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多久往生

2024-05-06 05:32

1. 念佛多久往生

《弥陀经》上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这个法门真正相信,真正发愿,一日至七日就可以成就。历史上宋朝的莹柯法师,这个人破戒,不守戒律,晓得将来要堕落。于是就非常害怕,问师兄们有什么办法?师兄就给他一本《往生传》,他读了受感动,关起门来,不吃不喝也不睡觉拼命念佛,三天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来了告诉他“你寿命还有十年,到命终我来接引你”。莹柯法师说“我根性很劣,十年不晓得又要造多少罪,我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走”。阿弥陀佛点点头“好吧!三天以后我来接引你”。莹柯法师打开门,告诉了师兄们。三天后在大众的念佛声中他真往生了。
这个法门殊胜,七天能成就,任何法门没有七天成就的。

如果你不想这么辛苦,可以学谛闲法师的徒弟——锅漏匠。这个人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继续念,这样三年,功夫成就,站着往生,走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他的老师来给他收尸。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看到,许多念佛人都是三年往生的!因此,这个法门,真正相信,真正发愿,三年可以成就!

但是,如果你不是真信切愿,念一辈子也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说,净土念佛法门的三资粮是:信、愿、行。仅仅念佛,没有信愿不能往生!

念佛多久往生

2. 如何念佛才能往生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3. 念几年佛能往生么?

圆满您所提的问题应该是: {念几年佛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吗?}
答案是: 不一定!
理由:1.如善知识(普愿讲堂慧莲)及(cxzph)所述.
        2.初发心的动机非常重要!动机可决定您未来的结果!
           请扪心自问,我目前有真诚发愿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吗?
           已发起出离心及菩提心(利他的心)了吗?目前我还执著世间的什麼呢?
           因为有任何对世间的执著与贪恋就很难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净土),
        3.我念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自己吗?还是为了一切在轮回中苦难如自己亲生母亲的众生而念
           呢?
        4.我有用清净心精进不断的用功吗?24小时佛号不断,连睡著了作梦都还清清楚楚的在念佛
           吗?
        5.我已悟到了念佛者是谁了吗?
        6.若我往生去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後,一刹那就要回来娑婆世界度苦难沉沦如母亲的众生吗?
        7.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并不是死了以後才能往生的!只有极少数的修行者知道目前行,住,
           坐,卧处皆是极乐世界(净土)啊!
 
愿师兄及一切修行者皆能心想事成,满愿! 阿弥陀佛!
 
自性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性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性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

念几年佛能往生么?

4. 念佛怎样才能往生

信、愿、行就是说念佛。修行人对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信心,能连续七日念佛吗?没有求生极乐净土的愿力,能一心不乱的念佛吗?不能精进念佛,还能算是修行吗?所以修念佛法门,必须信、愿、行具足,这是众生求生净土的依靠。
7天一心不乱。可不是你靠自己的力量念的一心不乱,是念佛7日,佛即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的。众生恶业深重,哪能靠自力一心不乱啊。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是靠众生和佛共同力量,才能带业往生。念佛法门能令十方诸佛赞叹,原因就是这个。

5. 念佛往生

经书说的是,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其中第十八愿是,善男子善女人。。。临命终时。。。 

也就是说往生是在命终时,如果条件契合,阿弥陀佛来接你。
 
希望你多看看佛经,不要盲目听他人说。

往生是很不容易的,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念佛人多能往生的有几人?尤其在这个时代,太少了 啊。原因就是修行功夫未到,首先善男子善女人这个标准恐怕很多人就达不到。

如果修行达到一定境界,和阿弥陀佛感应,活着也可以往生,但看自己的意愿决定。活着往生实话说更难,一百年里做到又有几人?

阿弥陀佛~ 家人尽自己的力去照顾帮助他们吧,各人有各人的因果,该放下还是要放下,这也是执着啊!何况慧命更重要。

念佛往生

6. 临终必念佛才能往生吗?

―――净土狮子吼高七师 请先学习《净土三经》,以及学院的《一心不乱》《 和九品往生》。我们对净土法的学习,主要是依善导大师对《观无量寿经》的讲解。 到底能以中品、上品、下品的哪品往生,这在于你前世的福报:你对净土的信,信到什么程度。因此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往生彼国”(大品在信,小品在修)。 我们知道,善导大师在“遇缘解脱”理论中讲,那信佛,信的程度高低,跟你的本身根性没有关系,而是决定于你遇到什么样的学佛环境,什么样的念佛人给你讲法。 如果你遇到一个以小乘思想念佛的人,那么你的净土思想,是小乘的净土思想。你遇到一个凡夫之心的人,告诉你,极乐世间那里可以获得很多快乐,你能往生下三品。……你遇到大乘菩萨,教你大乘的念佛往生,那么你就是上品往生。虽然这很难理解,但这可是在净土夺教高度的净土定位。这就是善导大师说的,遇缘解脱,包括遇到人缘和法缘是不同的;遇到什么样的缘分,就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解脱。 如果你遇到那个缘分,那个人,他说只有一心不乱,七天念佛一心不乱,才能往生,那这就是你的缘分。你只能按这种缘份做了,因为其他的法,你没有听到,你没有那样的福报和缘分。 如果你遇到这个人告诉你,或者教你净土的善知识告诉你:十念就可以往生,那你就可以十念往生。因为你有这样的福报。看善导大师怎么解,“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我们看善导大师说,“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 上品三生,就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这是发菩提心的人,教你净土法门;那么你就可以上品往生了,上品上生或者中生;你绝对不会生到中品。你遇到小乘发心,以持戒修定为主体的,这样的人给你讲净土法门;那你就是遇到了小凡夫,中品三生。这是中品,那么下品呢?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我们遇到净土法门,是我们前生前世积累了很大的福报和福德。因此我们能够遇到净土法门,这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学到净土法门。 我们遇到净土法门能够往生了,为什么会有九品差别?因为我们遇到了不同的人,他讲了不同的净土法,我们就生到不同的品位了。 “从生彼国时下至往生彼国已来。临命终时圣来迎接不同去时迟疾、(报化,华开、见佛、证果不同)。显其行指出决定精勤者。亦是校量功德强弱。九品差别有三因:一是遇缘差别 二是发心之别 三是念佛精勤“ 对于修行准提法的人,我们都是遇到了准提菩萨,他不仅是大凡夫,而且是佛菩萨。按照《普贤行愿品》所讲发心,属于上品的发心——我们都发心成佛,要度众生。《普贤行愿品》是大乘的发心,以此发心,一念发心可往生上品下生以上。 大家如果回去仔细研究一下,上品、中品、下品的区别,我们就会发现:这几种区别,不是层次关系上的区别。不是说你修完了下品,才能修中品;修完中品,才能修上品。不是这样的。而是以发心不同,定下你的品位。修行只能是建立在你发心上中下基础之上的,修行只能决定同一品中的内部层次高低,“念佛精勤”只能决定你是上品的上中下,还是中品的上中下,还是下品的上中下。而上中下三个大品位,是由发心来决定的。这说起来有些绕嘴,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明白,听清楚。 也就是说,发心就能定下我们是上品、中品或者是下品。修行的程度深浅,只能决定我们在上中下三品中,每一品内部的三个层次。就是说,信,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往生;行,只能决定我们每一品位中,内部三个层次的高低;发心,决定我们在上中下三品中的哪一品。对这三个概念真正理解了,我们对净土法门的认识,就达到了真正的真信,达到净土夺教的高度了。 我们都是遇缘解脱的。我们遇到了,今天能够在一起,学善导大师的法,能够学习《观无量寿经》;说明在座的,以极今后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或者能听到这个“遇缘解脱”思想的人,都是可以上品上生、中生、下生的人。 在学院的教程中,结合《观无量寿经》,特别是我们《九品往生》的表格,对照自己的修行,你就能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个品位。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相信自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信心;也知道到底自己能往生到哪个品位。那么这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哪个问题呢? 不能往生只是因为不信。不信有三:一种是根本就不信佛,他当然就不能往生。另一种呢,不信佛临终可以接引我们,不信佛不可思议的力量。再一种是信佛,但不自信:不相信我只念了十句佛号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或者认为我的罪业深重,怕佛不接引我——我还牵挂我儿女呢,佛能接引我吗?这些种种不信和疑惑,就影响你往生极乐世界。 为了去除这种不自信,大家一定要学好学院中级班教材中的《一心不乱》,以及《九品往生》这两篇文章,以及相关的视频。好好按照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来学习;按照善导大师,按照阿弥陀佛讲的经典来学习。如果你真正地做到了“依经不依人”,那么你就绝对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有些人,就不去做“依经不依人”的事;今天听这个大德说,向东;后天又听那个大德说的,向西。他今天说的,和明天说的都不一样,你到底信什么?你为什么不信佛啊?你不信佛,你还学什么佛啊?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信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有些人不去信佛,去信神通,去信八卦,去信大神。这不是一点不好,它们有时也算得很准;甚至有些人找有神通的人看,能活多长时间,那些人也能算出来,也很准。 但是对于净宗学人,心中有一个问题上要解决。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这也是今天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什么时候临终,临终如果不念佛,阿弥陀佛会不会接引我?这个重要的问题。 是不是我们必须在临终的时候,一定要念阿弥陀佛,我们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我们正在睡觉,忽然走了,会不会影响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对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如何思考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好多人在心中的一个疑虑。 其实这是修行净土法门,每个人都思考的问题。临终需不需要我们念佛,是不是我们临终念佛了,佛才来接我们。我们临终的时候不念佛,佛就不接我们了?如果突然死亡,比如说,地震、海啸出现的时候。对于一个修行净土的人,他在昏睡过程中去世了,那么佛会不会来接我们?是不是只有念佛,佛才来接我们?这个问题是我们修行净土法门的人,不可回避的问题。一定要面对的问题,也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家对往生的信心才能更加坚定。 因此,我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讨论这个问题。这也算送给大家新年的一个礼物。因为过去很少有人在这个方面,按照佛的四十八愿来推导,到底佛会不会来接我们? 阿弥陀佛讲得很清楚,在所有的佛经中,并没有说,如果你在临终的时候,你不念我阿弥陀佛,我就不来接。佛没有这样的话。 我们要明白,对于已经发愿往生净土的人,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佛是知道的,我们在发愿的时候,佛也是知道的。每一个人何时发的愿,念了多少佛,阿弥陀佛都会清清楚楚的。对这点,大家要深信不疑。不要认为,我们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知道,不知道有一个众生在念他,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当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阿弥陀佛知不知道? 我想我们都会说,阿弥陀佛是知道的。“如来悉知悉见”,阿弥陀佛发过愿,只要你发心到极乐世界,就能够来到极乐世界,我到时候就要接你。阿弥陀佛是正遍知,他知道的。佛的智慧神通是不可思议的。 再简单一点说,往生极乐世界之后的人,他都有宿命通。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说,任何一个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有宿命通。那什么是宿命通啊?宿命通就是能知众生过去的宿命众业,知道现在或者未来,受报的原因。 我们想一想,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人,都有宿命通;那阿弥陀佛有没有宿命通?有!阿弥陀佛也有宿命通!也就是说,当你发愿发生极乐世界的时候,阿弥陀佛不仅知道你想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知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死,怎么死的,知不知道你临终的时间?每一个念佛的人什么时候临终?如何临终的?佛是知道的。 我们太不相信阿弥陀佛了,总是怀疑阿弥陀佛能知道我什么时候死吗?我去世的时候阿弥陀佛会来接我们吗?临终我们要念佛,不念就不来啊?我们太不信佛了,我们甚至有人不信佛,反而去找算卦的,去找有神通的。他们有神通,他那个神通有阿弥陀佛神通大吗? 所以说,当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不仅知道我们在念他,知道有个弟子要往生极乐世界,而且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往生,我们是怎么死的,一分一秒都不会差的。他也会按照他的愿力,一分一秒不会差,来接你的,不用你去念,你念不念都无所谓,他都会准时来接你的。 因此我们要反思,我们真的信佛吗?我们真的好好读了四十八愿了吗?我们要忏悔,因为我们没有完全相信阿弥陀佛。甚至对佛的信力,都没有对所谓的“大师”,所说的一个“大神”信来得大。 如果我们真信阿弥陀佛的话,我们就会内心产生无限的喜悦。原来我念佛的当下,佛就知道我在念他。就像一个孩子呼唤父母,在门外呼唤(阿弥陀佛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开门吧,我要进去”。你的父母怎么能不给你开门呢?他会跟你讲条件吗?说,孩子,你挣十万块钱,我再给你开门。他会这样吗? 我们现在结婚,有几个房子是自己买的?差不多都是父母给买的,或者是银行贷款给你的。你没有付出,因为他们爱你,他们是你的父母。他们愿意把辛苦挣来的每一分钱,花在你的身上。世间的父母是这样,社会是这样,我们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又岂能不这样呢?所以说我们要深信,要纯信,要真的信佛,那样,我们往生是不存在问题的。 即使因为共业的原因,我们临终死得没有那么光彩,没有预知时至,也没有头上发光;甚至很多人会有横祸而死,没有关系,往生的一切都在阿弥陀佛的掌握之中。至于已经往生净土的人,都知道你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往生,他们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就像一个父母看着一个孩子,面对自己的儿女一样,绝对不会不管你的。好比你是小孩,当走两三步就要掉到坑里的时候,作为母亲的,不用你喊妈妈来救,她就会伸手把你拉住。 同样的道理,我们知道,佛菩萨对我们的爱,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这种广大深爱,应该超过父母对于我们的爱。因此对我们来讲,我们如果达到纯信这种高度,我们的修行就很简单——对自我的修行,应该升华到,我们对佛菩萨的感恩。 我们不存在修行,我们只有感恩,只有抱着对佛的感恩心,对众生的感恩心,我们修行的层次就能够上升到很高的境界了。 因此,我们还需要从更深的程度,来学习四十八愿,来了解佛菩萨的慈悲。同时,对净土的这种因缘,能够深入领会。这会增强我们对往生的信心。 对我们来讲,自己临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都无所谓,因为我们有个伟大父亲,阿弥陀佛。他早知道我们的一切,我们的一切都在阿弥陀佛的眼中,都在所有往生极乐世界人的眼中。大家不用怀疑这个,因为经上说得很清楚。 有时候我常问,阿弥陀佛的慈悲,阿弥陀佛对我们的爱,跟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哪个更深?我们似乎不应该这样去比较,但是这样的比较,能让我们对佛产生绝对不疑。另外,阿弥陀佛宿命通的功德大,还是世间的后天之术,易经、算卦或者有些人通过后天禅定得到的神通大? 这两个问题虽然俗了些,但是我们确实应该要问明白。因为这种问题才会让我们真正的深思,自己对佛的信心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讲的重点,就是在我们临终的时候,需不需要我们去念佛?是不是我们不念佛阿弥陀佛佛就不来接我们?这些问题,希望通过上面一些不是很系统的讲述,能够引起大家的深思,真正的相信阿弥陀佛,他会来接我们的。只要我们现在通过当下的发心,他就了知一切了。因为佛具有这样的功德的,极乐世界也具有这样的功德的。 整体上来讲,只要在理上做到依经不依人,我们的往生就不成问题。大家可以回顾一遍,讲遇缘解脱的问题,讲九品往生的问题,以及发心与修行的问题,这些都是作为中级班的引导;如果你到高级班,就能学到果乘法的净土法,在往生的信心和形式上,又能上到更高的层次。 对净土法的修行,善导大师的“遇缘解脱”,与太虚法师对净土法门的超、夺、融、透分析;这两个理论的完美结合会让净土法门大放光彩。 如果你认真学习净土法门的依、超、融、别、夺判教理论,将其与我们今天讲的遇缘解脱结合在一起,那么对净土法门总的脉络,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今天,对净土法门修行这个问题的引导,只是一个缘起;希望大家,通过这个缘起,能深入学习《一心不乱》和《九品往生》,这两个视频。依照佛所讲的净土三经,认真学习净土法门。使自己对净土的信心,由依、超、融、别,最后达到夺的境界,最后达到果乘法的境界。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回报佛陀,回报阿弥陀佛的功德和恩德了。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些,留下十分钟的时间,让大家提问题。 给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希望高老师解释一下,如果我们俗人,在没有信佛的时候,有可能有过谤法罪,能不能往生?谤法罪到底是什么概念?” 我们知道,《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提到过谤法罪。某个人他诽谤了一个咒师,来世的时候就得了癞病,没有遇到佛法。就因为他当时诽谤的是咒语,他在更多过去世中,又遇到被他诽谤的人,这个人用咒语给他治了病。所说的诽谤佛咒的功德呢,有远利,也有近害。 谤法罪最大的危害就是,因为你诽谤这个法,在你以后的来生中,就很难遇到这个法了。你遇不到这个法,就不能得到解脱。我们反过来回忆,对于已经听到净土法门的人,就说明你很有福报,你没有诽谤过净土法门。因此从狭义上讲,你就没有诽谤净土方面的谤法罪,你就能够往生净土,这个不用怀疑。 我们站在净土这个狭隘的角度来讲,你就没有谤法罪(如果你过去式有诽谤过净土法门,那么你是遇不到净土法门的)。 在谤法这个问题上呢,净土三个经典,这三个经典是对三种不同的人讲的。我们知道,在《观无量寿经》中,谤法罪亦可消除。而依靠持咒的功德是可以消除谤法罪的。因此,在没有信佛前,有过谤法罪的人,也还能够往生,只要信,就能往生。往生的程度看你信的程度,如果你信一念往生,那你就可以一念往生;如果你信十念往生,那你就十念往生;如果你要信,今生要修很多福报才能往生,那你就是只能修很多福报才能往生。如果你信,只有得病才能往生,那你就只有得病才能往生。如果你相信自己不能够往生,……..。 有些人一听讲经就困、就想睡觉,或如鸭子听雷,或马上有事情干扰他学习,这多是没有福报或是前世诽谤的因果。这都是前世福报来决定的,因此,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不去想它。因为我们已经遇到阿弥陀佛了,还遇到高老师给你们讲《观无量寿经》的善导大师往生体系。说明大家已经没有谤法罪,如果你有谤法罪,你是听不到我讲课的。所以说你先别管别人有没有谤法罪,我们自己保证先能往生。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学生说“我现在感觉信佛很渺茫,但我很信准提菩萨,有没有矛盾,是不是不专一?请教老师,如果有不殊胜,我一定改。” 这个没有问题,如果感觉信佛很渺茫,但是你信准提菩萨,准提菩萨就是佛。你信准提菩萨了,跟信佛是一样的。那么,建议呢,这位学生,你好好读一读《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以及我们学院总结的《准提咒六大功德》,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第三个问题,“不念阿弥陀佛,念准提咒能否往生?” 在《九品往生》中已经回答这个问题了,你生到哪几个品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是很确定的。比如说你诵大乘经典,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那你就可以上品上生了。这里没有说一定要念阿弥陀佛的,你都想去极乐世界了,你能不念阿弥陀佛吗?这本身就并不矛盾的。所以说不念阿弥陀佛,念准提咒能够往生,我说“能”。因为准提咒有这个功德,准提咒包含所有的咒,当然包含阿弥陀佛的心咒了。所以不念阿弥陀佛,念准提咒,绝对可以往生。但是学院的教法中,是要求大家临睡都要念阿弥陀佛的。你这个问题,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而且我们早课的《观颂集》是让大家念《普贤行愿品》的。实际上,只要是按照我们的课诵集来修行的话,保证大家都能过往生上品中生。 第四,肖老师问“藏传佛教说是一定要发了菩提心,才能往生,请教高老师,这个菩提心是指什么?”这个应该是藏传佛教一部分人的看法,不能代表整个藏传佛教的净土观点。这个菩提心是指藏传佛教菩提心,在藏传佛教中发菩提心,还有它本身的修法 。“一定要发菩提心才能往生。”本身这句话呢,跟佛的经典是相违背的。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菩提心,如果是指大乘的话,可以概括为,我要成佛,我要度众生。对于极乐净土而言,如果说只有发菩提心才能往生的话,这是指往生到上品。如果不发这种菩提心,不发大乘的菩提心,是可以往生到中品或者下品的。这没有问题的。这是说,如果藏传佛教的菩提心是指大乘菩提心的话。“一定要发菩提心才能往生”这句话的本身,是与佛讲的,释迦牟尼佛讲的不一致的。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高老师,你如何看待学佛持戒的问题?” 学佛持戒的问题,在我们中级班和初级班的教材中都有。对《准提法的特点》,你好好看一看。另外我们准提宗,有准提宗的八关斋戒。我们准提法提倡持近住戒。 为什么会提倡八关斋戒?这个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清楚的。在初级班、中级班,你学到不同的程度,对持戒的问题,看法是差异的。所以说,希望你看看《准提法的戒律》,《八关斋戒》这些文章。看后你就知道,修准提法的人,是如何来看待这些问题的,而不是我如何来看待这些问题的。我怎么看,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我们学佛的经历和认识是不同的。我们看看学准提法的人,应该如何来对待持戒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临终三疑,不生净土 念佛人,临终三疑,不生净土。一者疑我作业极重,修行日浅,恐不得生。二者疑我虽念弥陀,或有心愿未了,及念嗔痴爱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佛不来接引。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之人,切要谛信佛经明旨,勿生疑心。经云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莲,令辞五浊。苟能心心不昧,念念无差,则疑情永断,决定往生亦。慈照宗主:《净土十门》

7.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并不多。这个原因是什么?当然这里面有障碍,障碍如果不能消除,就决定不能往生。古人说得很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个话我们要常常记住,时时刻刻用来警惕自己,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心散乱。《弥陀经》上告诉我们,念佛的目的是「一心不乱」,如果念到一心不乱,你就决定得生。如果念佛不能达到一心不乱,往生就靠不住。我们为什么不能一心?这个原因是什么?一定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障碍就没有了。而这个障碍,还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没能放下。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了业因果报的事实,这就是你没有看破,所以你的烦恼习气放不下。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伏不住烦恼习气,念佛还是不能往生。念佛有没有好处?好处肯定是有的,跟阿弥陀佛结个缘,种个远因,这一生收不到成果,等来生,或者等后生,佛家讲因果通三世。生是决定得生,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也许是多少大劫之后,这很难讲的。为什么?遇到念佛法门这个机缘非常难得,不只「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说得好,「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你遇到这个法门,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他说得不过分。所以我们遇到这个缘分,你要知道珍惜,你晓得难遭遇,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

8. 念佛往生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