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上大学期间

2024-05-07 05:25

1. 怎么理解上大学期间

大学首要的还是学习,但是与高中明显不同的就是空闲的时间多了,所以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如参加社团,跑图书馆等。
大学是个小社会,学会做人做事。

怎么理解上大学期间

2. 请问谁有关于邓中翰学业和创业的资料?

邓中翰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5年11月15日,邓中翰创建并率领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电子首次成功将“星光中国芯”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在美国上市,是中国企业在2005年原始创新、发展核心技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动作。 

邓中翰成功引用硅谷创业运作模式,首批资金为信息产业部以风险投资方式直接投入的1000万元。全球的电脑摄像头中,每10个中就至少有6个是采用中星微电子公司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 

2005年,邓中翰领导开发设计出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索尼、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联想、波导、TCL、长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005年起,在邓中翰领导下,中星微电子公司启动了数字电视领域的“星光”数字电视多媒体芯片的研发、设计及产业化工作,目前核心技术研发已经获得阶段性突破。 

预计2005年全年,中星微电子公司总销售收入将达到8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创汇加境外销售将达到9000万美元、上缴税收3200万元、利润1.2亿元。 

2005年3月28日,邓中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邓中翰还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很多荣誉。

3. 有谁知道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张辉研究员的邮箱吗?

有谁知道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张辉研究员的邮箱吗?

4. 写邓中翰的好文章

聚焦邓中翰

血液里流淌着浓浓的科学家梦想的邓中翰却有着非常敏锐的企业家思维。 

邓中翰小简历  

邓中翰博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曾任职于美国硅谷Sun Microsystem,参与研发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UltraSPARC I第一代CPU。之后任职于美国IBM进行单磁子Peta-Flop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究。后在美国硅谷创建半导体公司Pixim,任首任董事长,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用于监控、卫星、外太空探测等高尖端应用。1999年至今,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共同在北京中关村创建了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领导研发“星光” 系列“中国芯”,并成功实现了产品“星光一号”、“星光二号”、“星光三号”、“星光四号”、“星光五号”的产业化,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同时,邓中翰还是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科协全国委员。 

从中科大到伯克利 

邓中翰从小就对星空十分迷醉。 

罗大佑的歌词曾经给了少年时代的邓中翰无穷的遐思,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邓中翰的问题就深入到了时间、空间和宇宙。1987年,邓中翰以优异的成绩从家乡南京考上中国科技大学,要知道,科大当年的分数线超过了清华。 

邓中翰沉醉于探求知识的过程,大学三年级开始尝试用量子物理的理论来解释地质问题,论文在《科学通报》上发表并且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如同那个时代的许许多多的学子中的精英一样,1992年,从中科大毕业的邓中翰来到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读书,他读的是物理学,继续追求大学与少年时代探寻世界奥秘的梦想。伯克利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啊,18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们的画像高悬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而且许多人就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这对学生们的感召力是巨大的。邓中翰在不长时间就学遍了艰深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理论。 

如果没有另一个选择,邓中翰可能会成为一位优秀的物理学家。而邓中翰有了那个新选择的最好解释就是信息时代的大潮几乎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都卷了进来,何况伯克利分校就在硅谷的旁边。尽管邓中翰所求助的一位导师并不赞成他的想法,但邓中翰还是向学校申请了转到电子工程系,从基础知识结构来说,物理学和电子工程并不十分兼容,但邓中翰的执著与坚韧又一次让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用短短的时间完成了知识结构的转型,顺利通过考试,并以其独立设计和实验课题的能力“征服”了老师。 

而这个时候的邓中翰没有停止对跨学科的知识的渴求,他选修了经济管理学。选择经济管理学的动机,据说是1995年邓中翰随导师去日本参加学术会议,因签证问题滞留日本一周而产生的一种强烈想法。邓中翰不是书呆子,而是一个有着强烈“入世”思想的人,他每时每刻都想有所作为,他非常明白,在当前这个世界上,经济能力说明了一切,否则物理学足够消耗他所有的智力与精力。至此,邓中翰在伯克利也创造了奇迹,他成为伯克利130年历史中第一位拿到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博士和经济学硕士3个横跨理、工、商学位的人,亦让所有人明白了,不能小看了华人的智慧。 

在伯克利的学习生涯中,邓中翰几乎没有一点时间娱乐,在他的日程表里只有学习,还有工作。邓中翰的幸运在于他的经济学的老师中有两位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诺贝尔奖,邓中翰沉浸在这些知识精英们的思想和氛围里感到幸福得不能自拔。的确,在伯克利,想平凡是困难的。 

正是对经济学的研究,邓中翰对美国经济、世界经济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解到经济与政治如何发挥作用,美国如何用自己的实力让其他国家为其“打工”,他还认识到一个企业如何在这些时代的洪流和大势中获利等等。邓中翰所有的这些积淀,对于后来诞生的中星微显得那么的宝贵和必要。 

“那个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 

面对考官的“计算机技术的极限是什么”的质问,邓中翰的回答是没有极限。 

这是在IBM的一次面试中的场景,邓中翰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加以解说,结果是,邓中翰被录用了。事实上,1997年,邓中翰一边在伯克利求学之时,便一边加入了商业公司进行实践工作。邓中翰每在一个地方,便成这个地方的焦点人物,不管在伯克利,还是IBM、Sun公司,他都做到极至,作为IBM的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邓中翰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获得过“IBM发明创造奖”。如今,在北京的北四环边上他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仍保存着他在Sun参与设计制造的芯片,邓中翰说这种芯片现在还广泛地应用在一些CPU上。 

邓中翰十分谦和有礼,他说自己没办法不谦虚,在伯克利有那么多大师,在硅谷有那么多优秀企业,而许多优秀企业的创立者都是伯克利的校友。在如此多的人类精英面前,在比较中,自己凭什么骄傲? 

适度的、真诚的谦逊让邓中翰有了十分优良的人缘,人缘背后便是机遇。伯克利分校的校长田长霖,学术造诣精深,能有机会遇见这样的导师,真是邓中翰的造化,更重要的是,正是这位负责任的老师将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推荐给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周光召访问伯克利期间和邓中翰有过多次深谈,结为忘年交。后来,周光召又将邓中翰介绍给信息产业部,这就是他最终成为“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的原始起点。 

1998年,正值中国IT市场蓬勃发展,国际巨头纷纷加强其中国市场投入,而中国企业亦努力寻求国际IT市场地位之时,赴美考察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通过周光召的介绍,会见了邓中翰博士。曲维枝和邓中翰深入探讨了国际及国内IT业的情况,邓中翰对IT市场的深刻见解和他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给曲维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9年10月,邓中翰受国务院之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当时的邓中翰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为李岚清等中央负责科技工作的领导讲述了硅谷及国际IT界的现状和前景。其间,邓中翰与各级领导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勃勃生机强烈地吸引着他,党和各级政府的爱才、惜才之心深深地打动着他。 

就是在这一次庆典上,邓中翰下了回国创业的决心,“那个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让人难以招架,渴求得让人心悸,现在好像没有机会去体味那种激情了,有点怀念”。邓中翰说。 

邓中翰萌生了成立一家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的设想。在信息产业部和各级相关领导的支持下,1999年10月,他的想法成为了现实,邓中翰与来自朗讯贝尔实验室的张辉、惠普的杨晓东等人放弃了在美国的事业与成就归国,借鉴硅谷模式成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了今天中星微的核心领导团队,他们之间的团结和默契令人称羡。 

然而,在邓中翰选择回国创业之前,邓中翰曾经在硅谷创立集成电路公司Pixim,市值很快达到1.5亿美元,邓中翰已经达到了像他这样的莘莘学子难以达到的事业高度,对其回国创业的真实原因,邓中翰用爱国来解释,很多人未必能够真正理解,但这确实是他的思想原貌。“我们的团队都是‘海归’,对为什么回国创业私下里我们发现至少有三点是共识,首先是爱国,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唱高调,那我劝劝他出国走一趟,最好是到美国,只有到了外国,你才能知道什么是‘中国心’;其次是事业心,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是有‘野心’的,不甘心在硅谷,在别人的地盘干一辈子;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我们技术工作人员的‘老毛病’了,追求将一流的技术转化为一流的生产力,自己创业,做自己的技术,做自己的企业是最直截了当也最有挑战性的工作”。邓中翰说,“我们这些人,当初出去就是为了回来的。” 

中星微开始启动,无形地划分了中国芯片业的一个时代。 

“很艰难也很幸福” 

中星微在北京北四环边上的办公室常常彻夜灯火阑珊。 

因为上班的时候太忙,邓中翰率领的中星微核心团队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开会,他们称之为“碰一碰”,有时候这一碰就碰到三更半夜。对中星微来说,要做的事情确实太多太多了。 

中星微电子成立之初,他们与信息产业部领导一起,多次沟通、探讨,决定借鉴微软的做法,从世界市场空白点着手进行公司主要产品的战略布局。相对通用CPU、存储器(Memory)芯片已经有Intel、三星这样的国际霸主领域,或如ARM、MIPS在嵌入式处理器市场上确定强势地位,对于缺乏人才和市场运作经验的小公司,要向它们挑战似乎有些“以卵击石”,甚至功亏一篑。而被全球普遍注目的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仍处于群雄混战局面,且未来无论PC或移动通信业务,还是3C整合时代的消费类电子等应用,数字多媒体芯片均将担当“心脏”角色。邓中翰认为,“借以庞大市场需求,中国厂商联手攻克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便如同美国攻占通用CPU、韩国攻占Memory芯片一样,完全有机会成功”。 

于是,中星微切入市场的点定位为以CMOS数码技术为依托,研发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数码摄像处理芯片。因为这种芯片的应用领域涉及个人消费的数码相机和工业上的质量检测、生产监控及天文器械、医疗设备,还可应用在交通、银行、视觉玩具、通讯等方方面面,市场容量大。最主要的,邓中翰看到了未来3C合一的趋势下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市场将更加广阔,占据了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市场高点,就有可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中国的芯片产业就会在同世界的互动中壮大起来。 

从芯片定义到设计、流片、量产大概需要1年多的时间。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电子推出中国首枚具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其集成度达到奔腾系列的水平,一个纽扣大小的空间里集成数百万个晶体管,光刻尺度达0.25微米。中星微已经走在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领先位置。随后,中星微与微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功开发PC多媒体数码拍摄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数码图像处理、压缩、存储和高速传输的单芯片。芯片产业是集团军作战,人才、资金、技术、市场销售、国际合作等缺一不可。 

接下来,中星微的第二代产品“星光二号”实现了视频音频固化一体并同步,结束了图像处理芯片的“默片”时代。“星光二号”被韩国三星、美国Creative等知名厂商的最新摄像头产品采用。2002年11月,中星微的第三代产品“星光三号”从PC领域延至智能监控领域,成为富士通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用手机控制的机器人的“眼睛”。2003年2月,第四代产品“星光四号”成为国内第一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彩信芯片。2003年10月,具有“星光一号”到“星光四号”全部功能的“星光五号”诞生,是一颗集大成于一身的图像处理芯片。迄今为止中星微芯片取得了在全球市场销量超过1000万枚的耀眼成绩。按照中星微的规划,下一步将在移动多媒体领域寻求突破。 

分析全球产业环境和本土产业链、市场资源,能否在成本竞争优势下快速地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才是“中国芯”的制胜法门,是中星微电子成功突围的真谛,也是邓中翰他们经过5年的努力才找到的感觉。 

然而,对中星微来说,此时不断升级的多媒体应用需求,技术流程和产品开发的挑战日益增加,但最头痛的还是人的问题。多媒体应用市场变化异常快速,必须将未来两、三年的目标市场想清楚,然后进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而这种具有市场预测能力的人才国内更欠缺。除了源源不断地引入符合公司文化和发展步伐的人才之外,人才的管理、沟通效率,以及保持当初创业时期的快速反应能力,对中星微电子这样的创业型公司才是最大的挑战。 

“很艰难也很幸福”。对中星微这5年的发展,邓中翰有着这样的评价,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中星微绝对不能说已经达到了成功的彼岸。“创业阶段的企业存活下来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每一步可以说都是九死一生,但是,看到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会带给人难以言喻的幸福”,邓中翰说,“所有中星微人都把中星微视为自己的孩子,这种感情就是珍视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中星微还没有资格说已经成功,面对科学和市场的日新月异,没有任何企业敢说已经成功,中星微仅仅是没有被科学落下太远,也仅仅是在市场中‘生存’下来,未来的路还很长”。 

人物印象 

科学家?企业家? 

邓中翰的低调让记者为难。 

他诚恳地望着你,说:“能不能不写我?做什么事比是什么人重要,事情不是一个人做的,是整个团队在共同努力。”这样的被采访人,在《人物》栏目的运作中,并不多见。 

邓中翰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希望认识这个世界并改造这个世界,抱着科学睡觉是邓中翰的最大梦想。在今天的中星微,人人称呼他 “邓博士”而不是“邓总”,这可能源于邓中翰的科学家情结。 

然而,血液里流淌着浓浓的科学家梦想的邓中翰却有着非常敏锐的企业家思维。中星微从开始便坚持填补市场空白而非技术空白,要做能够占领市场的产品而非实验室产品,这些想法随着“星光中国芯工程”的完成正在被验证为务实和正确的。邓中翰一直强调品牌的生命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一个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是一个伟大的品牌的创造者和载体”。 

邓中翰既掌握全局也关注细节,办公会上,他随口说出一个个工程师最近的工作量,那份细致让人既感动又惊讶;他非常独立却能了解他人,当别人还不知道自己行的时候,他已经把人“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去了;他可以生活得很精致也可以很粗糙,有时候不食人间烟火,更多的时候,连平民都不如;他的一席演讲能让人热血沸腾,恨不能豁出去拼了,但当群情激动时,他的冷静和清醒又能让人立刻意识到面临的问题。 

国家利益、民族自强这些看似与企业经营相距甚远的词句在邓中翰和他的团队之间的交流中随处可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结会体现在每一个目标的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听他们交流,你会感动于那份向上和纯粹,恍若置身于校园;回转身来,他们又拿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在残酷的国际市场上和对手拼杀,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计算机世界报 第35期 A33、A34)

5. 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的简介祖籍谁知道是那里的啊

邓中翰,全国青联委员,“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研究员,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

  1999年应邀回国,创建中星微电子公司,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领导“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星光中国芯”工程实现七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近400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并实现了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占领世界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份额60%以上,2005年3月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中国科技大学到伯克利,勤奋奠就“中国芯”

  在进入大学以前,我只是一个精力旺盛、能玩会学的普通少年,但不甘人后是我性格中最大的特点。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每每踏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都会激发我强烈的紧迫感和不断追求的上进心,报考当时录取分数线比清华还要高的中国科技大学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好的系统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我们打牢知识基础、奠定研究方向的最佳时期。今天回想起我的科研之路,大学期间我对知识的孜孜以求造就了我未来事业的基础。大二时,我对课本中的一个理论产生了置疑,经过反复试验后,我向老师交上一份长达8页的报告,并附上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5种实验方法设想。对于我这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老师并没有因为我所讨论的问题的细小浅薄而忽视我,反而把我推荐给了相关问题的课题组组长黄培华教授,黄教授以考古为主业,学术跨了好几个学科,对北京人头盖骨的断代做出了国际公认的明确断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第一批当选的教授。当我来到黄教授面前的时候,他看着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一大摞中英文重要文献交给我,让我好好看,一个月后和我讨论相关问题。从这位年逾花甲、以书为墙的学界泰斗家里退出来后,我突然心生感动,反复琢磨教授们给我提的意见,心里的“科研”之火一下子被点燃了。从此以后,我更加刻苦。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是我最爱去的地方,也几乎成了我大学时代记忆的全部。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可以说,大学生活给了我一个又一个解决自己关注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地发现新的问题的机会,大量的科学实验培养了我从最简单分子做起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也逐渐使我明确了科研的方向。

  用搞科研的方法读本科,这条路最终让我走通了。1990年、1991年,我分别在国际应用核物理学杂志及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3篇相关文章,并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获得“挑战杯奖”是我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不但让我对学习和科研自发的兴趣有了一个突变,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国家对知识创新的肯定,感到有千千万万同学在看着我的一言一行,我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了一种使命感。大学毕业后,我踏上了赴美国伯克利大学留学之路。

  在伯克利的留学生涯中,我几乎没有一点时间娱乐,在我的日程表里只有学习和工作。由于不受课本框架的限制,我的视野由物理学延伸到了电子工程学,继而又拓展到经济学的范畴,对别人来说是三种横跨理、工、商的学科,但在我眼里,却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在其间搭起桥梁。由于有了国际一流导师的指导和良好的实验条件,我对时间抓得更紧了。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使我的事业发展逐渐有了明确具体的指向。我意识到核心技术服务于核心产业时,所产生的竞争力无论对哪一个企业都是举足轻重的。

  在国外留学的亲身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富裕,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发展是硬道理,落后是注定要被动挨打的。当代大学生想要有所作为,不但要有爱祖国、爱人民的满腔热情,而且要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真才实学。所以,要倍加珍惜大学的宝贵时光,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勤于学习、善于求知,集中精力、只争朝夕,把满腔热情化作奋发求知的强大动力。

  从硅谷到中关村,报国成就“中国芯”

  1997年,我一边在伯克利求学,一边加入了IBM公司进行实践工作。不管在伯克利,还是IBM和后面加入的SUN公司,我都尽力做到极至。作为IBM的高级研究员,我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还获得了“IBM发明创造奖”。

  1999年10月,我有幸受国务院之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勃勃生机强烈地吸引着我,党和各级政府的爱才、惜才之心深深地打动着我。就是在这一次庆典上,我下了回国创业的决心,想把所学的全部知识回报给我的祖国的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渴求得让人心悸,这是怎样的一种激情啊!从此后,我踏上了报效祖国的正确道路。短短几天后,我把事业的舞台从硅谷搬到了北京,借鉴硅谷模式成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国家的支持,广阔的市场前景,使中星微开始启动。在五年的发展历程中“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不断创新,持续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星光中国芯”已经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覆盖了欧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星光多媒体芯片不仅提升了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而且对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3月28日,“星光中国芯”获得了2004年度国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我们的团队都是“海归”,对为什么回国创业私下里我们发现至少有三点是共识,首先是爱国,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唱高调,那我劝劝他出国走一趟,最好是到美国,只有到了外国,你才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心”的内涵;其次是事业心,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是有“野心”的,不甘心在硅谷、在别人的地盘上干一辈子;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我们技术工作人员的“老毛病”了,追求将一流的技术转化为一流的生产力,做自己的技术,做自己的企业,是最直截了当也最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实施这一工程的过程中,我深切认识到,我们国家经济、科技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黄金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创新期”,是人力资本急剧增长的“积累期”。紧紧抓住并利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有志青年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也是大学生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的生动体现。

  回首过去,我感到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切都贴上了“中国心”的标签,爱国这个字眼永远令我热血沸腾。但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爱国的理想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把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力,关键在于珍惜学生时代的难得时光,发愤学习,积累知识,练就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祖国和人民奉献才智,才能真正做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的简介祖籍谁知道是那里的啊

6. 邓中翰是哪个中学毕业的

中国科技大学毕业
1968年出生于南京。中国科技大学毕业。

大学期间,邓中翰就在黄培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1990年、1991年分别在国际应用核物理学杂志及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3篇相关文章。曾荣获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1992年邓中翰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读书。

1997年,邓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获"IBM发明创造奖"。一年后,邓中翰离开IBM回到硅谷,结合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达到了一1.5亿美元。1999年10月,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邓中翰还是中国旅美科协常任理事,硅谷分会会长;2001年被选为第六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还被清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数十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了"高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中星微公司还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中星微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邓中翰被聘为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