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20年间 推动实现“数字蝶变”

2024-05-08 01:22

1. 福建福州:20年间 推动实现“数字蝶变”

  经济发展之变:数字经济成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2000年6月,五凤山麓,福州软件园创业楼迎来首批入园企业。“当时,园区的研发楼宇只有寥寥几栋,产业规模仅12.7亿元,入驻企业127家。”福州软件园管委会负责人回忆。
   20年过去,福州软件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195栋现代楼宇拔地而起,770家软件相关 科技 企业在此安家,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亿元。“一园多区”模式将福州“软实力”辐射全市,福州成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传统产业也正颠覆以往“笨重”的印象,变得 时尚 而轻盈。
   棉絮纷飞,噪音轰鸣,纺织车间人头攒动……这是长源纺织总助王兆生记忆中的传统纺织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台纺织机器要多人控制,万锭用工平均数约为200人。”
   如今,走进长源绿色示范车间,只见上万平方米的厂房内数十排机器高速运转,万锭用工数仅25人。不仅如此,通过集中监控,数据实时集成、分析与处理,可实时掌控厂内各车间、生产线的动态,并实现生产过程故障诊断、报警。
   统计显示,2019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达3900亿元,GDP占比超40%,今年将力争突破4500亿元。
    日常生活之变:医、购、行更轻松更便捷 
   2001年年底,福州鼓楼区内7个信息化社区建设试点小区基本实现宽带网布线到户。20年过去,“数字”冲破电脑屏幕,栖身于福州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人们享受到的不仅是速度,更是方方面面的获得感提升。
   看病更轻松了。“过去到医院去看病要排三四个队,回到家筋疲力尽,小病也成了大病。 ”老福州张木兰老两口年过七旬,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往排队看病成了二老的“头等难事”。
   “现在坐在家里就能看病。”通过微信预约挂号,二老可以视频问诊,医生在线开方、医保在线实时结算、药品在线下单送货到家。接诊医生还可以通过福州市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查看病人三个月内在福州市所有医院的看病记录更精准诊疗。不仅如此,在线下,VR智能导诊、刷脸挂号等就医场景正逐渐成为福市民就诊的新常态。
     去年5月,鼓楼东街口打造数字街区,全省刷脸一条街落地,为商圈消费升级提供新支持。同时,消费者打开支付宝就能对 美食 、电影等进行线上预约、线上支付,还可以实时了解各大停车场信息,并直接缴费。商圈的数字化改造让线上的信息流与线下的客流、服务体验深度融合,使经营者和消费者更好地连接。
   出行更便捷了。“乘公交、坐地铁基本靠‘e福州’,我的零钱包也下岗了。”市民梁亮对“e福州”APP的评价道出了榕城市民的出行常态。
   作为福州新型智慧城市的统一入口和基础支撑平台,“e福州”带来的便利不止于出行。其不断深化的九大高频领域应用场景还为市民们带来了教育缴费、药店扫码支付、政务服务等诸多便捷生活体验。截至今年9月,“e福州”APP累计注册用户突破700万,用户使用服务达3.38亿次以上,位居全国政务便民类APP前列,成为越来越多福州人手机里的常驻APP。
     社会 治理之变:“智”治带来持续获得感 
   20年来,福州的“数字之治”始终坚持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入手, 社会 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
   “12345,有事找政府”,这句口头禅在福建发端于福州鼓楼。2003年1月,12345平台在鼓楼正式开通,鼓楼居民、企业遇到问题,都可以向平台投诉或咨询。2006年,该平台升级为福州市级热线服务平台,2012年,这一模式向全省推广。
   与能级提升相伴的,是诉求渠道持续扩充,市民可通过微信、APP等10种方式发声;是更高效的诉求受理,平台可智能受理、即时问答,进行诉求自动批转……通过平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问题解决好。
   与此同时,福州还依托“数字城管”主动发现问题,把治理之“手”伸向更广领域。
   自2013年正式上线以来,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将涉及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等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编织成了一张由115类“部件”和79类“事件”构成的大网,对接全市470多个处置责任单位,形成一套包罗万象的大城管格局,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派遣任务、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福州不断变大变美,城市治理的步子越走越细。“数字”在治堵、防涝等领域大显神通,成为推进 社会 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由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自主研发的信号灯智能控制平台将往日孤立的信号灯串联起来,可对一条道路的多个路口实行一键式远程控制,实现全线绿灯通行;福州在全省首创的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监测体系,织起一张智慧防涝网:各库湖闸站的水位如何,城区易涝点是否积水,系统都能通过智能监测几秒钟便获得结果;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战中,福州在短期内上线全省首个房屋结构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房屋信息全要素录入,房屋管理动态化、精准化……
   2019年9月,福州全面启动全国首个自主开放城市大脑建设,随之开启百余项数字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智慧停车、人脸识别、城市大数据平台等一批场景相继投入使用。
   着眼于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数字化的“大智慧”正在福州的 社会 治理中开花结果。
    发展理念不变:“数字福州”一以贯之 
   20年来,历经传承发展,从经济发展到城市建设、从 社会 治理到民生改善,以“数字福州”建设为笔,福州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发展画卷。
   2018年4月,“数字”回归源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榕盛大启幕。福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运用峰会成果,发布《“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定下发展目标,梳理生成了一批“数字福州”建设项目。
   近年来,福州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三条措施》《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三条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集聚化发展。去年6月,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将“数字福州”作为福州产业发展的三大主攻方向之一,在财政、 科技 、用地、园区、招商等方面出台新政策,为数字产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福建福州:20年间 推动实现“数字蝶变”

2. 福州: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春天”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春天”  
      ——市政协开展2022年第一次双月视察暨党外委员视察 福州市 “数字经济”建设活动侧记 
     “数字经济已成为福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经过半天的“数字经济”之旅,市政协委员林雯对福州数字经济建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数字经济的未来也更有信心。
     30日,市政协委员、智库和参政议政人才库专家分成三组,赴鼓楼区、马尾区、长乐区、永泰县,实地感受福州市“数字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数字浪潮下,“数字”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永泰县丹云乡,“数字+农业”深深影响着传统的养殖方式。
     走进永泰县金蛋发展有限公司,浓浓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在这里,5万只鸭子养殖,只要1台机器人。自动化环控系统、自动上料供水、自动清粪、自动集蛋等智能化系统,让管理既简单又便捷。
     数字机器人化身“饲养员”,付出的人力少了,产量却提高了。这一变化,让委员们拍手叫好。不少委员建议,要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用数字化手段升级、改造、提升农业产业,为农村产业振兴增添新动能。
     “数字和农业的结合,能够激发新业态、新模式,帮助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农业企业发展的趋势。”市政协委员郑升尉建议,要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完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在福州软件园“黑科技”场景展馆,42家企业的78个“黑科技”产品展现“智造未来,美好生活”,让委员们眼界大开。“探索数字应用场景,开拓数字产业市场,让更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落地福州。”市政协委员邹勇志建议道。
     视察过程中,不少委员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度”也提出建议。
     市政协委员林雯建议,要发挥数字经济企业“领头羊”作用,从个体转型上升到产业协同转型,形成矩阵效应。

3. 福州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措施了吗?

报道称,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福州出台了支持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等扶持举措。
据介绍,对于落地福州的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或在福州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子公司),对实际到位资本金达500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落地企业正式运营后第1年至第3年,每年按不超过实际纳税地方留成部分(含市、县市区两级)的50%给予补助。



此外,对入驻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的企业,各县(市)区在网络使用、办公场所、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
对牵头制订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发展相关标准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国际标准50万元/件、国家标准20万元/件、行业标准10万元/件的补助。根据企业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每年组织评选10家数字经济优秀创新企业,给予每家企业50万元奖励。

措施还支持建设一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的示范工程,对首个形成规模商用的数字化应用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福州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措施了吗?

4. 福州如何打造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

在福州,当地市民和外来务工、求学人员如果想要就医,关注“榕医通”微信公众号或下载“榕医通”手机app注册,并绑定自己的身份账户,就可以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挂号、充值缴费、查看报告单、查询医社保等。
作为福州市区域卫生便民服务平台,“榕医通”由落户福州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福建海峡银行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打造,2018年1月上线,现已覆盖福州市的36家医院。

通过探索打造区域医疗业务发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福州正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更便利”。过去一年,福州市发布了国内首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健康医疗大数据福州试点工程生态联盟,在医疗大数据领域先行先试。

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福州着力打造“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争当“数字中国”建设的先行军。
位于福州滨海新城的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经建成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和省级“政务云”“商务云”、超算中心二期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立了国家健康医疗、国土资源、旅游等行业大数据中心。
“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在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对接落地。”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负责人林权介绍说,截至目前,该产业园总对接项目280项,落地148项;现有注册企业179家,注册总资本21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园区研发楼一期已入驻各类企业71家。
在位于福州马尾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首个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首家窄带物联网规模化商用局已经启用。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副总裁孔鹏说,2017年下半年上线的智慧水务项目,已在福州完成30万台智能水表的更换,到今年底预计达到200万台,未来有望实现“全城一张网”。

福州正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藉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之机,福州引进落地一批数字经济大项目,包括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签约合作,为推动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面向未来,福州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数字高地,全力打造数字城市,营造最优数字生态。”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早前表示,出台更多政策,提供更优服务,营造更好环境,让数字经济的“种子”在福州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今年6月初,福州出台“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数字福州”的发展定位:打造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福建样本的排头兵。

5. 福州:数字经济成为工匠成长沃土

  前不久刚获得“灯塔工厂”这一殊荣的京东方福州第8.5代半导体显示生产线车间内,各式各样的生产机器人挥舞着巨大的机械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生产操作流程。“只需要在后台操作,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由机器设备自行完成。”曾经在“福州工匠学院”学习的一位员工这样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福州市 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积极推动产业工人技术“迭代”升级,向“智”造转型,以此培育更多数字工匠、数字先锋等优质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助力福州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
  
   2020年6月,由福州市总工会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的“福州工匠学院”揭牌。这所独特的学院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旨,充分发挥工会和院校资源优势,致力于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新时代工匠培养新模式,提升职工学历、孵化拔尖技能型人才、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推进福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
  
   2021年,福州工匠学院兴起改革,在推动校、企、工“三元”协同育人的同时,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亲近产业”的工人队伍。不仅致力于优化专业要素配置,还聚焦现代产业工人的实际需求,坚持企业工匠与职业教师二元教学的改革方向,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还实施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打造“亲近工人”的职业教育。
  
   2022年,福州市总工会进一步启动“数字工匠”培养计划,在“福州工匠学院”基础上成立“福州工匠学院数字经济分院”,计划为3000名数字经济领域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数字经济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数字经济工匠班、与数字产业企业探索共建实训基地、成立联创创新工作坊等形式,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

福州:数字经济成为工匠成长沃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