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的介绍

2024-05-13 01:13

1. 景谷的介绍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全县国土总面积777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全县辖6乡4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1955个村(居)民小组。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30.6万人,居住着汉、傣、彝、拉祜等26个民族。北京时间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境内(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截至8日15时,地震已造成1人死亡、324人受伤、6988间房屋倒塌、5个县(区)12.46万人受灾1。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12月6日2时43分,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3度,东经100.5度)发生 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9公里。云南省地震局6日凌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6日5时,已造成5人受伤,目前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中。据专家介绍,根据初步判断,此次5.8级地震为“10·7”景谷6.6级地震的强余震。

景谷的介绍

2. 景谷的景点

树包塔塔包树座方长4米余,塔高10余米,1株两围多粗的大榕树,生长在塔顶中央,树冠散开,偈一把擎天巨伞插在塔中,塔外又有无数粗装的树根把石塔紧紧楼在怀中。树塔如融一体、美妙和谐。塔包树在寺西侧,也是下方上圆的葫芦形砂石浮雕塔。1株一围多粗的榕树从塔中心长出来。由于树龄不大,树阴遮盖仅方圆10多米。雄伟壮实的白塔从四方把大榕树紧紧地包裹在中心。塔边清泉淙淙,伴以和尚朗朗诵经声,给人一种悠远旷世的感觉。两座佛塔均建于1644年。由于景谷气候湿润,鸟雀把大榕树种子带落进佛塔的砖缝中,天长日久,生根发芽破土而出,交错缠绕石塔而生,数百年后便长成了今天的奇观。

3. 景谷乡的景谷乡简介

日照夏秋多,冬春少,年均气温20.1℃,属于中亚热带、亚热带气候;年均 降雨量1588.3毫米;土壤多为赤红壤、沙壤土等,盛产茶叶,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烤烟、油菜、马铃薯、经济林果等。2006年末,全乡总人口17085人,其中农业人口16145人,占总人口的95%。人口密度为64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傣、哈尼等10种民族,少数民族1910人,占总人口的11%。景谷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95个村民小组。全乡总耕地面积:17170亩,其中水田:13432亩,旱地:3738亩。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4%,有于清代修建于山顶巨石之上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道教圣地大石寺、数百年历史的古茶树林园及风光旖旎的景谷河水库。 茶马古道重镇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思茅设立总茶店,此后思茅就成为了普洱茶的集散之地。100多年前,当景谷乡人纪襄廷为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而推广茶叶种植种下第一棵茶树时,他也许也没把握种茶是否真能改变家乡贫穷与落后的窘况?当他与同乡纪仁寿在景谷街创办“恒丰源”茶庄的时候,他也许也没想过他的“恒丰源”茶庄除了经营茶叶生意外,还能带来什么?100年过去了,当你从现在堆满茶叶、飘着茶香的景谷街穿过,来到他的墓地寻根探古时,就会深深的感受到,小景谷茶市的繁荣,百姓的幸福与这个前清进士纪襄廷是这样的联系紧密。而在纪襄廷大力推广种茶的同时,另一个景谷乡人李文相,创办了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制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团茶运销下关,下关商人仿制成“碗形茶”,经过昆明、昭通运到四川的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为“沱茶”。李文相的私营茶叶加工作坊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也打通了景谷乡茶叶的销路。景谷河两岸的茶叶可以大规模采摘之后,民国元年(1912)纪襄廷与本家纪仁寿在小景谷街创办了“恒丰源”茶庄,并在昆明南正街设立分号,销售普洱茶。“恒丰源”茶庄依托景谷河两岸茶园出产的优质普洱茶,生意日益红火。继“恒丰源”茶庄后,经营茶叶生意的茶庄在景谷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除了本地人康韶音、杨茂兴、董大老爷开的美利康、振兴祥、董家茶铺外,景东土豪梁星楼也到景谷街开设“同裕昌”号茶庄,随之先后有四川、昆明、大理、巍山、新平、镇沅、普洱等地茶商到景谷乡开设茶庄多达二十七家,并有好几家在昆明设有分号,可见当时的茶叶市场是何等的繁荣。纪襄廷的墓志碑上这样记录:“昔日的穷乡僻壤之地区,一变而为商贾云集之市镇,国计民生,日以富裕,地方文化日以发展”。民国26年即1937年,是景谷乡茶叶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根据史料记载,是景谷乡茶市产销最旺的顶峰。而也就是这一年,景谷街一场大火,“恒丰源”茶庄被烧毁库存茶叶1000多担。情系乡邻的纪襄廷纪相公,在这一年撒手人寰。纪襄廷去世后,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坟墓,有龙、狮、麒麟等吉祥物精美雕饰。从纪襄廷为改变乡邻贫穷落后面貌而种下第一棵茶至今,1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的景谷乡家家户户种茶、经营茶,靠茶致富,李记谷庄、昌泰恒丰源、馨茗等现代化的普洱茶加工厂出现在小景谷街上。景谷乡在岁月中经历了跌宕起伏,恒丰源、美利康、振兴祥、董家茶铺等茶号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永远不变的是景谷乡茶叶“香高味醇品质佳”的美誉,景谷乡茶叶仍然继续着其“衣食万姓”的不朽传奇。旧时可通川藏的古道、连接古道的古桥,如今在景谷乡的崇山峻岭间时隐时现,而纪家村后的纪襄廷墓旁,大片茶树也陪伴着这个“纯孝性成”的纪相公,微风吹过,娇翠欲滴的茶叶迎风摇摆,空气种弥漫着茶香,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纪襄廷躬耕茶叶的光绪年间。 景谷乡地处景谷县北部,位于景谷河上游,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1公里,东与凤山乡相连,南与威远镇接壤,西与民乐镇毗邻,北与镇沅县振泰乡接界。全乡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58户、17085人,其中农业人口4027户、16145人,占总人口的94.5%,境内居住着汉、傣、彝、拉祜、回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2.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人。“大石寺”位于景谷乡文山村委会海孜自然村,距离乡政府20公里,海拔2227米,是全乡最高峰。“大石寺”史传始建于满清道光年间,具体年限失考,续建于咸丰10年的文革前,岩高坡陡,有陕西华山之险;石寺凌云,有厦门鼓浪屿日光岩之奇,在此登高放眼,群山低矮,蓝天接顶,云飞下界,松涛有声,景色迷人。“大石寺”包括“三皇宫”、“天生寺”、“祖孙殿”、“杨四将军庙”、“玉皇阁”等五个宫庙殿阁,此外还有“摸子洞”、“积米洞”、“一洞天”、“鹊桥石”等奇景。历代骚人韵土,登临观赏,刻石题词,赞叹这不可多得的天工奇观,是人们闲暇度假的旅游之地。景谷乡境内美丽的景谷河水库,距离乡集镇5公里,始建于1982年,于1991年投入使用,水库汇水面积 322平方公里,库容量5670万立方米,它是集发电、灌溉、淡水养殖、旅游观光于为一体的综合利用水库,是全市库容量最大的水库。自水库投入使用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来此观光度假的人们络绎不绝,库区内天然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地形起伏多变,小道纵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森林科目齐、种类多,形式千姿百态,水库区内岛屿众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水库边设有餐饮、娱乐等,具有独具地方特色的“牛萨撇”、“牛萨撇”、“烧鱼”、“腌鱼”、“手抓糯米饭”等特色小吃,还可以参加陀螺赛、撒火把、泼水、跳笙等民族特色娱乐活动,是人们休闲度假、领略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谷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景谷乡的骨干产业。景谷乡人民据记载,清朝光绪年间,现纪家村人纪蘘廷从双江引进茶种试种示范后倡导群众发展种植,数年后,茶叶面积逐步扩大,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

景谷乡的景谷乡简介

4. 景谷乡的介绍

景谷乡位于景谷县城以北,距县城41公里,东与凤山乡接壤,南与威远镇相连,西与民乐镇接壤,北与镇沅县振泰乡毗邻。全乡国土面积263.5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280米,最高海拔2227米。

5. 谷景生介绍

谷景生,男,1913年7月生,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罗村人。“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1913年,谷景生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北景乡罗村。在山西太原一中读书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到北平,先后参加左联、社联和反帝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

  谷景生
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河北反帝大同盟机关报《反帝新闻》主编,抗日同盟军第五师宣传科科长,团政治委员,北平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兼“左联”书记,“泡沫”社社长,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北平“学联”党团成员。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民运部部长,中共太行第三地委城工部部长,第七地委书记,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五军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军政治委员兼中共昆明市委书记。
1951年3月,谷景生任志愿军第十五军政委,与军长秦基伟率部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开展群众立功运动,取得大捷,部队先后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
归国后谷景生任防空军党委第二书记、副政委。在任国防部五院政委、党委书记期间,正值我国导弹事业初创时期,他和钱学森院长一道,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研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文化大革命”中,谷景生遭受诬陷、迫害,被监禁关押1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恢复工作后,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1981年2月,谷景生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兼乌鲁木齐军区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第一书记,为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4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
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谷景生介绍

6. 景谷的经济

 201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3亿元,比2011年增长13%,比年初确定目标高1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 亿元,比2011年增长22.73%,比年初确定目标高4.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亿元,比2011年增长25%,完成年初计划的百分之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 亿元,比2011年增长17.5%,比年初确定目标高5.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涨幅6.5%;农民人均纯收入2254元,比2011年增长15%,比年初确定目标高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 元,比2011年增长12.1%,比年初确定目标高2.1个百分点;非公经济达4263户,实现增加值8.7亿元,上缴税金4901万元。 全乡有耕地面积16546亩,其中水田12960亩,旱地3586亩。2003年,粮食种植面积27259亩,其中:优质稻种植4200亩,小麦种植6402亩,冬大豆种植418亩。秋冬季农业开发种植脱毒马铃薯1585亩,蔬菜种植2504亩,油菜种植1613亩,粮经种植结构比例为60:40。生猪存栏16555头,出栏8941头;牛、羊等牧草养殖得到推广。茶叶可采摘面积7000余亩。2012年农业总产值达13.25亿元,增长8.79%。粮食产量达11.6万吨,秋冬季农业开发19.8万亩,传统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烤烟、茶叶、甘蔗等产业效益得到提升。生猪、牛、羊分别出栏13.3万头、1.4万头和1.3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长1.34% 、52.7%和1%,肉类总产量达1.2万吨,比2011年减少 2.92%。全乡森林面积2723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4%,活立木蓄积量2143240立方米,主要为思茅松、西南桦,其中思茅松畜积量1915790立方米。2003年,全乡林业总收入818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6%;实现利税9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5%。截至2003年,全乡人工速生率丰产林营造16555亩,森林年生长量近3万立方米。农田水利:全乡有水库1座,蓄水量5000万立方米;2003年,有农灌沟渠45条,总灌溉面积11434亩,水利化程度46%。 2012年共接待游客52.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7亿元。

7. 景谷的历史沿革

曾在正兴等乡(镇)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明三四千年前景谷有人类生存。建制始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景谷属益州郡哀牢地。唐(南诏)时,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设威远城,属银生节度(今景东)。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立威远州,属威楚路(今楚雄)。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制威远土知州,属楚雄府。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升为威远府,直隶省承宣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土归流”后,设威远厅,属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威远厅改属普洱府。[4]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为威远县。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威远县为景谷县。1949年6月景谷县和平解放,同年6月6日成立景谷县人民政府。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辖地,同年12月25日召开成立自治县庆祝大会。此后,每年12月25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

景谷的历史沿革

8. 景谷特色文化

景谷特色文化有民间绘画、木制花瓶、打秋千、泼水节等。1、民间绘画: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傣族民间画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以本民族平时的生活耕作和居住环境为创造灵感。             
                 景谷特色文化有民间绘画、木制花瓶、打秋千、泼水节、理丧尸等。
  1、民间绘画: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傣族民间画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以本民族平时的生活耕作和居住环境为创造灵感。
  2、木制花瓶:是极富个性化的工艺品,通过彩绘、萃彩、雕刻、仿古等修饰工艺,成品造型典雅、色彩沉着稳重、木质纹理清晰,
  3、打秋千:民间俗称打大秋,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当地每个傣族村寨都要搭建秋千,秋千搭建完成后,由村里的长老第一个打秋千,打秋千暗示来年全村人生活步步高升。
  4、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通常在傣历六月中旬举行,其内容包括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