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孝慈墓志的介绍

2024-05-09 20:19

1. 苏孝慈墓志的介绍

《苏孝慈墓志》,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等。刻于隋仁寿三年(六〇三)。墓志正方形,边长八十三厘米,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清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夏出土于陕西省蒲城县。原石现存陕西蒲城县博物馆。

苏孝慈墓志的介绍

2. 苏慈墓志是谁写的

对于写墓志bai铭这样的事情,文坛里的du风流人物都是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zhi是韩愈,他就会帮别dao人去写很多墓志铭,但是苏轼就在公开的场合上面表明自己是不写行状墓碑的。但是有一个人的离世却打破了苏轼的不帮别人写墓志铭的原则。这个人就是苏轼的上司陈希亮。
因为苏轼打破了自己的原则,肯定很多人都以为苏轼和他的上司陈希亮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其实并不是他们两个是一个比较紧密的工作关系,但是他们的关系是非常不好的,因为陈希亮是比苏轼要大了一代,而且当时在工作的时候苏轼是非常年轻气盛,也一直有顶撞陈希亮的。陈希亮也是一个文人出身也有着自己的气节风骨,所以他觉得如果他没有受到后生的一个你礼貌对待的话,他也是会不高兴,所以他们两个的关系并不好。这样苏轼还是帮陈希亮写的墓志铭,第一个原因就是陈希亮的儿子和苏轼是挚友关系,那么好朋友开口苏轼总不能去拒绝,第二点就是陈希亮,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父母官,他为人民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比如说他在河水泛滥的时候,他征召了所有的劳动力去共同防洪,甚至是皇帝派来的清兵也被他指挥上阵的同时他也昼夜不离开大堤,坚持到洪水退去他才肯离开。因为当时洪水是非常泛滥的,所以那些桥梁都被冲毁了。这样一来在河两边的老百姓生活就非常不方便,所以陈希亮在勘测地形之后彻夜不眠,他就研发出一种新的造桥方案。这一种方案不仅仅不会被洪水冲毁的问题你之前的一些桥梁更加实用,而且还能让船身很通畅的通行。陈希亮当了30多年的官,他无论在哪里都是刚直不阿,也不畏权贵,一直在为人民百姓服

3. 苏孝慈墓志的流传历史

石碑概况年代:大隋仁孝三年(603)刻地点: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蒲城县西南乡崇德里(今属苏坊镇北姚村)出土。时知县张荣升,得此消息,便叫人移送城内,先放在县署内,后移置东槐院巷尧山书院。现存蒲城碑林。  形制:正方形。每边各长84厘米,厚00厘米。仅存志石,迄今未发现墓志盖。  石质:青石质  书体:楷书,全文1296字,分布37行,满行37字,有界格。撰书者不详。

苏孝慈墓志的流传历史

4. 苏孝慈墓志的设计工艺

碑文评价此墓志楷法成熟而工整,方中带圆,字体又小,兼有南帖之绵丽和北碑之峻整,集秀丽与雄劲于一身,由此可见,唐代的楷书在隋时已定下根基,风格和欧体相近,章法整齐,结体平正。书法结字谨严,用笔劲利,神采飞动,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由于墓志出土较晚,还以字迹清晰完好而著称,成为学习书法最佳范本,历来为人们所重。清·毛枝凤在《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卷九评曰:“楷法精健绝伦,实为佳刻。盖隋人楷 法,集魏齐之大成、开虞之先路,其沉着痛快处,有唐人所不能到者。”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评此碑曰:“《苏慈碑》以光绪十三出土,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此墓志之主要著录有:清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近代徐树均《宝鸭斋题跋》、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吴鼎昌《慕汲轩志石文录续编》、方若《校碑随笔》,现代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