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性资本运营的介绍

2024-05-13 05:14

1. 收缩性资本运营的介绍

收缩性资本运营“资本运营”一词虽然产生于我国,但最早的收缩性资本运营实践活动却始于西方。1911年,美国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因违反了反垄断法(谢尔曼法),法院判决该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分立。这可能是最早的收缩性资本运营实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企业从多元化经营战略转向“归核化”战略,企业收缩性资本运营不断从被动走向主动,新方法不断涌现。

收缩性资本运营的介绍

2. 收缩性资本运营的推动我国企业收缩性资本运营的建议

我国当前正处于企业并购的热潮之中,企业对收缩性资本运营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还相当陌生,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对收缩性资本运营产生种种误解。例如,很多人认为只有那些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才进行资产剥离。其实,收缩性资本运营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类型,经营绩效差的企业可以使用,经营绩效好的企业也可以采用。二者都可以将某些经营不善的部门或业务或产品线转让出去,以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和产品结构,强化核心业务,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进行剥离以后,虽然其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规模有所减少,但资本总的规模没有变,而且其总体绩效还会提高。此外,收缩性资本运营还通常与扩张性资本运营配合使用:一方面,企业兼并的同时也可能出售某些资产,以获得急需的现金收入;另一方面,企业剥离经营不佳的资产,获得现金流人,用来扩张其主业。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既要精于扩张性资本运营,又要善于收缩性的资本运营。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

3. 收缩性资本运营的收缩性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企业扩张与收缩的辩证统一关系企业扩张与收缩,犹如发动机里活塞的运动,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1)扩张引起收缩。任何形式的购并都有一个“度”,当并购扩张超过这个“度”时,便会导致规模不经济,平均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企业绩效降低。收缩就是在这种扩张超过了一定“度”的情况下,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而产生的。(2)收缩是扩张的基础,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扩张。为了追求El后更大规模的扩张,企业有时必须以退为进,先“消肿”,剥离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相容的某些业务或部门,然后轻装上阵,扩张势头可能更猛。因此,不仅以并购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资本运营可以使企业得到发展,而且以剥离(出售、分立、分拆上市、跟踪股、股份回购)为主要内容的收缩性资本运营也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2.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我国多元化企业回归主业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的多元化战略传到了中国。广东省的企业率先实施多元化战略。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来成长的战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多元化经营有一些前提条件,而且应当进行相关多元化,否则,不仅不会取得预期的成功,甚至会导致失败。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著名企业推行多元化战略取得了一些效果,于是许多企业纷纷仿效,不断扩大经营范围。然而事与愿违,不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上市公司,多元化带来的利益并不明显,成功与失败几乎各占一半。不论是西方企业还是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实践都证明,无关联的多元化经营会招致企业经营失败。因此,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无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在全球企业收缩性战略的背景下,对混合企业进行剥离或分离或分拆,适当的收缩战线,降低混合多元化的程度,“回归根本”,强化核心业务,培养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因此,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我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回归主业的必然选择。3.收缩性资本运营是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股份公司离不开资本运营,而作为资本运营重要组成部分的收缩性资本运营,在上市公司的运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纠正错误的并购;(2)减轻债务负担,改变财务状况;(3)剥离非相关业务,回归主业或者调整主业;(4)盘活资产,套取现金;(5)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获取资本溢价;(6)消除负协同效应,释放“被压缩了的价值”;(7)作为反购并的武器;(8)提高每股收益,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改善公司业绩;(9)消除内部冲突,改善激励机制,降低代理成本;(10)满足公司战略改变与转移的需要。4.收缩性资本运营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行业不同,采用的资本运营方式也应该不同。一般来说,资产专用性高或高度互补或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的企业适合扩张性资本运营,而那些资产专用性不高或相互独立或规模经济不显著的企业,对其进行分立、分拆反而更好。对属于后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扩张性的资本运营会带来边际收益递减甚至收益为负,而分立式的收缩性资本运营却可以使边际收益递增或带来正的收益。我国许多省的机械行业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分立式重组,并取得了成功,如特大型国有企业“二汽”等。因此,收缩性资本运营,就为企业改制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收缩性资本运营的收缩性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4. 收缩性资本运营的我国的企业收缩性资本运营

我国企业收缩性资本运营,是从1993年开始的。当时,我国正开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俗称“改制”)。对非生产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让企业真正摆脱办社会的负担,轻装上阵,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条件。一大批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陆续、分步骤地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剥离。此后,许多非改制的国有企业,也把剥离非经营性资产作为搞活企业的重要手段。还有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分拆的方式,在香港或其他国家上市。党的“十五”大以后,收缩性资本运营逐渐为上市公司所采用,而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现在看来,收缩性资本运营已成了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的组成部分,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资产剥离被上市公司广泛采用1998年,上市公司公告剥离129次,占1998年上市公司企业重组总数和总金额的20% 和2l% ,另外在上市公司资产出售上,出售股权94起,占资产出售总数73% ,出售实物资产35起,占上市公司出售资产总数的27% 。1999年,公告剥离190次(其中剥离股权资产147次,剥离其他资产43次),实际发生187起,涉及金额96.1亿元,分别占1999年上市公司企业重组总数和总金额的16.8% 和20.8% 。2001年,公告的资产剥离或所拥有的股权出售395次,占当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27.1%。此外,作为剥离特殊实现形式的管理层收购(MBO)和员工持股制度也正在开展之中。2.公司分拆上市逐渐展开1996年和1997年,一汽集团先后两次分拆上市成功。1997年6月,深圳赛格集团分拆上市成功。企业分拆上市尤其是尚未上市的集团公司分拆上市,目前已形成一种资本运作模式,得到市场的认同;而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行为还刚开始,随着国有特大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在1998年以来形成了热点,并作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被市场推广。2000年10月31 El,由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并控股的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闪亮登场,中国资本市场1 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的分拆上市第一股产生了。神州数码也于2001年6月1日在香港主板市场分拆上市。两者分拆的成功,标志着内地主板市场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启动其分拆上市的业务,将为国内公司收缩性资本运营带来新的思路。同仁堂和神州数码分拆上市的成功效应,必然会对内地其他上市公司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传递到内地证券市场上。3.股份回购进入积极探索与尝试阶段1992年,大豫园兼并小豫园时,采用协议回购方式把小豫园的所有股票(包括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悉数回购并注销。有人认为这可以看作是中国股市第一例为了合并而实施股份回购的成功个案。1994年10月30日,陆家嘴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了国家股减资的方案,由此陆家嘴成为我国第一家协议回购本公司股票并注销股份的上市公司。1996年4月19日,厦门国贸公司董事会提出了以股份回购的方式来减资及变更股本结构的议案。1999年5月12日云天化董事会发布了《关于回购并注销部分国有法人股的公告》,如期完成回购任务。1999年12月16日,申能股份发布了回购部分国有法人股并注销股份获准的公告,并如期完成。氯碱化工在1999年提出了回购公司B股,又掀起了一波关于B股回购问题的热潮。

5. 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 ,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 ,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 ,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 ,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 ,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 ,有利于主流核心业务的发展。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 ,其主要实现形式有 :
          1、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指把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第三方 ,这些资产可以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也可以是整个子公司或分公司。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不良资产的存在恶化了公司财务状况;(2 )某些资产明显干扰了其它业务组合的运行 ;(3 )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急需收缩产业战线。
         中国人寿在上市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资产剥离。2003年8月,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分为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超过6000万张的.1999年以前的旧保单全部被拨归给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而2000万张左右1999年以后签订的保单,则以注资的形式被纳入新成立的股份公司。通过资产剥离,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担了1700多亿元的利差损失,但这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铺平了道路。
          2、公司分立 
         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 ,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 ,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通过这种资本运营方式 ,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在分立过程中 ,不存在股权和控制权向第三方转移的情况 ,母公司的价值实际上没有改变 ,但子公司却有机会单独面对市场 ,有了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公司分立通常可分为标准式分立、换股式分立和解散式分立。
          3、分拆上市 
         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2000年,联想集团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对其核心业务进行拆分,分别成立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股票在香港上市。神州数码从联想中分拆出来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分拆不但解决了事业部层次上的激励机制问题,而且由于神州数码独立上市,联想集团、神州数码的股权结构大大改变,公司层次上的激励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4、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途径购买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 ,适时、合理地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 ,股份有限公司达到缩小股本规模或改变资本结构的目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一般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保持公司的控制权;二是提高股票市价,改善公司形象;三是提高股票内在价值;四是保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认股制度的实施;五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股份回购与股份扩张一样,都是股份公司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经营战略。因此,股份回购取决于股份公司对自身经营环境的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已超过一定的规模经营要求的公司,可以选择股份回购的方式收缩经营战线或转移投资重点,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1999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协议回购方式向国有法人股股东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并注销股份10亿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98%,共计动用资金25.1亿元。国有法人股股东控股比例由原来的80.25%下降到68.16%,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回购完成后,公司的业绩由98年每股收益0.306元提高到99年每股收益0.508元,而到2000年,每股收益达到了0.933元。这为申能股份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地位。
    ;

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6. 资本运营中扩张和收缩的利弊

亲亲,您好,资本运营中扩张和收缩的利弊是:资本运营是指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将本企业的各类资本,不断地与其它企业、部门的资本进行流动与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重组,以达到本企业自有资本不断增加这一最终目的的运作行为。 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包括: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摘要】
资本运营中扩张和收缩的利弊【提问】
亲亲,您好,资本运营中扩张和收缩的利弊是:资本运营是指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将本企业的各类资本,不断地与其它企业、部门的资本进行流动与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重组,以达到本企业自有资本不断增加这一最终目的的运作行为。 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包括: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回答】

7. 资本营运的收缩型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 ,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 ,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 ,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 ,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 ,有利于主流核心业务的发展。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 ,其主要实现形式有 :1、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指把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第三方 ,这些资产可以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也可以是整个子公司或分公司。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不良资产的存在恶化了公司财务状况;(2 )某些资产明显干扰了其它业务组合的运行 ;(3 )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急需收缩产业战线。2、公司分立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 ,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通过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在分立过程中 ,不存在股权和控制权向第三方转移的情况 ,母公司的价值实际上没有改变 ,但子公司却有机会单独面对市场 ,有了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公司分立通常可分为标准式分立、换股式分立和解散式分立。3、分拆上市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4、股份回购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途径购买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 ,适时、合理地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股份有限公司达到缩小股本规模或改变资本结构的目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一般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保持公司的控制权;二是提高股票市价,改善公司形象;三是提高股票内在价值;四是保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认股制度的实施;五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股份回购与股份扩张一样,都是股份公司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经营战略。因此,股份回购取决于股份公司对自身经营环境的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已超过一定的规模经营要求的公司,可以选择股份回购的方式收缩经营战线或转移投资重点,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资本营运的收缩型

8. 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类型

 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类型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资本运营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有利于主流核心业务的发展。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其主要实现形式有 :
          1.公司分立 
         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通过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在分立过程中,不存在股权和控制权向第三方转移的情况,母公司的价值实际上没有改变,但子公司却有机会单独面对市场,有了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公司分立通常可分为标准式分立、换股式分立和解散式分立。
          2.分拆上市 
         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2000年,联想集团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对其核心业务进行拆分,分别成立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股票在香港上市。神州数码从联想中分拆出来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分拆不但解决了事业部层次上的激励机制问题,而且由于神州数码独立上市。联想集团、神州数码的股权结构大大改变,公司层次上的激励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3.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指把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第三方,这些资产可以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也可以是整个子公司或分公司。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不良资产的存在恶化了公司财务状况;(2 )某些资产明显干扰了其它业务组合的运行 ;(3 )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急需收缩产业战线。
         中国人寿在上市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资产剥离。2003年8月,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分为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超过6000万张的1999年以前的旧保单全部被拨归给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而2000万张左右1999年以后签订的保单,则以注资的形式被纳入新成立的股份公司。通过资产剥离,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担了1700多亿元的利差损失,但这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铺平了道路。
          4.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途径购买本公资本运营司发行在外的`股份,适时、合理地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股份有限公司达到缩小股本规模或改变资本结构的目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一般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保持公司的控制权;二是提高股票市价,改善公司形象;三是提高股票内在价值;四是保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认股制度的实施;五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股份回购与股份扩张一样,都是股份公司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经营战略。因此,股份回购取决于股份公司对自身经营环境的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已超过一定的规模经营要求的公司,可以选择股份回购的方式收缩经营战线或转移投资重点,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1999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协议回购方式向国有法人股股东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并注销股份10亿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98%,共计动用资金25.1亿元。国有法人股股东控股比例由原来的80.25%下降到68.16%,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回购完成后,公司的业绩由98年每股收益0.306元提高到99年每股收益0.508元,而到2000年,每股收益达到了0.933元。这为申能股份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