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次发行公债,名号响亮“爱国公债”,为何却成了“哀国公债”?

2024-05-06 12:28

1. 晚清四次发行公债,名号响亮“爱国公债”,为何却成了“哀国公债”?

在腐败的土壤下进行任何改革,最后肯定会失败的。晚清的金融改革也是如此,晚清四次发行的公债,虽然打着“爱国公债”的旗号,但是最后还是沦为了统治阶级贪污腐败的工具,只能落个“哀国公债”的骂名。
 第一次公债
首次公债发行的时间是在1894年。这次发现公债的出发点是弥补军费的不足,给出的条件也十分优厚,但是由于晚清统治阶级的局限性,同时加上首次公债发行工作发准备不补分,只募集到1102万两。最后更是被腐败的统治阶级把公债由募集资金变成了勒索钱财。
同时由于晚清腐败的官场氛围。只怕这1102万两最终用到实处的零头都不到。跟可气是这样就把公债的名声搞臭了。以后再发行公债人民大众谁还会信呢?

第二次公债
这次公债的发行是为了筹集战败的巨额赔款。学了这么多年的历史,还是第一次知道战败赔款竟然是晚清政府通过不光明的手段向大众借的。这样的统治阶级人民都不会让他们长久的存活下去的。
这次再用发行公债的旗号肯定不行了,公债只能改头换面取名为“昭信股票”。后来“昭信股票”也是在官僚阶级的引导下迅速变成了卖官运动。光绪心中焦虑没有办法,在但是的情况下几纸诏书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但是“昭信股票”对于政权的侵蚀作用确很大,晚清政府的统治更加摇摇欲坠。

第三次公债
1909年,晚清统治阶级开始了再一次的公债发行,但是因为名声不好公债和股票的名字肯定不能用了。这样公债只能另起山头,这次只能打国库券与彩票的注意了。
但是已经腐朽到底的统治阶级,通过金融改革是行不通的。这次公债还没有发行,由于设计的不理,就在各方反对之下不了了之。

第四次公债
在晚清覆灭前夕,晚清还在垂死挣扎但是国家信用已失,人心已散,覆水怎么还能收呢?
虽然1911年,这一轮公债,名称取得很爱国,美其名曰:“爱国公债”。但是,“爱国”公债在腐败的统治阶级手里只能误国,甚至成为卖国的工具。公债刚开始发行不久,满清帝国就随风而逝了。
最后“爱国公债”也只能成为“哀国”公债了。

晚清四次发行公债,名号响亮“爱国公债”,为何却成了“哀国公债”?

2. 请问有谁知道救国公债是什么的。

湖北发现1937年“救国公债” 见证全民抗战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聂丽娟 通讯员朱旺国)距今已有73年的一张“救国公债”券,在汉阳十里铺被发现。昨日,持有“救国公债”券的施先生告诉记者,上周姐姐拿这张“救国公债”来找他装裱,于是他拨通记者电话希望有专家鉴定一下。

记者看到这张“救国公债”已破损,“公债”上有如此文字:财政部呈奉国民政府核准发行救国公债国币五万万元依照条列还本付息合给本债票为证;发行日期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九月一日照票面十足发行年息四厘每年八月底一次付给自民国三十年起共计三十年还清债票种类分万元千元百元五十元十元和五元六种。

“公债”上盖有时任国民财政部长孔祥熙、次长邹琳、徐堪等印章;尤其是“国民政府财政部救国公债之章”的钢印,格外清晰,救国公债背面则是英文。施先生持有的这张“救国公债”为十元面值,其序号为:399581。

武汉市文史专家刘谦定介绍,“九一八”事变后,当时国民政府财政困难,为抗日救国,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1日发行了“救国公债”券,这也是当年全民支持抗战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