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学家有时会向决策者提出相互矛盾的建议

2024-05-11 14:15

1. 为什么经济学家有时会向决策者提出相互矛盾的建议

答:经济学家对同一个问题作不同建议的主要原因有两条:  ①经济学家们可能对不同理论的正确性或重要参数的大小有不同的判断。 ②经济学家们的价值观可能不同。

为什么经济学家有时会向决策者提出相互矛盾的建议

2. 为什么经济学家意见分歧

答:因为每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劳务或物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各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使世界经济的总产量增加,同时相互间进行贸易,每个国家的消费者都可以消费的物品和劳务,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实现更大的繁荣。

3. 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会对后人...

  把一个现实的经济事件比作一棵大树,经济学家努力看清晰的是树干,努力从纷繁的事件中抽象出大致合理的逻辑,而历史学家可能试图看清每一个树杈,甚至每一片树叶,不断地丰富事实。

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会对后人...

4. 领导为什么不是经济学家当

经济学家一般是打工的,当不了领导!经济学家一般都是提出建议,决策部分是又领导来决定!

5. 经济学家为何经常存在意见分歧

经济学家存在意见分歧那是绝对正常的!因为,在经济里,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经济是一门涉及学科很广的科目!  它既包括了金融,财务,统计,数学等等的科目!   经济学家的意见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他们的问题的!当然,也有统一意见的时候,但是是比较少的!  在那些越是有名声的经济学家,越是越存在更多的意见分歧,那就表明了对于经济界来说,是一间好事情!这样才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多作贡献!

经济学家为何经常存在意见分歧

6. 哪些政府部门经常依靠经济学家建议

财政部,外经贸部,商务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发改委,交通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审计署,海关总署,工商管理总局,质总总局
......

7. 为什么科学家或经济学家总是今年这个结论,明年那个

有一条关于经济学家的谚语是这么说的:“就算你让全世界的经济学家躺在一起,他们也不会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句话意在批评经济学家总有众多观点,对同一件事总会提出多种不同的政策建议。
但是这句话对经济学家来说也是非常不公平的,毕竟在很多事情上经济学家达成了共识,比如:房屋租金管制在经济上是低效的,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关税通常保护的是那些效率低下的产业,消费税比所得税对穷人更加不利等。
经济学家的观点有时候确实存在分歧。当理论出现分歧时,通常是因为经济学家看待世界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不确定用哪个理论最为合适,或者我们可以说经济学家持有各自的价值判断。举个例子,一些经济学家提议对富人多征税来补贴穷人;另一些则提出对富人少征税来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加大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快速发展。前者所蕴涵的价值判断就是帮助穷人比发展经济更为重要,而后者的价值判断正好相反。问题是很多时候经济学家并没有明确自己的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并不清楚他们的观点哪些倾向于客观事物本身(科学性),哪些基于价值判断。

为什么科学家或经济学家总是今年这个结论,明年那个

8. 中国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

  丁学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
  2005年10月26日15:09

  2005年无疑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多事之秋。民众和网络不绝于耳的批评和指责,使一向风光无限的主流经济学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对中国经济学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可能将成为我们对改革路径的反思和探讨的由头。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华工商时报》: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中国思想界的舞台上几乎只有经济学家在长袖善舞,经济学家因对政府决策独特的影响力而成为社会科学界最为耀眼的明星。与此同时,我们几乎听不到来自其它学科的任何声音,你怎样看这种现象?

  丁学良:我想这是因为在过去长达25年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把一个社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更高目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我们改革的制度和政策。我们总是在一段时间里,让一个目标压倒一切目标,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的改革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一些利益集团已经建立起来,等我们要纠偏的时候才发现要付出的代价已经很高。

  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的思想界几乎听不到其它学科发出的声音,而老是经济学家在唱独角戏,就是因为在这些年里,很多人误认为发展经济就是经济学的事情。其实不是,在任何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里,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法律、社会学、政治学包括经济学本身还有不同的学科,他们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在某一个具体政策上。不同学科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大,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像社会学重视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公正,法学重视的是程序的公正,而政治学最重视的是政府的效率和成本。不可以剥夺其它学科只让某一学科讲话,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重点,这就是为什么在英文里,社会科学是复数而不是单数。只有让不同学科的人在一种正常的、常规的方式下,互相对话、互相辩论,然后才能让决策层汲取不同学科的合理经验,使之变成一个综合工程中的合理元素。

  《中华工商时报》:在您看来,中国的经济学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上?

  丁学良:在西方经济学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公共的学科,经济学和物理学、数学一样,所讨论的都是非常专业化的问题。经济学怎么可能变成一个很Pub lic(通俗的)的学科呢?

  中国的经济学太热闹了,什么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什么问题他们都敢谈,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学还远远没有走到经济科学的门口来,经济学在中国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学,严肃的学科一般不可能是闹哄哄的。

  《中华工商时报》:您怎样看由经济学家倡导并参与制定的政策所造成的失误,如教育改革?

  丁学良:在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很多所谓的经济学问题其实都不是经济学问题,在国际上,这些问题属于其它学科研究的领域,就是因为不让其它学科讲话,才出现了搞经济研究的人什么都可以谈的情况。再加上在中国,经济学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学,所以很多不是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和讨论方式,最后都以经济学的名义在说话。这样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不出问题才怪。

  《中华工商时报》:为什么最近一、两年民众和网络对主流经济家有那么多的批评和指责?

  丁学良:民众和网络对主流经济学家的批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把太少的精力用来做经济科学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来为某一利益集团说话。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你能找到为不同产业代言的人,在西方也能找到,但很少。西方从事经济科学研究中最优秀的人不是这样的,这样的人只能受银行、投行的雇佣,从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国绝大部分所谓的经济学家所做的事情和西方国家银行里的经济分析师比较像,他们是为一个产业说话,只是水平还不如他们。国外最好的经济学家都是在全世界最好的经济系当教授、做研究。

  《中华工商时报》:您觉得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

  丁学良:最多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有的经济学家还没有对经济科学做什么样的贡献就想着获诺贝尔奖。

  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而不能把它当做个人发财、出名和当官的路子。如果那样的话,是不可能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来的。在西方,也有经济学家当大官,但他们是在经济学领域做出非常独立的、优秀的研究后,才短期进入政府或大银行等部门,然后他们会很快就回到经济科学的研究中,而并不是研究做的不怎么样就开始想着赚钱和当官。(记者曲力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