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钓鱼的传说是什么?

2024-05-17 08:35

1. 姜子牙钓鱼的传说是什么?

  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关于这个故事的解释如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子牙钓鱼的传说是什么?

2. 姜子牙钓鱼的那条河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吕是他的封姓,所以又叫他吕望。 姜太公钓鱼,历史上确有其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鱼钓虷(音干gdn,地名,即兹泉)......周西伯(即周文王)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姜太公钓鱼的轶事,古代诗人、划家曾作过很多诗、文和艺术作品来反映,白居易在《渭上偶钓》诗中评论得最中肯:“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姜尚在渭水钓鱼,实际上是等待时机。自遇到周文王,他从此放下钓竿,辅佐文王和武帝,打败纣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功臣。


渭水:水名.渭水风光发源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由陕西省潼关汇入黄河。

3. 姜子牙钓鱼


姜子牙钓鱼

4. 姜子牙在哪钓鱼的啊

【陕西宝鸡钓鱼台】

钓鱼台位于宝鸡市东南40公里蟠潘河上,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叠翠,景色绮丽,历史久远,是古今中外颇享盛名的游览胜地,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隐居十载,滋泉钓干遇文王而闻名于世,史料典籍均有记载。唐贞观年间:“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庙。”并植柏四株,至今犹存。至清乾隆年间有庙宇17处,著名的有太公庙、文王庙、山门口、三清庙等,河东岸的钓台遗迹,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贤台以及飞瀑流霞,浪声莫测。钓鱼台建筑风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钓鱼台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新规划的景点为钓鱼台将再添新姿。

5. 姜子牙钓鱼故事

姜子牙尊称姜太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享有盛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畏佐周武王伐纣灭商。他是今卫辉市太公泉人。 传说姜子牙青年时期生活穷困潦倒,其妻马氏常数叨他命不好,没本事,卖肉肉臭,卖面被风刮。姜子牙心烦,就弄跟竹竿绑上丝线,跑到离家不远的河边,钓起鱼来。傍晚时,姜子牙扛着钓鱼竿回家了。马氏正等着吃姜子牙钓的鱼,一看他空手而归,气得拿起锅碗瓢勺走了。闹得姜子牙饭也没吃成,饿着肚子去睡觉了。 第二天,姜子牙去钓鱼,还是空手而归。马氏骂过后,拿起鱼竿就要折,一看鱼钩是直的,这下可恼坏了马氏,指着姜子牙斥道:“谁钓鱼用个直钩钓呢?第三天,姜妇牙刚坐下垂钓,一个渔翁赶来给他讲钓鱼的门道 。他告诉姜子牙,人有人路,鸟有鸟途,鱼有鱼道。鱼竿、鱼钩、鱼线和鱼线和鱼漂都 要精心选 择。像你这样,啥鱼食也不弄,光想直钩钓鱼,那不成了怪事了。渔翁讲了半天,姜子牙竟无动于衷,漫 不经心地说:”我就直钩钓鱼,听天由命,愿者上钩。” 太阳偏西了,鱼翁提着满满一篓鱼乐哈哈地走了。姜子牙依着大柳树,眼半睁半闭着,嘴里不停地喃喃着:“钓钓钓,钓钓钓,大鱼不到小鱼到,宁在直中取,不在直中取,不在曲中要。”突然,丝线动了一下。姜子牙呼地坐起来,只见丝线向下一沉,鱼竿随之一动,他把鱼竿随之一动,他把鱼竿向上猛一挑,钩上来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姜。 鱼子牙回到家,见马氏正床上躺着。当她看到姜子牙钓了条大鲤鱼,一轱辘爬起来,接过鲤鱼,眉开眼笑地拿起刀子,把鱼肚剖开,“啊----书!马氏地声惊叫,姜子牙忙过来看个究竟。只见鱼膛里没有肠肚,只有一本书。他把书拿出来,见封面上写着“扶周剪商之道”六个字,书内写的则是筏纣灭商用兵之计,治国之策,阴阳八卦。姜子牙如获至宝,捧着书就读起来。 马氏稳了稳神,想去拾掇那鲤鱼,只见它翻过身不翼而飞了,地上只留下一滩水迹。马氏傻望着那水迹,心中似有所悟,知道这是天意。从此,马氏再也不和姜牙吵闹了。 姜子牙得了天书,起早贪黑地又读又记,融会贯通,学会了用兵之道、布阵之法,懂得了很多道理,最后扶周灭商,实现了他的政治抱负。

姜子牙钓鱼故事

6. 姜子牙在哪条河钓鱼

姜子牙在渭河钓鱼。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省,流经陕西省。姜太公垂钓的地方就是陕西的宝鸡市的渭水河,在那渭水河畔还留有姜子牙垂钓的钓鱼台。渭水沿岸还留有许多与姜子牙有关系的相关的地名和其他命名,如:太公庙、尚庄、子牙坡等等。
史料记载姜子牙差不多五十六岁左右就开始在溪边垂钓,一直到七十二岁还在直钩钓鱼遇到周文王,这样一算有16年的钓鱼史。



扩展资料:
姜太公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个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
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大戎、密须得部族,征服了嗜、阁等小国,并且吞并了从属于商朝的崇国,在崇国的地盘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从岐山南边的周原迁到了丰城。
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充,西边收复了周祖的老家,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地方,东北进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充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据说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础。

7. 姜子牙钓鱼说明什么道理?

  有一个歇后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这个故事包含了三层含义:1)鱼,你愿意被我钓;2)鱼,我想钓你;3)鱼,我想钓你,你也愿意被我钓。
  先看第一层含义,鱼,你愿意被我钓。因为你不是一般的鱼,因为你知道我是姜子牙。我,姜子牙是个神仙。你小鱼儿被我钓上来,以后就能跟我混,或者借着我的法力你能上天。你知道神仙是不随便吃荤的,就算要吃,也不会吃你这条凡鱼。
你不是条笨鱼,而是条聪明的鱼。我不需要多么主动地去找鱼饵和鱼钩,你都会来咬钩被我钓上来。你是自己想被钓,不是我逼你的,更不是我诱惑的,是你自愿的。这就叫做愿者上钩。这也是这个歇后语的第一层、最基本,但也是最不透彻的含义。

姜子牙钓鱼说明什么道理?

8. 姜牙子钓鱼讲的一几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编辑
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类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