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万新的德隆建立

2024-05-06 12:52

1. 唐万新的德隆建立

一切新鲜的机会,唐万新都乐于尝试。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唐万新还是在20多岁时就显露了非常人的一面。但据德隆的人透露,真正开始构建其德隆帝国的“福地”是陕西西安和湖北武汉。正是在西安的三年时间。唐万新通过“一级半市场”倒卖精密合金、陕西五棉、西安民生、西安金花的法人股开始了新疆德隆发达之路,也正式走进了资本市场。而1994年的武汉国债交易中心,唐万新向海南华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融资3亿元,这笔钱在德隆迅速起家的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1992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公司相继成立。这是后来被称为“德隆系”的唐氏事业的起点。德隆诞生以后从事的项目,与过去一样种类繁多———房地产、农业种植业,乃至歌舞厅。这些项目依然成败参半。1993年5月,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开始筹建,德隆随后参股。1994年间,德隆承包了新疆金融租赁在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的席位,唐万新由此获得第一个金融管道。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唐以新疆金融租赁的名义,在武汉、北京等地融资3亿多元,账外循环,全部由德隆直接使用。1996年底,德隆的危机关头,唐万新获得机会收购金新信托30%股权。由于以德隆名义出资收购获批的可能性很小,唐万新绕道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春天,德隆建仓湘火炬,1996年7月,唐万新已将湘火炬70%的流通股握在手中,该股也从2.3元上涨到4元左右。1997年6月,德隆入主合金投资,半年后入主湘火炬,并分步完成了对新疆屯河及其母公司屯河集团的收购。从此,唐万新开始驾驶德隆这艘“帝国航母”巡行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边缘上。

唐万新的德隆建立

2. 资本狂魔“唐万新”之德隆系的兴衰

说起唐万新,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名字,毕竟,他沉寂很久了,但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商场来说,他绝对是风云人物、资本大鳄。
  
 一、唐万新其人
     
 唐万新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个支边家庭。
  
 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两年,这一年唐万新17岁,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扎实的基本功,唐万新在259万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考取了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工业经济系。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大二那一年唐万新退学,回乌鲁木齐复读。1983年唐万新考入新疆石油学院,1985年2月,唐万新再次退学,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征程。果然是神一般的操作,唐万新似乎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并不太相信,上学期间,就曾经自告奋勇去经营一个校办的农场,只可惜经营的一塌糊涂。1986年12月,唐万新等人筹集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市团结路人民公园边上开设了一家“朋友彩印店”,这里成了理想青年的聚集地。他们每天在此谈天说地、指点江山。唐万新在彩印店赚了点钱,不安分的天性促使他创办了一大堆实体企业。开办了一家锁厂,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被关张;研制卫星电视接收器,技术人员被挖走;搞农业做饲料却亏了个底朝天;代理人造毛业务却导致现金流断裂,甚至还承包过宾馆,统统铩羽而归。
  
 不断的折腾,也让唐万新欠下了一屁股债。要债的的天天跟追不舍,他把债主们召集到一起说:“如果信得过我,就给我一个机会;如果信不过我,就送我进监狱”。1991年,27岁的唐万新开办了一家电脑公司,靠着代理四通打印机在新疆一些大油田业务上狂赚150万元,此时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还清债务,并加上了利息。据说,唐万新在商业上的信誉由此得以建立,好些债主后来都成了他的部下。
  
 不过此时的唐万新对于商业的痴迷以及不能聚焦的个性展露无遗,为以后的“德隆系”也埋下了兴衰的伏笔。
  
 二、德隆系的诞生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资本市场也兴起了一场巨大的变化。同年8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发售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10%,每张中签表可认购1000股,唐万新敏锐的嗅到了资本的气息,于是他雇佣5000人到深圳领取认购抽签表,领到抽签表就换成原始股,这波史诗级的骚操作让唐万新狠狠地大赚特赚了一笔。
  
 此时的唐万新意识到资本市场的魔力,他在头脑中思考着“干实体辛苦不说,还挣不到钱,还要被债主到处堵门口要债,资本市场才是自己想要的事业”。
  
 回到新疆,他和大哥唐万里等人注册成立新疆德隆实业公司,专门从事股票运作。西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原始股、内部职工股,均被德隆公司大量收购。要么倒卖给金融机构,抑或等上市后套现。“西北轴承”这家国有企业,德隆实业以1000万元收购了1000万股法人股,数月后出手,净赚3000万。如果说股票买卖让唐万新踏进了资本市场的殿堂,那么国债回购则让他书写了资本市场的神话,1994年,唐万新通过国债回购业务,先后向海南华银国际信托以及中国农村发展信托融资,融资总额高达3个亿。这正是因为此,唐万新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开始了打造“德隆系”的征程。
     
 1996年,德隆总部由乌鲁木齐迁往北京,并提出了“创造传统行业新价值”的核心理念。唐万新认为“全球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一次巨大的演变,中国正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很多传统产业都存在迅猛发展发展的机遇,但是由于体制和观念的落后,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投资分散、没有竞争力。因此,通过资本市场并购的方式,将之进行优化整合,盘活存量,这将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同年,德隆受让刚刚上市的新疆屯河10.19%的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不久,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德隆成为第一大股东;1997年6月,德隆从沈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手中购得沈阳合金29.02%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10月,德隆与湘火炬第一大股东株洲国有资产管理局达成协议,收购湘火炬25.71%的股份。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德隆完成了对“老三股”的收购并控股,“老三股”成为德隆系的重要产业整合平台。
  
 三、狂奔的“马车”
  
 自完成对“老三股”的收购后,德隆系“三驾马车”快马加鞭,股价一路狂奔。自1997年10月至2001年3月,湘火炬经过3次转配股,1股变4.7股,复权后,每股股价从7.6元飙升至85元,涨幅1100%;合金投资经过4次转配股,复权后股价每股由12元飙升为186元,涨幅1500%;新疆屯河同样的套路,复权后股价由11.5 涨升至127元,涨幅1100%,5年内,三只股票全部涨10倍以上,无数股民沉浸其中,真是“价不在高,有“德”则名”。
  
 自2000年后,德隆先后控股北京中燕、重庆实业和天山股份,这被视为德隆的“新三股”,自此,德隆系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财团型企业。
  
 唐万新的资本运作手法很简单,就是通过不断地释放利好消息和运用并购重组的理念,将股价一步步抬升,并从中套现利益。对于唐万新提出的“产融整合、双轮驱动”的理念,应该说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比较超前的,但德隆系布局的传统产业终究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支持德隆系金融扩张所需要的资金量,真正意义上的“双轮驱动”也只是融资这个轮子在转,真正的实业造血功能不足,为支撑庞大而高息的融资平台,唐万新甚至还要从实业公司调取资金向金融板块输血。
  
 德隆外在光鲜实则重病,这种利用概念吹起来的泡沫终究为德隆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四、德隆的覆灭
  
 为了维持高股价以及应对庞大的利息,唐万新仅靠配股从股市募资的招数已经使尽,不得不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不健全,采取了很多不规范甚至违法的操作手法来维持德隆系的运转。
  
 唐万新先是将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向银行大量贷款。先由上市公司向银行贷出用于下一步并购所需的资金,并在并购完成后,有上市公司做担保,再由下一级被并购企业向银行贷款。并购重庆实业就是这样的骚操作:重庆实业属地方性国有控股公司,主营业务不突出,负债较少,属于比较好的“壳资源”。1999年,德隆与大股东重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达成受让协议,德隆出资3960万元获得重庆实业的实际控制权。完成收购的是一家名为中经四通的影子公司,中经四通实际支付1000万元,其余款项挪用重庆实业的自有资金,德隆控股重庆实业之后,迅速将其作为下一轮并购的资金平台。
  
 另外的资金来源就是委托理财。德隆允以较高的利息,通过金融机构向民间融资。德隆控制多家信托金融机构,同时在银行、券商、金融租赁、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通过合法或者非法的方式开展委托理财业务。为了支撑金融平台的运转,德隆长期开出12%~22%的年息,融资成本之高注定无法完成闭环,走向暴雷。
  
 2000年12月,吕梁的“中科系”事件爆发(后续我会奉上另一资本运作高手吕梁的传奇经历),我大A股市场一片恐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德隆系不可避免的遭受波及,旗下金新信托,作为德隆系的重要融资平台瞬时受到了挤兑风波,一度出现了41亿的未兑付缺口。自此,唐万新的腾挪大法演绎的炉火纯青,公司内部形成了一个“头寸会”制度,唐万新作为资金总调度人,各金融机构把当天的危机程度和数据以及“头寸”写在黑板上,唐万新根据风险程度逐笔拍板决策,设置精确到了1元钱。
  
 2004年,德隆系的资金困境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同年3月份,有媒体发出《德隆资金链绷紧》的文章,文章指出“德隆已将大部分资金压在了旗下的各只股票上,由于资金短缺,不要寄希望于它会再度为这几只股票护盘,现在他们都铆足了劲往外跑”。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条消息像新冠病毒一样迅速传遍各大媒体网站。
  
 4月3日,德隆召开了史上最后一次高层会议,部署了“自救行动方案”,所有员工都要购买“老三股”。十天后,合金股份跌停,紧接着“老三股”全线下挫,数周内,德隆在过去5年所创造的奇迹全部在资本市场被抹去,流通市值最高时达206.8亿元,2004年5月25日流通市值仅为50.06亿元,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唐万新终究无法挽狂澜于既倒,5月29日,出走缅甸。
  
 此案惊动了中央,并且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处理德隆问题,但德隆的问题太过庞大和复杂,也只有唐万新自己能说清楚,于是,让唐万新回国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
  
 7月18日,唐万新出现在了北京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