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20年后我是宇航员

2024-05-08 12:46

1. 假如20年后我是宇航员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我将为人们做很多很多了解太空的事,可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我陷入了沉思。对呀,现在地球上人口这么多,我何不到天外去探索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把地球上人口密集地方的人都接上去,让地球妈妈也松口气。

  说干就干,我同另外几位同事研究好了方案,乘坐上“新星”号高速宇宙飞船,向宇宙深处飞去。在机上,我输入了所有程序后,透过高能窗,看到了宇宙中的太阳,好像在为我们打气。我回过头,又看了看在各自位置上的同事,他们那自信的样子更让我充满了信心。

  我想到,找到另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时,地球上人口紧张的问题一定就能解决,环境也一定会变好的……我不禁一笑,仿佛已经找到了那个盼望已久的星球。

  这时,机上的高密度探测器发现了一个符合我们要求的星体,机上人员异常兴奋,急忙准备好了测试仪器,穿上宇航服,熄火降落。我更是高兴,这可能就是,就是第二个“地球”,这样以来……我已顾不上想,和我的同学急切地下了飞船。站在这个星球上,哇,一点儿也不失重。我摘下氧气罩,一股新鲜空气迎面扑来。我的同学也相继摘下氧气罩,对这个星球进行全方位测试。“二氧化碳标准。”“一氧化碳标准。”“大气层质量优于地球。”……待全部检测完毕后,我们都激动地互相拥抱,因为我们找到了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喂,是总部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了……”在欢庆之余,我们将这个消息用光速电话告诉了总部,等到全部报告完毕后,话筒里传来了总部人员欢呼的声音。看着这个星球,这个将是人类居住的星球,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人类安居乐业的勃勃景象。不知怎么的,我眼眶一湿,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假如20年后我是宇航员

2. 哪一年哪个宇航员飞天了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神舟二号: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飞船在轨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随着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神舟三号:神舟三号飞船在产品进场的第4天,就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神舟四号: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神舟五号: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此时,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不过,在神舟五号飞船进场前进行最后一轮地面试验时却发现,返回舱座椅缓冲机构不能完全满足缓冲 发动机的备份的要求……飞行员:杨利伟;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3. 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为何如此重视航空事业的发展?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在今年以及明年两年之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将送12名宇航员进入太空,而这样的消息一经发表,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航天事业的重视,同样委员也表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太空团队,为中国的太空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就一直非常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事业是我们历史上最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而且航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我国的综合实力,同时,它的发展也取决于我们国家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所以对于航天事业的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航天事业中,有很多的科学技术是我们需要攻克的,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由于航天事业的局限性,所以对于研究人员的要求也很高,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也会激励航天人员以及研究人员的水平逐渐变高。
  发展载人航天是现在各个国家都要做的事情,每次提出要把航天人员送上太空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民众都会感到非常的骄傲,发展航天事业,很大程度上能提升人民对民族的崇拜感。
  各个国家都在不停的发展自己的科技水平,而航天事业能显著的表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航天事业能带动我国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的开发和突破,对航天事业本身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对我们其他学科和产业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最近的航天发展越来越厉害,随着这条消息的诞生,我们普通民众也能感受到我国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同样也会给我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所以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重视是一定需要的。

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为何如此重视航空事业的发展?

4. 2011中国宇航员在太空上干了什么

1、日常管理在轨测试



视频截图

首先,第一个任务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最重磅的“牵手苍穹,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核心舱。

进驻以后干什么呢?形象地说,就是要“拆快递”。因为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的时候,“快递小哥”天舟二号打包运了6吨多“设备”上去,当时很多还不能安装在工位上,所以三名航天员进舱以后,拆快递可能就要“拆到手软”,很多设备等待着人工安装、启动和调试。

2、健康管理再生循环



视频截图

第二个任务就是再生保障系统验证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因为要在轨驻留三个月,为了长期经济运行,“太空之家”与以往的空间实验室不同,空间站核心舱内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采用的是可再生的技术,航天员要在让空间站内的氧气和水等物资尽可能实现循环使用。另外,航天员也要按计划开展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3、空间科学技术试验



视频截图

第三个任务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4、两次出舱舱外作业



视频截图

第四个任务则极具看点,航天员将在驻留期间,在机械臂协助下完成舱外作业。据了解,航天员要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5. 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将进行11次发射任务,其中包括空间站的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其他12名航天员。因此,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而整个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建立太空站。太空站今年进入了验证和建设阶段。就工程进展而言,火箭和空间站的核心舱已经进入发射现场,并在为发射做准备。我们的核心舱将在今年上半年被送上太空。此外,货船神舟12号和神舟13号也将于今年发射,这两艘飞船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宇航员是探索太空的先驱。作为一名宇航员,他们需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渊博的知识、非凡的工作能力、优秀的环境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要成为宇航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宇航员在进入太空或返回地面时,必须克服飞船的机械环境、物理环境和狭小空间环境等特殊环境中的许多困难。为了适应这种环境的考验,宇航员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所以,很少有人有幸成为宇航员。

 为了保证航天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的选择极其关键。生理功能选择主要是选择那些对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具有优秀的。生理功能选择包括心血管和肺功能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听觉功能检查、视觉功能检查、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检查等。心理选拔方法包括心理调查与心理会谈、个体心理学、智力与认知、精神运动能力测试。对于人多的船员,要特别注意宇航员之间的适应性和协调工作的能力。
 超重、失重、低压、缺氧、高低温、振动、噪音、辐射、隔离等是影响航天飞行的一系列特殊环境因素。选择航天员时,应排除那些对这些特殊环境因素敏感且承受能力差的航天员,选择耐力强且适应性强的航天员。严密的前庭功能选择是航天员选材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降低在失重状态下发生航天病症的发生率。

  由于太空运动病的发病率很高,根据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宇航员在进入轨道后都会患有这种疾病。载人飞行的工作日程安排非常严格,很多重要的操作都需要在航天员进入轨道后的这段时间内完成。如果此时出现晕车症状,或多或少会影响其航天任务的完成,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载人航天飞行的安全。其次,晕车的发病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虽然第一次参加太空飞行的人很多,但这种疾病也会出现在一些多次上天的宇航员身上,对原飞行计划产生影响。

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这意味着什么?

6. 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这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空间站今年进入到验证和建造阶段。从工程的进展来讲,火箭和空间站的核心舱都已进入发射场,正在准备发射的前期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核心舱会被送入到太空中。另外,货运飞船、神舟12号和神舟13号都会在今年发射,整个的工作基本就绪。

航天员的生活环境为了提高航天员对特殊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耐受力,需要对航天员进行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暴露和刺激,如超重、失重、前庭器官的刺激、噪声、高低温等。
超重适应性训练的目的是让航天员适应航天器发射和返回再入时的超重环境,增强航天员抗超重的能力。训练方法主要采用离心机模拟航天器起飞和返回过程中的超重曲线,进行胸-背向对抗动作训练和头-盆向耐力维持训练。
失重训练则是利用失重飞机完成的。它可以完成抛物线飞行,形成15-40秒的微重力时间。使航天员感受、体验和熟悉失重环境,在失重的时间里可以做各种试验,如吃东西、喝水、穿脱衣服、闭眼与睁眼的定向运动,甚至可把一个舱体搬进机舱中,还可以进行人在失重的时间里从舱体爬出来的试验,训练太空的出舱活动。

美国的小型失重飞机有T-33和F-104飞机改装的失重飞机。大型失重飞机有KC-135和PC-9,苏联/俄罗斯用伊尔-76改装的大型失重飞机,其微重力时间大约有30s秒。法国有“快帆”和A300失重飞机,A3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失重飞机。日本也有大型或中型失重飞机。中国曾利用歼教-5改装成小型失重飞机。
在地面还可以用中性浮力水槽产生的漂浮感觉,模拟训练航天员在失重时进行工作和维修。中性浮力水槽模拟失重的原理是,当人体浸入水中时,通过增减配重和漂浮器使人体的重力和浮力相等,即中性浮力,获得模拟失重的感觉和效应;但它并没有消除重力对于人体及其组织的作用,因此,它不同于真实的失重环境。目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出舱活动的航天员进行训练。一般是将1:1的航天器放入水槽中,航天员穿上改制的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程序的模拟和技能的训练。

为了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发病率,还要进行前庭功能训练。采用转椅、秋千等旋转和摆动设备产生线性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或在失重飞机上让航天员头部运动,对受试者的前庭器官进行刺激,以提高前庭器官的耐受能力。也可以利用气功和生物反馈的方法对航天员进行抗运动病的训练。其它的特殊环境因素适应性训练还有飞机飞行训练,跳伞训练,振动、噪声体验,乘员舱大气环境体验以及隔离环境体验等。

7. 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是谁说的?

全国政协委员杨利伟表示,今明两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实施11次发射任务,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等,12名航天员将进入太空。所以今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整个的工作重点就在空间站的建设上。
杨利伟还介绍,空间站今年进入到验证和建造阶段。从工程的进展来讲,火箭和空间站的核心舱都已进入发射场,正在准备发射的前期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核心舱会被送入到太空中。另外,货运飞船、神舟12号和神舟13号都会在今年发射,整个的工作基本就绪。

扩展资料
中国航天迎来6条捷报:
1、火星高清晰图像  
天问一号在离火星表面330~350千米的高度拍摄了这张照片,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火星表面的山脊,沙丘和其他地形。  
2、天问一号将于五六月择机登陆火星  
在三月四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负责人说,天问一号将再次成为人类探测深空的先驱。其他人的火星探险都需要有“绕、落、游”三步,而天问一号则是将三步并为一步,可见它的高效和创新。
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后,还将进行地形详查,气候观测等步骤,以避免遭遇风沙天气。根据各种风险评估,到了5、6月份,我们就可以选择登陆火星进行后续的探测。  
3、中国首次实现了太空飞行  
到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可能超过40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多型火箭联合执行的任务,这将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上第一个多型长征火箭联合执行同一任务的盛况。  
与以往太空任务不同,中国航天专家姜杰说,太空站的建设要复杂得多,规模也大得多,这对火箭发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4、在轨道上的空间站建设任务阶段的全面转播  
5、空间站核心舱首次发射  
现在,空间站的核心舱已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安装,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发射。此外,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火箭也已就位,准备就绪。  
6、航天员人选已经确定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早已拉开序幕,目前已有4名航天员完成了空间站建设任务,相关培训也已展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杨利伟: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

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是谁说的?

8. 升空后祖国解体,在太空飘了311天才被人想起的宇航员,后来怎样?

在明朝初年有个叫做陶成道的人,他本来是一个炼丹师,但是因为一次事故后开始转而炼制火药制作火器,后来其火器在战争之中屡立奇功,因此得到了朱元璋的封赏,成为了后世广为人知的“陶万户”。

国家和平之后,万户发现自己研制的火器具有推动里,于是他研发出了一种火箭,并将火箭绑在了椅子的腿上,自己手持着两个巨大的风筝,希望靠火箭点火把自己送入空中之后,再靠着风筝滑翔来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可惜最后火箭却没有如他所料把他送入天空,而是直接爆炸致使万户也因此牺牲,从此万户就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航天梦想第一人。而万户的梦想在1961年的时候终于被后人实现,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进入太空并安全返还的宇航员加加林成了新时代的万户,从此开启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

从此之后,包括苏联、美国、中国等等大国都开始在载人航天事业中努力。1969年时,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甚至还登上了月球,在月球踩上了第一个人的脚印。而我国是直到2003年的时候,才有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让我国成为了第三个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但即便已经有了如此之多的宇航员进入了太空,但前苏联宇航员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的“光芒”也始终无法被掩盖。这是因为他是世界上在太空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宇航员,同时也是“最悲情”的宇航员。

谢尔盖出生于1958年的列宁格勒,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而母亲也是一所学校中的教务主任,在父母的影响下,谢尔盖从小就十分好学,有着用之不竭的好奇心,尤其对家中的各种机械十分感兴趣。
当加加林进入太空之后,年仅13岁的谢尔盖就深受鼓舞,心中开始产生了坚定的航天梦。长大之后,谢尔盖就考入了列宁格勒机械学院,并于1981年的时候顺利毕业,之后又进入了一所航天集团中工作,开始接触他的航天梦想。

但一开始谢尔盖却并不是宇航员,而是在地面进行太空飞行设备的研发、测试和检修,并且参与设计相关的空间对接设备。但他却始终抱持着飞入太空的梦想,因此在工作之余他都始终抱持着不断的锻炼来保证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火箭升空时巨大的超重与失重效应。
终于在1985年的时候,谢尔盖被选择成为了宇航员,并且开始进行更加系统的训练。在1988年的时候,他就乘坐联盟TM-7号宇航飞船进入了太空,并且与和平号空间站顺利对接,并未和平号空间站安装了新的科技模块。

在太空停留了115天之后,谢尔盖终于回到了地球,光这一次飞行就让谢尔盖在太空旅行的时间超出大部分宇航员了。因为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在1991年5月的时候,谢尔盖再次乘坐联盟号TM-12号飞船进入了太空,进行为期时间长达8个月的太空作业。
可就在他原本计划返航的一个多月前,苏联却忽然解体了,地面一时之间乱成了一锅粥,工作团队也遇到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事,以至于谢尔盖居然就这么被地面遗忘了,对谢尔盖多次的返航申请都只是口头应付应付,根本没有人有精力来策划复杂的返航一事了。

因此,谢尔盖的返航时间生生被拖延了2个多月的时间,直到1992年3月的时候,地面政治才算是稳定了下来,并且开始策划谢尔盖的返航计划,终于在3月17日的时候,谢尔盖在太空中漂泊了311天之后才成功回到地球。
可这一回来,谢尔盖的祖国——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就像是人在上万厕所之后突然发现没有带手纸一样郁闷。因此,谢尔盖也被称为史上“最悲情”的宇航员了。

好在俄罗斯对谢尔盖依然十分器重,虽然心中有些遗憾,但是谢尔盖的生活还是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之后在俄罗斯时期,谢尔盖又多次进入太空,最终以803天9小时的傲人成绩成为太空累计停留时间最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