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洋牧场

2024-05-05 23:37

1. 什么是海洋牧场

不论人们对海洋资源如何保护,仍然只能在海洋所能生长的鱼类资源里去捕猎,而不能增殖。鉴于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鱼类的需要越来越多,光靠大自然恩赐,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人们决心在海洋渔业领域里来一场革命,使海洋渔业也象陆地上由采捕天然野生动植物,过渡到以种植农作物,发展畜牧业的时代那样,迅速从单纯的捕捞、等待大自然恩赐的约束下解放出来,跃入一个“耕海”的新时代,用人工的方法控制鱼类的生成和繁殖,使海洋为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食物,成为一个比较可靠的蛋白质供应基地。从简单的捕捞到兴办海洋牧场,就是耕海新时代的标志。 
  海洋牧场是一个在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养鱼场。它有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是一个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建立起来的,完全服从人的意志的鱼的王国,一个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的井井有条的生物世界。

  海洋牧场首先利用人工鱼礁诱集鱼群。人工鱼礁是海底的突起物,利用各种形状的水泥块、废旧木船、车辆、废旧轮胎堆积而成。这种突起物可形成上升水流,带来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也可造成鱼类喜欢的生活环境,因而对许多鱼类具有吸引力。还可以在水中播送某些鱼类的叫声、游泳声、摄食声、求偶声之类的声音,或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出这些声音进行播送,以吸引某些鱼类。鲹鱼、鲫鱼、鲑鱼、枪乌贼、金枪鱼和某些掠食性的中上层鱼类,就能被这些声音所吸引。人们用遥控水下音响诱鱼器,以磁带录音机播送100—800赫等9种频率的断续声音,断续时间5一15秒,结果捕鱼率提高60%。

  大批鱼群被诱集到牧场中,需要防止它们逃跑。建造水中围墙固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成本太高,还可能被浪潮冲毁,而且,围墙内水流不畅,污物不易排除,水质不新鲜,容易导致污染,造成鱼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巧妙地在水中建造简便的气泡幕。这些气泡是由敷设在牧场四周海底的橡皮管或塑料管上的无数小孔内喷出的。气泡喷出后不断上升、膨胀,便形成一道气泡帷幕。气泡浮动的情景和膨胀时发出的声响,会使牧场里的鱼类望而生畏,不敢贸然破幕而出,从而起到防止它们逃跑的作用。同时,气泡幕不影响水流畅通,能保持牧场内水质清新,而且还能使部分波能消衰,起到防波堤的作用。此外,气泡幕还有造价低廉、装拆方便的优点。至于少数胆敢冲破气泡幕而逃窜的鱼,则可训练海豚当作牧场“警犬”,把它们驱赶回去,因为许多鱼对海豚发出的声音非常害怕。极少数不怕恐吓的鱼,海豚会追捕它们并把它们咬死。

  为了解决牧场鱼类饵料问题,一方面建立一些人工岛,使之形成上升流,将底层营养丰富的水升至表层,也可用大功率抽水机抽取深层海水;另一方面还可使用自动给饵机补充饵料的不足。为了使饵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给饵时播送特定频率的声音,使鱼类进食形成条件反射。例如真鲷,从给饵前30秒钟起直至给饵结束,连续在水中播送200赫的脉冲声,几个月后即可使真鲷建立起条件反射。以后一播出这种声信号,它们就会闻声而聚,等待进餐,从而达到使饵料得到充分利用的目的。

  为保证鱼类能顺利繁殖后代,牧场还得建立人工孵化站,用科学的方法为鱼类催产,进行人工孵化。

  此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管理系统,对人工鱼礁进行管理,监测鱼类的生态和行动,防治鱼病。

什么是海洋牧场

2. 海洋牧场的海洋牧场的目的

随着捕捞强度逐渐增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现象日益严重,海水养殖业作为对海洋捕捞的补充,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病害及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渔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乃至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成为主要海洋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值得我国密切关注、研究。我国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设想。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其一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其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3. 什么是海洋牧场

不论人们对海洋资源如何保护,仍然只能在海洋所能生长的鱼类资源里去捕猎,而不能增殖.鉴于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鱼类的需要越来越多,光靠大自然恩赐,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人们决心在海洋渔业领域里来一场革命,使海洋渔业也象陆地上由采捕天然野生动植物,过渡到以种植农作物,发展畜牧业的时代那样,迅速从单纯的捕捞、等待大自然恩赐的约束下解放出来,跃入一个“耕海”的新时代,用人工的方法控制鱼类的生成和繁殖,使海洋为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食物,成为一个比较可靠的蛋白质供应基地.从简单的捕捞到兴办海洋牧场,就是耕海新时代的标志.
  海洋牧场是一个在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养鱼场.它有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是一个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建立起来的,完全服从人的意志的鱼的王国,一个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的井井有条的生物世界.
  海洋牧场首先利用人工鱼礁诱集鱼群.人工鱼礁是海底的突起物,利用各种形状的水泥块、废旧木船、车辆、废旧轮胎堆积而成.这种突起物可形成上升水流,带来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也可造成鱼类喜欢的生活环境,因而对许多鱼类具有吸引力.还可以在水中播送某些鱼类的叫声、游泳声、摄食声、求偶声之类的声音,或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出这些声音进行播送,以吸引某些鱼类.鲹鱼、鲫鱼、鲑鱼、枪乌贼、金枪鱼和某些掠食性的中上层鱼类,就能被这些声音所吸引.人们用遥控水下音响诱鱼器,以磁带录音机播送100—800赫等9种频率的断续声音,断续时间5一15秒,结果捕鱼率提高60%.
  大批鱼群被诱集到牧场中,需要防止它们逃跑.建造水中围墙固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成本太高,还可能被浪潮冲毁,而且,围墙内水流不畅,污物不易排除,水质不新鲜,容易导致污染,造成鱼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巧妙地在水中建造简便的气泡幕.这些气泡是由敷设在牧场四周海底的橡皮管或塑料管上的无数小孔内喷出的.气泡喷出后不断上升、膨胀,便形成一道气泡帷幕.气泡浮动的情景和膨胀时发出的声响,会使牧场里的鱼类望而生畏,不敢贸然破幕而出,从而起到防止它们逃跑的作用.同时,气泡幕不影响水流畅通,能保持牧场内水质清新,而且还能使部分波能消衰,起到防波堤的作用.此外,气泡幕还有造价低廉、装拆方便的优点.至于少数胆敢冲破气泡幕而逃窜的鱼,则可训练海豚当作牧场“警犬”,把它们驱赶回去,因为许多鱼对海豚发出的声音非常害怕.极少数不怕恐吓的鱼,海豚会追捕它们并把它们咬死.
  为了解决牧场鱼类饵料问题,一方面建立一些人工岛,使之形成上升流,将底层营养丰富的水升至表层,也可用大功率抽水机抽取深层海水;另一方面还可使用自动给饵机补充饵料的不足.为了使饵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给饵时播送特定频率的声音,使鱼类进食形成条件反射.例如真鲷,从给饵前30秒钟起直至给饵结束,连续在水中播送200赫的脉冲声,几个月后即可使真鲷建立起条件反射.以后一播出这种声信号,它们就会闻声而聚,等待进餐,从而达到使饵料得到充分利用的目的.
  为保证鱼类能顺利繁殖后代,牧场还得建立人工孵化站,用科学的方法为鱼类催产,进行人工孵化.
  此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管理系统,对人工鱼礁进行管理,监测鱼类的生态和行动,防治鱼病.

什么是海洋牧场

4. 海洋牧场是什么

—— 海洋牧场,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5. 海洋牧场的分类

依据海洋牧场的功能,可将海洋牧场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①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目前最常见的海洋牧场类型,一般建在近海沿岸。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产出多以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等海珍品为主。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属于目前海洋牧场受鼓励的发展方向。我国北方地区往往以近海中小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为主,南方地区以外海大中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较多。②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这一类海洋牧场以鱼类产出为主。③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随着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多嵌在其他类型海洋牧场之中,是海洋牧场管理开发的一项新兴产业。④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⑤综合型海洋牧场。我国在建的牧场多以综合性海洋牧场为主,一般兼顾一项或多项功能,最常见的是在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垂钓功能,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中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和鱼类增养殖功能等。

海洋牧场的分类

6. 海洋牧场的介绍

你知道海洋牧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吗?

7. 海洋牧场是怎样的?

鱼类是人类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现代生物医药工业的主要原料。不同的鱼,有不同的滋味,也有不同的医药用途。建立海洋水产基地,发展沿岸渔业

在一望无垠的海洋里,人们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捕捉某些特定品种的鱼类,显然是十分困难的。那么能不能让鱼像牛羊一样进行人工饲养和放牧呢?这便是人们设想中的海洋牧场。
目前建设海洋牧场有很多困难:一是,鱼类不像牛羊那样听从人们的指挥;二是,在那波涛万顷的大海里,怎样建设一个防止鱼类逃散的围牢,和怎样防治有害鱼虾的闯入……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率先进行海洋牧场的试验与研究。实践证明,要建设好海洋牧场,就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技术。
一是生物管理技术,就是怎样在幼鱼时期和产卵期间防御外敌的侵袭,怎样创造良好的成育环境,以便能尽量减少饲养鱼类的死亡,降低饲养成本。当然,生物管理也包括怎样把饲养的鱼类、贝类圈住,不让它们到处乱游。海洋里既不能砌墙,也不能用栏杆,人们就设法利用电波设置“电墙”,或者利用声波、气泡设置声墙或气泡墙。为了防止放牧时鱼类的逃散,还驯育海豚来充当“牧鱼狗”。
二是环境控制技术,即怎样控制水的流动,怎样控制与创造人工海底环境等等。海底的海水通常含有较多养分。利用某些人工设施,使海底的海水产生上涌的水流,与上部海水混合,就会有利于鱼类的生长。此外,如何加强富含养分的海水循环流动,也是提高鱼类、贝类的存活率,减少人工饵食的投放,降低饲养成本的关键。
三是病虫害治理技术。某些较单一品种的鱼类、贝类聚居在一起,难免会互相感染疾病和虫害。原本在自然环境下,鱼儿往往自生自灭,人们并不关心它们是否遭到什么病虫害的威胁。现在则不同,要保证它们的存活率,就必须与各种病虫害进行斗争。由于这方面是人们比较忽略的领域,这就为办好海洋牧场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总之,在海洋里“牧鱼”,要比在陆地上牧牛、牧羊规模大得多,技术上的复杂性和难度自然也要大得多,至今,这一技术仍然不是十分成熟,人们还在不断地摸索。

海洋牧场是怎样的?

8. 海洋牧场的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日本海洋牧场发展概况基本情况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即由日本在1971年提出,1973年,日本又在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上提出:为了人类的生存,在人类的管理下,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1978年~1987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栽培渔业”计划,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日本水产厅还制订了“栽培渔业”长远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电子学等先进技术,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养)和吸引自然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1991年,日本政府栽培渔业的预算达到48.6亿日元,放流的渔业品种达94种,放流规模百万尾以上的种类超过30种。仅每年投到人工鱼礁的资金就达58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2亿元),中央政府和县政府、市町村各负责5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沿岸20%的海床已建成人工鱼礁区,2003年北海道地区秋季大麻哈鱼的捕捞量猛增到5500吨。管理和实施情况1963年,日本专门成立了栽培渔业协会,负责管理和发展栽培渔业。2003年,日本对水产机构进行改革,基于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确保研发体制连贯的考虑,将栽培渔业协会并入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由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全面接管此项工作。该中心设有栽培管理课和遍布全国沿海多达16个栽培渔业中心,专司栽培渔业项目管理和栽培渔业技术的研究、评价和实施工作。此后,该中心对单位内部的栽培渔业进行了体制和机制整合与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和地方政府、自治团体的关系,加强了与都道府县等各级政府的联合,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工作计划进行了重新评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栽培渔业的普及,落实。韩国海洋牧场发展概况基本情况1994年~1996年进行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 海洋牧场计划”,该计划试图通过海洋水产资源补充,形成( 制造) 牧场,通过牧场的利用和管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和利用极大化。该项目计划分别在韩国的东海(日本海)、韩国南部海域(对马海峡) 和黄海建立几个大型海洋牧场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有优势品种的培育, 在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后,逐步推广到韩国的各沿岸海域。1998年,韩国首先开始建设核心区面积约20km的海洋牧场。经过努力经营,2007年6月竣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统营牧场取得初步成功后正推进建设其他4个海洋牧场,并将在统营牧场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了其它海洋牧场。管理、建设和运行模式建设之初由韩国海洋研究院具体负责主持实施,但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人员无故推托任务、浪费科研经费,受到韩国检察院处分,2007年,海洋水产部决定将该项目移交给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管理。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在项目执行中发挥管理监督、签订合同、总体关系协调、具体课题研究、品行表现评价等领导和中坚作用,该院成立了海洋牧场管理与发展中心,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建设过程及核心技术。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建设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成立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实施机构等。二是增殖放流资源,建设海洋牧场。三是后期管理和建设结果的分析评估。其中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区域地理和生态特征展开,重点研究了:生态学特性与建设模式设定、生境的改善、鱼类增殖、海洋农牧化使用和管理四个方面,其核心技术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海岸工程及人工鱼礁技术,鱼类选种、繁殖及培育技术,环境改善和生境修复技术,海洋牧场的管理经营技术。其他如放流技术、放流效果评价、人工鱼礁投放效果评价、牧场运行和监测技术、设施管理、牧场的经济效益评价、牧场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模式研究等也很重要。效果评价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一是该海区渔业资源量大幅增长,已达900多吨,比项目初期增长了约8倍。尤其在建设海洋牧场之前资源量已经减少到近乎绝迹的平纳,目前资源量已达到100多吨,大大超过了预期目标。二是当地渔民收入不断增加,已从1998年的216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273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万元),增长率达26% 。值得一提的是,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是海洋牧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环,项目实施工程中,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严重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据笔者了解,韩国统营牧场在建设过程中,就因为过度放流和增殖某种鱼类而破坏了区域水域生态,修复尚待时日,教训值得吸取。美国:1968年提出建设海洋牧场计划,1972年付诸实施,1974年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利用自然苗床,培育巨藻,取得效益。中国的海洋牧场建设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构想最早由曾呈奎院士于1970年代提出,即在我国近岸海域实施“海洋农牧化”。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制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从1981年至1988年,我国其他沿海8个省市分别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鱼礁,体积共计20多万立方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各省市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积极进行人工鱼礁和藻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牧场。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海洋局每年都安排资金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建设海洋牧场的沿海省份,大连的獐子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最大的海洋牧场,为其他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山东省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规划》,在全省沿海大范围开展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连云港海州湾、厦门五缘湾、珠海万山群岛、海南三亚等地也已启动建设不同规模的海洋牧场。浙江舟山市的白沙、马鞍列岛两个农业部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从总体上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辽宁、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海洋牧场已经实现规模化产出。但是,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总体上仍处在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初级阶段。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