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投资,房地产

2024-05-10 06:59

1. 经济,投资,房地产

楼主需要的是经济学基础级教材,推荐: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经济类专业通用基础教材,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简单易懂,适合非经济类专业读者。
  2.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同样适合初学者,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相比,曼昆的书更为生动有趣一         些,其中包括了许多经济学思维实验式的案例分析。
  3.平迪克的《中级微观经济学》。相比前两本书,平迪克的模型更多更复杂一些,适合有一定经济      学基础的读者,楼主可作为进阶读物。

经济学主流入门级教材大致就这几本,房地产相关书籍就太多了,观点也多而杂,没有权威的教科书式的著作,并且房地产要结合国内实际经济情况来分析。需要楼主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观察,多多思考。

经济,投资,房地产

2. 房地产与经济

  2010年房地产调控应坚持“维稳”政策,同时应加大和完善市场制度建设。而房地产税费管理的重点亦应由交易环节转向持有环节。昨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蓝皮书(2010)》这样表述接下来的楼市政策,并且称,房地产已经不适合作为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蓝皮书指出,2009年商品房价格增长23.6%,商品住宅的价格增长25.1%,远远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的增长速度。之所以房价、地价大幅上涨,可以说与房地产调控措施未及时到位、房地产调控手段不能切中要害有很大关系,调控方式和手段亟待创新。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低迷、复苏、火爆的发展过程,实现了V形反转,为业内人士始料未及。2010年是我国经济真正走出金融危机重振快速增长的关键年度,未来数年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年度。2010年房地产政策应坚持“维稳”调控政策取向,同时应加大和完善市场制度建设。

  热点城市房价下半年会下调

  中国社科院管理研究所土地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李景国表示,2010年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将较去年继续提高,对捂盘惜售的打击扩大增量。同时,在调控政策影响下,去年下半年出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扩张态势会有所收缩,今年房价将呈现盘整态势,且增速趋缓。

  近期讨论房价,当然要谈及新国十条的调控效果,昨日,众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新国十条出台后,对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肯定会有一定的效果。

  “应该讲,目前的政策如果到位的话,对治标是有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

  李景国也表示,他认为:“与2007年第四季度二套房政策相比,2010年新的国十条更为严格。我个人认为它会有效果。”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次调控出台的背景,跟2008年底的那次调控有所不同。在她看来,这次政策出台最关键的是在金融信贷这块,一是收减了流动性,二是加大了有效供应,遏制投资投机。

  “我觉得这几方面的提出,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赵松告诉记者,肯定会有效果。“我觉得这次中央表现了一个很大的决心。如果这次政策要是像先前那样越调越涨,可能会影响到老百姓对中央的决策的公信力。”

  国家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看来,是否降价主要还是应该看企业,他相信,在这么严厉的打压下,在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吃紧后,肯定会降低房价来度过“寒冬”。

  本轮楼市调控是长期的

  王珏林表示,调控是为了持续发展,调控是为了建立一个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和完善市场,调控的决心大,对这次调控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备。

  王珏林称,虽然房产市场有暂时的停滞,不等于全年市场不发展,但是对发展要理解,不能像2009年的情况,按照那个标准没有办法比,要衡量市场的发展主要在销售量。

  李景国告诉记者,“新国十条应该成为一个长期性的政策,而不是一个短期的措施。”他进一步表示,“我国建设用地仍然是相对的稀缺性资源。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短期性的措施,一旦这个措施停止,会有可能复制2009年后半年市场的情形。”

  2007年9月,央行要求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低于央行基准利率的1.1倍,短期内效果较为显著。后因金融危机来袭,中央为保GDP增长,迅速回调政策,未能收到预期的调控效果,市场还以一轮疯狂上涨作为回应。

  “调控是为了建立一个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以及完善市场。所以这次决心大,而且要有长期的准备。”王珏林表示,如果这次调控效果出不来,政府肯定不会放松。

  遏制投机应重视持有环节

  “现在政策能不能持续,能不能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是比较关键的。”他进一步表示,“实际上现在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了,从捆绑性的土地财政向持有性的房产税转型。”

  蓝皮书也指出,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方式还不尽成熟,一些政策不但不能起到应有作用,还会造成相反的效果,比如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本来是为了增加成本抑制投机,但由于卖方将其转嫁到房价上,因而成为抬高房价的一大因素。

  针对持有性房产税的征收办法,潘家华建议可先存量征税,以保障增幅的受益。“房地产税是存量和存价的结合,存量是不至于浪费我们的空间,存价是一种收入的再分配,这样才可以保证可持续的房地产调控。”

  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社科院土地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李景国,他表示,为保障房地产健康发展,房地产税费管理机制应该进行改革,“税费管理的重点由交易环节转向持有环节,简化交易环节税费。”

  李景国进一步提出,流转环节税费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需求,但不利于二手房的市场发育;而持有环节的监管对遏制垄断和投机行为更有利。

  倚仗房地产的经济繁荣风险会非常大

  蓝皮书还指出,房地产业作为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是不合适的。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由于房地产业产业链长,影响的范围广,因此房地产市场繁荣,经济也随之繁荣,房地产泡沫膨胀也会刺激经济不断上涨。

  正因为如此,当房地产泡沫崩溃时,其繁荣时拉动的产业此时将受到严重的打击,宏观经济也将受到严重的冲击。

  因此,如果宏观经济维系在房地产业基础之上,意味着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极易产生泡沫的市场,且常常不易察觉。

  蓝皮书认为,如今,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房地产价格也已涨到一定高位,如果下一轮经济增长仍然倚仗房地产的繁荣,那么中国的经济一定是建立在风雨飘摇的基础之上。

  蓝皮书速读

  ◎港人深圳置业推高楼价

  对于深圳高企的房价,蓝皮书也分析了其原因。记者注意到,与别的城市不同的是,在推动深圳高房价的人群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士。

  蓝皮书指出,随着深港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港人内地置业深圳占主流,置业规模总体逐年上升,工作置业为主力,投资置业创新高。

  根据香港规划署发布的《香港居民在内地居住的情况及意向2008年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内地居住的18岁及以上港人呈快速增长态势,平均每两年增长50%。其中,居住深圳者最多,达31%。港人居住内地人数呈增长态势,计划移居深圳者比例最高。

  虽然2008年受内地楼市调整及购房“限外令”政策影响,港人内地置业规模有所下降,但深圳置业约5500万—5700万套,仍占内地置业总量的36%,远高于在上海、广州的置业水平。

  2009年随着内地楼市回暖,“限外令”政策解禁,港人内地置业规模迅速回升,置业数量约2.23万—2.33万套,投资金额224亿元人民币,较2008年分别增长46%和85%,达历史高点。其中,深圳置业约8300—8500套,占内地置业总量37%。

  蓝皮书指出,随着深港一体化步伐加快,“深港都会圈”逐渐形成,港人北上深圳工作生活已成稳定态势,置业潜力巨大,将助推深圳住房消费总量攀升。

  ◎2010年商品房供应减少

  虽然很多专家一直强调,遏制房价首先要扩大供给,但是,昨日蓝皮书预计,由于2009年完成土地购置面积和当年的开发土地面积均有所减少,这有可能对今后1—2年商品房的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蓝皮书认为,2009年完成土地购置面积为3.2亿平方米,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同比增长是1997年以来的最低。2009年开发的土地面积为2.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为负的19.9%,为1997年以来的最低。这种情况,有可能对今后1—2年商品房的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蓝皮书还指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秩序仍较混乱,亟待整治。一是捂盘惜售、土地闲置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供需紧张,使房价高起并快速上涨,引发一些城市市场恐慌开始抢购的现象。二是投资与投机性的需求增多,加剧了市场的供求矛盾。去年下半年随着房价不断上涨,热点城市及热点地区投资需求及投机需求不断增多,加剧了市场的供求紧张,推动了房价的上涨,排挤了部分的自主性需求。

  ◎北京地价今年先扬后抑

  蓝皮书预测,2010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将平稳发展,地价在平稳中实现先扬后抑态势,保障性住房将加大供应。

  2010年北京土地供应总量将略高于2009年水平。2010年北京具备供应条件的土地不低于6000公顷,其中住宅不低于4500公顷。2010年全年计划供地规模将超过3000公顷,高于2009年供地水平。

  蓝皮书指出,如宏观环境出现变化(如需要压制固定资产投资等),不排除出现控制土地供应规模的可能。北京将继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量,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规模将大幅增加。

3. 中国的经济被称为房地产经济,有没有道理

严格来说,不准确。要明确几个时间断点才行。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中国主要是靠加工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稳定势头。
1998-2007年期间,受金融风暴影响,开启综合型发展的经济,包括工业、教育、农业、旅游等,各行业发展平稳,整体经济的继续持续增长。
2007年全球金融风暴后,各行业经济受影响,增势疲软,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点数,持续直接和间接地鼓励房地产经济,并催生了大大的泡沫光环,占每年整体经济增量的近半。

中国的经济被称为房地产经济,有没有道理

4. 中国经济为什么要依靠房地产?

房地产对经济运行影响深远,从经济“三驾马车”来看,不难发现消费、投资仍在下探,唯有受海外经济回暖影响,净出口超出预期。其中,消费受到房地产相关消费,比如家具家电、建筑材料等减少的影响,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2%,比6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考虑到新房销售持续下降,很难期待消费会有改善。

从投资看,构成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三个主要部分,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前二者持续下滑,目前仅仅依靠基建投资显然是不够的。

从已经出台的各地稳增长措施来看,铁路投资、棚户区改造以及基建投资增长迅速,被寄予厚望。例如,1-7月基建投资仍然保持较高增速,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速为19.6%,比上半年提升5.4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速27.7%,比上半年提升1.3个百分点;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增速都维持在20%以上。

但是,总体投资还是走低。1-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比上半年降低0.3个百分点,比17.5%的增长目标低0.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6%,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继续下探,同比增速为13.7%,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受 制于严重的产能过剩,需要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而这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如此看来,未来提振内需的着力点依然是房地产市场。

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而言,新房销售、新开工面积持续大幅萎缩,尚未看到任何转好的态势。例如,始于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下跌潮已经扩展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7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有64个环比下跌。尽管相当一部分城市已经取消了限购政策,但目前效果仍不显著。房地产新开工保持负两位数增长,销售额下降也近10%,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部分城市土地流标频发。

鉴于房地产市场与中国经济的紧密联系,房地产市场下滑,甚至导致刺破房地产泡沫,这对当前宏观经济是不利的。笔者认为,若要实现稳增长,应着重落实已有的微刺激政策,同时必须重视房地产市场走势,从多个途径采取措施对冲房地产市场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应解决住房按揭贷款“难和贵”的问题。购房限制逐步取消的效果不明显,在接下来的楼市“金九银十”期间,建议货币政策要在此之前,做好对首套房贷款可得性和优惠利率的安排,对建小户型房地产开发贷款给予支持。

其次,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货币政策的实施结果看,近两个月,新增贷款大幅减少,7月份不足4000亿元。有报道称,截至8月17日,国有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仅为560亿元,连续两个月信贷数据低于预期,显示宽货币紧信贷的情况需要改变。笔者认为,未来应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以及将全社会融资总量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除此之外,笔者建议,降息降准确有必要,特别是在外汇占款减少的背景下,定向降准扩围至所有金融机构十分必要。

三是确保稳增长措施的落实。上半年决策层已经推出了诸多微刺激措施,包括加大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加快,降低企业税负,吸引外资等等。可以发现,前期措施已经开始发挥一定的效果,未来还需不折不扣地继续落实。即便在经济下滑之时,也要吸取“四万亿”大规模经济刺激后遗症的教训,对于项目选择要经过充分论证,但在审批环节则需要加快进度,确保稳增长与调结构两大目标不要顾此失彼。

四是改革配套措施抓紧落实。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户籍改革、财税改革的顶层设计都已经出炉,未来如果能够切实落实,必将释放改革红利,对稳增长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众多改革之中,财税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近日国开行获央行1万亿PSL贷款支持棚户区改造是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但定向措施不是货币政策的长久之计,财政改革的加快对于弥补这部分资金短板,防止货币承担准财政的功能,防范宏观风险意义重大。

5. 中国什么时候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支柱产业?

2003年。
自1998年房改以来,房地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2003年,房地产业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正式被确认。直到现在,它依然是维系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亿翰智库报告指出,2008-2017年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行业享受了大量的政策红利,大小房企飞速成长,销售规模不断创新高,创造了大量的利润。
房地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14738.7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3850.7万亿元,占总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4.6%增长至2017年的6.5%。

扩展资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说:“欧美以及日韩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其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房地产都曾作为支柱产业而存在。我国过去近20年中,房地产业在推动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拉动消费等方面作用明显。
房地产业是涵盖建筑、建材、运输、中介、金融在内的大产业,并关联着十几个相关产业,是一国经济结构不可或缺的关键行业,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
凤凰网-就业榜:恒大、碧桂园及万科员工均超10万
人民网-住建部专家:未来20年房地产仍是支柱产业

中国什么时候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支柱产业?

6. 房地产经济是实体经济吗?

房地产有使用价值,其构成要素是地价、造价以及附在它上面的税费和其他费用,当然还包括地理位置等特殊因素。房子的实际价格由使用价值和实时供需矛盾所决定。这部分价格属于实体经济。当房子的价值高出使用价值,就成了虚拟经济的产物。
房地产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同时也是一项法律权利。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房地产是指房产和地产的总称,包括土地和土地上永久建筑物及其所衍生的权利。房产是指建筑在土地上的各种房屋,包括住宅、厂房、仓库和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办公用房等。地产是指土地及其上下一定的空间,包括地下的各种基础设施、地面道路等。
房地产由于其自己的特点即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不动产。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建筑物、房地合一。在房地产拍卖中,其拍卖标的也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房地合一状态下的物质实体及其权益。随着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发展,房地产已经成为商业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法律意义上的房地产本质是一种财产权利,这种财产权利是指寓含于房地产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利益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权利,如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典当权、租赁权等。

7. 房地产经济是一个怎样的经济?

呵呵。
我就是一名房地产经纪人。 
很简单。 
勤奋,  
努力
,
这个职业是个高薪职业,
但是
高薪都是你拿一滴一滴汗水换来的。  
最重要的就是走好路。 
多走路。

房地产经济是一个怎样的经济?

8. 房地产和国家的经济关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住房制度的改革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对各类房地产需求将呈快速上升趋势。这将要求房地产市场更加完善、配套,而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本章将首先从房地产市场的含义及其体系、土地及房产市场及其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讲起;其次,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及供求均衡规律;再次,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功能和运行机制;最后,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基本思路。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房地产市场、房地产需求、房地产供给、土地市场的内涵和特点;理解并分析影响房地产需求及房地产供给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增加房地产供给的有效途径;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体系
   一、房地产市场的概念及其体系
   (一)房地产市场的概念
   房地产市场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狭义角度讲,房地产市场是指进行房地产买卖、租赁、抵押及相关的劳务服务等交易活动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讲,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概括地讲,房地产市场是指房地产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也是房地产商品一切交换或流通关系的总和,是连接房地产开发、建设和房地产消费的桥梁,是实现房地产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经济活动全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市场的存在和健康发展是房地产业赖以生存的必要基础和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业。
   (二)房地产市场体系的构成
   房地产市场,它与生产资料市场、生活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一样,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房地产市场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有其相应的体系结构。
   房地产市场体系,是多种房地产市场的集合体和系统。它是房地产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它是一个多元市场,其内部包括多个相互联系的子市场,这些子市场形成了相应的体系结构。
   房地产市场体系就是指按一定的标准细分后形成的交叉渗透、紧密联系的子市场组成的有机整体。
   房地产市场体系的构成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1)按房地产交易的层次和权属内容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
     (2)按房地产市场运行的时间先后顺序划分为土地开发市场、房产开发市场和物业管理市场;
   (3)按房地产使用类型不同分为居住物业市场、写字楼物业市场、零售商物业市场、工业厂房物业市场和特殊物业市场等。   
   当然,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并不存在这种绝对的房地产市场划分,分类的目的只是在于方便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进而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类型根据其组成可以分为土地市场、房产市场、房地产金融市场、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