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体

2024-04-28 19:40

1.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体

法律分析: 突发事件报告的主体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法律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军队有关部门通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接到通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发生或者发现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体

2.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体

突发事件报告的主体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一、突发事件报送时间规定
根据不同情况分为1小时内、2小时内。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市级政府机关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
二、突发事件报告时需要遵守的程序规定有哪些
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的对象有什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的对象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家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军队有关部门通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接到通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发生或者发现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3. 突发事件包括哪些内容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根据其影响类型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

根据其危害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从广义上,突发事件可被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狭义上,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前者即自然灾害,后者如恐怖事件、社会冲突、丑闻包括大量谣言等等,专家也称其为“危机”。

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包括哪些内容

4. 突发事件报告的主体是谁

法律分析:突发事件报告的主体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法律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5.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范围是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范围包括: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突发事件具体报送范围是: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暴雨、暴雪、冰雹、大风、沙尘暴、大雾、雷电、高温、寒潮、道路积冰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生物灾害和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商贸等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发生中断,道路交通中断,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大型集会和游园等群体性活动踩踏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重大动植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突发事件,影响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等。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内容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措施等。辖区内涉及火灾、汛情、疫情、地质灾害、交通事故等有人员伤亡情况的;或出现群体非法信访、危害国家安全、社会舆论等重大紧急情况的;或发生时间地点特殊、涉及人群(如外籍人士)敏感,可能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情况的均要及时报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报送信息应包括以下四大基本要素: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简要过程等基本情况;涉及人数、损害公共利益、造成社会影响等危害程度;领导到场、是否需要支援等处置情况;是否可控等事件态势。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暴雨、暴雪、冰雹、大风、沙尘暴、大雾、雷电、高温、寒潮、道路积冰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生物灾害和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商贸等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发生中断,道路交通中断,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大型集会和游园等群体性活动踩踏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重大动植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突发事件,影响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等。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范围是

6.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法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置程序,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7. 突发事件报告时需要遵守的程序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法律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突发事件报告时需要遵守的程序规定有哪些

8. 突发事件预测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突发事件预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发生的时间、地点,对寄递渠道的影响范围,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等;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可能达到的等级,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通过预测,若发生一般、较大突发事件的概率较高,应及早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若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概率较高,要在积极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同时,及时报告市邮政业应急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