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理论的三个阶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024-05-12 02:35

1. 资产管理理论的三个阶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资产管理(The Asset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环境下,在当时较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管理。


资产管理依其提出的顺序又有以下三种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有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为主。


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即通过“购买”资金来实施。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而产生的。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思想:在资金的配置、运用以及在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根据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及银根松紧等变动情况,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协调和配置,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的目的。【摘要】
资产管理理论的三个阶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问】
(1)资产管理(The Asset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环境下,在当时较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管理。


资产管理依其提出的顺序又有以下三种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有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为主。


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即通过“购买”资金来实施。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而产生的。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思想:在资金的配置、运用以及在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根据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及银根松紧等变动情况,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协调和配置,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的目的。【回答】

资产管理理论的三个阶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资产管理理论方面的资料

  资产管理理论是最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早期商业银行家认为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银行对此没有决定权,是被动的。  而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安排自己的资金运用,合理安排资产结构,通过资产业务获得尽量高的利润,并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银行管理关键在资产管理,在既定负债所决定的资产规模前提下,实现资产结构的最优化。
  编辑本段经历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三个阶段。   商业贷款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如果存款人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从银行提出所需的自己的存款,那么就会造成挤兑,银行倒闭。因此,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存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者进行长期投资。银行一般采用票据贴现的方式,或者票据抵押贷款,因为票据本身是购买商品和流通商品的证据,具有自偿性。   可转换理论于20世纪初提出,认为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显然,这种理论是以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背景的。   可转换理论的产生,使商业银行资产的范围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但在人们竞相抛售证券的时候,银行也很难不受损失地将所持证券顺利转让以达到保持流动性的预期目的。   预期收入理论指称现代银行承作多种放款,且借款人以分期付款方式偿还贷款也相当普遍,故银行以借款人未来收入为基础而估算其还债计划,并据以安排其放款的期限结构,便能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3. 资产管理理论的介绍

资产管理理论是最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早期商业银行家认为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银行对此没有决定权,是被动的。

资产管理理论的介绍

4. 资产管理理论的基本定义

而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安排自己的资金运用,合理安排资产结构,通过资产业务获得尽量高的利润,并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银行管理关键在资产管理,在既定负债所决定的资产规模前提下,实现资产结构的最优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