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

2024-05-09 08:32

1. 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

法律分析: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

2. 最早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3. 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为:(1)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2)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3)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4)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和出租收益。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影响经济上:
前期主要作用:
1、试点作用:成功可以全国推广,失败马上遏制即可;
2、模范作用:经济特区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非特区城市的模仿热情;

后期主要作用:
1.引进外资、技术、机制等;
2.创汇;
3.与世界同步(与时俱进);

政治上:
1、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保障了社会稳定——对把经济折腾到崩溃的TG这尤为重要;
2、打击了d内保守派,进一步确立了邓的领导(搞倒了华-国-锋,叶-剑-英)

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

4. 最早的5个经济特区

法律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来增加海南,共5个。我国首批被设置为经济特区的两个城市 —— 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4个 分别是深圳、厦门、汕头、珠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十四条 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十六条 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5. 经济特区是怎样发展来的?

全国经人大授权的经济特区共有五个
经济特区是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条文,其中所指的经济特区是具有明确内涵外延的法律概念,截至2021年11月,全国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的经济特区共有五个,分别为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

2020年全国经济特区进出口总额近4.2万亿元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自2017年开始,中国经济特区进出口总额呈现波动增长态势, 2020年国内经济特区进出口总规模达到41763.5亿元,同比增长2.8%。2021年1-10月累计进出口39921.1亿元,同比高速增长19%。

分进出口来看,全国经济特区整体以出口业务为主。2014-2021年,全国经济特区出口总额占比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从变化趋势来看,全国经济特区出口占比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从2014年的58%下降至2020年的55%,2021年1-10月累计出口占比下降至53%。

深圳经济特区进出口总规模占比超70%
2021年1-10月,深圳经济特区以2.8万亿元的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经济特区首位,同比增长14.9%,占全国经济特区进出口总规模的比重为70.3%;其次是厦门经济特区进出口总额7323.4亿元、珠海经济特区进出口总额2747.1亿元,汕头经济特区进出口总额648.6亿元,占比分别为6.9%、2.8%、1.6%。

分进出口来看,2021年1-10月,深圳经济特区以15170.3亿元的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经济特区第一,约是排名第二的厦门经济特区的3.4倍;又以12896.0亿元的进口规模位居全国经济特区第一,约是排名第二的厦门经济特区的4.3倍。整体来看,深圳经济特区在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中位居绝对的龙头地位。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经济特区是怎样发展来的?

6. 经济特区的建立

法律分析: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法律依据: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鼓励客商及其公司投资设厂或与我方合资设厂、兴办企业和其他工业,并在税收、金融、土地和劳动工资等方面予以适当的优惠条件。这4个特区的总面积为526.26平方公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和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综合企业、综合体制。《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第一条 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区鼓励外国公民、华侨、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业(以下简称客商),投资设厂或者与我方合资设厂,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并依法保护其资产、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第二条 特区内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令和有关规定。本条例有特别规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第三条 设立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各特区实行统一管理。第四条 特区为客商提供广阔的经营范围,创造良好的经营条件,保证稳定的经营场所。一切在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业、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旅游业、住宅和建筑业、高级技术研究制造业,以及客商与我方共同感兴趣的其他行业,都可以投资兴办或者与我方合资兴办。第五条 特区的土地平整工程和供水、排水、供电、道路、码头、通讯、仓储等各项公共设施,由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兴建,必要时也可以吸收外资参与兴建。第六条 各特区分别聘请国内外专家和热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关人士组成顾问委员会,作为该特区的咨询机构。

7. 经济特区是什么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以及公司所得税税率进行减免,同时利用外商销售渠道,增加外汇收入,扩大走向世界的通道。经济特区通过实行优惠税率、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等,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现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大综合性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两个新区。经济特区在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条件。有利于利用外资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经济特区是什么

8. 经济特区指的是什么?

经济特区的特指什么  
 经济特区的“特”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经济特区,主要礌指国家 *** 为了吸引外资或国际跨国企业入驻而设立法律比本国更为宽松或具有优惠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除有省级经济决策权外,还可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经济特区是中国特有的称谓,是在改革开放后为了集中和有效地利用外国资金及技术到本国进行生产,发展贸易,繁荣经济而设置的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的特别地区,在这个地区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优惠制度,是吸收外国投资、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方式。
 
 1980年8月26日,我国正式设立经济特区,批准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此后又新增了重庆的两江新区、舟山新区和上海的浦东新区等,其实质含义都是经济特区类型。
  经济特区是指什么?有哪个地区?  
 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在我国,是中国 *** 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户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现在以开辟的“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经济特区四个窗口指的是什么  
 你好,经济特区四个窗口指的是 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  
 五大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
  特区的基本含义  
 特区最初指1979年后被划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厦门、珠海、汕头4个城市及海南省。当时国家赋予特区引进项目审批权、人员因公出国出港审批权、外贸出口权、外汇管理权及许多其它经济管理权限,并且在包括税收、外汇管理、银行信贷、劳动用工以及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已经到了从局部试验性的阶段向普遍改革推进的时代。搞活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已经成为全中国的要求。经济特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个称呼正在一次次“特与不特”、“特的新含意”的讨论中逐渐淡化。2010年5月国家在总结经济特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振兴沿边经济的需求,批准建设喀什、霍尔果斯两个沿边经济特区,其特区政策达到全国最优,为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喀什经济特区占地70平方公里,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占地90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是谁提出的基本国策?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字主要是指什么?  
 1、改革开放是 *** 同志提出的基本国策。
 
 2、经济特区是指国家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为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吸引外资而设立的特定的经济区域。
 
 3、 “特”字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中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
 
 经济特区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