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副院长谈中国人买房,他具体是怎样的说的?国人为何如此爱买房?

2024-05-11 17:27

1. 社科院副院长谈中国人买房,他具体是怎样的说的?国人为何如此爱买房?

社科院副院长谈中国人买房,他表示在自己有了房子之后,家人就会觉得孩子以后也需要买一套房。这是一种根植于大家基因中的特质。大家在从事任何活动的时候,不仅仅会想着自己,同时也会想着子孙后代。
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大家一直在提倡要早点买房。同时很多人在买房子的时候,可能会把自己之前赚的钱以及父母的银行卡都刷完,这样才能够付得起房子的首付。大多数地方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所以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压力。但是房子是可以增值的,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多数人越来越意识到买房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也开始感叹早几年买就好了。这样自己就不用承担过大的压力。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家是心灵的港湾,在回家之后看着熟悉的床以及家具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同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饭,也能够让大家真正的找到家的感觉。很多人一直在追求,即使付出了所有也不觉得遗憾。大家在工作的时候,如果一直租房的话,就会觉得这间房子完全不属于自己,而且会和房东签合同。如果想养猫或者养狗的话,得不到允许,大家只能够把这种想法埋藏在心里。
很多人觉得只有有房才能够安定下来,如果在刚刚毕业的时候,大家并不会把买房这件事情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中。因为觉得并不重要,而且工作的稳定性并不高。等到找到一份比较稳定,比如考上编制之后,大家就开始考虑在当地定居。并且会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搬家的事情。男性在结婚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买房或者是买车,是自己财力的表现。

社科院副院长谈中国人买房,他具体是怎样的说的?国人为何如此爱买房?

2. 社科院是如何谈2016楼市情况的?

中国社科院今天上午在京发布了《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2017)》。
蓝皮书相关内容和分析:

从短期看,热点城市防泡沫、控风险是房地产调控的重点,货币投放控制趋紧,差别化信贷政策仍将延续,限购、限贷等政策手段常态化;
土地供应将有所增加,在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方面将进一步出台新政策;
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房地产市场仍以“去库存”为主题,但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中长期则将更注重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加快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立法,推进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继续坚持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积极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疏解大城市功能,实现区域一体化。

从35个大中城市的指标来看,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前三位分别是重庆、成都、武汉,成交增幅前三位是郑州、天津、杭州。在部分一线的城市和热点城市的成交量较低,反映了这些城市新建住宅供应量较少,导致新房供应量明显减少。而新房供应量较大城市集中在土地供应相对充足二线城市。

3. 中国社科院:楼市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建议调控不动摇

在2019年楼市稳中有降的趋势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对明年楼市给出预判,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意外事件冲击的情况下,总体市场继续保持降温通道,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
12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凤凰财经研究院协办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暨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房地产调控及效果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主编倪鹏飞对报告作了总体介绍,《报告》显示,总体上,2019年楼市年度稳定有降,季度上下波动,空间再度分化,总体迈进调控预设的合理目标。
楼市实现平稳降温
《报告》指出,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中国楼市经历冬冷、春暖、夏凉、秋凉、冬暖的四季变换,实现了平稳降温过程。价格方面,全国房价增幅经历降、升、降再企稳的过程:同比增幅由2018年10月的9.7%上升到2019年4月的12.5%,随后又平稳波动下降至2019年10月的7.6%。供求方面,销售额变动总体平稳,开发量增速波动较大:其中,需求方面,月度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有升有降,总体变动比较平稳。供给方面,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之间的增幅差距由大变小。反映出总体的现房供应在增长,潜在供给又在持续增加。
库存方面,待售商品房面积持续下降,但下降由加速转向减速。待售商品房面积由2018年10月的5.28亿平方米逐月递减至2019年10月的4.93亿平方米,同比增速由-12.40%变动至-6.57%。2019年2月至10月,现房存销比由17.94(月)持续下降到15.92(月),已处于6~18个月的合理区间。期房存销比由2016年的3.1(年)下降至2017年的2.8(年)和2018的2.7(年),但到2019年逆势上升至3.0年,期房去化压力较之前有所增加。
此外,房地产投资总体变动比较平稳,对经济增长出现负贡献: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幅变动平稳,同比增长从2018年10月的7.7%变动至2019年10月8.8%。2018年全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04和-1.14个百分点。《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贡献为负的主要原因在于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由2018年第三季度的31.8%下降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19.8%。房地产租赁市场整体平稳回温,城市层级性分化明显: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一线城市住房租赁市场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回温明显。二线城市住房租赁价值指数则保持下降态势,呈现了不同层级城市住房租赁市场“冷热不均”。
空间上,降温明显,分化再现,《报告》指出,第一,总体降温明显,房价增长率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表现为房价总体下降城市数量和下降速度超过去年同期,总体房价水平的空间分布演变比较平缓,增长率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第二,一、二线城市增速同频回升,三、四线城市增速共同收窄。一线城市房价水平大幅领先其它层级城市。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增速缓慢上升,三线四线城市房价增速有所回落,二者之间的差距由大变小。第三,房价水平区域差异大,房价冷暖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转换。东部地区城市房价大幅领先。南北方城市房价水平差异突出。东部地区房价增速变动相对平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明显下降。房价冷暖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转换。第四,城市群房价增速总体放缓,中心城市增速有所上升。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城市间房价差异稳定,城市群总体增速放缓。城市群中心城市房价水平显著高于非中心城市。城市群中心城市房价同比增速回升,非中心城市城市房价增速有所下降,不同类型城市群表现存在差异。
对此,《报告》指出,中国楼市具有一些规律性特点和变化趋势:第一,增幅变化的短周期仍为2-3年,但波动正变得平缓。第二,季度变化始终存在但近年来变化更为平缓。第三,房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背而行转向相向而行。第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在下降后总体比较稳定。第五,空间差异从连续性分化向间歇性分化转变。
2020年楼市持续保持稳中有变,总体继续保持降温通道
对于未来走势的判断,《报告》显示,2020年楼市将呈现年稳季变和持续分化。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房地产局部泡沫高悬,楼市预期不仅更加重要,也更加敏感和多变,楼市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尽管未来预期和市场走势还有待观察,但课题组总体判断和预测:总体上持续保持稳中有变的走势。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意外事件冲击的情况下,总体市场继续保持降温通道,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时间上,降温中还有起伏和波动。稳中有变,升降交替,春夏秋冬,四季波动。空间上,城市分化可能持续凸显。未来一年,一、二线城市总体上市场上行压力有一定增加,价格、销售和投资增幅有波动,趋势是增长主导。三、四线城市市场向下的压力再增加,库存可能再度增加。风险上,总体下降且风险可控。但同时也存在着楼市的个别领域、环节、主体和区域的风险放大的可能性。
课题组表示,走势预测的三个依据:年度总体稳定的因素有:第一,中国目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未来还有一定的需求潜力。第二,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第三,炒房的利益机制依然存在。第四,楼市调控不太可能放松。季节变化的因素有:一是市场环境及预期不断变化,楼市将处在波动运行之中。二是调控政策或根据楼市当期和未来可能的变化而适时微调。空间分化的因素有:其一,一、二线城市需求仍有较大潜力,尤其是土地、住房供给短缺矛盾没有解决。其二,三、四、五线城市情况相反,经过上一轮“超好”发展,不仅房价涨幅较大,土地、住房供给增加,这有可能会形成新一轮库存。其三,由于不同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以及住房市场供求矛盾程度的差异在短期内尚难缓解或扭转,一、二线城市、东部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特殊资源城市与四、五线及以下、西部东北城市、城市群以外、资源枯竭城市的分化将持续。当然,楼市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即下挫和反弹的风险。
楼市调控不动摇,做好防控楼市双向剧烈波动预案
面对楼市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各种舆论甚嚣尘上,课题组基于楼市发展特征、调控经验、未来预测和重要判断,呼吁并建议:楼市调控不动摇,中流击水应从容。第一,构建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新型关系,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一是妥善应对问题挑战。重塑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让住房回归到民生的初心、居住的功能。让稳增长与稳楼市并进,促进房地产的转型升级带动整体结构的调整。让房地产在在调控中迈向高质量发展。第二,坚持调控不动摇,倒逼市场主体改弦更张。提升政治站位,凝集全社会强大共识。明确目标,把握节奏,保持韧性。保持定力,把握力度,用好极限施压。妥善管理减弱预期的波动。做好防控楼市双向剧烈波动预案。第三,坚持“一城一策”,完善调控机制。完善“一城一策”全国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一城一策”的住房、土地、金融的联动机制。探索土地、财税和金融的“一城一策”政策。第四,加快基础性配套制度改革,引导市场主体改弦更张。加快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加快集体建设用地转让和入市的制度落地、完善土地供应及利用管理机制。规范并扩大市政债券融资。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步伐。第五,加快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绘制楼市新基因图谱。以产权化为主线,构建中国住房的供应体系。以城镇化为基础,构建中国住房的空间体系。以智能化为目标,构建中国住房高质量的产品及产业体系。

中国社科院:楼市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建议调控不动摇

4. 中国社科院:楼市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建议调控不动摇

在2019年楼市稳中有降的趋势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对明年楼市给出预判,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意外事件冲击的情况下,总体市场继续保持降温通道,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
12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凤凰财经研究院协办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暨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房地产调控及效果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主编倪鹏飞对报告作了总体介绍,《报告》显示,总体上,2019年楼市年度稳定有降,季度上下波动,空间再度分化,总体迈进调控预设的合理目标。
楼市实现平稳降温
《报告》指出,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中国楼市经历冬冷、春暖、夏凉、秋凉、冬暖的四季变换,实现了平稳降温过程。价格方面,全国房价增幅经历降、升、降再企稳的过程:同比增幅由2018年10月的9.7%上升到2019年4月的12.5%,随后又平稳波动下降至2019年10月的7.6%。供求方面,销售额变动总体平稳,开发量增速波动较大:其中,需求方面,月度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有升有降,总体变动比较平稳。供给方面,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之间的增幅差距由大变小。反映出总体的现房供应在增长,潜在供给又在持续增加。
库存方面,待售商品房面积持续下降,但下降由加速转向减速。待售商品房面积由2018年10月的5.28亿平方米逐月递减至2019年10月的4.93亿平方米,同比增速由-12.40%变动至-6.57%。2019年2月至10月,现房存销比由17.94(月)持续下降到15.92(月),已处于6~18个月的合理区间。期房存销比由2016年的3.1(年)下降至2017年的2.8(年)和2018的2.7(年),但到2019年逆势上升至3.0年,期房去化压力较之前有所增加。
此外,房地产投资总体变动比较平稳,对经济增长出现负贡献: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幅变动平稳,同比增长从2018年10月的7.7%变动至2019年10月8.8%。2018年全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04和-1.14个百分点。《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贡献为负的主要原因在于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由2018年第三季度的31.8%下降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19.8%。房地产租赁市场整体平稳回温,城市层级性分化明显: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一线城市住房租赁市场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回温明显。二线城市住房租赁价值指数则保持下降态势,呈现了不同层级城市住房租赁市场“冷热不均”。
空间上,降温明显,分化再现,《报告》指出,第一,总体降温明显,房价增长率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表现为房价总体下降城市数量和下降速度超过去年同期,总体房价水平的空间分布演变比较平缓,增长率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第二,一、二线城市增速同频回升,三、四线城市增速共同收窄。一线城市房价水平大幅领先其它层级城市。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增速缓慢上升,三线四线城市房价增速有所回落,二者之间的差距由大变小。第三,房价水平区域差异大,房价冷暖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转换。东部地区城市房价大幅领先。南北方城市房价水平差异突出。东部地区房价增速变动相对平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明显下降。房价冷暖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转换。第四,城市群房价增速总体放缓,中心城市增速有所上升。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城市间房价差异稳定,城市群总体增速放缓。城市群中心城市房价水平显著高于非中心城市。城市群中心城市房价同比增速回升,非中心城市城市房价增速有所下降,不同类型城市群表现存在差异。
对此,《报告》指出,中国楼市具有一些规律性特点和变化趋势:第一,增幅变化的短周期仍为2-3年,但波动正变得平缓。第二,季度变化始终存在但近年来变化更为平缓。第三,房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背而行转向相向而行。第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在下降后总体比较稳定。第五,空间差异从连续性分化向间歇性分化转变。
2020年楼市持续保持稳中有变,总体继续保持降温通道
对于未来走势的判断,《报告》显示,2020年楼市将呈现年稳季变和持续分化。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房地产局部泡沫高悬,楼市预期不仅更加重要,也更加敏感和多变,楼市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尽管未来预期和市场走势还有待观察,但课题组总体判断和预测:总体上持续保持稳中有变的走势。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意外事件冲击的情况下,总体市场继续保持降温通道,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时间上,降温中还有起伏和波动。稳中有变,升降交替,春夏秋冬,四季波动。空间上,城市分化可能持续凸显。未来一年,一、二线城市总体上市场上行压力有一定增加,价格、销售和投资增幅有波动,趋势是增长主导。三、四线城市市场向下的压力再增加,库存可能再度增加。风险上,总体下降且风险可控。但同时也存在着楼市的个别领域、环节、主体和区域的风险放大的可能性。
课题组表示,走势预测的三个依据:年度总体稳定的因素有:第一,中国目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未来还有一定的需求潜力。第二,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第三,炒房的利益机制依然存在。第四,楼市调控不太可能放松。季节变化的因素有:一是市场环境及预期不断变化,楼市将处在波动运行之中。二是调控政策或根据楼市当期和未来可能的变化而适时微调。空间分化的因素有:其一,一、二线城市需求仍有较大潜力,尤其是土地、住房供给短缺矛盾没有解决。其二,三、四、五线城市情况相反,经过上一轮“超好”发展,不仅房价涨幅较大,土地、住房供给增加,这有可能会形成新一轮库存。其三,由于不同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以及住房市场供求矛盾程度的差异在短期内尚难缓解或扭转,一、二线城市、东部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特殊资源城市与四、五线及以下、西部东北城市、城市群以外、资源枯竭城市的分化将持续。当然,楼市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即下挫和反弹的风险。
楼市调控不动摇,做好防控楼市双向剧烈波动预案
面对楼市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各种舆论甚嚣尘上,课题组基于楼市发展特征、调控经验、未来预测和重要判断,呼吁并建议:楼市调控不动摇,中流击水应从容。第一,构建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新型关系,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一是妥善应对问题挑战。重塑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让住房回归到民生的初心、居住的功能。让稳增长与稳楼市并进,促进房地产的转型升级带动整体结构的调整。让房地产在在调控中迈向高质量发展。第二,坚持调控不动摇,倒逼市场主体改弦更张。提升政治站位,凝集全社会强大共识。明确目标,把握节奏,保持韧性。保持定力,把握力度,用好极限施压。妥善管理减弱预期的波动。做好防控楼市双向剧烈波动预案。第三,坚持“一城一策”,完善调控机制。完善“一城一策”全国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一城一策”的住房、土地、金融的联动机制。探索土地、财税和金融的“一城一策”政策。第四,加快基础性配套制度改革,引导市场主体改弦更张。加快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加快集体建设用地转让和入市的制度落地、完善土地供应及利用管理机制。规范并扩大市政债券融资。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步伐。第五,加快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绘制楼市新基因图谱。以产权化为主线,构建中国住房的供应体系。以城镇化为基础,构建中国住房的空间体系。以智能化为目标,构建中国住房高质量的产品及产业体系。

5. 社科院学者:今年房地产难有明显反转

“只有把政策着力点在2016年加紧推进到位,才可望实现2016年中国经济高于6.5%的增长,否则压力比较大。”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16日在京表示,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应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着力构建新型央地财税关系。同时应加快竞争性国企改革,推进僵尸企业处置。
在社科院当日举办的“2016年经济形势座谈会——聚焦:新常态、新改革、新发展”上,李雪松表示,2016年,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在四个方面发力,包括在投资领域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公共产品投资;在生产领域完善营改增,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的税率;在收入领域结合扶贫攻坚工程通过加强转移支付的方式,直接间接地加快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在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打通消费流通环节的一些薄弱环节。
李雪松表示,积极财政政策要着眼于算总账,并显著加大实施力度,提振市场信心。研究显示,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大幅回升,但土地出让金收支显著下滑,地方投资融资平台由过去的快速扩张逐渐走向规范。
李雪松说,积极财政政策要综合考虑提高赤字率、增发地方专项债券与发行专项金融债,以及推进营改增、土地出让金下降、国企利润下降、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等多方面因素。对财政政策在扩张和紧缩两个不同方向的总影响显著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总力度。要特别处理好央地财政关系,适度扩大地方财政来源,调动地方积极性,一方面增加地方税收分成比例,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新的地方税体系,逐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座谈会上,李雪松建议2016年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陷入债务与通缩的恶性循环。他说,2016年应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积极财政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发达经济体中遇到通货紧缩,需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前几年在4万亿刺激计划过程中,货币宽松比财政的宽松力度更大,目前这个阶段要防止过度宽松导致的资产泡沫,实施一些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过度宽松流向虚拟经济。同时加快金融机构治理体制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李雪松说,在目前银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已无法适应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情况,应加快推进“一行三会”治理体系改革,加快构筑统一监管、共同监管、大数据监管和长期利益监管的新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作为2016年的重中之重。
“还应加快竞争性国企改革,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李雪松说,在中国现有体制机制下,我国企业去产能、僵尸企业处置需加快推进,推进竞争性国企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缓解通缩压力。同时加强对TPP规则研究,加大中国四个自贸区改革力度,为中国整体改革推进创造有益经验。
“只有把政策着力点在2016年加紧推进到位,才可望实现2016年中国经济高于6.5%的增长,否则压力比较大。”李雪松预计,2016年中国投资仍然保持10%左右的稳定增长,房地产难以有明显反转,消费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维持负增长,物价CPI维持小幅正增长,PPI可能有4%左右的负增长,通缩压力在2016年会持续一段时期。希望通过加大需求侧和供给侧政策实施力度,推动中国经济尽快走出通货紧缩。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2-1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社科院学者:今年房地产难有明显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