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4-05-18 11:06

1.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规范德育工作管理。结合《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和《十堰市中小学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标准》,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拓宽学校德育工作途径,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完善德育工作的激励机制。按照《十堰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规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适时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2、加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的贯彻落实,继续开展“好习惯伴我行”、诚实守信、珍爱生命和法制教育等系列活动,建设文明校园,提高中小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素养,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组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一是在全市中小学深入推进“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和“读好书”活动,力求活动取得实效;二是继续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评优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关注国家的发展,立志为祖国富强而读书。四是继续扎实推进“暑期集中行动”,组织学生参加“手拉手”、“志愿者”“扶残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锻炼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抓好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总校和家长学校网校作用,督促各学校办好家长学校,评选一批家长学校选进单位。二是强化科学管理,推进规范办学。建立学员注册、考勤、考核制度,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着力抓好家长学校教材建设,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家长教育材料。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举办由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德育课教师、家长学校教师和关工委工作人员参加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班,逐步壮大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四是树立典型,表彰一批示范家长学校,充分发挥榜样的辐射和带头作用,促使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如何实施有效的德育评价

践行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和现实国家教育育人目标主要依靠学校品德教育,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形式大于内容问题。道理讲的不少,学生在学习或活动过程中情感验度低,体悟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德育实效性低下是困扰学校教育工作主要问题。要实现“有效德育”即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做到学校的德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感染学生,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隐性功能教育学生。各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因为这里的德育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紧密联系具体情境的。但如果我们各学科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没有冲破传统德育的束缚,没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德性发展的主体,没有启发、引导学生开发自我的潜能和智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话,德育渗透很容易步入空洞说教的境地,这样的德育势必是乏味的、无效的。
2、做好自己,给孩子做榜样。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决定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社会环境单靠学校和家庭无法解决,但是教师和家长(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教育着你的孩子。大人们高尚情操,端正的品行会影响感召着他们向你们学习。
如果大家不但言传而且身教,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带头以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那么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心悦诚服,并乐意接受其所讲的“道理”,而且容易产生激励作用,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行动。
3、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情感体验。学校结合学生身心年龄特点,要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组织设计德育活动设计杜绝脱离学生生活和空洞说教,要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活动的情感体验,才能实现其德育功效。
4、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德育自主性。实施我的发盘我做主活动,学生竞选产生班、队组织,竞争上岗,严禁教师指定,选出在学生中有公信力,对学校工作能负责,实行学生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教育。通过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从而促使自己自觉遵守规则,主动承担班级管理责任;让学生体验老师工作的辛苦和不易,从而发自内心的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将感恩教育逐渐内化为自我行动。
5、用镜头记录美好,让榜样影响行动。学校在 “互联网+”时代,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用镜头寻找学生身边人身边事树身边的榜样,让镜头还原和记录这些美好的故事与瞬间,让学生按照小学生守则与行为规范的要求做好自已,给其他学生做榜样,用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快速传播生活中美好,学生的获得感增强,实现学生自教育,从而实现让行动带动行动,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以更接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活动,更良好的育人氛围来培育下一代新人。

3. 德育教育的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听取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2.学生品德评定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以及实施情况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并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规划,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管理者、优秀校长(书记)、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和研究人员;切实解决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投入的范围,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动两部分。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用于学生和德育队伍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学校应把建设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德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4.德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建立德育研究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要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探索德育规律,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实际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初中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1) 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品德修养(2)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3) 民族团结教育(4)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依据这一层次划分,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儿童和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别注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作用。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内在统一。第三,爱国主义应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紧密结合。由于科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部分。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也只有从全球的大局出发才有可能解决。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世界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将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国际合作和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紧密地结合起来。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现是自觉维护民主与法制。所以法制意识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应当努力对小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对民主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及其条件有较为感性和直接的了解,从小树立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同时还应当采取适合小学生发展实际的形式进行其他有关国家政治生活常识的教育。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儿童、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小学德育在处理这一方面内容时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小学生年龄和发展的实际决定着小学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地完成启蒙和奠基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的任务。第二,采用适当形式开展这一教育不等于完全否定这方面的教育。适当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以上是德育内容的重点。在这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小学德育纲要》上。《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德育教育的德育评价

4.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从字形上看是“心、行之所值”, 外化为“礼”,内为情感或者信念。德是人社会化的立足之本,是可以通过教而孕育、确立、改变的。它不是孤立的,要通过人的言行体现,对于“言”是需要积累和影响的,对于“行”要通过训练和要求的。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有以下方面是很重要的:一、抓住课堂主渠道。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绝大多数时间来自课堂教学,课堂中每人各所表现的言行是学生对教师、对同伴、对知识最好的道德实践基地。二、抓重点训练过程。强化常态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举止文明,引导学生获得与人交往立足社会的形象名片。三、抓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目的明确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浸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广泛阅读、榜样学习、问题研讨、社会分析、个人责任等多元框架促进学生在借助观点的前提下形成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的正确的认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德育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通过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
德育的实效性是什么
我们追求的德育实效性是什么呢?学生在前一天的教育中获得礼貌待人的谦恭,课间慢步轻声的秩序,团队集合时热烈的掌声,队列行进时整齐划一的动作?我们做得如此之好,为什么在旅行团队中国人的素质令人汗颜呢?国际论坛中鲜有声音呢?家庭生活中孩子不知孝道呢?当我们的目标过于宏大,或者过于专注于细节的时候,我们的德育都承载了哪些教育的功能?曾经有“德育是个筐,什么都能装”的感叹,我们又怎能责怪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没有恪尽职守呢?明确学校的德育范畴、目标、任务,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领域和教育内涵,从整体上建构中国德育的宏观框架,我们或许才不会盲目,也不会心寒。向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同仁们致敬!!
育德要关注方法浸润
德育实效性差往往与我们过多的关注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忽视教育细节和方式的渗透与浸润有关。记得日本智障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中关于校长的描述吗?记得她对学校“海”和“山”午餐的记忆吗?记得孩子们自己编的巴学园校歌吗?或许我们成人世界的评比和要求太多了,哪里有属于孩子的一棵树,一个空间?我们的教育往往太成人化了,而判断孩子的价值标准又过于单一了。教育要有春风化雨般的柔情,学校成为孩子们内心向往的所在。

5. 提升德育实效的关键点

提升德育实效的关键点是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从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
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
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提升德育实效的关键点

6. 提升德育实效的关键点

德育工作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中处于突出地位,《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从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
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
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7. 德育就是德育,德育不只是德育

人无德不立,立德才能树人。只有生物躯体不能成为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道德是社会性之核心。生物体的人因具有道德才能真正成为人。道德之于人的重要性决定了德育之于教育的重要性。无德育,不教育。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育”的方向规范“教”的行为,使教育成为使人为善的活动。使人为善,是教育的道德目的,也是判断一种活动是否属于“教育”的标准。满足道德标准的活动,才能称为“教育”,否则就可能是“教唆”。因此,在根本意义上,教育就是德育。
  
  
 教育就是德育,是指德育渗透在教育之中,不是说教育只有德育这个部分。按照新时代的说法,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构成,德育是其中一育。“五育”之间不是并列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的整体。德育是“五育”之一,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德育具有独特性,德育就是德育;另一方面德育不只是德育,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体现在其他各育之中。

德育就是德育,德育不只是德育

8.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从字形上看是“心、行之所值”, 外化为“礼”,内为情感或者信念。德是人社会化的立足之本,是可以通过教而孕育、确立、改变的。它不是孤立的,要通过人的言行体现,对于“言”是需要积累和影响的,对于“行”要通过训练和要求的。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有以下方面是很重要的:一、抓住课堂主渠道。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绝大多数时间来自课堂教学,课堂中每人各所表现的言行是学生对教师、对同伴、对知识最好的道德实践基地。二、抓重点训练过程。强化常态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举止文明,引导学生获得与人交往立足社会的形象名片。三、抓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目的明确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浸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广泛阅读、榜样学习、问题研讨、社会分析、个人责任等多元框架促进学生在借助观点的前提下形成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的正确的认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德育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通过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
德育的实效性是什么
我们追求的德育实效性是什么呢?学生在前一天的教育中获得礼貌待人的谦恭,课间慢步轻声的秩序,团队集合时热烈的掌声,队列行进时整齐划一的动作?我们做得如此之好,为什么在旅行团队中国人的素质令人汗颜呢?国际论坛中鲜有声音呢?家庭生活中孩子不知孝道呢?当我们的目标过于宏大,或者过于专注于细节的时候,我们的德育都承载了哪些教育的功能?曾经有“德育是个筐,什么都能装”的感叹,我们又怎能责怪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没有恪尽职守呢?明确学校的德育范畴、目标、任务,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领域和教育内涵,从整体上建构中国德育的宏观框架,我们或许才不会盲目,也不会心寒。向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同仁们致敬!!
育德要关注方法浸润
德育实效性差往往与我们过多的关注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忽视教育细节和方式的渗透与浸润有关。记得日本智障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中关于校长的描述吗?记得她对学校“海”和“山”午餐的记忆吗?记得孩子们自己编的巴学园校歌吗?或许我们成人世界的评比和要求太多了,哪里有属于孩子的一棵树,一个空间?我们的教育往往太成人化了,而判断孩子的价值标准又过于单一了。教育要有春风化雨般的柔情,学校成为孩子们内心向往的所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