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姓氏怎么读 隋作姓氏怎么读

2024-05-13 01:16

1. 隋姓氏怎么读 隋作姓氏怎么读

隋作姓氏读作suí
部首: 阝
五笔: BDAE
笔画: 11
suí
1.中国朝代名。 2.姓。
duò
1.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 2.古同“堕”,垂落。

隋姓氏怎么读 隋作姓氏怎么读

2. 隋作姓氏怎么读

隋作姓氏读作 Suí
隋 Suí
详细字义
〈名〉
1. 周代诸侯国名 [Sui state]
2. 又如:隋珍(隋珠);隋珠(隋侯之珠)隋珠弹雀(隋侯的明月珠是无价之宝,用它弹麻雀,得不偿失)
3. 隋朝 [the Sui Dynasty (581-618)]。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581年至618年。如:隋苑(隋炀帝时建造的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
4. 姓

3. ”隋”作姓氏怎么读?

姓:另见suī

隋
拼音:suí,duò
笔划:11
五笔:BDAE
部首:阝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金
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撇、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
释义[ suí ] 1.中国朝代名:~代。 2.姓。 [ duò ] 1.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既祭,则藏其~”。 2.古同“堕”,垂落。
详细释义

隋
〈名〉

周代诸侯国名
又如:隋珍(隋珠);隋珠(隋侯之珠)隋珠弹雀(隋侯的明月珠是无价之宝,用它弹麻雀,得不偿失)
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581年至618年。如:隋苑(隋炀帝时建造的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
姓
另见suī
隋
〈名〉
(形声。从肉,隓省声。隓(huī),城墙倒塌,“隋”字从肉,本义同肉有关。(suī)本义:残余的祭品)同本义
隋,裂肉也。——《说文》。
赞隋。——《周礼·小祝》。注:“隋尸之祭也。”
既祭则藏其隋。——《周礼·守祧》。注:“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
另见suí
相关词语:隋珍、和隋、笒隋、相隋、果隋、祎隋、隋岸、隋珠、隋祭、隋圜

”隋”作姓氏怎么读?

4. 隋姓怎么读隋姓的简介

1、隋作姓氏读作Suí。
2、隋姓,中国姓氏之一。当代隋姓的人口大约有45万,排在大姓姓氏中第203位(根据2012年调查结果),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大约占隋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这五省区又集中了45%。全国形成了以山东和东北为中心的两块隋姓分布区。

5. 隋姓怎么读 隋姓的简介

     隋姓怎么读 
       1.隋姓读作:Suí。
       2.隋姓氏这个姓氏中的“隋”字是多音字,在姓氏上大多情况读作“suí”,此外还读作“duò”、“suī”,在用作姓氏和朝代名称的时候往往读作“suí”,而表达为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的时候则读作“duò”,笔顺编号为52131212511,《唐韵》徒果切《集韵》杜果切,                                 

隋姓怎么读 隋姓的简介

6. 隋姓怎么读 隋姓的简介

1、隋作姓氏读作Suí。
 
 2、隋姓,中国姓氏之一。当代隋姓的人口大约有45万,排在大姓姓氏中第203位(根据2012年调查结果),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大约占隋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这五省区又集中了45%。全国形成了以山东和东北为中心的两块隋姓分布区。

7. ”隋”作姓氏怎么读?

姓:另见suī

隋
拼音:suí,duò
笔划:11
五笔:BDAE
部首:阝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金
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撇、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
释义[ suí ] 1.中国朝代名:~代。 2.姓。 [ duò ] 1.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既祭,则藏其~”。 2.古同“堕”,垂落。
详细释义

隋
〈名〉

周代诸侯国名
又如:隋珍(隋珠);隋珠(隋侯之珠)隋珠弹雀(隋侯的明月珠是无价之宝,用它弹麻雀,得不偿失)
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581年至618年。如:隋苑(隋炀帝时建造的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
姓
另见suī
隋
〈名〉
(形声。从肉,隓省声。隓(huī),城墙倒塌,“隋”字从肉,本义同肉有关。(suī)本义:残余的祭品)同本义
隋,裂肉也。——《说文》。
赞隋。——《周礼·小祝》。注:“隋尸之祭也。”
既祭则藏其隋。——《周礼·守祧》。注:“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
另见suí
相关词语:隋珍、和隋、笒隋、相隋、果隋、祎隋、隋岸、隋珠、隋祭、隋圜

”隋”作姓氏怎么读?

8. 有人知道隋姓来源吗?

隋姓 姓氏由来:姓氏考略:本作随,隋文帝改隋,遂分二姓。元史有隋世昌,又剁姓后改隋,见通雅。 

郡望堂号:清河郡 

姓氏家谱:隋氏族谱 

历史名人:隋世昌, 隋同文, 隋玉清 

隋姓是由随姓分化而来的姓氏,姓氏原作“随”,后改为隋。相传早在女娲开天辟地时,就有一个名为随的人,他的后代就以随为姓。至周代,王族中有一支被分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建随国,侯爵,为周诸侯国之一。周末,并于楚,原随国贵族有人以随为姓。另外,春时战国时,原陶唐氏之后杜伯的玄孙士会在晋国担任士大夫职务,以随为食邑,史称随会。他受封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东,子孙留居于此,也姓随。至隋朝初年,上述三支随姓人大都随例改为隋姓,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隋姓主体。 

除从随姓分化而来外,隋姓还有自己的血统本源。早在汉代时,就有一位名为隋昱的人名载史籍,于东汉初年官至五原太守,其姓氏的来源显然另有所出。另外在明代,将军王骥远征麓川(治所在今云南腾冲一带),后又在当地任职。原土著居民请求他赐给像汉人一样的姓氏,他便以怕、刀、剁三姓相于。后来,以怕为姓的人因姓氏读音不雅,改为与怕字字形相近的隋姓,从而成为隋姓中的一员。至于在当代,除汉族以外,满、蒙等民族也都有人以隋为姓。 

隋姓得姓以后,在发展中还在清河(今属河北)一带形成望族,以致仍被人当作隋姓的代表郡望。同样,在分布上,隋姓人口也以清河及其附近的山东省最为集中,几乎占全国隋姓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另外自古至今的隋姓名人中,如宋高密令隋宝、元代人隋业昌、明巢县丞隋(上斌下贝)、主簿隋翥等人,籍贯也大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隋姓的起源:隋姓最早发源于春秋随国(当今湖北随州市)和春秋随邑(当今山西介休),应当是以国、以邑为姓两支。据史料记载:随国为周朝本姓诸侯国即姬姓,国君随侯是炎帝后裔,当今隋姓据传说是其后代。经多年考证和依据《定海郡隋氏族谱》及其他隋姓祖谱资料来分析,目前大多隋姓都来自于山东,与我同为一宗,未发现与山东隋姓无关的同姓姓氏(或许未考证到),山东隋姓是宋朝后期(约十世纪中叶)由河南固始县迁徙到山东栖霞县蛇窝泊的,居今八百余年(有关资料记载当时隋姓共三支,两支落户山东,余下一支留在固始)。如果从地理角度来假设,固始与随州相距四百余里,说隋姓由随州迁徙而来也是可信的。另一源隋姓就是随邑的随会:史书讲“杜伯之玄孙范会是晋国大夫,食采于随,人称随会,其子孙以随为姓。”在隋姓传说中,称其来自于随国,也就是说其是隋姓的祖先。从其受封于随邑而言,可以排除其与随国隋姓的关联,由于就其一家,要与随国隋姓的数量比较也相差甚远,是否有传人,无法考证,称其为隋姓的远祖,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了。隋姓本姓“随”,隋字是由繁体字“随“去走之而来的。当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是引用其称帝前的封号“随国公”而来,因其忌讳“随”字的本意,而去走之取“隋”字为其国名,之前并无 

隋”字,自此隋姓以“隋”为姓,延续千余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