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情况

2024-05-04 22:18

1.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情况

学院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学院共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23项。近五年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自由申请项目、国防予研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0余项;每年在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SCI/EI收录论文篇数、申报国家专利等主要科研指标列全校前列。2005年学院在EI收录论文总数、申报国家专利数方面列三十个院部之首,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数列第二,SCI收录论文总数、成果鉴定和科研经费等指标也位居前列。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情况

2.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力量怎么样?

学院先后承担了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防军工项目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近10年来年均发表SCI/EI论文260篇以上,近5年来年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学院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理念,承担和完成了一批校企、校地合作项目,许多科研成果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学院共荣获28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星火奖,荣获2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2018年,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库公布的最新学科排数据中,我校材料科学学科(Materials Science)ESI 全球排名进入1‰,标志着我校材料科学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18名,教授59名,副教授44名,博士生导师63名。专任教师中88.4%拥有博士学位、海外博士占27%,高级职称教师占85.7%,80%以上的教师都有海外访学、进修经历。学院拥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的各类高水平人才/团队59人(次)。


迄今为止,学院已经培养各类毕业生16000余名。学院现有在校生1800多名。


学院发展目标:建成世界一流水平学科。

3.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力量怎么样?

学院先后承担了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防军工项目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近10年来年均发表SCI/EI论文260篇以上,近5年来年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学院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理念,承担和完成了一批校企、校地合作项目,许多科研成果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学院共荣获28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星火奖,荣获2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2018年,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库公布的最新学科排数据中,我校材料科学学科(Materials Science)ESI 全球排名进入1‰,标志着我校材料科学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18名,教授59名,副教授44名,博士生导师63名。专任教师中88.4%拥有博士学位、海外博士占27%,高级职称教师占85.7%,80%以上的教师都有海外访学、进修经历。学院拥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的各类高水平人才/团队59人(次)。

迄今为止,学院已经培养各类毕业生16000余名。学院现有在校生1800多名。

学院发展目标:建成世界一流水平学科。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力量怎么样?

4.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

 学院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已在金属材料与表面强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方面形成了稳定的学术梯队和研究方向,并取得丰硕成果。下属一个材料科学研究院和材料工程、表面技术、光电技术等三个专业研究所,一个省级研究中心——山东省金属材料与表面技术工程中心。建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材料加工四个公共实验室,并有表面冶金、热喷涂、纳米材料、玻璃陶瓷、计算材料学、自蔓燃,新型能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多个专业特色实验室和多个产学研基地。共发表论文31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66篇,获得国家发明四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发明二等奖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863等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7项,国防科研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到 1260余万元,并在青岛校区青岛海纳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材料学科的产学研基地,对材料学科的工业化大规模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学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军工863课题等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项。其中,学院材料表面工程科研创新团队负责完成的“等离子控制原位冶金反应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在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学院具有突出的产学研结合及科研成果转化特色,利用自主开发的技术成果创办了3个产学研基地。在多孔材料与表面改性、高能束表面冶金与强化、结构复合材料与微晶强化、功能材料与器件等方向,开发出一批有前瞻性的技术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煤炭、石油、电力、造纸等行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金属材料表面工程”团队科研方向:等离子束表面冶金;热喷涂;等离子原位反应。主要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环境友好材料”团队  研究方向:多孔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微滤膜;环保复合纸;煤矸石和煤粉灰为原料制备未经5玻璃;耐蚀镁合金。  主要成果:主持863国际合作、973子课题等多个国家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  3、“超细晶强化结构材料”团队  研究方向:金属材料的超细晶强化;复合材料及涂层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高温合金;大块非晶合金。  主要成果:先后承担了30多种项国家和部委重点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十余项。  4、“新能源材料”团队  研究方向: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固态反应和扩散机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超级电容器。  主要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多个项目资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5项。  5、“先进功能材料”团队  研究方向:有机发光材料;近红外吸收材料;纳米材料。  主要成果: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等省部级项目资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5.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哪些优势学科?

学院从早期的以金属热加工专业为基础的学科,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一级学科,形成了“厚德明理、博学笃行”的优良办学传统,是山东大学专业设置齐全、学科优势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先进的强院之一,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育人体系,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山东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院完成了金属热处理、铸造、金属压力加工、焊接以及固体力学等五个本科生专业的建设。八十年代,相继建成了金属热处理、铸造、金属压力加工以及固体力学等四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九十年代,先后申报成功了焊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铸造、金属塑性加工、材料学等三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后,学院设立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型硕士、全日制工程硕士、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等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稳步发展;学术型博士、工程博士等两种博士生培养模式锐意创新。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搭建了“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和“生物医用材料”2个中央级高校修购专项综合实验教学平台。拥有实验室面积约1.5万余平方米,大型仪器设备60余台套,仪器资产1.2亿余元,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哪些优势学科?

6.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本学院是山大南校区(原山东工业大学)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自二十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了金相热处理(后更名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后更名为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1994年、1995年相继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1年成立包装工程专业。2002年、2003年相继增设材料物理、化学专业。

7.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咋样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具体情况如下: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南校区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自二十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了金相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1994年至1995年相继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1年成立包装工程专业。2002年至2003年相继增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2、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育人体系,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装备条件先进、办学水平较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基地。3、学院教学机构设有8个研究所和1个中心,包括金属材料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液态金属及铸造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所以及材料表征与分析中心。分别承担7个专业及1个校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任务。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咋样

8.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学院科学研究成果斐然。五年来,完成了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500多项。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20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40多项。学院非常重视校企、校地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江苏省赣榆县、山东省沂水县等10余个县市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广东核电集团、山推股份、山东临工、山东五征等20余家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建立了山大日照研究院、山大临工研究院、山大五征机械研究院、山大海汇机械工程研究院、山大永华研究中心等10余个校企合作研究机构,近三年共获得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学院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蛟龙号、大洋科考船、歼10、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等高端装备制造和研究领域。艾兴院士领衔的高效切削加工研究,王军教授领衔的水射流加工研究,黄传真教授领衔的陶瓷刀具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年来在这三个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他引率一直国际排名第一。刘战强教授长期从事切削加工理论与刀具技术的研究,证明了切削加工领域“哥德巴赫猜想”--“高速切削温度规律曲线”的存在条件,为切削加工与刀具技术的理论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董玉平教授的“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刘延俊教授的“漂浮式液压海浪发电装备”研究,开创了海洋能利用的新领域;李剑峰教授团队的“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已经应用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葛培琪教授的“换热器内流体诱导振动”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AMS太空探测项目;李苏教授研发的一站式核电仪控产品已经应用于国内外20多家核电站;王威强教授的“承压设备安全服役和失效分析”理论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张建华教授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及数控装备”研究、路长厚教授的“机电系统的检测、诊断与控制”研究、邓建新教授的“高效切削加工”研究、张承瑞教授的“机电控制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周慎杰教授的“复杂机械装备数值模拟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研究、王勇教授的“机械动力学”研究、周以齐教授的“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林明星教授的“机电一体化”研究、王增才教授“车辆工程”研究、赵军教授的“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及数控刀具技术”研究、张勤河教授的“非传统加工技术及设备”研究、冯显英教授的“智能检测与数控技术”研究、张进生教授的“石材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唐委校教授的“高效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研究、孙杰教授的“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机理”研究、高琦教授的“产品数据管理PDM”研究、张松教授的“高效切削机理及表面完整性”研究、闫鹏教授的“超精密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李方义教授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研究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