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怎么影响经济

2024-05-04 13:14

1. 货币政策怎么影响经济

美联储正在努力保证不会发生突发性的经济变化。如果没有突发性的变化,预计美联储会逐步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指出。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美联储有望6月份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距离其作出加息决定仍有待时日。在低利率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美元走软态势仍不会有太大改观,这可能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继续推波助澜,并加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

  “美国现行的利率水平比较低,加上经济成长缓慢及联邦预算赤字庞大,拖累美元指数自1月高位走低。此外,上周标准普尔又将美国的信贷评等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从基本面方向都对美元造成打压。在量化宽松政策没结束之前美元难有明显起色。”中国银行(2.96,0.05,1.72%)北京市分行资金交易员施维认为。

  美元走势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一直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联,由于美联储通过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近年来美元持续走软行情不断加剧,而前一日美联储对低利率维持不变的声明,则再度影响到投资者信心,美元汇率应声下跌。就在美联储声明后,美元指数出现了一波下跌行情,从73.50上方一度下探至72.80位置。

  “美联储可能如期退出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不过,美联储加息的时点仍然有待观察。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继续飙升,各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与日俱增。”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郑联盛认为。

  此外,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美元的持续下跌也将给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带来压力。

  在美元的“跌跌不休”下,庞大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越来越困扰我国外汇管理部门。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专栏)此前也表示,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不仅受市场容量约束,也受制于东道国的态度,大规模外汇储备资产的腾挪摆布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而由于美元的持续走弱带动了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上扬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全球性通胀格局。最新数据显示,27日纽约商业交易所6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5美分,报收于每桶112.76美元,涨幅为0.5%,创下自4月8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周三也出现上涨,创下历史最高的收盘价格。

  “除了通过贸易途径推高物价外,全球高水平通胀还将对我国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造成不利影响。”郑联盛认为,物价的累积上涨,可能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出现商品或资产的被过度追逐炒作,引发资产泡沫,比如股票、房地产和艺术品等。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暂不加息的决定,还将继续固化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的趋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在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后,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051,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跳升55个基点,进一步接近6.4关口,再度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4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呈现出加速升值态势。一个月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超过0.7%,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3%,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3.1%。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迟迟“不退出”,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宏观政策调控的难度,中国需要在经济增长及就业与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间不断做出平衡。

  但就当前形势而言,控制通货膨胀或将是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的首选。世界银行28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也认为,高收入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核心通胀仍保持低位,全球范围的大幅加息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货币政策怎么影响经济

2. 货币供需不平衡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货币供给跟不上实际需求会导致通货紧缩,反之货币供给大于实际需求则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国内外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2.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3.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即所谓的"双要素论"。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被称为"单要素论"。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仍有争论,但对于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这一点却是共同的。一般来说,单要素论的观点对于判断通货紧缩发生及其治理更为科学。这是因为,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反现象,理应反映物价的变动态势,价格的全面、持续下降,表明单位货币所反映的商品价值在增加,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不足的结果,货币供给不足可能只是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因此,双要素论的货币供给下降的界定,将会缩小通货紧缩的范围;而三要素论中的经济衰退,一般是通货紧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用经济衰退的出现来判断通货紧缩就太晚了。根据单要素论的观点,判断通货紧缩的标准只能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其他现象可以作为寻找成因,判断紧缩程度等的依据,但作为通货紧缩的构成要素是不妥的。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3.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根据央行定义,货币政策工具库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从学术角度,它大体可以分为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价格工具集中体现在利率或汇率水平的调整上。数量工具则更加丰富,如公开市场业务的央行票据、准备金率调整等,它聚焦于货币供应量的调整。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4. 货币供给过多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和后果

增加货币供给量,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增加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内,企业获得资金更容易,可以增加投入,提高产量,从而GDP增加。但是,如果在经济均衡时增加货币供给,会破坏经济均衡,会导致通胀,会导致房价上涨等,还会使产品市场产能过剩,企业意识到市场的真实需求后,会减产,裁员。经济会陷入萧条,GDP下降。扩展资料: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1元的中央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以上分析看出,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可见,在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中,“基础货币——超额准备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货币供应量增长18.07%。2008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上年末高1.3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7.93%。增幅比上年末低3.1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12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8%。

5. 为什么外汇储备减少,货币供给减少?

外汇储备是指为各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指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通常来说,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增加一国的货币量,流通货币购买外汇时,外汇占款减少,货币供给就会下降。 拓展资料: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通常状态下,外汇储备的来源是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集中到本国央行内形成外汇储备。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当本国货币被大量抛售时,利用外汇储备买入本国货币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近日,央行公布11月我国外汇储备数据,规模为3.05万亿美元,较10月底下降691亿美元,降幅为2.2%。最近几个月,中国外汇储备一直都在降降降,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人民币出现持续贬值,不少人都去把人民币兑换为美元谋求升值。而近两年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大幅下降,两年内下降了25%。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外储从2000年开始“野蛮生长”,从1600多亿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近4万亿美元。其中,2014年6月最高,达39932.13亿美元。 如今已经逼近3万亿美元。但即使是这样,中国外储规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储30%,居全球首位,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特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 外汇储备下降有三个原因 第一:和全球总体局势有很大关系。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美元走强非美货币集体大幅回落,人民币也在影响范围内。特殊性在于人民币处于国际化的过渡阶段,为了防止大幅下跌引起的恐慌性抛盘,所以央行必须要动用外储去稳定人民币汇率。 第二:和出口的贸易顺差有关。由于受到全球消费疲软的影响,出口创汇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外汇储备增加量在缩减。 第三:国家支持人民币“走出去”政策,如“一带一路”,使得我们对外投资的结算用人民币而比较少用美金,美元储备自然就会下降。 外汇储备下降的影响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外储下降是消化,是好事 2014年外储将近4万亿美元时,大家讨论的是外汇储备“太多了”;现在将要临界3万亿美元,是对过去担忧的改变,这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因为人民币贬值,所以恐慌性比较大,大家觉得负效应比较凸出 如果从教科书的角度去看,一般一个国家能够应付3-6个月进口的需要、偿还外债的需要,那么外储就够了。但现在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都跟传统教科书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流动过剩的局面是历史新变局。 但很难说破3万亿美元就是惊险的,很难界定。如果按目前的市场环境,破3万亿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直线下降的情况会被打破,在一定时间内会有所改变。2017年将继续有增也有降,也会有新的情况出现。

为什么外汇储备减少,货币供给减少?

6. 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强劲对货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银行就会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乘数),货币供应会伴随着货币需求而增长``货币具有泻后效应,在长时间的宽松货币下会造成通货膨胀!
在短期除了能够改变市场的预期外恐怕不能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货币政策只有在实施后半年以上才能够看到效果,并且经济的增长靠的是生产要素(资本存量和劳动)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是靠货币政策,货币只是辅助性的东西!
超量印刷货币就不一样了。

7. 货币膨胀对经济有影响吗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有利于有变动收入的人。比如在90年代国企的工资有的达到了一千元,这是很高的。而现在他们的工资依然是1000元,差不多是低收入了。可是那些做小买卖的,私企的职工,的收入却大幅提高了。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随着物价上涨,储蓄在银行里的钱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它们本来是作为防患未然和储蓄养老的,在通胀中,它们的价值也会降低。3.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债务人 当你在90年代欠别人一万,现在来还时,你就合适多了。即使存在利息,因为大多数的利息并不能正确遇见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随着通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使产出和收入减少,从而引致失业。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首先,超级通胀使商品价格迅速上升,居民和企业都不想把钱存在银行里,因为那样会贬值。他们都把钱迅速花出去,购买商品和服务,这样会使价格进一步升高,加剧通胀。其次,员工会要求企业增加工资,以应付日益增长的物价。这时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从而使商品价格进一步增加。同时企业在通胀时会力求增加存活,以便以后价格更高的时候出售。这样市面上的商品将变的紧俏,导致商品价格继续上升

货币膨胀对经济有影响吗

8. 货币的经济影响

货币发行量应遵循此计算公式:M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通货量)P指商品的平均价格Q指商品数量V指货币流通速度(以货币周转次数计)按通常的货币主义的解释,当实际通货量大于所需的通货量时,便会导致货币贬值,形成通胀。反之,就会导致通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