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俑是什么朝代开始的

2024-05-18 00:52

1. 中国陶俑是什么朝代开始的

俑产生於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丧葬理念的温床。最早的俑见於安阳殷墟商代王室墓中与人殉一同发现的双手绑缚的奴隶俑。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进步导致了人殉时代的终结,代替人殉旧俗的随葬俑兴盛起来
。这一时期的文献《孟子》、《礼记》也首次出现了关於俑的明确记载。中国古代各类俑中陶俑数量最多,另外偶尔也会使用木、石、瓷、铜、银等材料制作俑。
中国的俑发轫於商,至东周时代渐趋流行。在山西长子县春秋晚期晋国墓中发现的4件木俑仍与人殉同存,这正是人殉没落、以俑代替活人随葬之风初兴的特徵。至战国,湖南、湖北、河南楚墓中流行木俑,多为侍卫俑和女侍俑。北方诸国多为乐舞俑,而且多用陶塑。

中国陶俑是什么朝代开始的

2. 我国东汉时期和秦朝时期的陶俑的特点区别?

1.陶俑起源于我国的墓葬陪葬制度。
古人希望通过陶俑陪葬来取代人殉。
由于埋于地下,陶俑保留了很多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
但是,儒家是非常反对人殉和陶俑陪葬的,认为陪葬制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孟子·梁惠王上》曾引用孔子的话,“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由此可见,孔子对人殉和陶俑陪葬深恶痛绝。
2.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秦朝时期陶俑的代表作品。说明秦朝时期我国的陶俑技术的特点是准确真实,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
3.由于我国汉朝时期崇尚厚葬,所以东汉时期,陶俑制作主题 多样,形式新颖,表情、体态已经出现非常多种的形式,在制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 中国陶俑最多的时期是汉代和唐代对吗

汉朝作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马鞍顶峰,其陶俑的代表是以汉阳陵多如牛毛的裸体俑而闻名遐迩的。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为陶俑的制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陶俑的大量出现同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异域的各种风物、衣饰、形象,皆为唐人吸纳,成为时尚,亦成为陶俑的表现题材。而厚葬风气的日益兴盛终于成就了唐俑的繁荣,唐人往往以精细雕塑、华贵妆銮打扮陶俑,不仅有彩绘陶俑,还有精美无比的三彩釉陶俑。陶俑内容有文官武吏、乐队仪仗、男仆女侍、行商艺人以及外国的遣唐僧侣、使臣、客商、丝绸之路载运货物的明驼骏马,开放的社会风气,繁荣的经济使唐代的陶俑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中国陶俑最多的时期是汉代和唐代对吗

4. 唐代陶俑是什么样的?

人物俑的造型,大体是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如西安出土的唐三彩女俑,身披蓝色宽衣,内着窄袖绿衣,下着黄色长裙,袒胸,肌肤丰腴,神态安详,是盛唐宫廷妇女的典型形象。另外,武士多英俊勇猛,胡俑高鼻深目,文官彬彬有礼,天王则怒目凶狠。除此之外,还塑造了黑人陶俑,如西安南郊裴氏墓中出土的黑人陶俑,形象十分真实,卷曲的头发成细螺旋状,肤色黝黑,红红的嘴唇,低鼻梁宽鼻翼,这些特征都是典型的非洲黑人的形象。

5. 西汉中期以后的陶俑有哪些特征?

自西汉中期以后,大量各式各样的陶俑用于随葬。西汉时较有特色的陶器就是独立俑,还有陕西省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彩绘指挥俑,俑像头扎围巾,下垂红色飘带,身穿红白相间的战袍,外披黑色甲衣,腰间系带,足蹬高筒靴。此俑以简洁、洗练的手法,鲜明的色彩,突出了指挥者的神气,十分动人。

西汉中期以后的陶俑有哪些特征?

6. 汉代陶俑的历史价值

汉代陶俑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的存世量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以稀为贵汉代人崇尚“事死如生”的人生理念——死了就是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因此,生前要把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吃的、用的、住的都准备好,生前享受了什么死后也要享受什么。所以今天我们看到,汉代墓葬里常常出土大量的陪葬品。在这些陪葬品中,有一类物品散发着熠熠的光彩,充满着艺术的魅力,这就是汉代陶俑(以下简称汉陶)。本文拟结合比较典型的几组汉代陶俑对其艺术价值进行简单分析。一、汉俑的整体情况概述汉代陶俑的发现比较普遍,目前在全国特别是河南、陕西、四川、山东、河北等地都有发现。本文例举具有代表性的四处陶俑:1.1957年四川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墓出土的击鼓说唱俑。该俑通高55厘米,灰陶,捏塑,裸着上身,正在进行演唱。说唱俑头戴一顶软帽,长条围巾绕头一圈,在前额处打了一个花结,坐在一个泥塑的圆垫子上,正在说戏,呈笑颜大开、眉飞色舞,挥臂踢足的喜悦状态。

7. 讲述汉代陶俑的特点

作为与墓葬制度联系紧密的俑像,是汉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门类。与秦代兵马俑相比,汉代俑像则主要塑造的是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且形象更生动活泼。
西汉早期俑像性质[1]和秦代兵马俑相似,多是用军阵来送葬的模拟物,但在规格上要比秦
俑小得多。沿袭秦的风格,造型比较呆板,主要是用整齐阵列向人们展示为死者送葬的森严军阵。除此之外也有彩绘女侍俑,模制烧成陶后敷涂色彩,轮廓线条流畅优美。艺术造型超出军阵陶俑,富有生活情趣。渐至东汉,这种侍仆舞乐俑成为主流,兵马俑不再出现。造型对象转为舞女,侍仆,农夫和市井等。造型艺术也由呆板变为生动。

讲述汉代陶俑的特点

8. 东汉陶俑的代表有哪些

汉代民间极为盛行说唱表演。汉代俳优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并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的笑颜。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随时供主人取乐。表演时,他们一般边击鼓边歌唱。当时的皇室贵族、豪富大吏蓄养俳优之风甚盛。汉武帝“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丞相田蚡“爱倡优巧匠之属”。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云:“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像。”这些均可为证。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身材粗短、上身赤裸和动作滑稽的表演者,汉墓中也不乏此类形象的陶俑出土,均显示了俳优表演在当时的盛行。[4]

东汉击鼓说唱俑
西汉晚期起,楚地木偶人呆滞的神态在汉陶俑中渐渐褪去,继之而起的是一种崭新的写意化的生动造型风格。它以市井人物及社会生活为聚焦,反映生机盎然的世间生活,而不再低徊于森冷黯淡的阴间趣味。这种新艺术风格在东汉时期更为流行和显著。[2]
在四川的东汉墓中先后出土多件形象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这说明当时蜀地说唱表演颇为流行。[5]
文物特色
秦汉陶俑的造型不仅有威武的军阵,也有这样极具生活气息的人物。该件陶俑以灰陶作胎,手塑成型,左臂挟鼓,右手举槌作击鼓状,正忘情地进行说唱表演。其手舞足蹈的形态,眉飞色舞的表情,将一位汉代“说唱艺术家”的现场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反映了东汉时期高超陶塑艺术水平。该件陶俑富含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四川的东汉墓先后出土多件形象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这表明当时蜀地说唱表演颇为流行。汉代说唱者往往以身材短胖、相貌滑稽的侏儒充任表演者,同其他舞乐百戏节目同场献艺。[6]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图
历史故事
俳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他们侍奉君主,以逗笑的方式为君主排遣无聊。当然,有些俳优也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依靠口舌之利,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在取悦君主的同时,也对君主一些错误的想法进行讽谏。
秦汉时蓄养俳优之风盛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离宫数百所,倡优成千。优旃就是当时有名的俳优。秦始皇曾计划大兴苑囿,东到函谷,西到宝鸡。优旃便向秦始皇说:皇上的想法很好,园囿修好后,放进许多禽兽,敌人如果从东方进攻,放出苑囿中的麋鹿用角把他们就能顶回去。秦始皇听了以后,就打消了这念头。秦二世时,一天突然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想把整个咸阳城用漆料涂一遍。优旃又去说:皇上这个建议真是和我想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