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简介

2024-05-09 18:16

1. 台北故宫简介

台北故宫全称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
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
台北故宫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拓展资料博馆扩建
196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开始兴建。
1966年,第一期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
1971年,第二期扩建工程从新馆两翼向前扩建完竣,陈列室面积达到8,777.41平方米。
1983年10月,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1984年,第三期扩建工程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库房和展场建立恒温恒湿、防火防潮、防震防盗等措施保护,又仿乾隆养心殿西室书斋于正馆设“三希堂”。隔年,仿宋明庭园设“至善园”。
199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提出改建构想。隔年,第四期扩建工程图书文献大楼竣工使用,同年又增设“至德园”。
2000年,杜正胜接任院长,计划进行第五期正馆扩充整建,并推动故宫南部院区之规划设立。
2007年2月,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完工,展览空间达到9,613.91平方米、非专业展览用之公共空间则增加至10,656.98平方米、行政空间增至8,852.69平方米。

台北故宫简介

2. 台湾故宫的资料

【藏品数量】60万件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台北建馆 
  1965年,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现址落成新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台湾当局“行政院”公布了《国立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规程》,规定设置“国立故宫博物院”,改直属于“行政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由故宫博物院保管使用,将来国家统一后,迁台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归并故宫博物院后,故宫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运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幕。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其中,后来运往台湾2,972箱,占原南迁文物箱件数的22%。 
  1969年,订定《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征集办法》,在台湾展开增加藏品的行动。1967年-2008年8月期间,透过其它机关移交1,651件,受赠32,326件册,收购12,751件册,合计46,728件册。 
  1989年,“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聘请社会学者、专家四十余人组成委员小组,再次进行全院藏品文物的清点检验,至1991年5月完成。此次完成了藏品文物登录号签张贴,文物建卡照片摄照以及文物保存状况的了解。 
  2000年台湾地区政党轮替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胜接任院长,以去政治化、推动本土、中华与国际兼具之多元文化观,回归艺术文化本质经营国立故宫博物院。在此政策指引下,馆藏方向朝扩大至东南亚、南太平洋文物的趋势,以呼应台湾原住民与南岛文化的传承关系。 
  2002年,台湾当局“行政院”通过改建案。 
  2006年,改建后故宫随建筑更新推出“Old is New”概念,以行销方式推广典藏。参考法国国际博物联合会影像授权办法,援用文资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制定影像授权收费规定。 
  2007年,台湾当局“行政院”提出修正故宫组织条例,将收藏“中国”文物改为“国内外文物”,被立法院否决。 
  2009年2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带团赴中国大陆访问北京故宫博物院,首度开启两岸故宫交流,而北京故宫也将在3月份访台。10月在台北故宫举办的“雍正大展”,将成为两岸故宫合作的试金石。 
  2009年3月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率团抵达台北,他们此行将专程访问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也是对半个月前周功鑫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身份首访北京故宫的回访。
   扩建 
  196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开始兴建。
  1966年,第一期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
  1971年,第二期扩建工程从新馆两翼向前扩建完竣,陈列室面积达到8,777.41平方米。
  1983年10月,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1984年,第三期扩建工程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库房和展场建立恒温恒湿、防火防潮、防震防盗等措施保护,又仿乾隆养心殿西室书斋于正馆设“三希堂”。隔年,仿宋明庭园设“至善园”。
  199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提出改建构想。隔年,第四期扩建工程图书文献大楼竣工使用,同年又増设“至德园”。
  2000年,杜正胜接任院长,计划进行第五期正馆扩充整建,并推动故宫南部院区之规划设立。
  2007年2月,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完工,展览空间达到9,613.91平方米、非专业展览用之公共空间则增加至10,656.98平方米、行政空间增至8,852.69平方米。同年,检调侦办故宫博物院改建扩建工程弊案,故宫先后任院长、官员涉入其中,总共15人遭起诉。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台北故宫源于北京故宫。亲历者那志良先生所写的《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对故宫文物去台的惊险历程有详细记载。但为免于沦陷日本侵略者之手,被迫“流亡”南迁的国宝远不止于故宫。台北的历史博物馆和郑州的河南博物院都记载着这样一段历史: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为避免苦心收藏的文物受损,河南博物院精心挑选文物珍品5678件,拓片1162张,图书1472套(册),分装68箱运往汉口,1938年又运至重庆。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走2972箱。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河南博物院存放在重庆的68箱文物中精选38箱运往台湾,文物以陶器、铜器为主,包括1923年出土的河南郑公大墓中的珍贵器物。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运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 
  文物落脚台湾初期,秘藏不示外人,社会各界要求展示故宫文物,曾被保管委员会拒绝。1956年,早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建立第一座博物馆“文物美术馆”,收藏来自河南的38箱文物,加上日本归还掠夺的文物51箱,奠定了史博馆的“家底”。1957年,蒋介石巡视“文物美术馆”,并改馆名为“历史博物馆”。
  作为1949年后台湾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曾经独享尊荣。蒋介石拨交为他祝寿的礼品270多件,社会各界踊跃捐赠各自的收藏,第一任馆长包遵彭称历史博物馆是社会爱护扶持的产物。同时,史博馆也居于文化艺术活动的引领地位,致力于台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艺术的普及活动,开办画廊,鼓励艺术创作;设置“历史研究室”,辅助学校历史考古课程和研究;1964年推动成立博物馆学会,至今仍然主持博物馆馆长论坛。1965年,在现址建成新馆。新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后中央博物院归并故宫博物院后,故宫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运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博物馆业迅速发展,各主题博物馆突出特色,吸引人们的视线。史博馆没有固步自封落后于时代,其品位和实力仍稳居前列。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当局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史博馆适时推出大陆探亲摄影展,轰动全岛。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又陆继推出林风眠九十回顾展、李可染书画展、傅抱石画展。 [编辑本段]【藏品统计】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该院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精、最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书画真迹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石+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
   铜器-6,044件绘画-5,287件瓷器-25,423件法书-3,046件玉器-12,104件法帖-474件漆器-707件丝绣-306件珐琅器-2,510件成扇-1,651件雕刻-651件善本书籍-198,459册文具-2,379件清宫档案文献-386,729册件钱币-6,953件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杂项-12,347件拓片-895件织品-138件
  
  以上总计677,609件册,是到2009年11月底全院的典藏量。

3. 台湾故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
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2015年10月,台北故宫为庆祝故宫博物院90华诞,恰逢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来华300年,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商借11件郎世宁画作,全面展现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与贡献,该展至2016年1月6日结束。
中文名称 国立故宫博物院
外文名称 National Palace Museum
类    别 综合性博物馆
地    点 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开放时间 1966年
馆藏精品 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盘、快雪时晴帖等

台湾故宫

4. 台湾故宫什么时候建成的?

台湾故宫博物院建立  在台湾盘踞多年后,国民党当局才开始考虑找一个能和紫禁城的宫殿相媲美的地方来长期安置运到台湾的藏品。形势越来越明显,国民党撤退台湾之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暂避之策了,台湾当局开始为皇家珍宝筹划长期的安排。起初,存放宫廷珍宝的地址选在靠近台中的台湾中部高地地区,就在台中糖厂的两间库房里。到1949年4月,又新建了三个仓库。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立即对文物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点查,并编制了一份“故宫运台文物清单”。打开箱子晾晒文物的做法很快也重新恢复了,这是文物当年存在中国西部的10年间养成的习惯,那时藏在山洞和庙里的文物每隔6个月就要打开晾晒一次。  1953年,工作人员在存储藏品的仓库附近挖了一些山洞用来展出藏品。显而易见,这些文物急需一个条件好些的地方长期保存,因为山洞对这些文物来说太过潮湿了。1954年2月,亨利·卢斯(HenryLuce)来台湾访问并参观了这些皇家藏品。亨利·卢斯是美国《时代》和《生活》杂志的出版商,非常有钱,他同时也是蒋介石和国民党集团的热情支持者。在他的影响下,当时的美国新一届政府(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建立了一个亚洲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提供资金在台中郊区北沟建了一个小型博物馆。1957年,新建的小博物馆正式开放。  1955年11月,这个新建的小博物馆和“中央”博物馆、“中央”图书馆合并成一个统一的行政单位,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台湾故宫博物院。在那以后不久,“教育部”决定刊印一份出版物,向公众介绍这部分皇家收藏中的精品绘画、瓷器、织锦和刺绣。一个主要由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委员会成立了,他们亲自到北沟去为这份出版物挑选艺术品。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有:王世杰、罗家伦、蒋毂孙和叶公超。学识渊博的故宫工作者如庄严、那志良都担任了这次活动的顾问。首次赴美展出  很多美国人一直以来都期盼中国的皇家藏品能赴美国做一次展览,1936年在伦敦艺展之后就有人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1948年又有人提出,但是这个提议始终没被通过。  出版商亨利·卢斯上世纪50年代访问台中的时候,重提了在美国展出的事情,但是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结果。故宫藏品在美国展出一直是美国著名博物馆工作人员和亚洲艺术研究者的心愿,他们催促台湾当局考虑这一提议。这些人中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阿希文·利普(AschwinLippe)、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约翰·博璞(JohnPope)和密歇根大学的理查德·爱德华兹(RichardEdwards)。台湾有两位高级“外交官”也为这一提议摇旗呐喊,他们是王世杰和叶公超。其中前者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曾为故宫收藏工作过,当时是台湾当局里一位老牌的政治家,而叶公超曾任“外务部”部长,后来担任过驻华盛顿的“大使”。  亨利·卢斯是在1935年到1936年的伦敦艺展时认识王世杰的,上世纪50年代卢斯访台时两人再次见面。卢斯最终说服了王世杰,使后者承认在美国举办一次中国艺术品展览对台湾是十分有益的,事实上这已有日本方面的例子。从1948年起,日本在美国举行了一系列的艺术品展览,这些展览影响了美国人对日本人的看法,缓和了战后美国公众对日本的抵触情绪。这一例证不仅更加坚定了卢斯促成此事的决心,也使王世杰彻底折服。作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的成员,王世杰开始在“行政院”游说,争取获得“行政院”对赴美国展览的支持。1960年,这一提议最终被通过,藏品将在1961年到1962年间从台湾赴美,在美国的几个城市展出。  这次艺术品展览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尽管展出的画作只有当初伦敦艺展的一半,但这次选择的都是质量最高的作品,展会的氛围严肃静穆,丝毫没有媚俗的味道(比如用镶边的卷轴作为背景装饰展出的瓷器)。随珍宝参展的李霖灿在他的日记里记下了参观的人数:1961年5月到8月在华盛顿有144358人;1961年9月到11月在纽约有105061人;1961年12月到1962年1月在波士顿有47896人;从1962年2月到4月在芝加哥有59637人;从1962年5月到6月在旧金山有108254人。  此次展览为美国人了解中国的艺术传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展览的过程中,山水画受到了观赏者极大的青睐,尽管有些人还并不懂得怎样欣赏这些画的运笔技巧,对元代晚期学院派画家的作品也缺乏了解,但并不妨碍他们的喜爱和赞美。美国方面在对这次展会的详细评论中谈道:“中国艺术复杂的表现形式如同一道巨大的鸿沟,它使得西方常去画廊、受过普通教育的人与中国艺术隔膜起来,这种现象永远都不会改变,除非中国和印度艺术从一开始就是西方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为了消除这种隔阂,相关工作人员结合每一个城市的展出安排了一系列讲座,有相当多的人参加了这些讲座,许多优秀的市民被邀请参加开幕式和其他一些特殊的活动。纽约的亚洲组织(AsiaSociety)还举行了有关展会的学术研讨会。  李霖灿还记述了他在运输过程中的许多担忧:卡车没有火车安全;有一次,调度过来的火车突然找不到装有全部展品的货车了,虽然在24小时内货车又找回来了,但着实让人后怕。在美国展出一年半之后,所有的珍宝被安全运回台湾。像1936年伦敦艺展之后一样,展品在台湾又展出了一次,这次展出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让台湾民众确信:国宝已经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台北新馆落成  这次赴美展览最重要的成果无疑是促成美国为台湾提供了一笔资金,以便建一个更大的博物馆来收藏皇家珍藏。1960年,美国国际开发(theUnitedState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简称USAID)向博物院提供了一笔88.8万美元(合台币3200万元)的赠款。这笔款子和台湾当局为建院拨发的3000万元台币数额相当。1960年秋,“行政院”开始为修建这个永久性的博物院制定计划。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博物院于1965年正式命名。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北郊,它的建成使普通的老百姓自1932年以来第一次可以看到更多的皇家藏品,当然这些藏品只限于迁台文物。  从1965年正式开放以来,台北故宫扩建、修缮过多次。尽管院长秦孝仪创制了一种积极的接收政策,但台北故宫的收藏在多年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5. 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6. 故宫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城下东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北京故宫历史 故宫的建造历时14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人称“蒯鲁班”。   故宫从永乐年间建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 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权力中心的代表。

7. 故宫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中文名称: 北京故宫博物院
  外文名称: The Imperial Palace或the Palace Museum, the Forbidden City
  类别: 艺术类博物馆
  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竣工时间: 1420年
  开放时间: :旺季8:30-16:10; 淡季8:30-15:40
  馆藏精品: 清明上河图,金瓯永固杯,平复帖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自明代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 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000余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简介

8. 故宫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现辟为“故宫博物院”。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自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于是于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 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详细介绍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5681.htm#1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