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的思想方法分析

2024-05-13 02:13

1. 矛盾论的思想方法分析


矛盾论的思想方法分析

2. 谈谈矛盾问题的精髓及其理论意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指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下条件下相互转化。

3. 如何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比个性抽象、深刻,矛盾的个性比共性具体、丰富。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特殊总是普遍中的特殊。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导个别,所以,在认识过程中,把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2、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个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如何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

4. 政治哲学上的主要矛盾,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到底怎么区分?死活闹不清,概念啥的书上就两句。一到做题的

(1)两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的。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二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是另一方。 

  (2)两者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则是 "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主、次矛盾都是 "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的主、次方面。 

  (3)两者的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抓重点、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前者侧重于讲办事情应该怎样,后者侧重于讲看问题该怎样。  

  当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是互不相干的,在复杂事物包含的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这时,事物的性质不是由其他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而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例如,每一种社会形态中有很多矛盾,而规定该社会性质的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再给你讲一下如何去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种方法:从教材框题入手,“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主要矛盾),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主次方面)”。 事情该如何做用主要矛盾,问题该如何分析用主次方面。

第二种方法:性质界定法,即看材料是不是要给事情(物或人)定性,也就是说做总结、评判其优劣、利弊、得失、好坏、正误等,若是,则用矛盾主要方面,否则就是主要矛盾。这也是从教材内容入手,“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对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评价,给事情定性,也是在看问题,用主次方面 

第三种方法:关键词界定法,即看材料中所运用的一些词语,如:中心、重心,重点、关键、突破口、根本上、牵牛要牵牛鼻子、胡子眉毛一把抓(教材中还有一些俗语)等,这就是主要(次要)矛盾。而主导、主体、主流(支流)、优势、总体上、大多数、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等,这是矛盾主要(次要)方面。 
关键词是“主体”,一般用主次方面

5. 如何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x0d\x0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x0d\x0a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比个性抽象、深刻,矛盾的个性比共性具体、丰富。\x0d\x0a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特殊总是普遍中的特殊。\x0d\x0a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x0d\x0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x0d\x0a1、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导个别,所以,在认识过程中,把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是认识的根本方法。\x0d\x0a2、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x0d\x0a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x0d\x0a\x0d\x0a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个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如何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

6. 哲学中,怎样用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点分析问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坚持一分为二,说“两句话”,会“两手抓”。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医诊治疾病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第二,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第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老师:一切假的东西都是丑的。
学生:非也,我看您的假牙就很美。

7.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据此回答14—15题。小题

     小题1:B小题2:B         略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据此回答14—15题。小题

8. 矛盾的观点哲学中的矛盾有哪些观点

哲学中矛盾观点的主要内容: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和理解其他规律、范畴的钥匙;矛盾分析方法是辩证法中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否承认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的作用 (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辩证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逻辑矛盾是人们思维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则造成的思维混乱.任何科学认识,既要排除逻辑矛盾,又要研究逻辑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基础(不是冤家不聚头),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4.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只见同一或只见对立的形而上学片面性.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发展中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同一性为矛盾双方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场所;是矛盾双方相互汲取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共同发展;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2)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3)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2.事物发展中的内因和外因:(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哲学基础.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二是指同类事物的矛盾有共同性.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1)从性质看,有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2)从地位看,有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3)从解决形式看,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以及创造出一种使矛盾双方长期共存的形式.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科学认识与区分事物的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的基础,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个别包含着一般,一般寓于个别并通过个别而存在;两者区分是相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意义:理论上,它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实践上,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及其关系:在事物的许多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规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关系:在一个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次要方面,次要方面影响主要方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3)两点论是指在一个事物中要看到许多矛盾,在一个矛盾中要看到两个方面.重点论是指在一个事物中要抓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中要抓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抓住重点,带动全盘;看主流,注意支流;在克服一种主要倾向时,要注意可能掩盖的另一种倾向,防止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
四、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1.中国传统矛盾观的内容:
(1)用“有两”“有对”“有耦”等来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如程灏说“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朱熹提出“万物皆有两端”“独中又自有对”.
(2)用“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等来阐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易经》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提出“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朱熹提出“一分为二”,方以智提出“合二为一”.
(3)用“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等来分析矛盾的解决方式.如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为贵”,《中庸》提出“致中和”.
2.中国传统矛盾关的现代意义:(1)中国传统矛盾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有许多相通之处,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了思想文化土壤.但它属于朴素辩证法,思想是零碎的,并带有神秘色彩.(2)中国传统矛盾观注重和谐统一,对于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争取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创造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有启迪意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