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财产性收入

2024-05-11 19:53

1. 如何增加财产性收入

十七大代表、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驻地说: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如何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制度层面上有许多工作可做:
创新金融管理体系,让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同时强化对现有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规范。而除了创造条件让中国百姓拥有更多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体系创新,让百姓拥有并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也是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的题中之义。
进一步加大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在拆迁、征地、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利不受侵犯。进一步明晰产权,并且让它们成为可以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广泛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占全国土地和私人住宅绝大多数份额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民住宅,还不能抵押、不能自由上市流转。中国平均每天大约有53个村落从地图上消失。由于不能自由流转,其中大量土地和房屋长年荒废,影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一、财产性收入定义
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
1、工资性收入(工资等)68.9%
2、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22.8%
3、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6.4%
4、财产性收入1.9%
测算来看,2006年,中国内地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0多元人民币。虽然基数小,但是发展潜力很大。拿这两年来说,相比上一年度,2005年增幅为19.7%,2006年增幅为26.5%。
二、财产性收入来源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自己动产或不动产的交易、出租等方式来获得财产性收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金融产业的成熟,人们逐渐逐渐增加了新的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成为了大家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现如今,有了互联网,网络上的全新模式又成了财产性收入的又一来源。自国外兴起P2P网络借贷平台之后,国内的相关平台也逐渐繁荣,较为出名的有宜信、诺诺镑客、人人贷等。

如何增加财产性收入

2. 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组成部分之一。农民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家庭经营费用、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内部亲友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纯收入包括四个方面:(1)工资性收入; (2)家庭经营收入;(3) 转移性收入; (4)财产性收入。其中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最小。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财产性收入的定义 

  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也就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是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从近几年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虽然都有较大提高,但财产性收入总量小、占比低的情况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 

  十七大报告首提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即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一是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目前,收入差距一方面来自劳动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来自财产性收入差距,我们不仅要防止劳动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更要防止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只有让更多的家庭学会理财,才会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当然鼓励财产性收入只是我们的起点,决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的终点是共同富裕。二是有利于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让群众分享发展成果不仅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资中县财产性收入的基本情况 

  1、农民财产性收入偏低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来源。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资中县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2010年资中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343元,其中财产性纯收入93元,占纯收入总数的1.7%;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457元,其中财产性纯收入5元,占纯收入总数的0.1%;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其中财产性纯收入27元,占纯收入总数的0.4%。与2010年相比,2012年资中县农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降低了1.3个百分点;与2011年相比,则上升了0.3个百分点。威远县2010年、2011年、2012年财产性收入是全市最高的,但财产性收入也分别只占人均纯收入的2.4%、2.4%、2.7%。(详见附表1)这说明财产性收入只是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 

  2、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单一 

  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以土地出让、储蓄利息为主。目前,我县农民除了银行存款和土地出让并无其他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3、财产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小 

  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低,也不太稳定。近几年来,随着各项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村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同时加大了外出务工农民培训力度,农民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农民务工增长较快,农民收入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财产性收入也不断提高,但总量仍然偏小,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小。2012年,资中县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27元,同比增加22元,增长4.4倍,但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仅2.3%。 

  三、财产性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农民收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财产性收入比重有所上升,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亮点。但财产性收入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还比较少,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也就是少数高收入者获得了绝大多数的财产性收入。 

  2、财产性收入比重还比较低。2012年,资中县农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仅27元,仅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0.4%。 

  3、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途径还比较狭窄,主要是通过利息、出租房屋收入所得、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得。 

  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措施 

  近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鼓舞下,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提高,但财产性收入总量小,占比低的情况比较突出。为此建议进一步优化政策,推进体制改革,拓宽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加快农民的财富积累。 

  1、以创业促生财。促进就业创业;强化保障帮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对有创业潜力和初始创业意愿的农民实施创业辅导和培训,提供创业补贴和创业服务。建立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机制,鼓励农民将自己的农田依法自愿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包括家庭、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种植主体。同时,对种植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完善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建议对种粮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小规模小补,大规模大补,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对带动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和扶持。 

  2、以土地改革促生财。完善土地流转;提高征用土地标准;赋予市场主体地位,增加基于土地的财产性收入。要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及公有产权的性质不变的基础下积极推动土地要素资本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产权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探索,大胆推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要素产权交易流转市场,充分发挥土地的增值保值作用。 

  3、以农房改造促生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稳妥推进“两置换一转化”;扶持发展房东经济;探索改革安置房产权制度,增加房屋的财产性收入。 

  4、以股息促生财。加大探索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推进农村股份合作社改革;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推进各类富民合作社,增加股份的财产性收入。开展农村土地折资入股试点,增加农民分红等资产性收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5、以余钱促生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着力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增加资金的财产性收入。由于农民资金投资渠道窄,也由于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极少开拓农村市场,农村金融服务不断退化萎缩,农民难以接触到理财产品,难以获得有效投资渠道。再加上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目前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中老年人,学历普遍较低,金融机构也基本没有开展农民投资技能培训,农民把握投资能力总体较差。农民不但难以通过投资获得收益,还要被迫接受通货膨胀高企带来的实际负利率情况,这制约了农民依靠自有资金增加收入。希能不断强化农民资金储蓄投资收入。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获得存款利息提供常规服务。二是增加农民贷款收入,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三是增加农民投资收益。 

  五、政府该如何做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群众财富增长提供一些多元化的途径。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是农村基层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必须设法让群众先有财产。收入和财富是一个存量和流量的关系,我们所有的财富都是由收入转化而来的。要引导群众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劳务经济、第三产业等,通过农村经济增长带动群众收入增长,通过收入增长来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样,才能使群众家有积蓄,有财可理,从而有条件实现财产性收入。 

  2、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体制,充分调动群众的创业热情,充分激发群众的创业欲望,引导群众树立“人人当老板、人人争创大业”的思想,敢闯、敢拼、敢干,让一切创业智慧都充分燃烧起来,让一切创业热情都迸发出来,努力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为推动经济增长、加快财富积累创造良好条件。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意味着群众的收入不仅来自工资等所得,而是趋向多元化。一是要创造平台,建立有利于群众多元化投资的渠道,引导群众积极、稳妥、合理投资,减少投资的盲目性;二是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控制农资价格,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民收益水平。要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劳动报酬在市场分配中的比重,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和财产性收入提供经济基础;三是要提升群众的理财观和理财水平,使普通群众成为懂投资、懂理财的行家里手,使他们逐步从存款保值向投资生财转变,引导他们不但通过储蓄、债券、股票、基金、保险、不动产投资等金融产品的投资获得股息、利息、分红,而且通过其他投资兴办第三产业或者从事其他行业来使自己的财产增值。要积极推进物权管理办法改革,进一步明晰群众的房屋、土地等产权,让它们成为可以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广泛交易交流的金融资产,让群众原来死的不能动的财富转变成可以再生更多价值的活资本,从而有效解决群众住宅、土地不能自由流转、大量土地房屋长年荒芜的问题,有效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4、依法保护合法财产。要从宏观上不断完善以《物权法》为基础的有关财产权的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尤其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征用群众财产过程中,要确保群众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不受侵犯,使“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落到实处。

3. 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为农民宅基地增权。
2、借助不动产统一登记保障农民的财产权。
3、有步骤落实土地财产权的抵押担保权能。
4、创新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增长的市场化投资途径。
财产性说明:
1、财产性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组成部分之一。农民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家庭经营费用、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内部亲友后的收入总和。
2、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4. 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以创业促生财。促进就业创业;强化保障帮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对有创业潜力和初始创业意愿的农民实施创业辅导和培训,提供创业补贴和创业服务。建立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机制,鼓励农民将自己的农田依法自愿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包括家庭、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种植主体。同时,对种植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完善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建议对种粮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小规模小补,大规模大补,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对带动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和扶持。 

  2、以土地改革促生财。完善土地流转;提高征用土地标准;赋予市场主体地位,增加基于土地的财产性收入。要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及公有产权的性质不变的基础下积极推动土地要素资本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产权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探索,大胆推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要素产权交易流转市场,充分发挥土地的增值保值作用。 

  3、以农房改造促生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稳妥推进“两置换一转化”;扶持发展房东经济;探索改革安置房产权制度,增加房屋的财产性收入。 

  4、以股息促生财。加大探索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推进农村股份合作社改革;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推进各类富民合作社,增加股份的财产性收入。开展农村土地折资入股试点,增加农民分红等资产性收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5、以余钱促生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着力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增加资金的财产性收入。由于农民资金投资渠道窄,也由于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极少开拓农村市场,农村金融服务不断退化萎缩,农民难以接触到理财产品,难以获得有效投资渠道。再加上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目前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中老年人,学历普遍较低,金融机构也基本没有开展农民投资技能培训,农民把握投资能力总体较差。农民不但难以通过投资获得收益,还要被迫接受通货膨胀高企带来的实际负利率情况,这制约了农民依靠自有资金增加收入。希能不断强化农民资金储蓄投资收入。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获得存款利息提供常规服务。二是增加农民贷款收入,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三是增加农民投资收益。

5. 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收入

十七大代表、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驻地说:“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如何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制度层面上有许多工作可做:创新金融管理体系,让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同时强化对现有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规范。而除了创造条件让中国百姓拥有更多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体系创新,让百姓拥有并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也是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的题中之义。进一步加大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在拆迁、征地、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利不受侵犯。进一步明晰产权,并且让它们成为可以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广泛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占全国土地和私人住宅绝大多数份额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民住宅,还不能抵押、不能自由上市流转。中国平均每天大约有53个村落从地图上消失。由于不能自由流转,其中大量土地和房屋长年荒废,影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收入

6. 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以创业促生财。促进就业创业;强化保障帮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对有创业潜力和初始创业意愿的农民实施创业辅导和培训,提供创业补贴和创业服务。建立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机制,鼓励农民将自己的农田依法自愿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包括家庭、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种植主体。同时,对种植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完善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建议对种粮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小规模小补,大规模大补,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对带动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和扶持。     2、以土地改革促生财。完善土地流转;提高征用土地标准;赋予市场主体地位,增加基于土地的财产性收入。要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及公有产权的性质不变的基础下积极推动土地要素资本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产权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探索,大胆推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要素产权交易流转市场,充分发挥土地的增值保值作用。     3、以农房改造促生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稳妥推进“两置换一转化”;扶持发展房东经济;探索改革安置房产权制度,增加房屋的财产性收入。     4、以股息促生财。加大探索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推进农村股份合作社改革;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推进各类富民合作社,增加股份的财产性收入。开展农村土地折资入股试点,增加农民分红等资产性收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5、以余钱促生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着力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增加资金的财产性收入。由于农民资金投资渠道窄,也由于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极少开拓农村市场,农村金融服务不断退化萎缩,农民难以接触到理财产品,难以获得有效投资渠道。再加上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目前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中老年人,学历普遍较低,金融机构也基本没有开展农民投资技能培训,农民把握投资能力总体较差。农民不但难以通过投资获得收益,还要被迫接受通货膨胀高企带来的实际负利率情况,这制约了农民依靠自有资金增加收入。希能不断强化农民资金储蓄投资收入。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获得存款利息提供常规服务。二是增加农民贷款收入,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三是增加农民投资收益。

7. 如何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确定“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的又一政策亮点,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要依法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居民财产性收入,一般可分为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收入,主要是通过交易、出租财产权或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租金、专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出让纯收益等。法律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尤其在拆迁、征地、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要依法确保公民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利不受侵犯。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要更加重视规范市场秩序和完善制度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基本形成,劳动以外生产要素分配的份额有所增长,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比重不到3%,主要是利息、出租房屋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得。今后,多渠道增收空间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产品投资。目前的储蓄、债券、保险和理财产品依然是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还有股票、期货、黄金、外汇市场收益,为此,要适度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逐步缩小存贷款利差,保护存款人权益;继续规范资本市场,重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通过创新金融体系、强化投资理财渠道监管、规范交易方式、探索网络交易模式,让居民拥有更为多样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加强上市公司监管,规范可持续回报股东的分红制度。二是实业投资及租赁服务。如房屋租金、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分红、投资收藏品、房地产等市场,还包括明晰不动产权,按需将其抵押、转让、出售、出租,乃至形成可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为此,要完善政策法规,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此外,由于农民与城镇居民不同,既可利用土地等资源获得家庭经营收入,也有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还有极少量资本市场收益。因此,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政府要继续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如何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8. 如何增加家庭的“资产性收入”

随着中产阶层的扩大,今后拥有资产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增加家庭的资产性收入就成为广大中国中产阶层的一项重要任务。资产性收入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家庭理财。目前在我国理财产品还比较少的社会大环境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家庭理财。 一、房地产投资。由于大城市房价很高,所以房子投资资金会很大,但是如果家里有几十万的话,首选房产投资,中国自从有商品房以来,似乎投资房产的亏损很少,所以闲散资金还是首选房产投资。 二、要通盘筹划资金的分配。收益越高的产品,风险越大,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进行资金分配,如果具有金融投资知识,可以考虑10%的资金做股票、期货、投资基金、电子盘黄金之类的产品。这些产品风险大,但如果有投资知识的话,收益会很大。 三、储蓄对每个家庭都是必不可少的,个人认为储蓄的资金应在50%左右,最少也得在40%,储蓄虽然利息较低,但是储蓄是最保险、最稳妥、最方便的提取资金的工具。银行会经常发售一些国债,这也可以看作储蓄的衍生品。 四、银行理财产品,现在每家银行都有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差不大,个人认为可以拿出10%的资金做一下,一般都是5万起步,如果资金太少了,银行就不会帮助理财了。 五、理财型保险产品。目前大保险公司也开发了理财型保险产品,长期算下来,应该比储蓄收益要高,并且还具有保障功能,所以,个人认为可以拿出10%的资金购买保险公司的理财保险产品。 六、其他保险产品。保险产品很多,保险的主要功能在于保障,所以个人认为其他的保险产品也应保持一定持有,资金额在10%左右。 (注:以上全为个人观点,据此投资,盈亏自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