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

2024-05-06 16:16

1.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

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中老年人面临健康问题增加、收入来源逐渐减少等现状,养生保健和拓展收入渠道需求明显,加之触网时间相对较短、相关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在遭遇关于金融投资、养生保健、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诈骗时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和控制,投入大笔资金,劝导难度也较大。
2、中老年人虽然阅历丰富,但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的认知活动能力不断衰退,部分老人会变得固执刻板,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做出判断。
3、一些老年人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缺乏了解和理解,容易导致他们慌乱和缺乏安全感,这就给骗子创造了可乘之机。
来源:腾讯《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19上半年)》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

2. 电信诈骗中,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上当?

导读
现在的诈骗案件,有很多都是以高龄者为目标。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接到诈骗信息的人数高达4.38亿,其中40岁以上中老年人最容易上当受骗。近日,一则“老人受骗而得中风”的消息令人心惊。因为电话和短信消息而被骗钱财的新闻也有很多……老人为何更容易被骗?是因为他们更容易相信他人? 如何让他们避免这种情况呢?先来看看这篇吧!

1.年纪越大,越容易相信他人?
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待亲友或者他人的信任感也有增长的趋势。年纪越大,信任感越高。这一现象似乎不受地域、国家的限制,普遍存在。
随着人的生命历程时间范围的缩短(如人的衰老),不同目标的优先性会发生变化。这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提出的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中重要的内容。
由此可见,老年人更容易相信他人是有科学根据的,这是为满足其身心的多种需求。

2.老年人为何更容易受骗?这些欺骗有哪些共通之处?
研究者试图从年龄老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上理解这一问题。有一项研究要求被试将照片中的人区分为三类:可信赖、中性、不可信赖。结果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都能正确区分出可信赖与中性的人,但对于不可信赖的人,老年人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误认为是可信赖的。老年人对陌生人的盲目信任也是大脑功能衰退的一个外在表现。
老年人更易信任他人的这种心理特质,往往会被各种骗子所利用。研究数据表明,高龄者已成为被欺诈的重要人群。老人出于对家人的关爱,更是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者,每年因为接到“家人”出车祸电话而遭受财产损失的报道也数见不鲜。

3.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网络和街头骗术层出不穷,还出现了不少“升级版”。不论老人还是子女们都要从自身做起,提升防范意识,避免遭受损害。但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容易被骗。家庭和谐、婚姻美满、生活多姿多彩的老年人很难受骗上当。我们也要改变养老观念,我们都会相对忽视大脑的保健,要把脑健康作为养老的最重要目标。因此,有必要进行脑科学知识的普及,延缓脑衰老。
老人们大多都不会主动相告或求助子女。但在做出需要动用资金数额巨大的决定时,不妨与子女商量,让家人帮自己把把关,确定真伪,这是很有必要的。平时可以多看新闻,留意近期发生的欺诈事件,了解骗子的欺诈手段,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不要轻信不明号码的短信或电话,尤其借子女朋友之名要求汇款、索要银行帐号或密码的,更需高度戒备。
作为儿女,要常与老人聊天交流、聆听心声,化解老人心中的苦闷、疑虑,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而非只是给些钱财了事。要准确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需要,让老年人过得舒心。对于老年人盲目信任社会人员的行为,做子女的往往都是简单粗暴的劝阻,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不少老年人都是担心子女反对,特意避开子女,才被骗的。所以,子女也要学习一点老年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先顺从好老人的需求,再帮老人提高警惕,避免被骗。

4.预防诈骗小技能
1.对欺诈保持防范意识
不要盲目信任他人,尤其是陌生号码的电话、短信,不能轻信。对于那些借子女朋友之名要求汇款、索要银行帐号或密码的,更需高度戒备。要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勤学多思,保持理性和脑健康。
多关注电视和报刊的法制栏目,社区内的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诈骗活动,提高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从别人上当受骗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2.切忌贪小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获利巨大的投资类项目不要轻易相信或碰触。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克服贪欲。

3.相信科学,绝不迷信
有些骗子会利用老人们关爱家人的弱点,拿老人或子女的福祸及健康说事,让老人破财消灾。接到陌生来电或短信说家人受伤的,要先给家人打电话确认,不要掉进骗子的陷阱里,更不要听信骗子的其他言论。
4.遭遇侵害后,及时维权解决
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需要动钱的时候,要有周全的安全措施,不要轻信外人。拿不定主意时,一定要找家人和亲友咨询,商量对策。万一不幸被骗也不要慌张,保留好证据,及时告知子女,报警处理,避免更多的损失。
(作者:潘鸣 青岛一鸣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专家,微信公众号:YMXL525,樊春雷 中科院心理所专家,由中国心理学会推荐)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ID及作者

3. 老年人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你涉案了
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告诉你身份信息被盗用或其他原因已经涉嫌重大案件了(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有的甚至把你的照片做成了一个假的通缉令,有的则留有所谓公安机关的固定电话,让你不信可以查询等等,然后为了证明清白或保护资金财产安全,把你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号或资金比较对账号,从而实施诈骗。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短信等,首先不必紧张,不去理会,因为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办案从不会叫你把钱转到某账户的。其次,把这件事告诉子女、亲戚和朋友商讨对策,也防止他们上当受骗。再者,若还半信半疑,可直接打110报警。
2、你欠费了
冒充电信、邮政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通知你电话欠费、电视网络欠费、取包裹快件和公积金账户冻结等,先套取您的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然后再实施诈骗。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信息,要么立即挂断电话,要么学会套对方信息,问清楚了自然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3、高息诱惑
冒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理财公司、P2P网贷平台公司等金融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如告诉信用卡透支欠费、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及传销等。你看中的是比较高的利息,诈骗团伙看中的则是你的本金。
防范对策: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相信电话、短信、微信和网络推销,高收益的理财往往伴随高风险。只要不贪心,稍加留心,就不难识破骗局。买理财产品到正规金融单位营业网点比较靠谱。
4、威胁恐吓
假扮黑社会老大或马仔给你打电话,称你子女或孙子、孙女人在他们手上,拿钱放人,否则要撕票。或称你的儿子犯罪了,有难等等。

老年人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4. 老年人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冒充可以提供借贷的机构。犯罪分子通过手机信息或者报纸、网站广泛散布信息称能够提供免担保贷款。如果当事人与之联系便会告知贷款必须预先支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同时要求当事人办理一张银行卡并要求存入金额不等的“风险金”,证明当事人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犯罪份子进行查询,而实际上其通过该手段将钱从卡中转出。
  7、冒充银行客服等人员。犯罪分子向当事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短信。当事人电话“垂询”时,多名犯罪分子便分别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服务。只要其确定当事人卡上存有大量资金,他们便会“忠告”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内并免费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安全账户”。而所谓的“安全账户”,就是犯罪分子事先开设的诈骗账户。   8、冒充某公司发布中奖信息。犯罪分子通过邮件、网络、电话、短信群发等途径向当事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当事人拨通电话后,犯罪分子通过“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的手段要求当事人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费用进行诈骗。
  9、冒充各类财经分析人员。犯罪分子利用当事人的侥幸心理,通过预测电脑彩票的中奖号码或指导投资股票盈利、代管股票投资等方式诱当事人骗上当,并收取会员费、服务费进行诈骗。
  11、冒充黑社会等社会闲散人员进行威胁恐吓。犯罪分子拨打当事人的电话并自称是社会闲散人员受人之托对当事人及其家人进行威胁恐吓。利用当事人害怕谨慎的心理趁机索要钱财并要求当事人将钱款直接汇入指定帐号内。此类犯罪分子电话多为00019开头,为取得当事人的信任,通常还会在作案过程中使用某种任意显号软件,将来电显示的号码变成某些特殊号码进行诈骗。

5. 电信诈骗的受害群体有哪些?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一些诈骗是针对性比较强的。比如像汽车退税诈骗,不法分子从非法渠道购买到车主的资料,受骗的主要是一些有车族。还有一些突出的像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的诈骗,不法分子往往选择白天拨打电话,白天年轻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较多,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资信度比较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根据做的调查来看女性占70%以上,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人妇女要特别引起警惕。

电信诈骗的受害群体有哪些?

6. 电信诈骗的受害群体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一些诈骗是针对性比较强的。比如像汽车退税诈骗,不法分子从非法渠道购买到车主的资料,受骗的主要是一些有车族。还有一些突出的像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的诈骗,不法分子往往选择白天拨打电话,白天年轻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较多,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资信度比较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根据做的调查来看女性占70%以上,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人妇女要特别引起警惕。

7. 电信诈骗受害群体有哪些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
一些诈骗是针对性比较强的。比如像汽车退税诈骗,受骗的主要是一些有车族。还有一些突出的像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的诈骗,诈骗者往往选择白天拨打电话,白天年轻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较多,其抓住老年人资信度比较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
一、研究生被骗311万,如何谨防电信诈骗
一位女研究生被骗311万后,但是却不承认自己一上当受骗。有一名女士在短时间内分多笔将大量金额汇入了多个可疑账户。民警赶紧打电话提醒她。女子接到民警的电话后,表示自己没有被诈骗,只是在做投资。经过民警多次劝说还是不愿承认自己被骗,最后也不愿报警处理,后由其丈夫报警。
近些年电信诈骗是非常多的,且诈骗手段越来越多。因此就需要谨慎电信诈骗。
如何谨防电信诈骗:
1、QQ冒充好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务人员。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3、微信伪装身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4、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二、电信诈骗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电信诈骗受害群体有哪些

8. 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年轻人更多,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有哪些?

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年轻人居多,因为年轻人的思想是比较简单的,特别容易相信骗子。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冒充客服,说客户购买的产品搞丢了,要进行赔偿。在一系列操作之后,年轻人就会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掏空了,或者被上了贷款。

有些年轻人特别喜欢在网络上点击一些不好的网站,然后在里面观看自己比较喜欢看的东西,就极有可能被网站获取私人信息,然后网站会把这些信息卖给诈骗分子。之后网友就会接到诈骗分子的电话,并且还能准确说出该网友的姓名与住址。这就会让网友特别的相信对方,然后把自己的钱转出去了。还有一些诈骗分子,会盗取网友的QQ号或者其他的社交账号,然后去骗这个网友的好友。在进行行骗的过程中,还会获取手机中的一些语音或者照片给对方发过去,以此获得对方的信任。而年轻人也是非常相信自己的朋友的,就会进行转账。

有些诈骗分子还会冒充警察或者公检法的人员说年轻人的手机欠费了,或者之前犯了罪,现在要被逮捕。若不想留下案底,就需要进行交钱,然后就会把年轻人吓得一愣一愣的,直接把自己的银行卡账号以及密码告诉了对方。年轻人一定要明白体制内的工作者是不可能让普通群众进行转钱的,如果是惹上一些案子的话,也是会让警察对你进行逮捕的,然后在法院上进行宣判。每个人都要保持一定的理智,特别是涉及到转账的时候,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身份。

现在很多诈骗犯罪分子都把目光瞄向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刚经历过高考的高三生,这些人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头脑也比较冲动,特别容易被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