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家族有那些名人?

2024-05-09 13:59

1. 曾氏家族有那些名人?

1、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曾元裕
曾元裕,唐朝后期军事人物。历官左散骑常侍。黄巢之乱时,任招讨副使,镇守洛阳。黄巢掠蕲黄,被曾元裕击败,斩首四千余人,黄巢遁逃濮州。
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五在申州(今河南信阳)以东大破王仙芝的部队,击杀万余人。招讨使宋威老病贪功,朝廷遂以元裕取代宋威为招讨使(“诸道行营招讨使”)。
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宋威还驻青州。至此,王仙芝一路败退。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击破王仙芝。王仙芝被俘斩。以功任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3、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
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曾秉忠
曾秉忠(1816—1863),字允堂,今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生于清嘉庆丙子(1816年)十月十二日,行伍出身,先后任把总、参将、总兵。
咸丰年(1860年)为江南水师提督,在两广、湖南、福建等地攻打太平天国队伍,于江南洙泾一战为太平天国所败,受浒职发往两江总督曾国藩军营差遣。
后卒于军伍,着加恩开复革职。由于积劳成病,同治二年(1863年)在营身病故,终年47岁,归葬本乡。圣上开恩,收回革职处分成命,按照提督军营病逝抚恤。
5、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
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姓

曾氏家族有那些名人?

2. 曾氏有哪些出名人物

曾皙 - 春秋时期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曾参 - 春秋末期鲁国人,世称“曾子”;相传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曾谭 - 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万 - 汉代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亨 - 晋代道教净明道西山教团“十二真君”之一。
曾芳 - 唐代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元裕 - 唐代名将,曾平黄巢之乱并斩贼首王仙芝。
曾文辿(曾文迪)- 唐代风水大师。
曾巩 - 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会 - 北宋翰林院修撰、池州太守、禅宗居士。
曾公亮 - 北宋宰相、学者、军事家。
曾南仲 - 北宋进士、天文学家、中国赤道式日晷(晷漏)最早设计者。
曾慥 - 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
曾觌(音di迪)- 字纯甫,两宋之际福建、浙东总管。汴京(今河南开封)人。词人。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
曾几 - 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贵宽 - 元代道教清微派雷法大师。
曾义山 - 元末明初道士,江西上高葫芦石曾家村人。
曾铣 - 明代嘉靖年间兵部侍郎,以御史巡抚山东、山西。
曾鲸 - 明代画家,绘画技法“波臣派”创立人。
曾国藩 - 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曾国荃 - 清朝军事家,曾国藩之弟。
曾纪泽 - 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曾国藩之子。

3. 古代曾氏有名的人有哪些

开派始祖曾参:仁孝礼义著称于世

谈起曾氏文化,有一位曾氏名人是不能被忽略的,他就是以仁孝礼仪著称于世的曾氏开派师祖——曾参。

曾参,字子舆,后人尊称为曾子,春秋末鲁国武城人。曾参比孔子小46岁,16岁时拜孔子为师,以仁孝礼义著称于世。曾参的父亲曾皙,又叫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他的学术地位,直到唐、宋以后才被逐步承认。历代尊儒崇道,曾参位列孔子“四配”。“四配”是孔庙受奉祀的人物中,仅次于孔子的四公(四圣),他们的塑像分坐在孔子像两侧,分别是颜回(复圣)、孔伋(述圣)、曾参(宗圣)、孟轲(亚圣)。曾姓后人遵从庙制,以曾参为开派始祖。

16岁那年 父亲带他拜孔子为师

曾参几岁就帮着做家务活,年龄稍长,跟着父亲曾皙下田劳动,10多岁能独自打柴、犁地、驾车等。一次,曾参到泰山下去耕作,遇到大风雪,一个多月都不能回家。他思念父母,作了一首《梁山吟》,边弹琴边跳舞,表达忧愁的心情。

16岁那年,父亲曾皙带着他去拜孔子为师。孔子对曾参的第一印象是“参也鲁”,意思是说,曾参比较质朴、憨厚。

有一次,曾参在瓜地里除草,不小心锄下一棵瓜苗。曾皙非常生气,认为他用心不专一,拿起一根大棒就打过去。曾皙出手太重,把曾参打昏了过去。曾参苏醒后,不但没有恼怒,反而面带喜色地说:“感谢父亲这么用力教导我,您不要气坏了身子啊!”

这事传到孔子耳里,孔子批评曾参说:“轻打就挨着,重打就应该逃开。如果你被父亲在盛怒下打死了,你就会使父亲背上不义的恶名。你想想,这哪里是什么孝顺?”曾参恍然大悟,冷汗直冒地说:“我罪过很大啊!”

曾子轶事典故

曾子不受赐

22岁时,曾参随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这时,曾皙已经年老,曾参只好半耕半读。人们常常看到曾参穿着破旧的衣服在田里耕种。

鲁国国君听说这事后,怕他国笑话鲁国不重视读书人,就派人告诉曾参,叫他不要种地了,送他一座城池。曾参哪里肯收,推辞说:“接受馈赠的人往往害怕赠送的人,赠送礼物的人往往欺负接受馈赠的人。即使国君不欺负我,我又怎能不害怕呢?”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评价曾参说:“曾参这句话,足以保全他的节操了。”

曾子烹彘

曾参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为了哄儿子,指着猪圈里还没有长大的猪说:“你不要跟着我去,我回来杀猪给你吃肉。”儿子信以为真,就没有跟着去了。

曾妻赶集回来,儿子闹着要杀猪吃肉。曾参二话没说,跑到圈里去逮猪。曾妻看曾参来真的了,连忙制止他说:“你杀猪干嘛?我只是跟儿子开个玩笑而已!”曾参说:“一个孩子从小懂不懂道理,都是跟着父母学的。你现在欺骗他,是在教孩子欺骗啊!”于是把猪杀掉,让儿子吃上了肉。

噬指痛心

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里,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 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待客人,以礼相待。

谈到孝敬父母,曾参说:“就是热爱与恭敬。”父母言行举止如果合乎情理,就跟随他们;如果不合乎道理,就劝谏他们……孝,就是以父母的忧愁为忧愁,以父母的快乐为快乐。

勤学好问 孔子临终向他“托孤”

曾参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勤学好问。他说:“要珍惜学习的时间,有适宜的时间就要学习。对疑难问题不回避,看起来简单的问题也不要放过。”每次在孔子身旁,曾参必然提出各种问题,凡是关于吉、凶、军、国的礼仪,常规和权变的方法,没有不问个明白的。《礼记》中有篇《曾子问》,记述曾参有一次向孔子请教,问题就有40多个。

曾参十分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把学业与自身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著名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名句。他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常常温习了?”

一次上课时,孔子把曾参叫到跟前,感叹地说:“曾参啊,我的思想贯穿着一条线啊。”孔子出去后,别的学生围过来问曾参:“刚才老师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曾参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和恕。”

孔子认为曾参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单独传授学业给他。有一天,孔子对曾参说:“有一种最高的道德,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你知道吗?”接着把孝道系统地讲授给曾参,传授的内容记录在《孝经》上。

又有一天,曾参陪着孔子闲坐,孔子把治国的方略传授给他,传授的内容记录在《大戴礼记·主言》里。礼仪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对曾参进行了耐心传授,传授的内容记录在《礼记·曾子问》里。

孔子评价曾参说:“孝顺父母是道德的根本,敬爱兄长是道德的延伸,信用是道德的表现,忠诚是道德的正途。曾参,就是符合这4种道德要求的人。”孔子临终前,将曾参叫到跟前,把孙子孔伋托付给他。那年,曾参才27岁。

孔子去世后,他的所有弟子为他守孝3年。3年后,子贡、子张、子游认为同学有若的相貌有点像孔子,想用尊敬老师的礼节来对待他,就征求曾参的意见。曾参断然制止说:“不行!老师的人品和思想如同经大江的水洗涤过,盛夏的太阳曝晒过,洁白明亮得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你们想想,现在还有谁能比得上老师?”

承传衣钵 授徒讲学又著书立说

孔子死后,曾参自知承传老师衣钵责任重大,开始在家乡授徒讲学。最初是在家里讲学,后来学生增多,就搬入大户人家。38岁时,受武城大夫聘任,曾参在武城设教。39岁时,离开武城进入越国讲学。现在山东郯城县西北60里有个磨山,相传曾参曾经在那里讲过学。

40岁时,曾参到了卫国,这一待就是20多年。曾参在卫国不仅教学,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继续加强修养,坚守道义。61岁时,他从卫国回到家乡,继续设教讲学。

曾参教授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原原本本地传授孔子的教导。一次,曾参对他的学生子襄讲什么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话说:“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曾参教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曾参的学生中,有人要到晋国去,对曾参说:“晋国没有我熟悉的人。”曾参说:“为什么要有熟悉的人呢?去吧。有熟悉的人称他为朋友,没有熟悉的人就去做他的客人。君子坚持仁爱,成就德行,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知道加强学习修养,即使是你的亲人,也没有谁愿意亲近你。”

到了老年,曾参为把孔子的思想记录下来,组织同门及弟子,编纂了《论语》《礼记》《孝经》等。曾参的言论,也被弟子整理成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孝经》中的《大学》篇为曾参所著,被后世尊为“四书”之一。

曾参的儿子曾元、曾申、曾华,孙子曾西,都以贤达闻名。《说苑·杂言》中说:“孔子家的孩子不懂得骂人,曾参家的孩子不懂得追求权位。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父母善于教养。”

曾参的孝道观传自孔子。但他在孔子孝道观的基础上,将原来孔子“仁”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自身的“三省”体悟,对孝道进行了全面发挥和概括,将主要家庭伦理中子女对父母的敬养,发展成为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一切道德的根本和教化的本源。

曾参扩大了“孝”的内涵,囊括仁、义、礼、信等一切道德范畴,不再是“仁”的一部分。曾参的孝道观,还包括庄、忠、敬、勇,“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
来源:全球功德网(微信公众号)

古代曾氏有名的人有哪些

4. 曾姓有哪些名人?

曾姓名人如下:

皙: 春秋时期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参:春秋末期鲁国人,世称「曾子」。相传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万:汉代镇南将军。 
文辿(曾文迪): 唐代风水大师。 
巩: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会: 北宋翰林院修撰、池州太守、禅宗居士 
公亮: 北宋宰相、学者、军事家 
南仲: 北宋进士、天文学家、中国赤道式日晷(晷漏)最早设计者 
慥: 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 
鲸: 明末画家。 
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纪泽: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曾国藩之子。 

现代名人: 
约农:东海大学首位校长,曾纪泽之孙 
中生: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军事家 
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 
山: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长 
昭抡: 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 
联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设计者 
宪梓: “领带大王”,前香港总商会主席,中国全国人大常委 
培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宪林: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部长,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委副主任 
庆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5. 曾姓有那些名人?

曾。。。曾哥。曾铁可   
皙: 春秋时期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参:春秋末期鲁国人,世称「曾子」。相传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万:汉代镇南将军。 
文辿(曾文迪): 唐代风水大师。 
巩: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会: 北宋翰林院修撰、池州太守、禅宗居士 
公亮: 北宋宰相、学者、军事家 
南仲: 北宋进士、天文学家、中国赤道式日晷(晷漏)最早设计者 
慥: 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 
鲸: 明末画家。 
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纪泽: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曾国藩之子。 

现代名人: 
约农:东海大学首位校长,曾纪泽之孙 
中生: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军事家 
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 
山: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长 
昭抡: 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 
联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设计者 
宪梓: “领带大王”,前香港总商会主席,中国全国人大常委 
培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宪林: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部长,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委副主任 
庆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曾“字省略了)
望采纳

曾姓有那些名人?

6. 曾姓有哪些名人?

1、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曾元裕
曾元裕,唐朝后期军事人物。历官左散骑常侍。黄巢之乱时,任招讨副使,镇守洛阳。黄巢掠蕲黄,被曾元裕击败,斩首四千余人,黄巢遁逃濮州。
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五在申州(今河南信阳)以东大破王仙芝的部队,击杀万余人。招讨使宋威老病贪功,朝廷遂以元裕取代宋威为招讨使(“诸道行营招讨使”)。
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宋威还驻青州。至此,王仙芝一路败退。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击破王仙芝。王仙芝被俘斩。以功任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3、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
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曾秉忠
曾秉忠(1816—1863),字允堂,今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生于清嘉庆丙子(1816年)十月十二日,行伍出身,先后任把总、参将、总兵。
咸丰年(1860年)为江南水师提督,在两广、湖南、福建等地攻打太平天国队伍,于江南洙泾一战为太平天国所败,受浒职发往两江总督曾国藩军营差遣。
后卒于军伍,着加恩开复革职。由于积劳成病,同治二年(1863年)在营身病故,终年47岁,归葬本乡。圣上开恩,收回革职处分成命,按照提督军营病逝抚恤。
5、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
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姓

7. 曾姓有哪些名人?

如下:
1、曾川湘。
2、曾浩钧
3、曾延惇。

4、曾夕俞。
5、曾鸿涵。
6、曾亚予。
7、曾景玙。
8、曾昊弈。
9、曾湘行。
10、曾昱麒。
11、曾全呈。
12、曾讯修。
13、曾少渊。
14、曾兵谷。
15、曾惇勤。
16、曾皇钓。

曾姓有哪些名人?

8. 曾姓有多少名人?

1、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曾元裕
曾元裕,唐朝后期军事人物。历官左散骑常侍。黄巢之乱时,任招讨副使,镇守洛阳。黄巢掠蕲黄,被曾元裕击败,斩首四千余人,黄巢遁逃濮州。
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五在申州(今河南信阳)以东大破王仙芝的部队,击杀万余人。招讨使宋威老病贪功,朝廷遂以元裕取代宋威为招讨使(“诸道行营招讨使”)。
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宋威还驻青州。至此,王仙芝一路败退。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击破王仙芝。王仙芝被俘斩。以功任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3、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
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曾秉忠
曾秉忠(1816—1863),字允堂,今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生于清嘉庆丙子(1816年)十月十二日,行伍出身,先后任把总、参将、总兵。
咸丰年(1860年)为江南水师提督,在两广、湖南、福建等地攻打太平天国队伍,于江南洙泾一战为太平天国所败,受浒职发往两江总督曾国藩军营差遣。
后卒于军伍,着加恩开复革职。由于积劳成病,同治二年(1863年)在营身病故,终年47岁,归葬本乡。圣上开恩,收回革职处分成命,按照提督军营病逝抚恤。
5、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
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