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介绍

2024-05-12 06:38

1.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介绍

洛克菲勒基金会最初设立于1904年,当时叫作公共教育基金。表面看来是对公共教育基金作为补充的叫作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组织,成立于1910年,通过长期的经营和洛克菲勒大量钱财的投入,它终于使得纽约立法机关于1913年5月14日对其颁发了特许令。后来,于1928年与劳拉·培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合并,再加上老洛克菲勒新的捐赠,到1951年资金达到3亿多美元,2000年超过33亿美元。创办资金是一亿美元,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担任第一代会长,现在由家族第五代成员主持。仍坚持最初的捐赠传统,关注点始终是教育、健康、民权、城市和农村的扶贫。其捐赠时间跨度之长、规模之大和成就之广泛和显著,可以当之无愧地执美国及至全世界慈善事业之牛耳。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介绍

2.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主要活动

有在国际项目上,征服饥饿、控制人口、促进健康、解决国际冲突、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在美国国内项目上,维护环境质量、发展文化事业,尤其是在戏剧、文学和音乐领域,以及增进机会均等。基金会的资金和政策由一个独立的不拿薪水的理事(评议员)控制,负责向大学、研究机构和其他合格机构提供资助。基金会也从事自己的研究,但仅限于农业和病毒学。资助不对个人,也不能用于地方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最初宗旨只有一句话:“促进全人类的安康”,之后随着社会的变迁,措辞上有些变动——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传播、预防和缓解痛苦、促进一切使人类进步的因素,以此来造福美国和各国人民,推进文明”,如上,其基本精神仍然以此为核心。

3.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中国合作

对中国来说,最早接触到的基金会是洛克菲勒,对洛克菲勒来说,中国也是其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对象。它1913年组建会议刚一开过,第一批行动之一就是派医疗小组来华考察。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可分为两部份。20 世纪前半期的一大创举就是建立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自1916年至1947年的32年间,该基金会用于创建、维持和发展协和的拨款总额为4465万美元。其他方面的资助包括:帮助创建自然科学的诸学科,如生物、化学、物理、地质、考古、遗传学、农业科学和植物学;推动乡村建设,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帮助创建社会学(包括人类学),帮助中国学者与西方的交流,其持续资助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是1949年前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所。在中国局势动荡的很多时间里,基金会对中国的帮助依然锲而不舍,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它根据当时的条件和需要,以最可行的方式,对迁往内地的学术机构进行帮助。如由基金会拨款给有关大学,由大学出面邀请一批中国著名学者到美国讲学一年,在此项目下应邀的学者包括罗常培、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等十几位教授。改革开放后,洛克菲勒是最早恢复与中国合作的基金会。它的工作不是以国别分,而是按领域分,而它所一贯关注的重点——农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无一不是中国急需的领域,现在,它在中国的合作单位相当广泛:农科院、中科院的农业政策研究所、在杭州的中国全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中国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中国科技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及一些地方研究所和机构等等。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中国合作

4.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种族问题

洛克菲勒家族有关注黑人问题的传统。老洛克菲勒的父亲和岳父斯贝尔曼在内战前就是废奴主义者,后者曾帮助黑奴逃亡到加拿大,所以劳拉纪念基金一开始就把种族关系问题列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洛克菲勒先于基金会建立的“教育总会”原打算命名为黑人教育总会,后因顾虑白人的反感遂改名,实际上仍以黑人教育为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是最大的、有系统地资助黑人教育的组织。其方针也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目的是把黑人教育成适应在工业社会中能自立谋生的人。当时在南方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整个基础教育很薄弱。洛克菲勒先从培养合格的初等教育学监着手,并聘用热心教育的专家进入地方政府的教育机构,取得在南方各州普遍加强公共教育的成果。“教育总会”又于1912年拨专款通过各种渠道全力改善黑人学校和鼓励建立黑人中学,主要是职业中学,取得一定效果。一战之后南方种族主义回潮,3K党等活动猖獗,此项工作有所退却,不过并未完全放弃。有鉴于直接解决黑人学校问题阻力太大,“教育总会”于20年代建立了一个项目,培养南方教育专家,黑人白人都有,以备将来需要。被选中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大学是纳什维尔的费斯克大学。1924年洛克菲勒的教育总会联合卡耐基与其他基金会共同向该大学许诺捐款总计100万美元。这一项目持续了30年,结果几乎所有南方黑人高等院校的校长都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它不但为黑人教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人才,而且使黑人增加了自信,向白人显示出黑人的才干和潜力,这一效应的意义是无可估量的。早期的黑人教育工作都是在承认种族隔离的现实下进行的,没有向种族隔离挑战,而且基金会内部多数人实际上也是赞成隔离的。这种情况到60年代民权运动高涨时开始有所改变,并开始与一些黑人民权组织合作。196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总结了过去几十年在这方面的工作之后,确定将关注重点转移到贫民区的医疗保健和培养底层黑人的领袖人物上,改变过去培养中产阶层的黑人子弟的做法,其资助的中介机构也由白人上层机构改为一些有影响的黑人组织。不过主要与黑人组织关系密切的还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它成立之时黑人运动已进入新阶段,许多黑人民权组织纷纷成立,其有关黑人教育、福利和争取平权的工作成为该基金会的经常项目的资助对象。此外,还有许多计划外的临时对民权运动领导人的特别援助,如诉讼案件等,以及在特殊需要时对马丁·路德·金等民权运动领袖的直接资助。在黑人高等教育方面,基金会的工作包括:资助南方一些大学首次招收黑人学生;改进原来的黑人高校的教学质量;在普林斯顿、达特茅斯、奥伯林等一些大学设立暑期班,以扩大达到入学标准的黑人队伍。到1963年基金会成立50周年时,用于此项计划的款项累积达8500万美元。基金会的博物馆项目还曾于1940年资助考克兰画廊组织“面对历史:黑人在美国艺术中的形象(1710—1940)”的展览。这是第一次对美国主流画家如何表现黑人的历史的系统审视。

5. 洛克菲勒基金的创始人

约翰·洛克菲勒 (1839—1937年) 美国实业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出生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小村,家境贫寒。幼年时,曾将别人送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在克利夫兰商业学校毕业后,曾任一运输公司会计,三年积蓄900美元。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在战争中捞取了1.7万美元。他沉默寡言,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金钱上。23岁时,他到了钻出美国第一口油井的石油城,经实地考察,决定从事风险不大、不会亏本的炼油业。第二年与他人合资7万美元在克利夫兰建立了一家大炼油厂,采用可提炼出优质油的新技术,把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获利100%。1870年,他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吞并了该地区20多家炼油厂,控制该州90%炼油业、全部主要输油管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又接管新泽西一铁路公司的终点设施,迫使纽约、匹兹堡、费城的石油资本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接着,为控制全国石油工业,他操纵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宾夕法尼亚公司开展铁路运费方面的竞争。结果,在8年内,美孚石油公司炼油能力从占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后来,洛克菲勒财团又形成由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四家大银行和三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金融核心机构,这七大企业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12%和全国保险业资产的26%,洛氏家族通过它们影响工业企业决策。洛克菲勒财团创办基金会,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团体赠款,扩大影响和势力。洛克菲勒财团还指派亲信人物担任政府要职,如曾任国务卿的杜勒斯、腊斯克都担任过洛氏基金会董事长的职务;基辛格出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纳尔逊·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孙)的外交政策私人顾问。该家族的成员也活跃于政治舞台,左右内政和外交政策,如纳尔逊·洛克菲勒就曾担任1974—1977年美国副总统。

洛克菲勒基金的创始人

6. 洛克菲勒基金的给中国的贡献

对中国来说,最早接触到的基金会是洛克菲勒,对洛克菲勒来说,中国也是其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对象。它1913年组建会议刚一开过,第一批行动之一就是派医疗小组来华考察。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可分为两部份。20 世纪前半期的一大创举就是建立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自1916年至1947年的32年间,该基金会用于创建、维持和发展协和的拨款总额为 4465 万美元。其他方面的资助包括:帮助创建自然科学的诸学科,如生物、化学、物理、地质、考古、遗传学、农业科学和植物学;推动乡村建设,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帮助创建社会学(包括人类学),帮助中国学者与西方的交流,其持续资助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是1949年前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所。在中国局势动荡的很多时间里,基金会对中国的帮助依然锲而不舍,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它根据当时的条件和需要,以最可行的方式,对迁往内地的学术机构进行帮助。如由基金会拨款给有关大学,由大学出面邀请一批中国著名学者到美国讲学一年,在此项目下应邀的学者包括罗常培、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等十几位教授。改革开放后,洛克菲勒是最早恢复与中国合作的基金会。它的工作不是以国别分,而是按领域分,而它所一贯关注的重点——农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 无一不是中国急需的领域,现在,它在中国的合作单位相当广泛:农科院、中科院的农业政策研究所、在杭州的中国全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中国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中国科技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及一些地方研究所和机构等等

7.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人文社科

洛克菲勒基金会前期一直以医学和农业为重点,兼及其他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不重视。对这一现象不满的工作人员称基金会“被一群医生所俘虏”,这是与弗雷德里克· 盖茨的主导思想分不开的。不过早在1918年,在执行秘书格林的坚持下,还是出资成立了政府研究所,后来并入著名的布鲁金斯学会,这是基金会资助的最早的社会科学项目。当时格林提出的项目是劳资关系研究。由于正好发生与基金会的公司有关的工潮,导致流血冲突,引起社会舆论对基金会本身的批判和怀疑,这项研究遂告流产。基金会把人文和社会科学正式列入重点是从1936年福斯迪克任会长开始的。他本人是律师出身,担任会长12年,对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工作方向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大萧条之后,二战前夕,整个西方社会都有一种危机感。人们见证了在生产力突飞猛进中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危机,以及与巨大财富并存的广大群众的极端贫困;意识到物质财富和科学发展不但不一定造福人类,而且可以成为灾祸,所以二三十年代是社会科学长足发展的时期。福斯迪克就属于有这种强烈意识的人。他不断强调,如果不能找出解决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日益严重化的问题之道,在这个世界上医学和科学将失去意义。他大声疾呼,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超过人类控制自己的能力的危险性。因此他主张公益事业的范围应该扩大到关注社 会问题和人的关系问题,并在其12年的任期中竭力贯彻到基金会的工作中。 在此之前,1922年洛克菲勒为纪念亡妻劳拉,斥资7400万美元设立的劳拉·斯贝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已经为赞助社会科学打下基础。那是其主任拉默尔的主导思想。拉默尔是学心理学专业的,他一上任就确定以社会科学为中心任务,并以极大的热忱进行。该基金存在仅7年,用于发展社会科学的拨款达4100万美元,其中最重要的建树是在1923年赞助成立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至今该组织仍是美国促进社会科学各专业的发展、交流和合作最重要、最权威的机构。其资助从事社科研究的对象有布鲁金斯学会、太平洋国际学会、全国经济研究局、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的专题项目以及耶鲁大学人际关系研究所等,此外还有欧洲许多国家的高等院校和个人的单项研究。192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接管劳拉纪念基金之后,关于社会科学方面的工作连同其资助模式都一并继承下来,成立了社会科学部。这一部门首先遇到的就是 1929年的股市崩溃和继之而来的大萧条。30年代初,基金会拨款150万美元用以缓解由经济萧条造成的苦难,并由董事会指定一个专门小组负责此款项的用途,其中包括资助布鲁金斯学会、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美国城市协会等组织对当时的经济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还资助政府全国经济研究局500万美元。福斯迪克上任以后,基金会取得共识,一致决策以社会科学为新的突破口。确定的重点有三:经济稳定、公共行政管理和国际关系。第一项的提法是“经济稳定”而不是一般的经济学,这是有针对性的。其主导思想是认为过去的经济学家提出各种假设和理论,想像力有余而证据和归纳法的研究不足,现在有了先进的研究手段,应该提倡以经过科学验证的事实 和知识来代替猜想。提出的研究方向有二:改进对经济周期的统计记录以便更加准确地找出其各种成因;探索减轻经济不稳定所造成的危害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基金会在将近20年中为此项研究拨款数百万美元,资助对象在继承前述劳拉纪念基金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包括国内外大学有关科系、项目和个人等,难以列举。其中突出的有国际联盟的金融经济情报中心,英国牛津大学的统计学所关于经验与量化的研究,剑桥大学的应用经济学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政府财政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斯坦福大学的粮食研究所,哈佛大学关于在美国经济结构变化过程中国家资源配置的长远问题等等。中国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于1928年成立后不久就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亚洲资助的重点,因此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与实际相联系的研究课题上作出成绩。另一方面,基金会尽管强调联系实际,但并非急功近利,例如1940年起,基金会拨款通过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开展美国经济史的研究,以便“真正理解”美国经济变化的原因、路径和意义。此项捐助连续十多年,大大提高了美国经济史的水平,使之成为一门得到承认的学科(关于经济史的研究也是卡耐基最早开始的项目,1902年卡耐基研究所刚一成立就遴选一批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写美国经济史,不过后来没有持续下去)。在行政管理方面,基金会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提供合格的工作人员,以配合40年代罗斯福“新政”之后政府迅速扩大的需要。基金会为此捐资给一系列大学培养此类人才,特别具有开创性的是在哈佛大学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生院和在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设立在职公务员进修的计划。从20年代到50年代的30年间此项捐助达1100万美元,还不包括其他单项捐助。另一项特殊的工作是在芝加哥建立公共行政交流所,为政府各部门的公务人员提供跨行业的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成果的机会,对提高公务员素质、开阔眼界和促进“团队精神和建立某种职业道德标准”都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基金会在资助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时从长期着眼。基金会有关负责人意识到,这种研究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与自然科学不同,很多问题不可能有公认的定见,要长期争论下去,但是他们深信,对人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加深理解是人类进步和幸福的关键所在,因此不惜对这类项目拨巨款。在美国国内,基金会发起的一个重要项目是1952年开始的法律和政治哲学的研究,目的是帮助战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者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其内容从重新认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伯克等的古典政治哲学理论到质疑当代的宗教和经济势力以及自由、公正的观念。有一大批五六十年代崛起的杰出政治思想学者和著作在这一项目资助下涌现出来,在十年中出版了40部重要的著作。基金会甚至在60年代就已开始资助一 些前沿的课题如:外空的国际法、世界政治中的外空等。文学艺术也是基金会资助的对象,早期集中在古典方面。例如普林斯顿、哈佛、耶鲁、芝加哥、密歇根等一些名牌大学的艺术、考古、古代史、古典文学、艺术博物馆专业,以及希腊、罗马和埃及的考古发掘都接受过大量资助。3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这种厚古薄今的方向,资助重点改为鼓励艺术创新和在这方面的杰出人才,以及艺术团体、学校和其他机构。三四十年代基金会对美国戏剧发展的贡献为众人所公认。它资助了当时在各大学蓬勃兴起的戏剧专业的活动,并通过全国戏剧会议和美国作家联盟下属的戏剧公会资助年轻的剧作家、导演和舞台设计等人员,17年中受惠者超过百人。另有一项资助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和艺术家的计划,其中不少后来成为名家。有些交流活动也在其中,例如1934年著名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访美就是基金会资助的。最引人瞩目的是向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捐助1500余万美元,将其建设成为现在美国最大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设施之一。另外比较成功的还有:向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捐款成立电影图书馆(几年中共捐200万美元),与卡耐基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一道资助美国电视台教育频道等。二战以后,对胡佛研究所和耶鲁、加州、华盛顿、芝加哥等许多大学的图书馆建设和档案保存工作率先进行资助。1956年危地马拉蒂卡尔地方的玛雅古城恢复工作的初期也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宾州大学博物馆进行的。198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纪念时,基金会资助录制了7000套美国音乐选集,有选择地送给各图书馆、音乐学校和其他非营利机构,称之为“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在1963年成立50周年时,基金会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累积支出已相当于同期对医学和自然科学的一半。90年代基金会设立了一项奖金资助美国独立的电影、音像和影视艺术家,1992年这项奖金扩大到拉美国家。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人文社科

8. 洛克菲勒基金的发展中国学

参加发起西方的'汉学'始于欧洲,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美国开始得较晚,而且最初也是从欧洲传去。学术界开始对中国发生兴趣,意识到研究中国的重要性大约始于20年代末。洛氏基金会从 开始就参加其事,并积极支持推进。1928年12月1日,美国首届促进中国学会议在纽约哈佛俱乐部举行,发起者是'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ACLS)',资助者是洛氏基金会。出席会议的有ACLS 的负责人、美国东方学会会长著名汉学家恒慕义(Arthur Hummel,Sr.当时任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等 批早期汉学家,并专门请了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指导,说明当时美国对研究中国尚属起步。和会者 致以为西方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无知,强调创建'中国学'的重要性。会议通过了几点有深远意义的决定,包括在ACLS下设促进'中国学'的常设委员会(即后来的'远东委员会'),编 部世界汉学家人名录,设立培养青年汉学家奖学金,举办以远东学为主的讨论会等。这次会议意义重大,从此'中国学'正式进入了美国学术研究领域,在以后的年代里得到迅速发展。洛氏基金会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开创性的贡献,在二战结束前,在它的推进和资助下,美国十来家名牌大学创建起了以研究中国为中心的远东学图书馆,后来发展壮大,至今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