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反弹 报复性消费真的来了?

2024-05-06 02:08

1. 车市反弹 报复性消费真的来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新冠疫情的发生,让中国汽车市场一度停摆,至暗时刻下,前三个月狭义乘用车的零售销量分别为172万、25万和104.6万辆,各月同比分别下降了20.5%、78.7%和40.4%,其中二月的销量甚至一度跌回到2005年的水平。
当还未回春的车市早已哀鸿遍野时,4月的车市却带来一撇亮色。据数据显示,4月中国车市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53.6万辆,尽管同比下滑2.6%,但环比增长达到45.6%,车市呈现一片复苏态势。数字层面的大幅回升,不禁让人放下紧张已久的情绪:车市终于迎来触底反弹?车市迎来了报复性消费?
 SUV市场份额接近轿车? 
首先从整体来看,在4月的乘用车三大车种里,SUV零售累计占比已经达到了46.1%,与轿车(48.1%)仅差2个百分点,这是史上最接近轿车份额的一次。同时在乘用车三大车种里,也只有SUV车型实现了同比增长(7.3%),而轿车和MPV则分别同比下滑6.2%与36%。目前SUV的可供产品达到340款,远超轿车的220款,而且近两个月厂商新推的SUV产品数占比达50%,也超过轿车的36%。从2017年至今的数据来看,SUV的占比逐年提高,SUV车型呈现赶超轿车市场份额的趋势。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在4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中,除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以及长城汽车以外,其余车企均为同比正增长,其中长安汽车以68932辆的成绩实现了70.3%的同比增幅,居行业首位。当CS35和CS75已经无法扛起销量大旗时,CS35 PLUS和CS75 PLUS等升级车型在市场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两款车系在4月的销量达到10330辆和20113辆,同时逸动PLUS的到来也让车系的销量过万,而在不久后,长安UNI-T也将进入市场,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长安销量的暴增反映出,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不断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对产品做出及时调整的策略行之有效,也值得其它自主自主品牌借鉴。
南北大众的销量差异同样值得关注,相比一汽-大众的逆流而上(同比增长7.7%),上汽大众16.1%的同比负增长则稍显晦涩。尽管朗逸的热度居高不下,但帕萨特和途观L依旧没有完全走出“中保研碰撞测试”的阴霾,帕萨特4月15805辆的成绩与2019年第四季度月均2万以上的销量存在差距,而在合资中型SUV车型越发多样化的今天,途观L前4月累计31727辆的销量更是不及后来居上的探岳。
 合资车型更受追捧? 
尽管中国品牌仍是中国乘用车市场中市场份额最高的车系,但其4月市场份额达到2014年7月以来的历史新低(34.6%)。
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4月SUV销量为66.1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37.6%,其中有11款车型实现同比正增长,而长安CS75与比亚迪宋车系的同比增长幅度分别达到惊人的168.2%和715.5%,这得益于CS75 PLUS和宋Pro的助力。尽管榜单中前三名的哈弗H6、长安CS75和吉利博越均为自主品牌车型,但在销量排名前十五的车型中,自主品牌车型仅占5席,这样的局面与3月几乎倒置。这也侧面反映出,当下消费者在选购SUV车型时,品牌效应、品控等与性价比同样重要。
在合资SUV方面,随着东风本田的复产复工,CR-V以16469辆的成绩上升到榜单第四,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而作为“姊妹车型”晧影的12581辆月销数据堪称黑马,其相比CR-V更为年轻的外观设计与更新的混动系统广受消费者认可。在与同级对手竞争之下,日产奇骏23.7%的同比负增长则显得底气不足,不论是在外观、内饰还是动力总成方面,后者都显得有些落后于时代,同时随着下一代奇骏的信息不断曝光,受“买新不买旧”等消费心理影响,奇骏不稳定的销量表现或许会持续下去。
SUV市场的销量上升映衬着轿车市场的回落,据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份轿车销量69.3万辆,同比下降9.4%,1-4月份累计销量213.6万辆,同比下降34.7%。与SUV市场呈现的局面相似,在销量排名前10名的轿车中,吉利帝豪是唯一自主品牌车型。
从细分车型来看,日产轩逸、大众朗逸和丰田卡罗拉在4月分别以39058辆、34777辆和29103辆的成绩夺得榜单前三。尽管4月的轿车销量并不乐观,但别克英朗却以同比97.4%的同比增幅让人刮目相看,除了依旧可观的终端优惠外,四缸发动机车型的重新回归,让许多忌惮三缸发动机的消费者将目光重新投向了这台紧凑合资轿车,除此之外,于4月30日上市的新款别克英朗还为1.3T车型增加了48V微混系统,动力单元的升级未来或将进一步提升英朗车型的销量。四缸英朗的“真香警告”,是否会给吉利、雪佛兰和福特等车企带来启发?
在4月豪华品牌轿车市场中,销量前五的车型销量均破万,其中奥迪A6L以13881辆的成绩位居榜首,并实现127.5%的同比增长。随着A6L在换代后的综合产品力逐渐被认可,再加上终端优惠的大幅提升,对于预算有限但对品牌和产品力的消费者而言,与奥迪A8L有着相同外观、内饰设计的A6L有着强大吸引力。至于身处二线豪华品牌的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等同级车型,其4月对应的销量仅为2806辆和1951辆。
4月的新能源市场延续了3月份的环比增长势头,产销量分别达到8万辆和7.2万辆,但同比分别下降22.1%和26.5%。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前不久相关部门明确提出,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政策的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但随着补贴的退坡以及车企制定车型售价策略的不断变化,许多消费者依旧选择持币观望。
细分车型中,特斯拉Model 3在连续两月雄踞榜单头名后,4月下降到榜单次席,这跟特斯拉4月发布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车型售价以及降低标准续航后驱版车型的售价有直接关系,尽管Model 3车型在完成国产化后不断发起价格攻势,但频频降价的营销策略不免让许多准消费者心存忌惮,并衍生出一大批“等等党”。随着小鹏P7的正式发布,我们未来也期待看到这台剑指特斯拉的“后浪”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前五名榜单中多达4款车型为一年内上市的新车,证明不断的推陈出新仍是新能源车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报复性消费只是假象? 
4月车市销量的反弹给身处黑暗中的汽车行业投进了一束光亮,但给车市下定“迎来报复性消费”、“告别寒冬”等结论不免为时尚早。
据央行日前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在一季度中,有53%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比上季度上升7.3%。而在4月的报告中,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同时贷款增加1.7万亿元,伴随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以及多地出台刺激性消费政策,此前萎靡的个人消费需求和贷款需求在四月得到了明显释放。而汽车作为传统大宗消费,自然离不开疫情控制形势与政策引导。购车需求的集中释放结合政策的不断刺激,或许才是车市回暖的真相。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严重打击了中国汽车行业,据国家统计局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显示,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09.4亿元,同比下降80.2%。面对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汽车相关政策。
首先广州、深圳、杭州、海南和上海等“限购”地区适度松绑,增加年内数万辆私车额度。再加上包括武汉在内多地相继颁布的购置车辆优惠与补贴政策,都进一步释放了购车需求。同时,延长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和税收优惠、取消皮卡进城限制、加快老旧车淘汰等新政相继落地落实,都将为汽车消费释放空间。
而对于车企而言,在4月底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指出轻型汽车(总质量不超过3.5吨)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此外,对于二手车经销企业而言,二手车销售增值税率“由2%降至0.5%”利好政策的发布,也将进一步盘活二手车交易市场。
 供应链的断供危机? 
尽管4月车市回暖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信心,且国内新冠疫情形势得到逐步控制,但这只“黑天鹅”带来的影响远未结束,其中供应链的断供威胁并未解除。受全球疫情波及,海外多座零部件工厂停产,同时也影响到物流运输。
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拥有超过1300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超过10万家的中小汽配生产企业。即便如此,国内企业仍有大量汽车零部件、材料等需要进口。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的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和元器件,如高强钢钢板、铝板、汽车电子芯片等中高端、精密加工产品。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为367.11亿美元。
五一假期后,当国内车企都在加班抢生产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却没有如期开工,媒体爆料因海外零部件工厂疫情停工,导致特斯拉进口零部件断供。同时担心或受进口零部件断供影响的,并不只是特斯拉,如吉利汽车、广汽集团等自主车企同样面临困境,因进口零售件供应不足,其中吉利汽车多款车型不得不放慢生产节奏。
海外疫情的持续蔓延,促使了国内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积极寻求国产替代供应商的决心,但面临的问题重重。其中最为主要的,一是更换供应商需要复杂的流程,二是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国产化并不能短时间内落地。
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疫情会导致中国整车企业加大高端零部件的本土采购,这对于中国品牌的汽车零部件包括其它材料装备的发展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机遇。但国产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并不足以解车企零部件供应链断供的燃眉之急。若海外疫情不能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车企依旧面临生产停摆的危机。
 小结 
对待4月车市的回暖和反弹,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一片繁荣向上的背后,依旧暗流涌动。同时在“寒冬”之下,尽管整个汽车行业都渴望阳光,但面对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与其预测,不如预防,比拼销量的背后,也是面对困境时不断调整生产与营销策略能力的较量。
日前,中汽协对2020年中国车市整体走向做出了预测:若疫情防控状况良好,中国车市销量2020年将同比下滑15%。若疫情持续蔓延(包括海外)至第三、甚至第四季度,那中国车市销量在2020年可能整体下滑25%。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市反弹 报复性消费真的来了?

2. 四月车市触底反弹,“报复性消费”恐不能持久

“全球市场暴跌,只有中国市场一枝独秀”
?
如果只看这句话,相信很多人会以为自己“穿越了”。别误会,这句话说的不是股市,而是车市。
1
数据显示,受到疫情影响,全球4月汽车销量创新低,欧美等西方国家汽车市场都大幅度下滑。
根据德国机动车协会(VDA),欧洲4月销售了29.22万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8%。欧洲五大主要汽车市场销量都大幅度下滑,意大利(-98%),西班牙(-97%),英国(-98%),法国(-89%),德国(-61%)。欧洲今年前4个月销售量为330万辆,减少39%。
美国4月销量为70.78万辆,减少47%,是十年以来最差纪录。美国今年前4个月销售了420万辆汽车,减少21%。
日本4月销量21.92万辆,同比下滑30%,巴西4月仅销售了5.15万辆,是20年以来最低水平。如果加上印度市场,全球这五大车市在今年前四月共损失了超600万的销量。
而在“全球一片惨淡”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却出现了“绝地反弹”。
2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59.6万辆和576.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3.4%和31.1%,降幅与前三个月相比,分别收窄11.8个百分点和11.3个百分点。
看到4月份的销量数据后,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报复性反弹”。实际上,尽管有因疫情压抑的前期需求集中释放的因素,但是国内车市在4月份的回暖,主要是来自政策、主机厂和经销商渠道多方面的发力。
其中,来自各级政府刺激措施,对车市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3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三大举措促进汽车消费。上海方面也出台了“促进本地汽车消费六项政策”,涵盖了车辆牌照供给、燃油车以旧换新补助、购买新车补助等汽车消费领域。
与此同时,整车制造企业积极复工复产,截至4月,国内整车企业产量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汽销渠道的恢复,也有条不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4月全国经销商复工率100%,客流量恢复达到80%-90%。
而汽车品牌的促销政策,加速了车市的回暖。长城哈弗投放6亿元补贴,北京现代提出一年内9折保值回购,斯柯达更是直接全系官降。上汽集团在上海“五五购物节”之际,携旗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及荣威、名爵、上汽大通等多品牌开展一系列促销优惠活动,也极大地提振了终端的销售。
3
车企方面,数据显示,4月份的车市反弹,合资车企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
一汽-大众以162,314辆的销售数字,位居4月份车市销量排行榜的榜首,同比增长达到11.1%。去年登顶国内车市年度销量冠军的一汽-大众,今年表现依旧强势,随着SUV车型的逐渐导入,一汽-大众还将迎来新的销量增长点。
上汽大众在4月份表现也相当抢眼,其当月销量为129,210辆,位列销量排行榜第二名,环比增长超过五成。在帕萨特二次碰撞实验拿到高分的情况下,在疫情期间,上汽大众也坚持新品投放节奏,带动销量达到新高度。
广汽本田4月实现销量58,398辆,同比下降11.2%。东风日产4月销量97,401辆,同比增长0.4%,其在终端市场加大优惠力度,已初显成效。长安福特4月销量为18,429辆,同比增长8.0%。在经历了此前的阵痛期后,长安福特终于止跌回升。
写在最后:
四月份车市的反弹,也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过在看到亮眼的数据后,不少人又开始憧憬车市的持续回暖。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车市持续回暖恐怕是一个伪命题。其原因很简单,四月份车市销量上扬,是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合力之下促成,而这些外在刺激因素,并非长期有效。一旦市场消化完这些利好,销量会恢复常态。
眼下,经济大环境并没有反转的明显信号,车市总需求不足,仍然是车市的常态。与其指望车市持续回暖,不如继续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4月车市复苏,报复性消费来了?

业已立夏,4月车市销量公布,迎来一个“小阳春”。
如果从中汽协产销统计口径来看,2020年4月,全国汽车产量为210.2万辆,同比增长2.3%,销量为207万辆,同比增长4.4%。
这是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终于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同比下降。
对于从业者而言,“好消息”多少可以带来坚持下去的信心。
只是,我们还要思考,4月车市复苏,是因为报复性消费来了吗?
看罢4月车市的几个特点,答案或许就有了。
★商用车拯救市场,乘用车还在下滑
上文提到的“正增长”数据,需要剖开来分析。
中汽协统计的是所有汽车,包括乘用车,也包括商用车。
4月,乘用车产量为158.7万辆,同比下滑4.6%;销量为207万辆,同比下滑2.6%。
我们会发现,乘用车仍在同比下滑,仍没有“转增”。但是,同比降幅收窄了,也能说明车市在复苏。
与3月相比,乘用车产量同比降幅收窄45.3个百分点,销量同比降幅收窄45.8个百分点。
那么,车市为何“正增长”呢?答案指向了商用车。
4月,商用车产量为51.4万辆,同比增长31.3%;销量为53.4万辆,同比增长31.6%。
商用车产销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增长幅度均超过30%,这是相当罕见的。
其中,特别是重型货车,同比增幅达到了61%。
细数原因可能如下:
1、疫情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运输成本大幅下降,对货车销量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2、国六排放标准原定于202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推迟到明年年初,但在政策下发前,考虑到排放限制,部分需求集中释放。
3、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成为战略重点,对商用车的需求成为刚需。
★SUV由负转正,其他车型跌跌不休
视线锁定到乘用车,各大细分板块该是怎样的表现呢?
仍以中汽协的统计口径为准,4月SUV产销分别为72.4万辆和6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和7.3%,已经实现了“由负转正”。由此可见,SUV仍然是车市最有活力的细分市场,消费者也更加偏爱。
4月轿车产销分别为76.0万辆和74.3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6%和6.2%;MPV产销分别为6.5万辆和6.1万辆,同比分别下滑39.6%和36%,仍然水深火热。
★头部市场加速集中,尾部市场快速消失
这里需要参考乘联会的4月数据了,统计口径有些不同,但与中汽协反应的市场趋势保持一致。
车市整体批发销量和车企TOP 10批发销量数据如下:
在TOP 10榜单中,排名格局恢复到了正常序列。前5名分别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汽车和东风日产,基本比较固定,但是后5名浮动较大。
整体来看,TOP 10中有6家实现了正增长,4家同比下滑。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同比跌幅均在两位数,虽然纷纷进入前三甲,但与一汽-大众的销量差距达到4万辆以上,今年将遭遇一场强挑战。
日系有4家进入TOP 10榜单,势头仍然很猛。虽然深陷国内疫情风暴中心,东风本田的恢复力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被终端需求正向拉动的。
需要注意的是,TOP 10合在一起的份额是62.3%,合在一起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5%,但是大盘却下滑了3.6%,这一点,非常耐人寻味(此处仍然参考乘联会数据)。
这一增一减,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马太效应加剧了,头部市场率先复苏,而且正在加速集中,尾部市场却在快速消失。
疫情冻结了一部分购车需求,随后在4月、5月释放,属于需求的延后满足,但大多数购车群体的收入还是受到了影响,选车更加谨慎,一般首选头部品牌的产品,那些不知名的车企,谁知道何时会轰然倒下?
而在这种选车心理作用下,那些被边缘化的汽车品牌,他们的4S店销售体系也在加速萎缩,简直是一个恶性循环,实在撑不下去了,要么转投头部汽车品牌,要么无奈破产退场。
★自主品牌的严考之年
关于自主品牌,这一个情况很扎眼。
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3.2万辆,同比下降9.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4.6%,为2014年7月以来月度新低,占有率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
即使放宽到整个1-4月,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前4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68.9万辆,同比下降39.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1%,比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
这说明,马太效应之下,加速出局的是自主品牌。
准确来说,是处于尾部的自主品牌。也可以说,尾部市场的自主品牌较多,正在加速清场中。
这其实是令人扼腕痛心的,但产业发展,又必然可以预见这一结果,“未来自主品牌只剩3-5家”。
从4月销量来看,汉腾、昌河、宝沃等品牌不足千台,观致、大乘、海马、银翔等品牌没有超过500台,众泰、华泰、天津一汽等吃了零蛋。
中国自主品牌要振兴、要发展,之前品牌林立,是因为吃到了市场增长红。市场容量足够大,容得下这么多品牌。
但是,到如今,众多自主品牌共生的局面不可持续了。短期内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一定会下滑,长期看,唯有依靠头部自主品牌拼命抢下更多的市场份额了。
但严峻的考验是,因淘汰和洗牌而丢失的市场份额,还能悉数转移到自主品牌阵营吗?
答案并不明朗,诸君仍需努力。
★4月复苏,究竟是不是报复性消费?
剖开真相,4月并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只能算是“延后性消费”。
疫情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散,由于无法随意走动,2月和3月的汽车消费被抑制了,现在转移到4月,也可能继续推高5月销量。这就是“延后性消费”。
因疫情影响,不愿再搭乘公共交通的消费者,可能会加快做出购车的决定,成为促进车市消费利好的一面。
但是,疫情也导致了更多的人收入缩水,尤其在餐饮、美容等直接接触的服务行业,大家的钱包更紧张了,大件消费会被搁置。
要知道,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低收入群体,这也导致低价车市场在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迷雾。
这恰好也是自主品牌寻求增量的重要市场,现在消费乏力了。自主品牌的日子真的很难。
受影响最小的是高收入群体,也就是所谓的富人阶层。
他们中有的人因为财富充裕,投资活络,及时转产口罩等抗疫用品,反而使财富得到了增值。诸如出国游等消费被抑制后,购车的预算更宽裕了,所以豪华车品牌仍是风光一片独好。
2月是车市的冰封低谷期,3月全国复工复产,4月消费开始复苏,所以,整体上看呈一个“V字形”。但是,这个“增长的V”会一直持续下去吗?目前仍不好判断,毕竟,这是与整体经济形势捆绑的。
国家正在不断释放消费刺激政策,我们需要保持信心。
按照乘联会的预测,2020年中国车市销量将下滑12%,跌至1830万辆。在2021年,车市迎来爬升期,并逐年增长。直到2025年,全年销量可能达到2400万辆。
困难是眼前的,希望是未来的。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曹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月车市复苏,报复性消费来了?

4. 4月多家车企销量转正,车市迎来报复性消费?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汽车行业造成了猛烈冲击,导致汽车企业“停工停产”、经销商“关门谢客”,中国汽车行业被按下了“暂停键”。也正是因为如此,2月份销量着实“惨淡”。国内疫情趋于平稳之后,汽车行业有了小幅度的“回暖”,大多数车企3月份销量环比暴增。
进入4月,车市进一步“回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4月份产销数据显示,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增长46.6%和43.5%,同比分别增长2.3%和4.4%。同时,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企业销量也能看出车市小幅“回暖”,4月份多家车企实现了销量“同比转正”。
从上市集团4月的销量数据(不完全统计)来看,在经历了前两个月被疫情冲击的“低潮”之后,车企的销量逐步“复苏”,疫情对销量的影响逐步收窄。4月份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等众多上汽车企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据公开数据显示,吉利汽车4月份销售新车10.54万辆,再一次突破月销10万台的大关,同比增长2%,吉利帝豪、博越分别入围轿车和SUV销量排名前十。领克品牌同比上升较为明显,涨幅约为1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长安汽车以15.96万辆的销量同比增幅32%,长安自主,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表现都不错;广汽集团同比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两大合资品牌的拉动,4月以16.63万辆的成绩,同比增长6.1%,;东风集团股份以4月份销售新车24.42万辆,同比增长8.3%,增幅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领跑车市,该企业正增长主要得益于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的拉动。
再看合资企业销量。据不完全统计,广汽丰田、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广汽本田等企业也在4月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其中,广汽丰田4月份共销售新车63,607台,该企业车型可以说是款款皆重磅,雷凌、凯美瑞、汉兰达、威兰达等表现都很出色,实现了比去年同期增长47%;长安福特销售新车2.05万辆,同比增长38.31%,这是长安福特三年来的首次正增长,该企业第六代探险者、锐际、锐界构成全新的SUV阵容,为承担销量奋进;长安马自达销售新车1.18万辆,同比增长36.80%;东风本田销售新车7.38万辆,同比增长19.08%,旗下的CR-V、XR-V、思域贡献最大;东风日产共销售新车8.22万辆,同比增长1.27%,依靠轩逸、奇骏等热效产品稳固住了根基;广汽本田销售新车7.17万辆,雅阁、皓影、缤智等热销车型的加持下,4月销量呈现同比增长0.53%。
当然,自主品牌表现也不错,其中,长安系自主品牌共销售新车7.48万辆,同比增长73.55%;上汽通用五菱4月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13.5%。其中,长安自主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现有车型更新换代后的产品力大增,长安CS55 PLUS、逸动PLUS、欧尚X7渐成销量主力;江淮汽车嘉悦A5轿车表现优秀,4月销量超过5500辆,环比增长90.6%;而上汽通用五菱则得益于五菱宏光S3、五菱宏光PLUS、宝骏730、宝骏530的热销。
从整体车市来看,4月份的市场表现实现了同比上扬,多家车企销量也开始同比转正,难道这是传说中的报复性消费来临了吗?其实并没有。综合分析4月份汽车市场来看,产销得以恢复,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疫情进入平稳期,国内车企以及经销商迅速复工复产、车企的营销政策、国家和地方为促进消费,出台的政策刺激。
编辑从广汽丰田了解到,该企业自3月中旬已经实现百分之百复工,产能也逐步恢复。同样的,广汽本田也表示产能恢复不错。各生产企业产能的逐步恢复为销售提供了基础。
除了产能能恢复带来了销售基础之外,各企业直播模式也为卖车提供了不少销售线索。疫情期间,直播卖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虽然这种模式带来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却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销售线索。
同时,新车集中上市也是促进销量提升的重要方法。4月份北京车展“缺席”了,但是大批量的新车上市没有缺席。据了解,4月份上市新车约为70款,虽然不能举办线下发布会但是势头不减,助力销量增长。
汽车消费在国民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促进汽车消费,连月来国家、地方发布了多条促进汽车消费者的政策,涵盖汽车流通、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多个维度,同时多地政府也出台政策刺激汽车消费。
不仅如此,各企业也加码购车和服务福利,在促销政策上不遗余力。多向举措并施,实现了4月份销量正增长。
不过,相比全行业同比微增,同比持续下滑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从上市集团的销量来看,长城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的都依旧处于同比下滑的态势。而合资品牌的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等也没有能够在4月份实现“同比转正”。自主品牌中,上汽大通、长城汽车、比亚迪、广汽乘用车、上汽乘用车、东风启辰、海马汽车、北汽新能源等等也还处于同比负增长,北汽新能源和长安系自主的同比跌幅高达七八成。
写在最后,4月份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小幅度的同比上扬,那么中国车市真迎来了报复性消费吗?其实这销量“回暖”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企业促销、以及疫情期消费的后移。五月份对汽车市场来说更是非常重要,为了促进销量增长,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新车推出,或者终端销售方面都会继续发力。不过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当下,消费者购车还是比较理性的,就不要期待什么报复性消费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4月销量同比增长,车市会有报复性消费吗?

阳春4月,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步缓解,各地复工陆续走上正轨,国内各大汽车品牌销量也所有回暖。
根据乘联会5月11日发布所统计的4月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4月份的狭义乘用车销量达到142.9万辆,环比增加36.6%。
而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4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210.2万辆和20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3%和4.4%,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下降。其中,乘用车产销158.7万辆和153.6万辆,同比下降4.6%和2.6%。
可如果单从4月的数据就说中国车市就此开始复苏,或许还为时过早。
车市复苏,但仍呈V型反转态势
从整个2020年开始,受到疫情影响,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受到极大影响。国内汽车企业一直在克服重重压力,复工复产,保证汽车供应。截至3月底,国内主要汽车企业复产水平已经达到上年同期75%,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接近正常水平。 
这其中既有中央和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各种政策,宏观上加速了汽车市场复苏的因素,也有疫情影响和刺激了部分家庭对私家车的首购和增购考虑。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份,国产汽车累计销售了180.35万辆,同比增长1.57%,其中乘用车累计销售114.83万辆,同比下降0.62%,商用车累计销售65.52万辆,同比增长5.65%。
几个主要自主品牌里,长安汽车4月销量为159,557辆,同比增长32%;吉利汽车4月销量为105,468辆,环比增长约44%、同比增长约2%;长城汽车4月销售新车80,828辆,环比增长35%。
奇瑞汽车也在4月传来好消息,销售新车 40.79万,实现环比增长15%,而这要归功于奇瑞的海外市场销量增长。据统计,奇瑞品牌前4月海外市场总销量为30.0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67.5%。
合资车企中,一汽大众4月终端销量16.57万辆,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41%,表现不俗。令人意外的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4月份却是负增长。
来自业内分析认为,由于上第一季度中1月零售同比增速-20%、2月增速-80%、3月增速-40%、4月增速-6%,即便二季度国内车市仍处恢复阶段,触底反弹成为车市主旋律,中国车市仍呈现V型反转态势,月度销量处于正常季节波动状态,要实现完全复苏可能要到下半年。
政策利好,刺激车市消费
上述主要车企发布的利好消息背后,是后疫情时代多种有利因素叠加的关系。 受疫情和车市下行的双重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市场整体惨淡,全国汽车销量下滑了42.4%,多个车企面临大幅亏损。因此,多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新的汽车消费和补贴政策,加上各大车企加码优惠政策,开启了全国汽车大促销模式,国内消费者也迎来了最佳的购车时机。
首先是各地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截止时间基本上都在今年的12月31日前,此时间截点的临近加速了消费者的购买迫切感。
其次,随着各地逐步解除隔离措施,消费者终于可以出门。而出于对自身和家庭健康的考虑,私家车成为安全交通工具的首选,汽车4S店进店量激增,成交量也较以往显著提高。
再次,地方政府出台的促进汽车消费相关政策,加快了汽车市场的复苏。如天津市优化限购措施,增加个人购车增量指标;上海市发布了燃油车“以旧换新”的补贴细则,置换补贴4千,有新增了4万个指标;深圳市购车补贴2万元,全市免费停车……
一系列的地方政策进一步刺激了车市的迅速回温。
客观上说,目前国内疫情形势向好,各地推出的刺激消费政策无疑是给国内车市的一剂剂强心针,使得汽车市场呈现出回暖趋势,但离整个汽车行业完全走出疫情的影响还需很长一段时间。
凭风借力,部分造车新势力松了口气
一直以来,由于车市的整体低迷,也严重影响了包括造车新势力行业的市场发展,而门口的“野蛮人”特斯拉的凶猛来袭,更让造车新势力几乎喘不过气来。 好在有坚持总有回报,随着汽车的市场回温,以蔚来和威马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也终于在利好的4月舒缓一口气。
4月中,蔚来汽车交付新车3,155辆,同比增长 180.7%、环比增长105.8%,而新款的ES6交付了2,907辆,创新高。
威马汽车4月销量1,388辆,已连续三个月逆势上涨,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环比攀升18.3%,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理想汽车4月交付新车超过2,600辆,环比3月上涨近80%。从去年12月算起,短短5个月内理想ONE已实现交付6,500辆,虽然这个数量在整个乘用车市场几乎不值一提,但是相对刚刚起步的造车新势力的小伙伴们,成绩已算不错。
至于小鹏汽车可谓是后来居上,新款小鹏P7的横空出世更是凭时尚的造型和惊人的动力系统赚足了眼球。从小鹏公布的数据来看,小鹏汽车4月销量为2,200辆,荣登造车新势力销量榜第一。特别是对比小鹏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分别是906辆、56辆、266辆,4月的成绩进步不小。
而4月底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的发布,预计补贴过渡期结束前,会迎来新能源车消费的高峰期,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前景看好。
但是,无论噱头有多足,产品和服务依旧是汽车消费者考虑的重点。 
相对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与之的差距不是一点点,最终还是要靠线下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参与行业的竞争。企业快速发展显现的很多短板都亟待解决,否则将成为自身市场发展的一块块绊脚石。
报复性消费,车市并不合适
随着疫情的缓解,困了许久的人们开始恢复了正常生活,加之不少4S店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疫情后会让消费者“报复性消费”的论调,可这对于汽车消费来说并不适合。
一方面,从生活必需品上来看,在特殊时期,食品日用品的供应并未中断,加上配送业的发达,大家并没有压抑自己在生活必需品上的需求。
另一方面,疫情导致部分消费者收入缩减,消费信心也随之降低,大部分人养成了低欲望的消费观,购买力的回升需要相当时间。
再者,虽然汽车市场一直有相关政策红利刺激,也有不少车企相继推出的各项优惠福利。但是一部车辆的价格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都需要提前准备多时。相比日常物资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购买,买车是属于大多数家庭的预支型的消费,是一笔不菲的家庭开支。
此次疫情中,许多家庭因此收入锐减,但是相应的其他贷款如房贷等压力并没减轻,更让很多原本经济不宽裕的家庭倍感压力,越发体会到精打细算过日子的重要性,对于购车的欲望也随之受到影响。
因此,4月的中国车市复苏虽已开始,可将消费者积攒的消费意愿逐渐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过程还将十分漫长。
总结
总的来说,车市回暖明显,生机勃勃的春天也给汽车行业带来积极的信号,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也终于迎来了值得欣慰的好消息。
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国外疫情常态化的冲击逐步显现,部分换购和潜在购车群体购买力受损,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回温必将持久且缓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月销量同比增长,车市会有报复性消费吗?

6. 4月新车扎堆上市,报复性消费要来了吗?

今年4月份有百余款新车将要上市

去年疫情让人们禁足在家,短时间内抑制了人们正常的消费需求,向旅游,聚餐,聚会,还有看电影等。但是今年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开始进行疯狂的消费。4月份的天气在南昌逐渐回暖,国内汽车市场也逐渐热闹了起来,在4月份将迎来两年一届的上海车展开幕,届时有百余款新车首发和上市。其中有4月10日上市的一汽丰田亚洲狮,还有4月12日上市的北京现代途胜l,还有全新迈巴赫s级在上海车展期间上市。还有国产奥迪。,智己全新纯电轿车同样是在上海车展上市,还有哈佛赤兔,威马w六等都是在4月份上市。
报复性消费的到来,汽车销售与上月相比呈数倍上升趋势

 接下来我就推荐几款汽车,与大家分享分享:第一个就是长城汽车哈弗H6了。哈弗H6为去年销售最火的一辆汽车,他是哈弗品牌旗下主打车型,2011年8月25日定位。都市智能SUV的哈弗H6在长城汽车天津新工厂上市。哈弗汽车的轴距短,汽车长度也短,质量也小,所以汽车机动性就好。
4月份好车分享

第二款我要推荐的就是今年4月份预售的汽车哈弗赤兔。威马w6
车型:几何A Pro
预售时间:4月份
预售价格;14万~19万元
这款新车在内饰上几何A Pro座椅材质升级为麂皮绒面料,此外,新出的方向盘还有运动抗菌,等能力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不仅仅是硬性条件做了升级,在软件上面,其首次搭载了吉利汽车专为ev车型量身定做的智能生态系统,接入了百度,京东等第三方接口,可实现车,智能家居和手机三方互联。
我所分享的这两款车,都是非常受我国大众人民所喜欢的,如果你们也喜欢,想要和我分享的,请在下面留言吧。

7. 车市报复性消费?不存在的

自从疫情有所好转,不少汽车人就期待着汽车市场能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以缓解1-3月份所带来的的影响。
结果呢?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企业销量快报显示,4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200万辆,环比增长39.8%,同比增长0.9%,1-4月汽车行业累计销量预计完成567万辆,同比下降32.1%。 
看似4月车市如期见红,但我们认为汽车市场并未真正被消费者“报复”到。
为什么这么说?4月环比数据虽然是增长了39.8%,但远远称不上报复性消费,反而更像是恢复性消费,毕竟2、3月堆积了不少原本就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4月车市见红,更多是被疫情抑制了的消费需求的集中兑现。
同时我们还看到,4月同比数据才增长了0.9%,车市还远没有回到过去两年同期的增速水平,可见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并不高涨。别忘了,这是在全国各地方政府,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背景下所取得的成绩,要是没有这辆大马车在推动,恐怕4月销量依然得翻车。
具体来看,在二十多家车企已经公布了数据的车企中,其中仍有11家企业无法实现销量同比正增长;若从2020年累计销量上看,仅有一汽红旗1家企业能实现1-4月销量同比正增长,诸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头部车企”累计销量降幅分别高达50.4%、47.7%、46.7%。
传说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在11家合资车企中,仅5家4月销量能实现同比正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这些昔日榜霸并不在其列。
增长的背后秘密
虽然报复性消费没有如期而至,但不可否认的是,车市正在逐步回暖。其背后除了明面上各地政府的政策、补贴支持外,“暗地里”厂家和经销商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让客户掏出捂得紧紧的钱包。
以回暖速度最惊人的广汽丰田为例,在配合广州市政府的“助攻”下,广丰(广州地区)的补贴相当激进。置换购车加码补贴4000-5000元就算了,竟然连竞拍指标都能补贴一万块钱,哪个潜在消费者看到不会心动呢?反正作为广丰车主,我已经酸得不要不要的。
奔驰更是给出了令人无法拒绝的优惠幅度,例如C级能给到7万左右的现金优惠,某AMG车型在年前甚至要加过万元精品才能提车,现在已经能做到3万元优惠了,我们大家车言论的某小编已经蠢蠢欲动。
除此以外,四月下旬,上汽斯柯达官宣降价,全系车型降价幅度最高2.45万元,SUV车型的起售价门槛更是拉近8万元区间,成为了近期第一家官降的合资品牌。
在疫情期间,由于4S店无法正常营业,不少车企还催生出了直播卖车等骚操作,“SUV一哥”哈弗就找到了老罗在抖音直播卖车。据了解,直播现场12辆半价哈弗F7瞬间售罄,11357张价值2777元的优惠券被疯抢,预估销售额达15.65亿元。
凯迪拉克甚至还找来了“从不碰汽车”的李佳琦为其上市发布会助力......
变穷是主旋律?
尽管疫情期间会刺激个人对私密出行空间的需求,引起了一定的购车需求,但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导致诸多企业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部分消费者的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丢掉工作。这可能会导致原本想购车的人计划搁置,原本买不买都可以的人暂时不考虑购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飙升至6.2%。3月失业率数据回落至5.9%,但仍处高位。
此外,就业形势严峻也导致收入下滑。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调研显示,除具有稳定职业或中高收入群体外,其他家庭工资性收入均减少。
工资收入变化(2020Q1)
4月28日,央行发布一组调查数据:一季度,有53%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比上季度上升7.3%;而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仅占22%,比上季度下降6%。
相较于消费,更多人倾向于把钱存起来。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00亿元,一季度国民日均存款710亿。
一季度,居民储蓄在不断增加,而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政策,即使在疫情逐渐好转的情况下,第二季度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也较低。特别是对于收入减少很多的群体,其储蓄意愿更为强烈。
报复性消费没等到,却等来了报复性储蓄。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过后贫富差距或将加大。
同样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调研显示,一季度,税前年收入5万元以下家庭,有超过86%财富维持不变或出现缩水;税前年收入5-10万元的家庭,这一比例超过72%;税前年收入10-30万元的家庭,这一比例则超过59%;年收入100万以上的,有58%表示财富有所增加。
家庭财富变化(2020Q1)
综上所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变穷是主旋律,但对于已经富得流油的富人来讲,由于优质房产在不断升值,所以他们的财富仍保持增长,强者恒强。
所以啊,并不是我们不想报复性消费,而是在疫情过后发现自己消费不起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市报复性消费?不存在的

8. 4月车市正增长在望,汽车报复性消费来了?

核心内容: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前四周(1-25日)日均成交3.5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只微降1.6%。按此趋势,4月零售量有望实现正增长,国内车市彻底恢复元气。不过,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的情况下,这种报复性消费能持续多久?
随着位于武汉的最后一批汽车厂商复工复产,国内车市终于恢复元气。
从全国乘联会统计的乘用车零售量来看,4月前四周(1-25日)日均成交3.5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只微降1.6%。
考虑到国内疫情控制向好,以及五一长假因素,预计4月零售量有望实现正增长。如果真是如此,意味着国内车市将结束连续21个月的负增长,相当不容易。
毫无疑问,车市终于恢复了元气。
四月零售量大概率追平去年
4月29日晚间,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五方面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其中,最受关注的措施是:轻型汽车(总质量不超过3.5吨)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续至2022年底,并平缓2020-2022年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加快补贴资金清算速度。
纵然这些措施早在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就已提及,只是多了“国六”具体实施时间等信息点,资本界仍然看好汽车行业。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0日收盘,汽车整车行业指数上涨2.39%个百分点,24支股票除了一汽轿车和江淮汽车微跌之外,其余全部上涨,其中长安汽车以6.71%的涨幅领涨所有整车股。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汽车消费严重受到压制,为此,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措施提振汽车消费。如今,随着疫情逐步好转,汽车厂商彻底复工复产,车市也从3月份的回暖走向彻底复苏。
从乘联会统计的4月前四周(1-25日)的零售量来看,车市已经恢复元气。
数据显示,虽然第一周(1-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表现偏弱,同比下降35%,但从第二周(7-12日)开始出现大幅度回升,第二、第四周零售量分别同比增长14.7%和12.3%,第三周只是微跌0.5%。
综合起来,4月前四周市场终端日均成交35380辆新车,只比去年同期的日均成交35958辆下降1.6%。
考虑到今年4月最后5天时间(26-30日)都是工作日,而去年同期只有4个工作日,加上最后一周的交易量,今年4月车市有望实现正增长。
可以说,车市终于完全恢复元气了。
报复性增长难以出现
4月车市持续回暖,乃意料之中。虽然增幅预计不会很高,但难得的是正增长的象征意义。此前,国内车市销量已经同比下滑了21个月。
今年以来,从国家各部委到各地政府,为提振汽车消费可谓是操碎了心。国家各部委多次提到要促进汽车消费,并为此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国六排放标准的延期,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推迟等。
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从首个推出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城市佛山2月3日推出利好政策以来,国内各省市纷纷跟进给予购车补贴,两三个月过去,政策刺激效果开始逐渐凸显。
生产方面,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武汉解封,所有汽车厂商、供应商已完全复工复产,确保市场足量供应。
市场方面,汽车厂家和经销商积极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促销活动,上汽斯柯达更是官宣全系降价,加上不少新车如期发布上市,吸引不少购车刚需群体前往购买。
4月份车市稳了,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形势能持续多久?
目前来看,一二线城市汽车消费率先复苏,这与一些刚性购买需求有关;一二线城市居民不缺消费力,他们之前没买车多数是必要性和便利性影响,而疫情改变了这些前提。三四五线市场相对困难一些,这是因为一季度经济不景气,低收入群体受直接冲击最大;收入缩水的情况下,日常生活支出和房贷支出没有减少,必然影响到对汽车这样大件商品的消费。
乘联会认为,随着国外疫情蔓延和长期化趋势,消费者应对疫情常态化举措推动对私车需求的进一步刚性增强,近期购车需求相对较好,但受宏观经济和财务状况影响,消费者购买汽车这类大宗商品将会更加理性,因此,汽车不可能出现爆发性的报复消费,而是会出现一个长尾效应。
整体来看,今年车市后面很可能保持一个稳中有增的发展趋势,而很多人期待中的V型反弹大概率不会出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