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关于“赎罪劵”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024-05-06 16:46

1. 历史:关于“赎罪劵”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无耻到了极端。Borgial自己和自己的私生女通奸。被其手下红衣主教卡尔文所发现了。所以其手下红衣主教卡尔文愤怒的喊出了:“救赎的价值,弹性等于零!”就是说,你要是犯下了基督教的七宗罪,不管买不买赎罪卷都不能获得救赎,要下地狱! 既然买不买赎罪卷都不能赎罪,那么我们就不买啦!那么不买赎罪卷怎么获得上帝的救赎呢?经过多年的争论,马丁路德金喊出了当时的最强音,就是新教伦理:“1.任何人不需通过教会就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2.救赎的唯一方法是以自己的成就证明上帝的伟大,为上帝增加荣耀!”通过这种思想的传播,产生了资本主义精神!就是所谓入世禁欲主义。资本家挣了钱再也不消费了。二十不停地扩大再生产(买厂买地皮买工人),极大地节省了资本的浪费,极大地推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实质不是花钱购买劳动力,然后剥削么。原先挣了钱给了教会,所以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没钱怎么雇人干活?即是强制干活那也不是资本主义,那是奴隶制。所以宗教改革的真正意义就是诞生了新教伦理,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

历史:关于“赎罪劵”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 1517年,谁起来反对赎罪券,引发了宗教革命运动

1517年,(马丁·路德)起来反对赎罪卷,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脱离罗马天主教的新宗派——路德宗 ...

3. 1517年,是谁起来反对赎罪券,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1517年开始  经过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  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  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  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内容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1517年,是谁起来反对赎罪券,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4. 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劵与文艺复兴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来看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发展的第一步 十三世纪的有识之士打破封建思想制度的束缚 以古希腊文化作为载体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宗教改革运动是思想体系发展第二步 封建制度衰败 而宗教神学依然统治欧洲 宗教改革沉重的打击了神学势力 将宗教一分为三 广泛传播了新思想 并为资产阶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阶级基础

5. 物理学史关于运动的两种量度的争论是如何提出的?

本文简略介绍由莱布尼茨挑起的一场在科学史上非常著名的学术争论,即关于运动的量度的争论,一派主张以mv 2作为运动的量度,另一派主张以mv作为运动的量度,两派的争论和对峙长达半个多世纪。 
17世纪是力学蓬勃发展时期,力学运动规律相继揭示和总结出来,而对其它运动形式还说不上有什么规律性的知识,“运动”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了解为力学运动或机械运动,即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而变化。为了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和把握力学运动规律,科学家们都希望能找到一个恰当的量来表征物体的运动量,这就是运动的量度问题。哲学家们也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有了运动的量度,才能阐明运动不灭原理。 
伽利略曾经指出,物体运动的大小和物体的量与速度的乘积成正比。笛卡尔继承了这一看法,把物体的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运动的量。他在1644年出版的《哲学原理》一书中,把他从碰撞问题研究中概括出来的运动量守恒的规律推广到全宇宙,认为宇宙的运动量是守恒的。这是人类思想史上关于运动不灭原理的最初表述。笛卡尔的后继者们进而把运动量解释为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乘积mv,并以mv作为运动的量度。牛顿在这个问题上与笛卡尔持同一观点。这样,在17世纪的好几十年间,mv就成为众所公认的运动量度。 
到17世纪80年代,莱布尼茨率先对笛卡尔派的运动量度提出批评。他于1686年发表了“对笛卡尔等人在自然规律方面的显著错误的简短论证”。文中以落体运动为例,指出笛卡尔的运动量与伽利略的落体定律之间存在矛盾,认为应该以 mv2作为运动的量度。莱布尼茨把mv2 称为活力,把静止物体产生的压力或拉力称为死力。他指出,在考虑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装置的平衡问题时,计算mv的数值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只承认mv守恒,不承认活力mv2守恒,就不能阐明运动不灭原理。 
此后,莱布尼茨派与笛卡尔派在运动的量度问题上各自强调自己所依据的事实和推理方法,长期相持不下。欧洲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卷入了这场争论,并且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学派。争论有效地推动了关于运动量度问题的深入探讨。莱布尼茨派虽然坚信mv2 是运动的唯一量度,但也不能否认mv在许多场合下的有效性。笛卡尔派虽然力图把mv2 化归为mv,以坚持mv是运动的唯一量度,但也不能否认mv2 这个量的重要性。 
1743年,法国科学家达朗贝尔(1717—1783)在其《动力学》一书的序言中,对这场争论作了总结性的评述,按照当时力学所达到的比较全面的认识水平对mv和mv2的性质作了分析,肯定了两种量度都是有效的,从而以所谓“达朗贝尔的判决”平息了这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19世纪以后的力学家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 ( f 是作用于物体的力,m 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如果从运动的时间t方面看力的积累作用,用动量的变化(f t = mv2-mv1)来表现;如果从运动的距离s,即空间方面看力的积累作用,则用动能的变化(f s =1/2mv22 –1/2mv21)来表现。任何一个运动系统都有一定的动量和动能,分别服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都是刻画物体运动不可缺少的物理量。 
达朗贝尔的“判决”曾经起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于 mv和mv2的区别弄得比较清楚了,不再简单地承认一个、排斥一个,而是考虑问题的性质和需要,选用一种量度或是运用两种量度。运动的量度问题似乎就这样解决了,那么,怎样看待这场争论呢?达朗贝尔曾说这是一场“毫无益处的咬文嚼字的争论”,不少科学家也跟着说这是“毫无价值”的争论,而且也没有兴趣去探求对这两种运动量度的更加深刻的理解了。 
恩格斯却很重视这场争论,他说:“看起来还不能把这场争论完全归结为一场毫无益处的咬文嚼字的争论,这场争论是由莱布尼茨这样的人物反对笛卡儿这样的人物而引起的,而且又有康德这样的人物参加,他的第一部洋洋巨著就是为这场争论写的”。恩格斯对两派的分歧、达朗贝尔的“判决”以及各有关人物的观点作了认真的考察,在1880―1881年间撰写了一篇专题文稿“运动的两种量度——功”,指出“必须弄清楚为什么会有两种量度”。他认为“运动的不灭不能仅仅从数量上去把握,而且还必须从质量上去理解”,应该依据19世纪所发现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来理解运动量度的意义,mv和mv2的区别在于,只有mv2才是机械运动转化为其它运动形式的能力的一种量度。 
关于运动量度的这场历史争论表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事实去研究同一问题时,是会提出不同的见解的。科学认识的历史是不同的观点不断争论的历史。通过争论,帮助人们的认识从片面走向全面,从浮浅走向深刻。科学争论是推动科学进步所必需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应该忽视或蔑视的。

物理学史关于运动的两种量度的争论是如何提出的?

6.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有何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如下:
1、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它领导人民大众展开了翻地反封建的斗争,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五四运动中,在爱国心的驱使下,不少的国人开始抵制“日货”,抵制外国的生产工业产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3、五四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五四运动举起的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的绝对统治地位。五四运动还促进白话文的兴起,促使中国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也大大的充实了中国文化。
五四运动还是一次独特的思想文化革命,在宣传新思想上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7.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为人民所接受和肯定。这场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理论准备,对于端正思想路线,纠正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打破了过去盛行的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逐渐端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大规模进行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揭开了两个拨乱反正——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序幕。
思想路线上,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以阶级斗争为纲”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代替。 

扩展资料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解放思想
邓小平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的讲话,是对持续半年之久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重大意义的充分肯定和理论上的科学总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解放思想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8. 赎罪券的滥用是导致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试分析16世纪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当时的罗马教皇是利欧十世(Leo X,1513-1521),生活豪侈淫佚,而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罗马天主教会宣布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在钱柜叮当一响,就可以使购买者的灵魂从地狱升到天堂。这是罗马天主教会掠夺西欧各国人民钱财的卑劣手段。赎罪券因此而变质为教会搜刮钱财的工具,引起了宗教人士及百姓的不满,马丁·路德写成《九十五条论纲》,斥责教皇的无耻行径。
  由于出售赎罪卷的行为,因而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路德派、加尔文派、圣公会等宗教派别产生,因而出现了基督新教。而且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出现了印刷术,使得此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