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的评估

2024-05-13 11:17

1. 软件系统的评估

很久(20多年?)以前,曾经看过一本软件工程的书,其中一页讲的是软件系统的评估,这里面许多概念是IT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含糊的,该书进行了梳理,我做了记录,现在这张纸有些发黄了,我真有点担心它的命运,现在把它记录到网上,作为存档,如今的软件已经发展得无法无天了,这些指标有些不够用了,但做为评估的核心也还算有价值的,不敢期待它不朽,但愿它能遇到有缘人,而已。
  
 一、定义
  
 正确性:满足规范书以及完成用户目标的程度
  
 可靠性:在所需精度下完成其功能的期望程度
  
 效率:软件完成其功能所需的资源
  
 安全:对未经许可人员接近软件或数据所施加的控制程度。
  
 可使用性:人员学习操作软件、准备输入和解释输出所需的努力。
  
 可维护性:在需求变更时,更改软件或弥补软件缺欠的容易程度。
  
 灵活性:改变一个操作程序所需的努力。
  
 连接性:与其他系统耦合所需的努力
  
 二、概念分解及其关联关系
  
 1.正确性
  
 1.1 可跟踪性
  
 1.2 完备性
  
 1.3 一致性
  
 2.可靠性
  
 2.1 一致性
  
 2.2 准确性
  
 2.3 容错性
  
 2.4 简单性
  
 3. 效率
  
 3.1 执行效率
  
 3.2 存储效率
  
 4. 安全性
  
 4.1 存取控制
  
 4.2 存取复查
  
 5. 可使用性
  
 5.1 可操作性
  
 5.2 可训练性
  
 5.3 通讯性
  
 6. 可维护性
  
 6.1 一致性
  
 6.2 简单性
  
 6.3 模块性
  
 6.4 工具性
  
 6.5 自描述性
  
 6.6 简明性
  
 7. 灵活性
  
 7.1 模块性
  
 7.2 通用型
  
 7.3 扩充性
  
 7.4 自描述性
  
 7.5 软件系统独立性
  
 7.6 机器独立性
  
 8. 连接性
  
 8.1 通讯共用性
  
 8.2 数据共用性

软件系统的评估

2. 什么是软件过程评估

就是评估软件开发整个周期呗,现在的软件开发是社会化大分工,硬件是流水线,软件就需要优秀的流程,比如cmmi参考模型,大概将软件开发成熟度分为5层:
     1. 手工作坊式,即产品质量全靠开发人员的个人英雄主义做法,无法保证开发新产品能有同样的质量。
        2. 已经有了一些流程,进行一定的监控和控制,可以保证开发新产品有同样的质量。
        3. 标准的流程,明确的出入口条件。
        4. 可度量的,有了明确的量度,可以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数字化的度量以计算完成度。
        5.  自优化的,预防性的,可以预估行为,过程,结果,应用新技术,进行相应措施优化过程。

3. 软件的价值评估

计算机软件价值评估资料搜集目录

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
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技术性能及功能评测报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或有关软件技术鉴定书、海关备案公告;
3.	已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证书、已授权的专利证书;
4.	软件开发及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1)	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投资回收方式及回收期;
2)	软件产品规模及预期经济效益;
3)	人员结构:类别、数量、水平;
4)	资源情况:技术资源及客户资源;
5)	产品技术经济寿命同期和市场占有率、风险等情况;
6)	社会对该计算机软件和认同及评价;
5.	同类软件开发商现有开发能力及市场规模、性能与售价比较,主要竟争对手名单;
6.	软件开发成本费用统计;
7.	生产商未来五年收益预测及预测说明;
8.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及软件产品获奖证书;
9.	承诺书。

软件的价值评估

4. 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价值评估基本概念   价值会根据方法和定义不同而不同,一个媒体或者一块金子,你用什么办法评价,用什么方法不同体现它的价值。这是负责重要的概念,我想举一个例子证明媒体使用不同的方法,价值确实是不一样的。我举一个文学上的例子,一个作家使用不同的批评方法,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一样。比如李鹤,现在我们知道他是比较著名的诗人,但在《唐诗300首》没有选他的诗,而是选择了唐玄宗的诗。我昨天到外面散步的时候,看到很多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莎士比亚、约翰宗尼的诗集,不用说咱们国家不了解,在西方国家19世纪之前也是被埋没了,它的作品有《一梦醒来是永恒》等。  评估方法可以分为从相对性,主要是市盈率、市销率等。相对价值法基本的原理,就是在一个市场上类似的两个公司,比如说我同样是一套两间的房子,别人卖100万,我也想卖100万。内向价值法,你企业和媒体的价值,等于你在未来的寿命里产生的现金流或者利润的折现之合。  二、价值评估方法  1、市盈率。这是价值评估最常使用的方法,基本的计算方式就是每股价格除于每股收益,根据行业的市盈率和每股收益得出了每股价值,有了每股价值乘以总的股数,就是公司的价值。如果有一个媒体每股价格是1元,收益是10元,收益率就是10。等于我花10块钱买了每一年的每股收益,假如它每股收益不变,那么每年收回的成本就是10块钱。市盈率计算的方法优缺点,优点就是比较简单,适用比较广。缺点就是当每一股收益为零的话,是没有办法计算的。市盈率的办法在所有的评估方法中是最受欢迎的方法,为了说明它的普遍性,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我去听一个演讲,他讲人类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之所以选择猪肉、羊肉和牛肉为主要的肉食,是因为它们价格性能比对外人类是最划算的。有没有比猪肉好吃的肉呢?是有的,但成本比较高。选择市盈率也是一样,也有比较好的办法,但市盈率计算起来比较简单。市盈率虽然很多人选它,但当利润为零和负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用市盈率来算。  2、市销率。公司和媒体在没有盈利的时候,都有销售额,所以我们可以用市销率。是每股价格除以每股销售额,比如一家媒体基本上收入是广告,广告是1亿,价格是3个亿,那么市销率就是30%,如果一家公司广告收入是1亿,价格是5个亿,那他市销率就是50%。市销率的应用比较广,有的时候被无限制的扩大,你不能比较北京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的市销率,那是因为没有意义的。  3、市净率。计算的方法是每股价格除于每股净资产。它有时候不太适合媒体,比如纸制媒体和网络媒体,净资产可能就是几个办公桌子和电脑。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它创造了很多的利润。  4、股票剥离率,每股剥离除以每股的价格。每只股得到的价格所回报的收入。  真正的现金流是下面我们要重点介绍的方法,就是现金流折现的方法。如果价值评估是一个皇冠的话,现金流折现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和传统上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就在于它的假设,它首先假设企业的价值就等于它未来所能够产生现金流折现之合,这跟传统的会计方法是有本质不同的。传统的会计方法只注重历史成本和折旧,现金流折现是讲究未来,像媒体老总给员工定工资,老总只考虑原来这规格记者做什么贡献,这个记者能够未来做什么贡献不管。现金流折现是这个记者过去为媒体做什么贡献不管,只关注这个记者未来给媒体做什么贡献。现金流折现第二个假设就是货币的价值,今天的1元钱跟一年以后的1元钱是不一样的,等于多少钱咱们先不管,先设一个X钱,从这里面看只要利率大于零,一年后的1元肯定小于今年的1元,N年后的1元乘于立次方。比如创造FC FFT,因为是一年以后的现金流,要乘上1+R,创造的是FC FFT的现金流除上1+R的平方。在无穷年都再创造现金流,我们得到这么一个公式,是1938年在投资价值理论那本书提出的设想。所以我们叫做威廉斯公式。在国内很难能够看到这本原著。我们不知道这个数是有限多了,还是无限多的。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么多数加在一起的话,是有限多的,还是无限多的,如果是无限多的,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根据高等数学的收敛定理都讲的比较清楚,认为它还是收敛,认为它是一个有限的数。  实际上分析师在算现金流折现的时候,并不是算无穷多的数,而是算两个数。前几年的现金流量,从H年以后用后面的数计算,前面加在一起就是初始值,后面数就叫终止。一般的分析师是取五到十年,很多人是取七年。第一年到第七年创造的价值相当于整个公司价值的40%到50%,从第八年所有创造的价值一般会在50%到60%。  这个公式跟前面公式有什么不一样呢?就是原来的R变成WACC,就是加诠的平均资本成本。我们一开始讲折算的时候是按照利率,而现在是按照成本。除了股东的资本发生借贷,接待的成本很股东的成本不一样,所以我们引用了WACC的概念。债务的成本+股本的成本,所以我们叫做加诠平均资本成本。G是增长率,我们看一下基本的思路。企业的价值等于未来所有年限现金流折现之合。分析师往往把无限多的数分成两个数计算,另外利率换成加诠平均利率进行计算。只有现金流才是企业真正追求的价值。当然还要比较它的确定,比如它计算起来是非常复杂。上面我们介绍六种方法,特别是市盈率和现金流折现。其实这些方法没有一种是十全十美,也没有一种是健全的。有的方法注重现在,有的方法注重未来。我同样一个媒体用了三种方法,我觉得现金流适合它,我可以定50%的权重,而市盈率和市销率可以定位25%的权重。  上面是我们介绍价值评估基本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欧美人创建的方法,欧美很多企业都是上市的,所以比较适合上市的媒体,而我们国家很多媒体是没有上市的,所以要针对媒体的情况再探讨一下。我们首先看报刊。报刊不管是国外还是中国,之间有很大部一样的地方。第二,我们国家报刊正在处于转型当中,你一定要慎重选择同一类媒体,有的媒体以前是同一类,但现在不是同一类,比如《中国青年报》和《北京青年报》,以前可能是同一类的报纸,但现在已经不是同一类的报纸了。在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在不同之间的可比性。这时候可以选择市销率的方法,报刊有的是以发行收入为主,有的是以广告为主,也有两者都兼顾的。市净率不太适合媒体,但有线网可以试一试,因为有线网有设备的投入,就现在有线网来讲,投入都非常的高。对同样的客户投入500元,但你不可以比较北京的用户和保定的用户,保定就要用和保定差不多的用户来比较。另外有线网有很多是上市的,现金流也比较稳定,可以考虑用现金流折现的问题。用户数和现金流的办法是一样的。  网络的价值评估是所有媒体比较不确定的,泰普兰在他书上讲,一个砖瓦零售商和电器的零售商,砖瓦的零售商办公等设备往往可以作为资本处理。作为网络公司一般是作为费用的,这时候要比较市盈率或者市销率可能都不太适用了,这时候有人提出来,现金流可以从未来开始,现在可能不产生现金流,但并不意味着将来不产生现金流。比如王安石说春秋就是抄报,如果这样说的话,报纸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即便不成立也有4、500年的历史。张之洞是状元出身,又是一品大员,比孙中山长一辈的人,张之洞说“至三子帖见一品官”,孙中山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后生也可傲王侯”。

5. 一般评估方法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大致是相同的,但结果的性质都完全不同,前者是一种预测,后者是实况。
1.绝对指标评估方法
以人口伤亡绝对数和直接损失的绝对数来确定灾害的“灾度”(或等级),称“双因子”评估方法。也有人主张把人员伤亡折算为经济损失,但无法有满意的折算系数,因为人口伤亡与经济损失毕竟不等价。
2.相对指标评估方法
运用一些相对的指标来反映可能灾损的强度或程度,便于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分析。如“物人比”——因灾经济损失与因灾伤亡人数之比,但对无人员伤亡的灾害则无法反映出“灾情”。
3.综合指标评估方法
运用综合性指标来反映可能造成的灾情:成灾面积、受灾人口、当地损失比(=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总量/当地生产总值),当地人均损失(=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总值/当地总人口)等。由于可能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要素很多,需要根据多指标体系来建立可能损失的评估模式。
4.可能灾害强度的评估方法
充分了解(统计)预测灾区各类建筑、设备的技术数据后,并根据一定的技术指标进行抗灾能力划分建筑和设备的抗灾能力等级,进而对应可能发生的灾害等级划分出对可能的灾害强度并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需要参考以前的灾害损失评估结果。
5.通过灾害损失的间接统计资料来评估相同强度灾害风险中的可能间接经济损失(即风险)
国外认为火灾的间接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故澳大利亚消防协会采用商业火险赔偿及生产保险赔偿的资料,从其损失总额中扣除非火灾部分,将剩下的数字再乘以1.5或2.5,其结果即为火灾的间接损失额。
6.经验评估法
通过对灾区经济社会状况的实际了解,对特种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工作经验作出评价,多为当地政府向上级部门汇报时所采取的,可作为风险评估的参考。
7.抽样调查统计推断法
对各种强度灾害可能发生的范围,根据以往灾害损失情况抽样调查可能的灾害损失,但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样本。通过对样本的风险统计分析推断出受灾总体的灾害风险。如地震风险评估中提出地震风险当量,选择7级地震时一定范围内一定类型城镇的损失作为当量单位,要用需要评估的城镇与之对比,得出评估值。
8.遥感遥测技术评估方法
在灾害风险评估中,遥感技术主要适用于一些基础数据的获得,如水情监测、以往洪旱灾害范围的界定、坡面松散堆积物数量、危险地质构造延伸范围、台风移动路径及影响范围、易灾区建筑交通等数量、质量与分布等。遥感数据必须结合现在抽样调查统计或典型调查统计方法来进行灾害风险评估。
9.利用灾害总毁伤值进行评估
利用人的生存毁伤指数来衡量可能灾情的严重程度。即规定,每死亡1人,其毁伤值为1,对伤者则根据伤情在0~1范围内取值;人员伤亡可能导致经济失损折算以人均生产总值数为单位,相当于毁伤值1。
10.根据经济机能恢复率来评估
经济机能恢复率指区域部门或单位灾后假定无外援时恢复到灾前经济机能的速度,时间单位按不同要求可用天、月、年等计算。进行风险评估时可进行实地调查以往各灾害强度条件下当地经济机能恢复率用以评估相对经济损失的大小,宜进行横向或纵向对比,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率。

一般评估方法

6. 如何评估软件质量

Q:最近我们组想自己审视一下软件质量,但是缺少相关的经验知识(组内没有qa)。 想向你了解一下,现在常用的软件质量评估方法?  你有关于软件质量相关的文章推荐吗? 或者有哪些书籍推荐?
  
 A:软件质量评估,我暂时还一时想不起来。对于软件质量(测试)相关的书籍我这有基本,具体的可以参考我之前参加的播客: 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903513756  和  http://codetimecn.com/episodes/test ,里面有书籍的介绍。
  
 单纯的评估这块,我之前做过一个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可以用于评估团队的测试能力。
  
 Q: 其实我有一个问题,软件质量该如何体现。感觉测试何软件质量有区别,但是我说不出来。特别是现在客户非常依赖手动测试,有专门的测试部门
  
 A: 首先,质量是个很大的概念,本质是一种主观感受。我们通常所指的狭义质量为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可以通过线上bug数来衡量(或者数量的变化趋势)。 更加准确的计算为线上bug数/开发中的bug数。
   这个指标是量化可靠性的其中一种理论,由于业界本身对于软件质量的度量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我们可以采用这个值作为相对值进行对比。例如当比率很大时,可靠性质量很不好。
   还有一个评估方法是工业界的的质量体系。也就是说,你的开发流程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我就认为你的质量是有保证的。但是这个方式比较复杂而且不好量化
   线上bug数属于简单粗暴型,用比例会准确一下是因为产品的规模不同,线上bug数是不同的。
  
 在回答了上述问题后,我对自己的答安并不十分自信,因为我的观点是来源于自己的经验加上一些碎片话的知识。
  
 为了更加准确的找寻关于“软件质量” 的概念,我再次查阅了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ftware_quality 。
                                          
 如上所示软件质量的定义与软件测试一样,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大的有三个维度的定义:
  
 这段话的最后部分也指出了最早的质量定义是主观的感受。后面还提到了用户满意度。
  
 总之,准确的定义软件质量依然是困难的,不过,我们还是有一些可以依据的定义,他们采用的是质量模型:
  
 如 ISO/IEC 9126的定义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O/IEC_9126 
   以及 CISQ's quality model
  
 由于软件质量定义暂时难已统一,并且是主观的感受。那么评估它也就显得比较主观了。
  
 当然,最简单的非软件测试莫属,那么Bug数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一种可行的评估方式,因为软件测试最早的定义即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其中的错误,我们就可以狭义的理解为Bug。那这里又会存在一个问题,什么bug才有测量意义呢?
   根据上述软件质量的定义,“用户”,“客户”,这些真正使用软件的人的感受才是最能反应质量的,所以说,“用户”, “客户”遇到的bug 才是更加符合质量的定义的可用于反应软件质量的Bug类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线上Bug)
  
 另外,我们可以参考IT界的一些常用的定义来评估质量,例如:
    ISO 9126-3 
   所提到的质量模型,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软件开发过程中,以及软件自身是否具备某些特质,以及对应于该特质相关的用于评估的属性来评估软件的质量是好是坏。例如:
   我们通过右侧的属性来评估左侧的质量特性:
   
                                          
 
  
 从而得到一个综合的质量评估结果。
  
 尽管上面给出了很多属性,但是相信大家读完了,依然疑惑,即便是有了这些属性,每个属性本身也并非都是标准化,且容易度量的,如coding practices即是典型的例子,里面提到了compliance with OO,可是这一点却是评估的人不同,显然量化的结果是不同,假如OO compliance的满分是10分,对于某OO设计,打6,还是7分,还是8,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假如我们狭义的理解质量为质量模型中的可靠性,需要check的点:
                                          
 尽管已经有了这么多点,上面最后一句依然表明了可靠性的衡量需要考虑被评估软件本身的架构以及使用的第三方库,然后通过自定义的check点来做。也就是说,这个需要可靠性的评估标准,需要因地制宜,看情况而定。显然这种措辞依然表达出了主观标准的意思。
  
 也正是如此,我们身边的日常用品的质量往往会打着IOS9001/IOS9002质量体系认证,来表明其质量是保证的,也就是说,我的产品是在质量保证的流程体系下生产出来的。这样以来,貌似这种评估定义,跟上述定义大体类似,实际上都是难以准确度量的,更大的意义也许是跟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去分开吧。
  
 总之,度量软件质量是如此的复杂,且不一定真的能够准确量化质量。那倒不如就在开发过程中时刻按照这些check list约束开发过程,让开发过程是在有保证的情况下交付软件。让真正的质量交给时间,交给我们的线上去体现吧。这也想汽车界的著名质量杂志的JD Power的做法,用线上故障数来评估质量吧(对于汽车,准确的是每百辆故障数)。

7. 评估方法有哪些?

资产评估方法主要有收益现值法、资产基础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清算价格法等。
房地产评估方法有: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等。
土地评估方法有: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剩余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等

评估方法有哪些?

8. 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是以价值为导向的经济,在企业进行股权转让时,需要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股权转让评估的方法很多,而目前进行股权转让评估的机构也是良莠不齐,在准备评估企业价值时,要找到有相关资质并经过国家认证的正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在其评估的过程中,作为客户,也有权考量其评估方法是否得当。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
一、收益法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收益法可分为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收益资本化法。现金流量折现法通过估算被评估企业将来的预期现金流量,并以一定的折现率将企业未来预期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从而计算出企业的价值。收益资本化法是将企业未来预期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对稳定的收益,以资本化率转换为企业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此方法运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经营进入稳定时期,收益达到稳定水平,或其增长率基本固定。
二、市场法将评估对象与可比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已有可比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价值的思路。市场法中常用的方法是上市公司比较法和交易案例比较法。上市公司比较法是通过对资本市场上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适当的价值比例或经济指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交易案例比较法是指通过分析与各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业的公司买卖、收购及合并案例,获得并分析这些交易案例的数据资料,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或经济指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
三、成本法也称资产基础法,是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具体来讲,成本法就是将企业的不动产、机器设备、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采用具体的评估技术方法分别进行评估,然后将各类资产的评估结果相加,得到评估值。采用成本法评估整体企业价值,首先应明确企业资产评估的范围,此外,还应明确企业整体资产的内涵,是企业总资产价值还是净资产价值。如要评估净资产价值,还需对负债进行审核评估,用企业总资产的价值减去负债的价值得到企业净资产的价值。上面是三种最常见的股权转让评估方法,在评估企业价值时,还有其他的评估方法,要按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教条主义,也不要盲目相信流言而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低估了企业价值,会造成经济损失;高估了企业价值更是会被贴上不诚信的标签,更是得不偿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