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在郑成功收复以后又是怎样被放弃的?

2024-05-05 05:30

1. 我国台湾在郑成功收复以后又是怎样被放弃的?

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做为赔偿.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主要内容】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1 由于马关条约中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危害了沙俄在东北的权益,故于马关条约签署后六天则受俄罗斯、法国及德国的干涉,称为三国干涉。日本于是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但清廷须缴付三千万两“赎辽费”作为补偿。

我国台湾在郑成功收复以后又是怎样被放弃的?

2. 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重大意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
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扩展资料1661年,台湾人民向郑成功献了一幅台湾地图,希望他收复祖国的神圣领上台湾。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千人,从厦门金门出发进军台湾,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广大战士英勇奋战,迅速攻克了赤嵌城。
龟缩在台湾城(今台南南部)的荷兰总督仍不投降,妄图负隅顽抗。郑成功亲自指挥大军,经过8个月的战斗,终于在1662年2月,迫使荷兰殖民者签署投降书。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在台湾没置府县,建立行政机构,并组织大陆来的移民, 屯田巳荒, 同台湾人民·—道, 发展台湾的经济。
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次年,清政府在那里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3.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全过程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扩展资料:
郑成功治理台湾举措
1、政治措施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
2、民族政策
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许骚扰高山民族,不许侵占高山民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 。
3、开发宝岛
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4、经济
商业是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郑成功利用台湾四面环海,对外贸易方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厦门时,他就经常派遣商船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到了台湾后,清朝实行“海禁”,不许大陆商船下海,郑成功更独占了海上贸易。
他继续和日本、暹罗、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通商,把台湾的土特产,如鹿皮、鹿脯、樟脑、硫磺、蔗糖等外销国外,换回所需要的刀剑、盔甲和生活日用品。
海外贸易的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也增加了郑成功的财政收入。这些贸易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以至在郑成功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台湾经济与大陆逐渐同步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全过程

4. 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赤嵌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扩展资料: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
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失去大员这个据点之后,“东南亚—大员—长崎(日本)”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量也急遽减少,损失甚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5.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军转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
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然而,统领数万人的大军抗清,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郑成功被迫必须通过海外贸易筹备粮饷。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荷兰于台岛西南建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热兰遮城,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
二十四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
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
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
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
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
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
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
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
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
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
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扩展资料: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影响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
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失去大员这个据点之后,“东南亚—大员(对中国转口)—长崎(日本)”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量也急遽减少,损失甚大。荷兰东印度公司数度企图恢复这条航路,因而与清廷联手攻打郑氏。
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
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
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

6. 郑成功的资料,最好是有收复台湾的经历的简介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于是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干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

7.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是怎样的?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7世纪初,荷兰殖民主义向东方扩张,在其亚洲殖民基地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就开始对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殖民者的一武装商船来到广州,对我国人民进行武装挑衅。第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两艘军舰进攻澳门,与葡萄牙争夺澳门未逞,转而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七月侵占澎湖,后在泉州都司沈有容义正词严的警告下,被迫撤退。但荷兰殖民者贼心不死,明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派遣两艘军舰攻打澳门,被葡萄牙打败后,又转而于七月再一次侵占澎湖。第二年,明朝政府派福建总兵俞咨皋领兵规复澎湖,大败荷兰入侵者。荷兰入侵者被逐出澎湖后,又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转而在台南附近的台江登陆,侵占了台南地区。先后在一鲲身a筑台湾城(荷兰人叫热兰遮城),在今台南地方筑赤嵌城(荷兰人叫普鲁文查城)和赤嵌楼。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南地区以后,明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窜入台湾北部,侵占了基隆和淡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北部击败西班牙殖民军,独霸了台湾。
荷兰侵略者侵占台湾后,不但破坏了我国领土的完整,而且由于它的掠夺和骚扰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郑成功的海上贸易和粮饷之源,因而对郑成功的抗清复明斗争也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郑成功早在誓师抗清复明不久,就有意要收复台湾,并对荷兰殖民者展开斗争。清顺治十二年,南明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曾“传示各港澳并东西夷国州府,不准到台湾通商”,由此而禁绝两年,船只不通,使台湾物价飞涨,不少殖民者染上了疫病。两年后,荷兰总督揆一不得不派通事何廷斌往厦门请求通商,愿“年输饷五千两,箭柸十万支,硫磺千担”。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斗争的需要,暂时答应恢复通商。早在顺治九年(1652年),有一位耶稣会的教士,从中国到巴达维亚,就曾秘密地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提供了郑成功打算攻台的情报,东印度公司马上致书台湾荷兰殖民军头目,让其“谨慎提防”。实际上,郑成功据东南沿海进行抗清复明斗争时,已把台湾视为自己的后方,在驱荷复台前就曾把犯人幽置台湾,而且还委托何廷斌在台湾预收船只入厦的进口税,作为郑军的财源之一。
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郑成功率师北伐南京失败退守金、厦一带后,每以厦门地狭为忧,自觉“地蹙军孤”“乃稍稍议迁”“方谋所向”。为了继续他的抗清复明事业,他决心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以为抗清根据地。这一年四月,正当郑成功计划收复台湾的时候,何廷斌因不堪荷兰殖民者的欺辱,从台湾来到厦门求见郑成功。何廷斌是福建南安人,原系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下,后来在台湾给荷兰人当翻译,对台湾的情况十分熟悉。他向郑成功献策说,台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造船利器,吾民鳞集,所优为者,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并献上台湾地图。十二月,郑成功接受何廷斌的建议,召集诸将议决:“遣前提督黄廷、户官郑泰督率援剿前镇(即戴捷)、仁武镇(即康邦彦)往平台湾,安顿将领官兵家眷。”第二年正月,郑成功即派黄廷、郑泰、康邦彦出征台湾。康邦彦已到达澎湖,后来因清军进攻厦门,只得暂时停止出征台湾的行动。此后,郑成功又多次研究收复台湾和留兵防守金门、厦门事宜。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正月,李定国战败,桂王永历帝朱由榔逃往缅甸,大陆各省基本被清军占领,收复台湾已不容踌躇。郑成功召集诸将再次讨论进军台湾问题。他对诸将说:“去年虽胜达虏一阵,伪朝未必遽肯悔战,则我之南北征驰,眷属未免劳顿。前年何廷斌所进台湾一图,田园万顷……攻之可垂手得者。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接着,便在厦门积极筹集粮饷、物资,操练军伍,并传令大修船只,听候出师,准备进军台湾。
郑成功基本完成战前准备工作后,从厦门移师驻扎金门。他命令其子郑经及部分将领留守金、厦,以防清军乘虚袭取,自己亲率大军进取台湾。征台大军分为两个梯队:郑成功自率两万官兵,数百艘大小战船为第一梯队,先期出发;由黄安等指挥六千官兵,二十余艘战船为第二梯队,以为后援。郑成功根据台湾的地形和敌情,做出了先取澎湖,然后乘涨潮时机,航渡鹿耳门,登陆禾寮港,切断台湾城、赤嵌楼两地荷军联系,分别各个击破,最后收复台湾全岛的战略决策。
三月初一日,郑成功在金门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初十日,传令移师驻金门料罗湾听令开船。二十三日中午,郑成功征台大军自料罗湾出发。但见帆樯蔽日,旌旗如云,数百船舰,首尾鱼贯,浩浩荡荡向东南挺进。第二天,各船齐集澎湖后,郑成功驻峙内屿,其他分驻各屿,“候风开驾”。二十七日,进军柑桔屿,遇风折回,仍停泊澎湖各岛屿。由于风阻粮乏,只得就地征集。岛上的老百姓听说是郑成功的军队,便带着鱼虾猪羊前来慰问,并自愿做先锋船的向导。在这风阻粮乏的严峻时刻,为赶上四月初二日鹿耳门涨潮之机,航渡鹿耳门,登陆禾寮港,郑成功当机立断,毅然于三月三十日晚传令开船进军。他说:“冰坚可度,天意有在。天意若付我平定台湾,今晚开驾后,自然风恬浪静矣。不然,官兵岂堪坐困断岛受饿也。”直到当天晚上一更过后,依然波浪未息,惊险殊甚。
而三更一过,却已云收雨散,天气晴朗。出征船舰顺风驶离澎湖,在四月初二日黎明赶至鹿耳门港外,候潮应风而进。
台湾海岸线很长,可以登陆的地点很多,郑成功选择鹿耳门登陆台湾,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鹿耳门接近台南,位于赤嵌城、台湾城附近,是用武必争的要害之地。一入鹿耳门,就可以控制赤嵌城及其港口,断敌出海之路。
但鹿耳门形势非常险阻,从鹿耳门附近登陆,只有南、北两个航道。南航道在北线尾岛和一鲲身之间,通过南航道将在赤嵌附近登陆。然而,在一鲲身沙洲上,荷兰人的热兰遮城堡以重炮控制了航道,在赤嵌的普鲁文查城堡也是荷兰的主要火力点,要想突破这条航道,必须付出很大代价。北航道在北线尾岛的北部,通过北航道,将在北线尾岛北部和赤嵌西北的禾寮港登陆。这条航道迂回曲折,水浅沙胶,是荷兰殖民者疏于防范的一条航道。在北线尾岛北端,原有一座热堡炮台,后因暴风雨袭击而坠毁,荷兰人只在鹿耳门口沉塞夹板船,以为这样大船无从出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北线尾岛仅派一名班长和六名士兵驻守。郑成功详细审察了何廷斌所献地图,了解到水路并不从敌人炮台前经过,而且何廷斌派小通事郭平实地勘察已探明一条在沙泥中的港路,这条港路从赤嵌直下鹿耳门,涨潮时水深可达四尺有余,最大的船也可以顺利通过。因此,他决定把主攻方向选在北航道。四月初二日中午,鹿耳门海潮大涨,郑成功亲自带领船队,由坐在船头的何廷斌充当向导,按图迂回,顺着污泥中的港路,徐徐驶入海湾,将舰船分布在台江之中。荷兰侵略者大惊,以为郑军自天而降,顿时束手无策。当晚,郑军突破海面荷兰夹板船和赤嵌楼炮台火力的拦阻,只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顺利通过了这条险阻的航道,在赤嵌西北约十里地的禾寮港登陆。台湾各族人民闻讯接踵而至,“男妇壶浆,迎者塞道”,争先恐后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祖国大军登陆,表现了台湾各族人民殷切盼望和热烈欢迎祖国大军收复台湾的热情。
郑成功大军在台湾登陆后,立即扎下营寨,准备从侧后进攻赤嵌楼。
荷兰殖民者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赤嵌城和台湾城之间的海道也已被郑军封锁,使两地的殖民者无法互相援助。当时,荷兰侵略军头目揆一据守在台湾城(即热兰遮城堡),城中只有荷兰侵略军一千一百多人。据守赤嵌城(即普鲁文查城堡)的是荷兰侵略军司令官描难实叮,城中荷兰官兵也只有三四百人。此外,在台湾城附近停泊的荷兰船仅仅只有两艘战舰、两艘小艇和一些帆船。荷兰侵略者妄图凭借这些船炮和城堡,乘郑军立足未稳之际,打退郑军。四月初三,荷兰侵略军从海陆两路出击。在海上,荷兰殖民者以其主力舰赫克托号企图阻挡郑军战船。郑成功以众敌寡,集中六十艘最强的战船将它团团包围,用猛烈的炮火,把赫克托号击沉。接着,其他三艘荷兰船也被击溃,其中一只缩回台湾城下,一只逃往巴达维亚。在陆上,当郑成功大军从北航道登陆禾寮港时,荷兰殖民者派汤马斯·贝德尔上尉带领二百四十名士兵企图阻止。这个贝德尔上尉,就是绰号叫“拔鬼仔”的,他竟狂妄地说什么只消一阵排枪就可把中国军队打散。郑成功命令部将率领七百多名战士,从侧翼绕过小山,向敌人后面抄袭,大军主要以弓箭从正面迎敌。在郑成功四千大军的围攻下,荷兰侵略军腹背受敌,当场被击毙一百一十八人,贝德尔本人也随之一命呜呼。与此同时,荷兰殖民者又派阿尔多普上尉率领二百名士兵,乘舢板到赤嵌附近,企图阻挡郑军的登陆。结果遭到郑军优势兵力的攻击,大败而归。赤嵌城守将描难实叮,见郑军登陆,一面发炮,一面向台湾城呼救。揆一便命令阿尔多普乘船转往赤嵌城增援,但在郑军战船的阻击下,只有六十名士兵侥幸登陆,阿尔多普和其余士兵慌忙掉转船头逃回台湾城。
郑成功大败荷兰侵略军后,便以一万两千人的兵力围困赤嵌城。赤嵌城即普鲁文查堡,周围四十五丈,高三丈六尺,城墙上有四座炮楼。守城的荷兰殖民者为争取喘息时间,派人同郑成功“谈判”,表示愿向郑成功“年输口税若千万,并土产□□货随意听从,年年照例纳贡。……送劳师银十万两”。郑成功断然拒绝,他严正指出,台湾“一向是属于中国的。……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自应当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正当郑成功以重兵重炮围攻赤嵌城时,当地人民向郑成功献计说,赤嵌城中无井泉,城外高山有水自上而下,绕于城壕,贯城而过,这是城中的唯一水源,若将其堵塞,城中的荷兰军要不了三天就会自动投降。郑成功采纳这个计策,终于迫使荷兰守将描难实叮于四月初六在城头树起了白旗。
郑成功收复赤嵌城后的第二天,又指挥大军分水陆两路围攻台湾城。
台湾城即热兰遮堡,周方二百七十七丈六尺,高三丈多,分三层,下层深入地下一丈多,城垣坚固,四隅向外突出,置炮二十尊,南北还各置千斤巨炮十尊。守城荷军以密集火炮远射,封锁了周围每条道路。郑成功以正面进攻和侧翼迂回,水陆协同作战的战术,对台湾城进行围困。先派三四千人占据台湾城外市区,在市区平野架设二十八门大炮;然后派杨祥等率兵前往七鲲身,从左翼侧逼近台湾城。荷军一部行至七鲲身,还没来得及列阵对垒,即被杨祥率领的盾牌军冲垮,死伤过半,其余荷军狼狈退回台湾城。郑成功亲自指挥将士渡海移扎一鲲身,从南端进攻台湾城。在郑军进逼下,台湾城内的荷兰侵略者一片混乱。这时困守在城内的侵略军只有八百七十人,退据堡垒继续顽抗。郑成功一面准备攻城,一面敦促龟缩在热兰遮堡的荷兰殖民者出降。揆一执迷不悟,继续负隅顽抗。四月二十九日,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动猛攻,炮击达四小时之久,摧毁台湾城的大部胸墙,击伤许多荷军。揆一拼命在城上列炮还击,迫使郑军向后撤退。荷军乘势从城中冲出,妄图夺取郑军大炮,被郑军将领马信、刘国轩所率弓箭手击退。为尽量避免过多的杀伤,郑成功决定改变速决战为持久战。他一方面派提督马信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台湾城外市区进行围困,另一方面又派六千兵力逼近台湾城南,与马信互为呼应,配合行动。五月初二,郑军第二梯队黄安等六镇六千人,乘坐二十艘船只,抵达台湾城,从南面逼近该城城堡。郑军兵力得到加强,供给得到补充后,从五月初五日开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都筑起防栅,并且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加强对荷军的围困。
在郑军的围困之下,台湾城内的荷兰殖民者由于疲惫和饥饿,兵士患血痢、坏血症、水肿,每天都有死亡。九个月内,饿死加上战死的达一千六百余人,最后仅剩下四百名健壮的士兵。
巴达维亚城的荷兰总督闻讯后,派了十艘兵船和七百名士兵,由司令官卡尤率领前往台湾支援。七月初五,这支援军到达台湾海面,不敢贸然驶进。直等到一个月后,即闰七月二十三日,才开入港内,企图进行偷袭。但还未及措手,就遭到了郑军水师的迎头痛击,卡尤率残部狼狈逃回巴达维亚。
经过八个多月的围困,郑成功下令在台湾城外增设炮台,挖掘战壕,准备发动总攻。十二月初六清晨,郑军以重炮轰击并进占乌特利支堡。十二月十三日,荷兰殖民头目揆一只得在投降书上签字,然后率部撤出了台湾。郑成功驱荷复台的伟大斗争,在台湾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终于赢得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是怎样的?

8.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近读《清史稿郑成功传》,字里行间,还是读出了点“意外”。当然,《清史稿》的众作者中,有不少的满清遗老,其所言其评价,不可全信。但是,基本史实,他们还是尊重的。比如,郑成功拒不从父命,坚持抗清复明,并为此坚持战斗了十几年。因此,不管是大明王朝的立场,还是中华民族的立场,郑成功都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史料记载,郑成功发兵收复台湾,却是被动的。因为,在清军的重重压制之下,郑成功可以回旋的战略余地越来越小,不得已而兵发台湾,以求图存,蓄抗清复明之志。
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清史稿》有传记载:“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代领其众。崇祯初,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授游击将军;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名郑一官。史书说郑一官“少落魄”,从小习海事,且“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纵,渐流荡逸,失父爱”。看起来,是一位从小野惯了的坏孩子。以今天的角度,郑芝龙是一位海盗兼商人。他先从母舅黄程经商,后与当时著名的海盗颜世齐等二十八人,结为生死之交,在台湾海峡、东中国海,驰骋海疆,远近闻名。郑芝龙后被大明王朝招抚为官。
关于郑成功的出生,史书多有记载。其说,明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为其母舅黄程押送货物到日本长崎,留日经商,娶日本肥前平户河内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平户侯之家臣田川某之女田川氏为妻。成婚翌年,以明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十四日辰时,田川氏出游千里滨海滩,“拾文贝,将分娩,未及回家,乃依滨内一块平坦巨石以诞”(也有人称郑成功为诞儿石)。据说,诞生之夜,万火齐明。不过,这位田川氏,史书说法似有不同。有说田川氏是日本人。也有一说,其为中国侨民,早年随家族迁居日本,归日本裔。据说,小时候的郑成功,名叫郑森,也叫福松。他六岁已在私塾读书,聪慧活泼,才思敏捷,招人喜欢。
郑成功年及弱冠,正是大明王朝摇摇欲坠之际。满清入关,李自成兵败,南中国地区,先后出现了三个南明王朝。按先后时间顺序,即由福王朱由崧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又称“福王政权”);唐王朱聿键于顺治二年(1645年)在福州建立的“隆武政权”(又称“唐王政权”);桂王朱由榔于顺治三年(1646年)在广东肇庆建立的“永历政权”。这三个政权,前两个都是短命的,第三个稍长,存活了十六年之久。此时,郑芝龙在福建为官,“弘光政权”倒台后,他支持唐王朱聿键,在“隆武”小朝庭中位居“平国公”,也加入了反清复明的斗争。1644年,隆武皇帝诏赐,郑芝龙引自己的儿子郑森陛见。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隆武帝问之:“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郑森以岳飞言以答:“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皇帝见郑森气宇非凡,言语明朗,奇之,抚其背曰:“惜无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于是,特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寻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剑。因此,这也是世称其为“国姓爷”的由来。
或许,郑成功是感恩戴德之人。他受隆武皇帝倚重,从此一心抗清复明。然而,其父郑芝龙却是鼠尾摇摆之辈。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隆武皇帝被俘,后绝食而亡。这位唐王,系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八世孙。据说。他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亦有气节。史书说其“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这时,明朝旧臣洪承畴奉诏降江南各路,郑芝龙当然也在其列。郑芝龙心想,明朝气数已尽,加之清庭许以“闽粤总督”之诱,便不顾郑成功的苦谏,独自北上福州降清。但是,郑芝龙万万想不到,他离家之时,清军却攻入安平,也掠劫了郑府。郑芝龙的夫人田川氏未及逃出,恐受辱,乃自缢而死(也有说切腹自尽的),享年四十五岁。野史也有一说,称田川氏曾被强奸,然后自尽,郑成功曾剖其母腹,洗涤之,然后入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