,各方面的表现开始一点点进步,每一个进步都会给他鼓励,现在看看,似乎这孩子还挺可爱。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需要老师平等的对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关爱的孩子,老师的鼓励,能让他感受不一样的温暖。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会一路学习下去。
        【篇三】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        印第安人有句谚语:有时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我们的教育亦是如此。如果教师也左奔右突,灵魂会焦躁不安。读书吧,优雅从容做教师。让日子慢一些,花儿一朵一朵开,流云一缕一缕飞。我利用暑假阅读了《致教师》一书,犹如在欣赏一道别样的风景,在这风景里,却分明可以找到熟悉的身影,因为同是教师,常常可以在文中读出自己的心声。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寻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师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意义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英雄”教师作为原型。就像李镇西老师的人生榜样、职业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先从读优秀教师的作品开始。寻找生命的原型,倾听内心声音的引导,更加从容的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做好老师!朱老师在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佩!
        《致教师》一书中提到了生活情趣让教育更有趣味,让我深有体会,是啊,无论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事业还是志业,我们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教书之余的生活。
        教师们的业余爱好,对于缓解精神压力,调剂生活节奏,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师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也有意思的职业,教师的双休日寒暑假为教师的业余时间和闲暇生活创造了最大的发展空间。教师的生活情趣,不仅丰富了他自己的人生,也丰富了他的教育。如果教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就会集中到教师这边来,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愉快,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教师不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照本宣科,不管他拥有多少知识,学生也不会喜欢他的课。好教师以他的热情、活泼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来增加趣味性。
        教师如何向榜样学习获得幸福?朱老师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奇异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如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所以我们要懂得选择,有了不同的选择,就有了不同的收获,榜样也就成了榜样。每个人都不完美,榜样也有缺陷。我们向榜样学习,不能一味地照搬,特别是不能一味地照搬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而是学习他们执着的人生态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让自身的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让自己的生命也绽放如花,向世界宣告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上,如何和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朱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会不会也自觉得问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天职是什么?我既然来到这个教室,能带给孩子什么?我怎样为孩子创造出最大的发展空间?我怎样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在《教室就是幸福源泉》一文中,朱老师总结幸福的获取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与物的关系是生命的常态,人首先活在物质中,衣食无忧,财富积累的越多,人当然会感到幸福。但财富最终是一定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很多有钱人过得并不幸福;第二种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一个社会的人,受到尊重、收到信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当然幸福。一个老师受到学生和家长尊重、喜欢,这个老师肯定很幸福;第三种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内心,是人和自己的关系。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目标实现没有?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如果自己对自己就不满意,何来幸福?自己对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满意,这才叫幸福。朱老师总结,作为教师的幸福有两大来源:一是来自孩子,孩子们的成绩就是你成功与否的标签;二是来自专业成长带来的事业成就与生命尊严。
        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决定的。生存有限,生活无限。朱老师说:“人活着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活出独特的自己。作为教师,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绽放各自独一无二的美丽。”
        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朱老师通过《致教师》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怀、眼界、努力、思考、学习决定未来,说大一点就是决定未来的教育,决定未来的孩子。他真诚地期望,教师学会关注窗外的世界,关注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关注正在剧烈变化的社会,关注国家的大事情,为培养祖国的脊梁而奋斗。
        最后,我想引用朱老师的一句话作为这篇心得体会的结束:“我想,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缘由。”

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

4. 读朱永新《致教师》有感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读朱永新《致教师》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的《致教师》第一辑,最吸引我的是前言的那首诗——“……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这首诗,真是越读越喜欢,也许正是因为她道出了无数老师的心声,才会“于我心有戚戚焉”。再往后看,《为自己赢得心灵的自由》、《我们还需要教育理想吗?》、《做一株伟大的芦苇》……这一篇篇渗透了新教育理念的智慧之作,无不昭示着我,做教师,要有理想,有思想,有自由的心灵。我不由地想起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理想教师究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我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要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一名理想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教师的爱心,就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寻找到乐趣,心中也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一个要成为理想的教师,要成为大家的教师,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就是不想成为名师,也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如何享受职业生涯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觉?左拉说:“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尔纳素夫说:“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历史名人对幸福的解读很多,总归: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幸福应该是在服务中的,幸福应该是在研究中的,幸福应该是与别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服务、研究和与人分享。

5. 20190726朱永新《致教师》书摘

20190726
  
  
 朱永新《致教师》
  
 2010:我们正在涨潮的海上
  
 书摘:
  
 我们原本卑微,因为新教育,因为-份使命,我们的生命由渺小变庄声我们的工作由稻粱谋扩充至干古事,我们的世界也从柴来油盐放大到家国天下,感谢你,感谢他,感谢我,感谢每一个醉心于新教育的同仁,放逐了我们共同的理想,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注入了意义,使我们琐碎的人生变得贵重,让我们的生命从此荡漾着爱,诚恳,付出,以及智慧。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们,滴水穿石的成就,只问耕耘的精神,高于命运的理想,历史选择的天时,花开处处的地利,八方护持的人和,犹如一张张鼓起的风帆,将我们推到涨潮的海上。世事常呈波浪式起伏,世事难逃潮涨潮落的规律,让我们把握属于我们的机会,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随潮而歌,踏浪而行,以免潮水退去,折戟沉沙,空怀使命,黯然神伤。

20190726朱永新《致教师》书摘

6. 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读朱永新《致教师》有感

   酒后镇和乐中心小学  宋翠利
  
      在寒假我有幸读了朱永新先生的 《致教师》。朱永新先生就广大教师在52个方面的困惑和关心的问题一一为教师“解惑”“答疑”,这本书无疑是老师们的良师益友。细读各篇章,尤其对第一辑第三篇《先做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如何抵达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感慨颇多。
  
      朱永新将教师职业归结为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荣耀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在这四重境界里,“让学生瞧得起”是基础,是对教师起码的要求,只有做到第一条,才能“让自己心安”、才能实现向 “让学校荣耀”,进而让历史铭记。
  
      朱永新说:“一个老师,如果连学生都瞧不起,就没资格做老师,也无法在学校安身立命。这样的老师不可能从教育生活中得到幸福,就算勉强留在学校,肯定也会日子过得非常痛苦。”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成长经历,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就必须做到对工作的热爱。
  
      做为老师我们这应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试想,一个整天吊儿郎当、不把工作放在心上的老师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因此,要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就必须一心扑在工作上,真心付出,把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朱永新说:“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就是在教师节的时候,他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不是在校的学生,总会记得给老师送束鲜花,给老师打个电话,还记得来看望一下老师”,我们说这就叫好老师。
  
      二、要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就必须做到终身学习。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现如今时代飞速发展,我们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才能顺应时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终身学习。那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读书。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按照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水平,才有可能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
  
      三、要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就必须做到真心爱生。
  
      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的桥梁。
  
      朱永新说:教师应该是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弱者有着天然的同情。你不能对学生之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视而不见,你应该关爱孩子们,尤其是关注班级里那些看上去最不可爱的学生。无论是家境贫寒的、父母离异的或者是学习面临着困难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呈现种种障碍,甚至会引发班级里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但他们也正是最需要你关注的。把爱献给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情感不仅会感染他们,会令这样的孩子们喜爱,也会令其他的孩子敬佩。”孩子们会想,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的老师用心了,尽力了。这个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用心去做,我们都能做到。
  
      对学生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许,课堂上老师一个鼓励赞许的眼神,就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和信心。也许,老师一句肯定表扬的话语,会让学生受用一生;也许,作业本上一个激励性批语,会激发起学生无穷的动力;也许,师生相见时你一个亲切温和的笑脸,会在学生中永远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也许…‥只要你是真心爱着他们的,他们一定是会感受到的。
  
      只有让学生喜欢,才能让学生满意;只有让学生满意,才能让学生尊敬,只有让学生尊敬,才能让学生瞧得起。
  
    

7. 坚持创造奇迹,行动就有收获 读朱永新《致教师》有感

  书,常读常新,越品越有味道。
  
  
    再次捧起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细细品读,犹如听智者轻言细语,又如一阵清风拂过脸颊,不知不觉间将日积月累的职业倦怠和琐碎不满一扫而空,顿时神清气爽,激情四射。书中“坚持创造奇迹,行动就有收获”这句话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坚持创造奇迹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从小接触网络世界的孩子们。在信息爆炸的社会语境下,单纯依靠以前的知识和方法是无法教育好孩子们的,所有的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摸索出更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所以以朱永新先生为首的新教育共同体提炼出了“三专模式”,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三专”,广大新教师才可以切实提高自身的修养,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让自己心安,让学校骄傲的教师,才能不负“我是教师”这个称号。
  
        坚持读书吧,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也许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也是你让学生敬佩、仰望的内因 ,你在教室里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鲜活的教科书。  学生优秀在于老师优秀,学生的问题其实就是老师的问题。曾记得王校长分享的一段话:混一天和努力一天,看不出任何区别;3天看不到任何变化,7天也看不到任何距离!但是,一个月以后,会看到话题不同;三个月以后,会看到气场不同;半年以后,会看到距离不同;1—3年以后,会看到人生道路不同。这就是坚持读书,坚持学习,坚持努力创造的奇迹。
  
                      行动就有收获
  
         时光锻造无悔生命,行动书写教育人生。读书是三牛教师生命成长的常态,也是获取经验和智慧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一定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厚度和高度。只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灵,有一股不断向上的力量,能够坚持不懈地丰富自己,成长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成为他自己,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芒。以晨会、班会、日总结、周总结为抓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了,就有了收获。每一次的颁奖就是对生命的喝彩,颁着颁着就颁出了本学期的精彩。在刚刚经历的期中考试,我们2106取得了优异成绩。我觉得正是由于科任老师能按学校要求坐班批改作业,进班听课 ,针对性培优,课堂、自习时一遍一遍的习惯纠偏,我们用心做,结果自不负人。
  
          书无江海心难阔,最是书香能致远。希望自己做一个永远成长、永远有着求知的热情和能力,永远热爱读书的教师。正如朱永新所说: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师的这个职业,教师这个职业才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我深信“坚持创造奇迹,行动就有收获”!

坚持创造奇迹,行动就有收获 读朱永新《致教师》有感

8. 朱永新老师《致教师》灯塔明灯

        今日读朱永新老师《致教师》,在职业倦怠之际,如灯塔,似明灯,为我们正思导行!
  
         喜欢的几个观点分享给大家:
  
         曼德拉说过:“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何种不同。这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意义。”这句话,对教师尤其重要。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都在于此。
  
         曼德拉提醒我们:“精明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往往是个不可思议的组合。”因为,精明与善良,是很难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做事精明、细加推敲,为人善良、谦和宽厚。
  
        朱永新老师认为,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其中最基础的境界,就是你信中提到的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诗人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朱老师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对于坚守教育理想的理解。我想,是在探索中的艰辛!
  
        新教育实验倡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倡导教师在共同的理想下彼此学习彼此帮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人生一场,就是为了追寻幸福而来的。作为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罗丹的一句话:“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师未必贤于弟子,弟子未必不如师。更何况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喻社会”的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知道的我们不知道,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的是,作为老师,我们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失去了学习的习惯。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用进废退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学习对于头脑,就像运动对于身体一样。身体,通过不断的运动更加强壮;智慧,通过阅读等学习的活动更加发展。勤于学习,充实自我。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这也是叶圣陶先生说“要做先生先做学生”的原因所在。
  
        发挥自己的特长,优于学生,让孩子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