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发展前景?

2024-05-21 16:06

1. 中药的发展前景?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又是我国医药经济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现代化是提升中药产业的重要途径。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各种变化及21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给中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世界医药市场,就成了中国中药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司。该司产业处处长顾大伟博士就我国中药产业的行业前景、现状、发展思路和近期主要工作目标作了详细的阐述。 
医药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热点,作为医药行业的分支,中药行业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顾大伟认为,中药行业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全世界公认的国际化产业,在国际最新标准划分的28种产业中,医药品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出口量增加最快的5类产品之一。预计未来10年里,全球药品销售额每年将增长7%左右,到明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406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6800亿—72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植物药市场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势头,在现有每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基础上,正以平均1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另据国际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国际植物药将快速增长至1000亿美元,达到国际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6—1/4。 
随着全球范围“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和对化学药品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国际市场对中药的欢迎度在逐渐增强。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药正在走俏,这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低,仅为美国的1/40,药品消费的空间是巨大的。 
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中药在我国使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积累,拥有系统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与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相比,具有风险低、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显著优势,是参与药品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和解决12亿多人口用药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制药业,特别是中成药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99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到384.56亿元。目前,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涌现了一批中药骨干企业和市场龙头品种,由于现代中药产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而且有国家强大的产业政策导向,中药产业已成为投资者选择的热门行业。中药产业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国外天然药物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而有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并不理想。在中药行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加严峻的挑战、更加激烈的竞争会随之而来,国外企业将抢滩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国外企业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际植物药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中药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和效益却在下滑,1996年—1998年连续3年滑坡,1999年略有回升,但市场份额不足5%,而日韩两国却占到了25%。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他们在无传统经验和理论的情况下,依靠现代科技理论取得了产业化成功之路,并大举向我国市场推进。 
2、国外企业竞相低价收购我国中药材资源的情况愈演愈烈,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国外企业凭借其资本、技术、产品优势,设置高门槛的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屏障。 
3、生物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等,都对我国中药产业构成了全方位威胁。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积极意义上讲,机遇带来有利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挑战则是激励发展的内在功力。 
我国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蓄势待发,中药行业正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在谈到中国中药产业的现状时,顾大伟说,改革开放20年,我国中药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有需求、实施高技术改造的中药骨干企业;已有了一批可以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通过实施“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为中药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一批可应用的成果,并初步形成了中药产业化的科技支撑条件,拥有了良好的政策及融资投资环境。总之,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毫不客气地讲,我国中药产业正萌动着蓄势待发的巨大能量,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我们不能否认,我国中药产业家底较薄弱,相对落后,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重复产品多,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现象和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但主要问题是产业过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几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先进适用的制备工艺、高新技术和装备,急需推广应用。当今医药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正朝着制造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因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质量的稳定性。然而,作为需高度保证产品质量的中药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及其装备却严重滞后,与国外有20年的差距,尤其是中药提取,精制工艺的科学性、先进性、严谨性距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工艺条件客观化控制程度不高,制造技术及装备缺乏集成化,仍有相当一批中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急需解决。因此,要积极地依靠官、产、学、研、金结合,研究或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实施对中药制药过程中各项单元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组合应用,及其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连续采集和程序化、自动化控制。这是中药产业走向高技术产业化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能将上述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优化,并开发出高质量的控制成套装置和技术平台,按日前1/3的中药企业需要改造的话,仅此一项就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二是我国可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的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急需发展和培育。三是符合中药特点,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急需建立,中药产业化创新体系亟待建立和健全等。如果这些关键问题能得到解决,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必将大大提高。 
在扶持壮大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国家计委有着明确的发展思路,也采取了不少举措来支持中药发展 
顾大伟介绍说,计委在扶持壮大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的整体发展思路是:以疗效优势突出、市场需求量大的现代中药高技术产品为龙头,以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为主体,组织产、学、研、金相结合的队伍,依靠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在政府的扶持指导下,通过实施对中药产业全过程关键环节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全面提高中药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形成中药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快速提高中药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以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基础、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现代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家计委决定采用“专项扶持”的形式贯彻这一战略。通过现代中药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我国中药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开辟新的产业领域,通过强化现代中药产业的基础支撑条件,为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培养一批单品上规模的中药企业,如在抗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哈药慈航等制药企业。特别是加速高技术中药产业化发展,示范应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制剂及生产过程系统控制技术,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药骨干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上全面实现技术提升,建立对全行业进行技术辐射的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促进“大企业、大品种、大市场”战略的实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品的产业化,使我国中药在中国加入WTO后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扶持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药产业(主要指中药种植农业和中药工业)规模到2005年达到年产值800亿—10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中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100—120亿元,占中药工业产值的10%以上,年均递增20%;年实现利税150亿元,年均递增10%,其中利润50亿元,年均递增10%;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占中药工业总值的比重达30%,技术进步对中药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中药工业重点依托企业50个,产值占全行业70%,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品200个,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的30个,超1亿元以上的100个,约占中药产品产值的30%,使中药产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中药的发展前景?

2. 中药的发展前景?

  浅谈中药行业发展前景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组织的中药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10多家知名中药企业的负责人就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推动中医中药协调发展,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新药审批应考虑中药特色】

  “中医药学科规律必须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得到体现。”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以岭首先提出,“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显著特点,但现在的药品审批取消了证候用药,更多强调“一病一方”,一种疾病对应一个中药方,难以体现中药自身特点。

  “如果按照现有审批途径,将来就只有黄连素,而不会有六味地黄丸这样的千古名药出现了。” 中国中医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也在会上提出了类似看法。

  与会者提出,中医药特色淡化关键还是政策问题。新药审批必须考虑中药特色,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规律的药品审批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提出,应当加快研究制订根据中医经典名方所制药品的审批注册方案。“这些经方药已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使用,证明安全有效,没有必要等‘小白鼠点头’才能通过临床审批。”

  据了解,日本就已经把《伤寒论》中所记载的217方全部制成成药,药品享受免检待遇。在我国台湾,根据217方也制成了药品颗粒,同样不需临床试验。但我国大陆,经方药目前还需要迈过临床试验的门槛。

  对此,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已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今年将尽快提出中药经方名单,制定经典方注册办法,使中药发展更符合自身特点。

  王国强还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有益于中医医院研发、生产、使用院内制剂的意见,为中药产业、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源泉。

  【鼓励优质优价 保护传统中药】

  价格问题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另一关键问题。在座谈会上,不少中药企业负责人都提到,现在的药品定价机制“扶弱不扶强”,用好药材做好药的企业反而在政府招标采购中处于下风。与会者呼吁,在政策制定上应当鼓励中成药优质优价。

  以六味地黄丸为例,据了解,目前国内有800多家中药企业都在生产,因药材选料不同,其售价也从一元多到十几元不等。在政府招标采购中,价格低的产品显然更有优势。在四川省的一次药品招标采购中,某知名中药企业就退出招标。房书亭提出,在政策层面应当鼓励优质高效药品,招标不能单看价格,还应当看质量。

  招标采购偏好“越便宜越好”,进入采购名录的药品还需要每年有10%到20%的降价。“无利甚至亏本,也使得企业难以有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空间。”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群认为,选择好药材,生产成本自然要高,但在招标中并不占优势,所以才会出现知名企业退出招标的现象。

  原料和成药“价格倒挂”使得不少低价传统中药退出市场,这也是药企负责人担忧的问题。“物价上涨,药材价格上涨,但药价不动,药品生产企业赔本生产,难以为继。四五十种药典中记载的传统中药已在市面上难觅踪迹了。”全国人大代表、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恩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价水平提高,中药材价格一路走高,但中成药价格并没有大的调整。如保和丸,最初定价3.6元,至今就没有调整过。他建议对中成药价格进行定期调整。

  【加强行业自律 做大做强样板企业】

  “《若干意见》出台,中医药行业有了‘尚方宝剑’,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闫希军说,《若干意见》鼓励中药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行业难以发展。提升中药产业水平,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体现中药特色的大企业,集中力量形成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优质产品。

  2000年全国中药企业不到千家,现在已经达到2000多家,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完全按照标准投料,六味地黄丸的成本价应在7元~8元,而现在市场上不乏售价仅为一两元的六味地黄丸。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江提出,中药行业要加强诚信自律,推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中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孙耀志也提出,加强中药行业整顿,提高药品定性、定量检测标准和水平,清除害群之马。

  李晓恩提出,中药现代化重点要“抓源头”,抓中药材的质量。以前70%的中成药采用野生药材,现在大多数已被加工药材取代。应当提高药材质量标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雁也认为,应当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规范药材种植,通过各种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 我国中药材市场发展趋势如何?

中药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我国早在唐代就已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药材开始进行多品种大规模种植,近年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国家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下,我国中药种植发展壮大,中国中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药资源庞大,中药种植面积总体回升
中药资源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极为广博。物种间的形体构造、生理机能以及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但从自然属性来讲分别属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即我国中药资源基本上是由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三大类构成的。
据统计,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有1280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药用植物占全部种类的87%,药用动物占12%,药用矿物不足1%。

政策支持下,行业未来向好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医药行业的发展下,对中医药的重视逐步加深,2016年健康中国战略下,对中医药在全国健康工作中的认识提高,更加注重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质量。


“十二五”时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我国中药种植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中医药行业政策的不断落地,中药种植科技水平将会不断提升,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基地建设,提高我国中药材产量,提高行业运行质量,未来行业整体向好。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中药材市场发展趋势如何?

4. 中草药种植前景

现在从事中药材前景还是很好的,只要把握好市场需求优势是非常大的。

那么我们说说[如何去发展种植中药材]。

第一点〖观察市场〗,观察市场要观察那种药材市场前景好,市场需求大。怎么去观察呢!你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中药材市场数据,来研究,各大市场都有数据统计。比如半夏,当前价格92市场走动平稳,后市价格会持续平稳或者上升等等。我建议选当年生药材,便于观察,把握市场。

第二点〖把握当地适应条件〗除了观察市场之外,还要把握好你们当地适应种什么药材,气候,海拔,土质都要去研究,比如沙土适合生长什么药材,在结合你们当地的气候,只要没有灾害,保证你种什么成什么,收成一定不同凡响。

第三点〖不断更新〗不管种什么药材都会有个高峰期和缓和期,市场缺口大时,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下手了。市场不缺货时你就可以改种其他品种药材。就这样不断更新,才会有好的出路。

〖注意事项〗有些药材因为引种,好多都用于做种子了,所以导致市场缺货,价格也会猛升,但一旦这些种子生子上市的话,价格会降到你想想不到,所以这点一定要注意。说起猪苓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在前5年价格涨到1斤鲜货卖到了80到100元,都用来下种了,导致市场缺货,价格猛升。而现在呢价格在20左右,这差距让你怎么接受。注意好这点你就会年年得利。以上供做参考!

5. 目前市场前景看好的药材有哪些种类?

目前市场前景看好的药材主要是一些野生品种,有些野生药材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资源有限,加上开发无度,乱采滥挖,破坏严重。只有通过人工栽培才能增加资源,满足需要。但在短期内又难以弥补市场的空缺,造成一些野生药材货源紧张,价格上涨,如甘草、肉苁蓉、独活、秦艽、川贝母、雪莲、冬虫夏草、石斛、天麻、柴胡、白芨、薤白、远志、旱半夏、射干、甘遂、重楼、白头翁、麻黄草、香附等。其中栽培技术难度较大的冬虫夏草、肉苁蓉、雪莲、川贝母及石斛等这些野生药材可能在近期内解决不了,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可望解决,因它们要求的生态条件比较特殊,不是到处都可以种植,加之对其研究尚不深入,所以在短期内较难获得突破。
有些栽培的药材的市场变化也较难预测,如人参、三七、黄连,它的生长年限较长,从种子育苗移栽到收获需6~7年,栽培技术比较复杂,还需搭棚遮阴,加上国家出台保护生态的政策,不能随便砍伐森林,搭棚材料来源有困难,估计它们生产的恢复不会太快;桔梗,其适应性较强,栽培技术比较简单,近年韩国经济已复苏,又会向我国大量进口鲜桔梗腌制咸菜,需要量较大,但因桔梗比较好种,生产恢复很大,一定要关注市场的变化;金银花,清热解毒功效显著,治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近年市场需求量大增,种植地区与面积也都在不断扩大;丹参,对心血管病有较好疗效,新药的研制和开发需要量较大,因为丹参和桔梗一样,适应性较强,栽培方法较简单,生产发展很快,都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
以上所列品种仅供农民朋友选择种植品种时的参考,现在是市场经济,开放政策也更加宽松,农村又是个广阔的天地,市场风云变化莫测,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再作出决策。

目前市场前景看好的药材有哪些种类?

6. 种中药材前景如何

种中药材的前景是非常有前途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由于滥采滥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国家在限制采挖野生中药材的同时,鼓励大力发展种植紧缺中药材,其发展前景为十分广阔。
种植中药材不能盲目发展,应该合理搭配,周期长短结合,面积大小结合。一般来说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品种,效益也很高:一年生的品种受市场供求影响较大,也较容易被囤积者操纵,所以风险较大:多年生的品种市场相对稳定,但价格变化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生产恢复需要时间较长:野生变家种的过渡品种,市场一直看好;大宗药材品种发展起来较稳定,价格较平稳;看涨的品种应在合适的价位应及时出手。

7. 种植药材前景如何

市场决定种植效益
也就是我们说的因市场制宜,中药材市场、制药、出口等成大幅上升事态,中药材品种需求量数以万吨计,而野生资源的消耗,也使得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越来越大。
种植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以今年白芷采挖为例,机械化批量采收,既能够降低人工雇用费用,还能提高采收率,节省做工时间。
中药材生产的空档期
它直接影响中药材种植的生产效益,许多有胆识有实力的药农看得准、管得好、投资快、抢占了药材种植这块高效益的阵地,近年来稀缺高价药价导致中药生产空档,造成库存紧缺价格忽高忽低的局面。
预防和保健意识
在历年的突发禽流感中,中药材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材枸杞、板蓝根等,饮片正逐步走向生活。
乐观看市场
国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产品流动,因此我们可以说药农亏本,药材烂市的现象难以再现了。对于低成本的药材药农销售,多年来运营商和药农积累了不少规律,能够巧妙地度过这种环节。

种植药材前景如何

8. 中药市场经济走势如何

  中国中药材市场经济形势分析
  一、社会需求稳步增长 我国正处在政治稳定,经济稳健发展的良好阶段,资金相对宽松,国际环境的总趋势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药材作为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它的需求相对稳定略有增长。但不少从事中药商业工作的人确感觉市场疲软,走势不快,需求不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市场反映出来的疲软的主要问题在于供过于求,前几年一大批家种药材处于供求平衡或偏紧状态(第二个周期的高峰期),价格高于价值,刺激农民大力发展药材生产,使之形成产大于销。药材需求的刚性和生产的弹性决定了药材行情的周期性变化。虽然患者还吃那么多药甚至还多吃了些,但由于供给过多,生产者经营者都想把药卖掉,但总有一些卖不掉,于是感到需求不足。其次,经营者的增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相应地也会对各经营者的收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少数药材由于新品种的开发或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引起需求突发性的增长,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
  二、过热的生产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由于部分药材发展过多,造成供过于求,从而导致价格暴跌,药农收益处于亏本、保本或微利状态,这样就有效地遏制了生产的发展。这些品种是:北沙参、桔梗、白芍、丹皮、板蓝根、白芷、郁金、泽泻、霍香、玄参、射干、大黄、牛膝、菊花、红花、半枝连、山棱、芡实、车前子、薏苡仁、瓜蒌等。由于生产的调减,缓和了供过于求矛盾,使商业形势朝着有利于经营的方向发展。  在高价刺激下产大于销或虽价落农民还有生产积极性仍产大于销的主要品种有:太子参、党参、川芎、三七、砂仁、胡椒、麦冬、冬花、元胡等。
  三、供求偏紧品种价格暴涨,供过于求品种低价位运行  2000年中药市场的一个特点是:一些曾经有过低价悲怆的药材由于供求偏紧和人为炒作使得价格暴涨,将药材“少了是宝”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高价纪录以后很难打破的。如佛手、黄连、萸肉、浙贝、八角、草果、丁香、天麻等。益智仁、良姜、辽细辛、吴萸等均有大幅度涨价。这些热点品种价格的暴涨,使中药市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效益的提高增加了可观利润。但由于持货者争先恐后地出售以实现利润,部分品种又有回落。野生品种大多供求平衡,价格较为稳定,表现较为出色的是雷丸、节菖蒲、草蔻、蛇床子、五味子、水蛭、虫草等,创了历史最高,为中药商业效益的提高立下功劳。
  一些产大于销供过于求严重的药材在低价位运行,将药材“多了是草”同样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品种是:板蓝根、桔梗、白芍、白芷、牛膝、半枝连、玄参、射干、大黄、泽泻、郁金、白前、丹皮、北沙参、菊花、瓜蒌、山棱、车前子、薏苡仁等。这些品种由于生产的调减,部分在秋收后又有较大幅度反弹,使得生产经营效益有所提高,并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大部分药材品种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在勤进快销中创效益。
  四、市场运作空前活跃,经济效益不尽人意  2000年的中药市场运作空前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对供求矛盾的转化和价格上台阶起到催化剂和启动作用。春节开市后,药材价格升多降少,其间都有炒作因素在内,夏季淡季不淡,人为运作力度是空前的,这反映了市场几年来低迷,经营效益差,人们渴望活跃起来,使商品资源发挥出更大经济效益。但中药市场运作尚处在初级阶段,人们对此褒贬不一,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年来运作的商品有成功也有失败,经济效益不尽人意。比较成功的是1999年以来的萸肉、佛手、黄连、浙贝、益智仁、八角、草果、良姜等。有的品种升幅大,升速快,但没稳住,主要是指货者争先恐后为实现利润所致,有的品种降后又升,总的来说只要供求偏紧或在短期内不能形成产大于销的品种成功的把握比较大。但一些品种根本没有供求矛盾或还处于产大于销期间且还有发展趋势的品种,价位也不低,盲目乱炒一通,当然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益。如麦冬、川芎、桂皮、胡椒、太子参等。有的价是天价,本应以销定购不宜压货的品种也毫无顾忌地刚产新抢购压货,过于慷慨给药农过多利润,使经营陷入被动,如佛手、萸肉等。一批低价位运行的品种随生产调减或受灾减产看好压货使之价格反弹均较安全,取得的效益较好,如丹参、桔梗、白芍、郁金、白芷、板蓝根、半枝连、云木香、北沙参、玄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