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是怎么流入中国的?

2024-05-07 20:55

1. 白银是怎么流入中国的?

当时,中国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鼎盛时期,对外贸易出于处超地位,农业经济发达,自给自足,男耕女织,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的实行,阻碍了后期世界市场的发展。前期,1400前后,中国官营,农营手工业发达,胜于外国,竞争力强,因此,前期,白银流入中国。      第一,当时中国的出口是丝绸、瓷器和茶叶等拳头商品,深受海外青睐。而中国却不需要外国的商品,因为自然经济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因此,贸易上是出超。大把的银子也就哗哗地流入中国人的腰包里了。第四,明朝中后期,政府以白银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形式,这样就使得农业、手工业通过白银这种媒介与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清朝前期,推行摊丁入亩,彻底取消人头税,大大放松了官府对农民、手工工匠、商人的人身控制,这样又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金银,这就产生了对外贸易呗。这样“明中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白银是怎么流入中国的?

2. 流入中国的白银和流出白银区别

流入中国的白银和流出白银区别:从明代万历年间到1820年左右,中国是巨额白银的流入国;而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二三十年中,由于鸦片的输入,以及从19世纪60年代起的外贸逆差,中国又成了白银的流出国。白银的流入和流出都关系到当时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重构。对此,学界多有研究。尤其对于明清时期白银的流入,学者们的讨论是比较多的,如彭信威、梁方仲、全汉升、艾维泗(William S.Atwell)、弗林(De O.Flynn)、吉拉尔德兹(Arturo Giraldez)、卡第尔(Michel Cartier)、魏克曼(Frederic Wakeman Jr.)、王业键、杨端六等,并发表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在金融中介得到发展、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等制度完全不具备的前提下,货币的外生性是非常明显的,即货币并不由经济总量所决定。明朝的白银进口,是市场对以往货币制度的反思和变革,以银铜复本位取代以往无有效制度制约的纸币和铜钱平行本位。这一阶段以银计的物价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下落了。清代白银持续大量进口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但因为货币是外生的,白银的大量进口与中国经济实力并无内在的必然关联。鸦片战争前后开始的国际贸易(包括鸦片)逆差和白银外流,使纸币的需求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至清末,由市场主导的由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和各种信用票据渐渐发展,并有寻求有效制度支撑的迹象;但政府(包括地方政府)滥发纸币的前景仍然是可能的历史选择。

3.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4.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候中国基本上不怎么进口洋货,而中国自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大量出口所致。
相对而言,明朝和清朝早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大的,那时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一定规模,但那时的中国人还很封闭,远洋贸易几乎没有,但西方一些国家的远洋贸易已经非常兴隆,他们对中国的很多产品有大量的需求,主动前来贸易,造成中国贸易顺差逐年加大,也就是白银流入中国。那时的中国产业健全,货品丰富,能够自给自足,对进口西洋货品没有依赖,基本上只有单方向的出口,所以严重贸易顺差,白银流入中国。西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后来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逐渐平衡了中国的顺差。到后期,中国进口的鸦片已经高过了出口的货物,反而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5.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
明朝和清朝早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大的,那时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一定规模,但那时的中国人还很封闭,远洋贸易几乎没有,但西方一些国家的远洋贸易已经非常兴隆,他们对中国的很多产品有大量的需求,主动前来贸易,造成中国贸易顺差逐年加大,也就是白银流入中国。
白银换黄金——跨洲大套汇,16世纪后叶和17世纪,明清时期,伴随着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同时也有大量的黄金外流,以黄金换白银,这就是所谓的套汇。

那时的中国产业健全,货品丰富,能够自给自足,对进口西洋货品没有依赖,基本上只有单方向的出口,所以严重贸易顺差,白银流入中国。西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后来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逐渐平衡了中国的顺差。但到后期,中国进口的鸦片已经高过了出口的货物,反而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扩展资料:
明清时期的经济
农业:棉花推广,高农产品引进,农产品商业化,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手工业:工具革新(纱绸机的出现),技术提高(双色印套技术),分工细密,规模大,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种类增多,国际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江浙地区出现了以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清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6.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的影响

1368-1840 年的明清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清前期在抵御沙俄和西 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明中后期,江南等局部地区工商业 市镇勃兴,商品流通扩大,在经济、社会、科技、思想等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 胀,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这一时 期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从资本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明清农耕文明已无 法和西方文明相抗衡,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的危机。
来源网络

7. 英国弥补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造成的货币短缺的措施

您好,鸦片贸易鸦片输入“以毒易货”的本质:白银流出英国在于亚洲如中国等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时出于入超地位,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之所以英国是入超地位,是因为中国当时还是自然经济为主题 ,不需要外来商品,导致欧洲工业品在中国没有市场,而中国的瓷器,茶等商品却在欧洲畅销,所以欧洲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如,鸦片贸易来挽回白银,之后被林则徐禁烟后,又采取了鸦片战争来让中国签订条约来打开中国市场并不断压榨中国和其它殖民地来充实国库。【摘要】
英国弥补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造成的货币短缺的措施【提问】
您好,鸦片贸易鸦片输入“以毒易货”的本质:白银流出英国在于亚洲如中国等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时出于入超地位,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之所以英国是入超地位,是因为中国当时还是自然经济为主题 ,不需要外来商品,导致欧洲工业品在中国没有市场,而中国的瓷器,茶等商品却在欧洲畅销,所以欧洲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如,鸦片贸易来挽回白银,之后被林则徐禁烟后,又采取了鸦片战争来让中国签订条约来打开中国市场并不断压榨中国和其它殖民地来充实国库。【回答】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英国制定该法案的根本目的是?【提问】
1816年,英国制定,金本位制是否是因为经历了经济危机呀?【提问】
您好,根本目的是:确立了英国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英国支配了世界金融体系凭借一个高效的公共信用和货币体系,一个相当规模的金融市场,一个旨在稳定汇率的金本位制度,再加上英国是世界政治经济大国,英镑逐渐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但这时世界各国不同的货币制度阻碍了英国的对外投资和国际贸易的扩张,金本位还只是英国的货币金融制度。因此,英国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对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施加影响,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确立了英国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英国支配了世界金融体系,直到该体系在1914年崩溃为止。该体系一方面为英国在世界各地的经济扩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英国开始赚取大量无形信用收益——商业佣金、海外汇款和来自投资等方面的收益。1914年,英国境外投资总值居各国之首,约占西方国家对外投资总值的41.8%,英国从海外投资中获得了高额利润;另一方面,英国通过英格兰银行管理着世界金融体系,维护其金融霸权。【回答】
英国制定金本位制为什么不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提问】
您好,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黄金自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各国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输出。金本位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促进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金本位制下,汇率固定,消除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世界贸易的进行;各国央行有固定的黄金价格,从而货币实际价值稳定;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特权地位。【回答】
1816年,英国是否经历了经济危机?【提问】
您好,是的,1814年世界市场出现巨大转机,拿破仑战败,欧洲大陆市场开放,英国商品对欧洲大陆的出口额从1811年的1300万英镑,急增至1814年的 2700万英镑;1815年,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但是,英国货的生产和运输能力过于强大。1814年底,欧洲大陆市场即告饱和,1815年对欧洲出口即下降23%;由于美国市场迅速接替,繁荣得以继续,但过了几个月,北美市场也饱和了。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于是,英国工业陷入第五次危机。        1817年,英国第一次提出了旨在减轻失业、启动需求的公共工程拨款法案。    法案批准拨款100-200万英镑,资助建设运河、港口、道路和桥梁。    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用财政手段缓和经济危机的最早尝试,比凯恩斯主义的提出早了100多年。【回答】

英国弥补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造成的货币短缺的措施

8.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
明朝和清朝早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大的,那时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一定规模,但那时的中国人还很封闭,远洋贸易几乎没有,但西方一些国家的远洋贸易已经非常兴隆,他们对中国的很多产品有大量的需求,主动前来贸易,造成中国贸易顺差逐年加大,也就是白银流入中国。
白银换黄金——跨洲大套汇,16世纪后叶和17世纪,明清时期,伴随着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同时也有大量的黄金外流,以黄金换白银,这就是所谓的套汇。
那时的中国产业健全,货品丰富,能够自给自足,对进口西洋货品没有依赖,基本上只有单方向的出口,所以严重贸易顺差,白银流入中国。西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后来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逐渐平衡了中国的顺差。但到后期,中国进口的鸦片已经高过了出口的货物,反而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扩展资料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白银不是合法货币。自14世纪末开始,随着民间用银、官方赋役折银,白银货币极大地扩展,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促使出现了海外贸易热潮,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了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
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此时,一方面出现了国家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社会上从皇族到小民都有对于白银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全社会的商业性行为,正说明了无论从国计还是从民生都存在着对白银的大量需求。
16世纪全球化开端,这种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巨大需求形成与全球的互动,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我们切不能忘记,此前伴随白银货币化过程的,是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赋役改革——从折银到征银,这是明朝赋役改革有别于历朝历代的根本特征。
发展到张居正改革,核心是财政改革,改革存留于世的两部重要文献《万历会计录》和《清丈条例》,证明了白银货币成为国家财政体系主体的趋向,表明中国古代两千年以实物和力役为主的国家财政体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财政体系转型,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的转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张献忠为什么会有大量白银沉于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