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确认投资收益的区别

2024-05-08 09:01

1. 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确认投资收益的区别

区别一: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二是对“四无”企业,“四无”企业,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公允价值 不能可靠计量。这种情况一般是买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占20%以下,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 在公开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而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则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准则来处理。比如:一个企业在二级市场上买了点股票,当然不能按长期股权投资来处理了。
区别二:对投资收益的处理
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权益法对应地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
成本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宣告或派发股利时
宣告时:
借:应收股利
货:投资收益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货:应收股利
权益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货:投资收益
收到分红时:
借:银行存款
货: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分红时,资金从公司流向了股东,即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减少,而权益法的本质是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要反映企业在被投资企业享有份额的价值,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减少,那企业享有的份额的价值相应地也减少,所以这里又要贷记一笔损益调整。)
合并报表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以成本法为基础,因为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般都是能够实施控制的,这种情况下都是成本法。

扩展资料:
转权益法
成本法转权益法企业的账务处理: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对被投资单位投资比例或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遇到企业追加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往往容易混淆权益法下的三级明细科目,不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且会影响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本文以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说明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M公司于2004年3月1日以800万元购入N公司股票,占N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M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30万元。2004年3月1日,N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6200万元。
2004年N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其中3月~12月实现净利润500万元。M公司于2005年4月1日以1425.5万元购入N公司发行在外股数的15%,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102万元。2005年N公司实现净利润870万元,其中1月~3月实现净利润170万元,4月~12月实现净利润7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2004年3月1日投资时,M公司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8000000
贷:银行存款8000000.
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现金股利时,应冲减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300000
贷:投资收益300000.
2005年4月1日M公司追加投资后,占N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对N公司实行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并对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对N公司投资进行追溯调整,正确计算权益法下各三级账户金额,这是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关键环节。
追加投资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8000000-300000=7700000(元);
2004年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8000000-62000000×10%=1800000(元);
至2005年4月1日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1800000÷10×13÷12=195000(元);摊销时限10年,此时应摊销13个月的差额,所以除以10年再除以12个月乘以13个月即该节点应摊销的投资差额。
至2005年4月1日应确认N公司净损益的份额=(5000000+1700000)×10%-195000=475000(元);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5000000+1700000)×10%=670000(元),因以前年度损益类账户已结平,故应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2005年4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的投资成本=8000000-300000-1800000=59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5900000
——N公司(损益调整)670000
——N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605000(1800000-195000,剩余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77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75000.
2005年4月1日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14255000
贷:银行存款14255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67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670000.
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即新投资成本与应享有N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14255000-(62000000-300000÷10%+5000000+1700000)×15%=44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股权投资差额)44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4400000.
一般来说,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应分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但本例中因追溯调整产生的损益调整金额已转入“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故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的现金股利全部冲减“投资成本”明细科目。
借:银行存款10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1020000.
2005年12月31日,M公司应享有的投资收益=7000000×25%=175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1750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750000.
长期股权投资因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与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次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新股权投资差额如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股权投资差额一并摊销。2005年12月31日,M公司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1800000÷10×9÷12+4400000÷10×9÷12=465000(元)。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46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4650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法

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确认投资收益的区别

2. 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确认投资收益的区别

权益法下:
(一)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实现净利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二)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亏损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三)被投资企业资产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成本法下:
(一)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实现净利时:不做处理
(二)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亏损时:不做处理
(三)被投资企业资产宣告发放股利时,按照教材的说法是要分清楚是投资前和投资后,也就是说在你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前实现的股利要冲减你取得时的成本,投资后实现的股利做为投资收益,投资后实现的股利就是按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的分配额.
这里可以分两步来理解和计算:
(1)计算应收股利=宣告发放的股利总额*持股比例
(2)计算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润(题目中一般都会有告诉)*持股比例
(3)将(1)和(2)进行对比,如果(1)-(2)有余额,那么这个余额就是多发放的股利,也就是不属于我们投资后的,冲减以前的成本;如果是负数,就是说少发给我们的,如果以前期间我们有冲减成本的话,就要把以前冲成本的给转回来确认投资收益.
举个简单一点的例子吧:比如说投资企业07.1.1取得投资,成本为410万元,持股比例10%,07年全年实现净利100万元,但是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150万元股利,那么我们在收到股利的时候这样来核算:
(1)应收股利-=150*10%=15万元
(2)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10%=10万元(这是投资后累积实现的净利润的分配额)
(3)实际会收到15万元,但是其中只有10万元才是理论上真正要得到的,那么多出来的5万就叫做投资前产生的,那么就是要冲减取得时的成本.在这里就是用5万元去冲减取得成本410万元,也就是说这样过后投资的账面的成本就是405万元,不再是取得时的410万元.
分录如下:
(1)借:长期股权投资410
贷:银行存款410
(2)借:应收股利15
贷:长期股权投资5
投资收益10
说得有些啰嗦,希望对你的理解有所帮助.慢慢来吧,刚开始我也是迷糊的,通过做题才偶然得以认为真正的理解了.仅供参考吧.

3.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是什么

成本法是将投资企业和被投资单位视为两个彼此独立的会计主体,投资方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因此,投资方只有在收到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或对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确认投资收益。
一、股东以技术出资吗
如果技术方不以专利形式,不能以货币计价,可以转让,则不属于公司法承认的出资类型,应特别约定:第一种:技术方只提供少量现金出资,如1%,但《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规定,各股东权益、表决权、股利权的比例,股东出资1%的,可以享有99%的表决权和股利权,这是公司法允许的。第二类:技术方的现金出资由投资者提前支付,股利以后使用。以上两种方式需要对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达成特别协议,不能随意应用模板,否则容易出错。
二、如何维护股东自身利益
1、小股东拥有知情权。股东有权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包括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还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若小股东遇到阻挠,经法定程序后,可以向法院提起知情权诉讼。2、股东派生诉讼。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特别是受到有控制权的股东、母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的侵害而公司怠于行使诉权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以自己名义为公司的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间接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3、股东拥有股利分配请求权。当公司有可供分配的盈余时,控股股东以各种理由不正当地拒绝派发盈余或者过分提取任意公积金而损害股利分配权。大股东往往担任公司高管,可以通过薪水、奖金获得回报,小股东则被排除在管理层之外,无法获得任何利益。小股东可以请求按照自己的持股比例分配股利,但提起诉讼,要以股东会已通过分配决议或者在公司章程中已约定的盈余分配方案为前提。4、小股东行使退股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若公司拒绝的,股东可以提起请求收购股份诉讼:(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5、请求解散公司。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当公司陷入僵局,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或者控股股东压制小股东,严重影响小股东利益时,股东可以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在法院判决后,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算分配。
三、股份有限公司新股发行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发行新股须具备以下条件:
1、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
2、公司在当前3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
3、公司在当前3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
4、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是什么

4.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是什么

法律分析:成本法是将投资企业和被投资单位视为两个彼此独立的会计主体,投资方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因此,投资方只有在收到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或对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确认投资收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 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5. 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异同点是什么?


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异同点是什么?

6. 长期股权投资用成本法核算,在什么情况下要确认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只有在出售转让以及收到股东分配利息或者股利的时候确认投资收益,期间因参股而取得的收益或损失不做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一般不调整其账面价值。只有在收到清算性股利和追加或收回投资时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

注意:
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不管有关利润分配是属于对取得投资前还是取得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

7. 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异同点是什么?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首先成本法和权益法下“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核算都体现了客观性、真实性和谨慎性原则;其次是两种方法对投资收益核算都体现了配比原则。具体而言:对于被投资企业宣告的现金股利属于投资企业投资之前实现的盈余会计处理,体现了收入和成本配比,在确认投资收益时的时限要求则体现了时间配比。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成本法核算主要在于合理确定投资后将来可能收回的投资成本,因此只设置一个科目核算其投资成本;权益法核算主要在于确定投资后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权益和责任,因而设置了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其投资成本和损益及变动。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受资企业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一般不做调整。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只要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了,投资企业也会随之进行调整。具体见下表: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异同  账面价值成本法投资后按实际成本确认账面价值,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追加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 权益法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会计事项成本法权益法取得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的差额 不确认如果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低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的差额,调整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高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的差额,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上述差额)被投资单位权益  变动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按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 不作账务处理 确认投资收益(亏损时作相反分录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作为当期投资收益处理。且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若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利超过这个分配额的部分,应当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冲减投资成本) 投资企业按表决权投资本比例计算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成本)〔分得的股利高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的实现的净利润中投资单位所占的份额的部分〕收到现金股利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异同点是什么?

8. 成本法转权益法怎么确认投资收益

权益法下:
(一)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实现净利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二)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亏损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三)被投资企业资产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成本法下:
(一)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实现净利时:不做处理
(二)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亏损时:不做处理
(三)被投资企业资产宣告发放股利时,按照教材的说法是要分清楚是投资前和投资后,也就是说在你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前实现的股利要冲减你取得时的成本,投资后实现的股利做为投资收益,投资后实现的股利就是按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的分配额.
这里可以分两步来理解和计算:
(1)计算应收股利=宣告发放的股利总额*持股比例
(2)计算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润(题目中一般都会有告诉)*持股比例
(3)将(1)和(2)进行对比,如果(1)-(2)有余额,那么这个余额就是多发放的股利,也就是不属于我们投资后的,冲减以前的成本;如果是负数,就是说少发给我们的,如果以前期间我们有冲减成本的话,就要把以前冲成本的给转回来确认投资收益.
举个简单一点的例子吧:比如说投资企业07...权益法下:
(一)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实现净利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二)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亏损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三)被投资企业资产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成本法下:
(一)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实现净利时:不做处理
(二)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亏损时:不做处理
(三)被投资企业资产宣告发放股利时,按照教材的说法是要分清楚是投资前和投资后,也就是说在你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前实现的股利要冲减你取得时的成本,投资后实现的股利做为投资收益,投资后实现的股利就是按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的分配额.
这里可以分两步来理解和计算:
(1)计算应收股利=宣告发放的股利总额*持股比例
(2)计算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润(题目中一般都会有告诉)*持股比例
(3)将(1)和(2)进行对比,如果(1)-(2)有余额,那么这个余额就是多发放的股利,也就是不属于我们投资后的,冲减以前的成本;如果是负数,就是说少发给我们的,如果以前期间我们有冲减成本的话,就要把以前冲成本的给转回来确认投资收益.
举个简单一点的例子吧:比如说投资企业07.1.1取得投资,成本为410万元,持股比例10%,07年全年实现净利100万元,但是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150万元股利,那么我们在收到股利的时候这样来核算:
(1)应收股利-=150*10%=15万元
(2)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10%=10万元(这是投资后累积实现的净利润的分配额)
(3)实际会收到15万元,但是其中只有10万元才是理论上真正要得到的,那么多出来的5万就叫做投资前产生的,那么就是要冲减取得时的成本.在这里就是用5万元去冲减取得成本410万元,也就是说这样过后投资的账面的成本就是405万元,不再是取得时的410万元.
分录如下:
(1)借:长期股权投资410
贷:银行存款410
(2)借:应收股利15
贷:长期股权投资5
投资收益10
说得有些啰嗦,希望对你的理解有所帮助.慢慢来吧,刚开始我也是迷糊的,通过做题才偶然得以认为真正的理解了.仅供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