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市场化的什么是汇率市场化

2024-05-07 23:00

1. 汇率市场化的什么是汇率市场化

如果说利率市场化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在国内资金市场上的必然反应,汇率市场化则是我国主动参与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学习苏联采用了依靠要素投入,首先是资本要素(投资)驱动经济的粗放增长模式,改革开放后是模仿日本的出口导向型模式,采取“出口导向”的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用出口需求弥补由要素驱动造成的消费和内需不足,总体上是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鼓励高资源投入、低经济效率项目的扩张。要素价格定得过低;为了支持出口导向的政策,本币的汇率由进口替代时的本币高估转为低估。如果说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以偏离市场供求的汇率政策支持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还可以理解的话,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这种政策无论如何已经难以为继。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使我国的出口导向政策既不可能(需求限制),也缺乏吸引力(外汇储备缩水)。实际上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2012年央行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0%,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率由2007年峰值的10%降至目前的不到3%的水平。

汇率市场化的什么是汇率市场化

2. 汇率市场化的汇率市场化的意义

汇率市场化将使进出口更多地反映我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使我国外部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配合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将增加居民的投资选择,大幅减少国家层面的金融风险。

3. 浮动汇率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国家货币当局一般都设定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浮动汇率是固定汇率的对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在浮动汇率下,金平价已失去实际意义,官方汇率也只起某种参考作用。就浮动形式而言,如果政府对汇率波动不加干预,完全听任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称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但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或出于某种政治及经济目的,要使汇率上升或下降,都或多或少地对汇率的波动采取干预措施。这种浮动汇率在国际上通称为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1973年固定汇率制瓦解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4. 汇率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实现完全的浮动汇率?

先要明确一下汇率市场化的定义:
汇率市场化是指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里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多地参照国际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依据市场供求灵活确定人民币与各种外币的比价。

如果说利率市场化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在国内资金市场上的必然反应,汇率市场化则是我国主动参与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学习苏联采用了依靠要素投入,首先是资本要素(投资)驱动经济的粗放增长模式,改革开放后是模仿日本的出口导向型模式,采取“出口导向”的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用出口需求弥补由要素驱动造成的消费和内需不足,总体上是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

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鼓励高资源投入、低经济效率项目的扩张。要素价格定得过低;为了支持出口导向的政策,本币的汇率由进口替代时的本币高估转为低估。如果说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以偏离市场供求的汇率政策支持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还可以理解的话,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这种政策无论如何已经难以为继。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使我国的出口导向政策既不可能(需求限制),也缺乏吸引力(外汇储备缩水)。

实际上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2012年央行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0%,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率由2007年峰值的10%降至目前的不到3%的水平。

汇率市场化的意义:

汇率市场化将使进出口更多地反映我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使我国外部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配合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将增加居民的投资选择,大幅减少国家层面的金融风险。

汇率市场化的注意事项:

一是客观定位汇率政策的作用。
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有所不同,对内平衡是首要目标,对外平衡是次要目标,保持币值稳定更应重在对内物价稳定,而非对外汇率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一些新兴市场货币汇率经历了大起大落,但与以前僵化汇率机制下的情况相比,新兴市场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是增强而不是减弱了,并没有出现大面积货币危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因此,应逐步恢复汇率的本来面目,克服汇率浮动恐惧症,既不人为、长期设定保持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也不夸大或抑制汇率对于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必须迈过去的槛儿。

二是破除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原罪”意识和过度恐惧。
随着经济日益开放,我国经济金融与世界、人民币汇率与全球汇率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部冲击对国内的影响日益加大,跨境资金流动受到影响在所难免。虽然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在我国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的现有格局,以及国内金融市场 发展现阶段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市场货币,仍是风险资产而非避险货币。这意味着,不仅要改变重外贸、轻内贸,重引资数量、轻引资质量,重外汇流出管理、轻外汇流入管理的政策和体制,更要改变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单边思维和传统偏好。应树立全面、正确的风险意识,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保持必要容忍度,不能把资金流入或流出的一时增减,简单等同于“热钱”流入或资本外逃,避免过度紧张而乱了阵脚。

三是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
三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但必须相互协调。在汇率与利率市场化方面,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存在利率平价机制,本外币利差是影响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相互脱节,任何一方的定价机制扭曲都将损害对方的效率。在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如果对资本流出继续保留较为严格的限制,民间对外投资特别是金融投资水平较低,不仅无法主动对冲我国近中期内仍将持续存在的经常项目顺差,只能继续依赖央行吸纳外汇并积累外汇储备、降低货币政策效率,或者是资本流出被动地“靠天吃饭”,同时也将抑制外汇市场供求多样化,汇率波动缺乏调节对象,汇率形成机制陷入空化和僵化,并可能导致汇率超调。因此,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健全资本双向流动的国际收支自我调节机制,与推进汇率市场化内在联系、相互依赖。

5. 汇率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实现完全的浮动汇率

先要明确一下汇率市场化的定义:
汇率市场化是指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里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多地参照国际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依据市场供求灵活确定人民币与各种外币的比价。

如果说利率市场化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在国内资金市场上的必然反应,汇率市场化则是我国主动参与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学习苏联采用了依靠要素投入,首先是资本要素(投资)驱动经济的粗放增长模式,改革开放后是模仿日本的出口导向型模式,采取“出口导向”的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用出口需求弥补由要素驱动造成的消费和内需不足,总体上是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

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鼓励高资源投入、低经济效率项目的扩张。要素价格定得过低;为了支持出口导向的政策,本币的汇率由进口替代时的本币高估转为低估。如果说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以偏离市场供求的汇率政策支持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还可以理解的话,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这种政策无论如何已经难以为继。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使我国的出口导向政策既不可能(需求限制),也缺乏吸引力(外汇储备缩水)。

实际上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2012年央行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0%,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率由2007年峰值的10%降至目前的不到3%的水平。

汇率市场化的意义:

汇率市场化将使进出口更多地反映我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使我国外部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配合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将增加居民的投资选择,大幅减少国家层面的金融风险。

汇率市场化的注意事项:

一是客观定位汇率政策的作用。
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有所不同,对内平衡是首要目标,对外平衡是次要目标,保持币值稳定更应重在对内物价稳定,而非对外汇率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一些新兴市场货币汇率经历了大起大落,但与以前僵化汇率机制下的情况相比,新兴市场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是增强而不是减弱了,并没有出现大面积货币危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因此,应逐步恢复汇率的本来面目,克服汇率浮动恐惧症,既不人为、长期设定保持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也不夸大或抑制汇率对于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必须迈过去的槛儿。

二是破除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原罪”意识和过度恐惧。
随着经济日益开放,我国经济金融与世界、人民币汇率与全球汇率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部冲击对国内的影响日益加大,跨境资金流动受到影响在所难免。虽然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在我国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的现有格局,以及国内金融市场 发展现阶段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市场货币,仍是风险资产而非避险货币。这意味着,不仅要改变重外贸、轻内贸,重引资数量、轻引资质量,重外汇流出管理、轻外汇流入管理的政策和体制,更要改变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单边思维和传统偏好。应树立全面、正确的风险意识,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保持必要容忍度,不能把资金流入或流出的一时增减,简单等同于“热钱”流入或资本外逃,避免过度紧张而乱了阵脚。

三是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
三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但必须相互协调。在汇率与利率市场化方面,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存在利率平价机制,本外币利差是影响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相互脱节,任何一方的定价机制扭曲都将损害对方的效率。在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如果对资本流出继续保留较为严格的限制,民间对外投资特别是金融投资水平较低,不仅无法主动对冲我国近中期内仍将持续存在的经常项目顺差,只能继续依赖央行吸纳外汇并积累外汇储备、降低货币政策效率,或者是资本流出被动地“靠天吃饭”,同时也将抑制外汇市场供求多样化,汇率波动缺乏调节对象,汇率形成机制陷入空化和僵化,并可能导致汇率超调。因此,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健全资本双向流动的国际收支自我调节机制,与推进汇率市场化内在联系、相互依赖。

汇率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实现完全的浮动汇率

6. 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什么决定

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没有上下限波动幅度,而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在浮动汇率下,金平价已失去实际意义,官方汇率也只起某种参考作用。就浮动形式而言,如果政府对汇率波动不加干预,完全听任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称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但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或出于某种政治及经济目的,要使汇率上升或下降,都或多或少地对汇率的波动采取干预措施。这种浮动汇率在国际上通称为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

汇率浮动形式多样化,包括自由浮动、管理浮动、盯住浮动、单一浮动、联合浮动等。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并不是纯粹的自由浮动,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对汇率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三,由于汇率的变化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因此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波动要频繁,而且波幅大。四,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不时地干预外汇市场,以使本国货币汇率升降朝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的汇率制度。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在货币当局确定的区间内波动。区间内浮动有助于消除短期因素的影响,当区间内的汇率波动仍无法消除短期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时,中央银行再进行外汇市场干预以消除短期因素的影响。

7. 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作为一国货币对外价格的表现形式,汇率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同时,除了受到经济因素影响之外,还往往受到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汇率的变动常常变幻不定,很难准确预测。就经济因素来说,主要有: 
(一)长期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严格地说,是指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时,即为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为逆差。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该国的外汇市场供求,进而影响汇率变动。一般而言,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在外汇市场上会表现为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如果是逆差的话,则是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不过,国际收支对汇率的影响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发挥作用,短期的、临时的、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对汇率的影响,容易被其他一些因素所抵消。 
2.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价值。如果货币的对内价值降低,其对外价值,即汇率也必然随之下降。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的变化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度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意味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降低,代表的价值量减少了。在纸币流通下,各国存在不同币值变化情况,因此不但要考察本国的通货膨胀率,也要考察他国的通货膨胀率,即比较相对的通货膨胀率。一般来说,相对通货膨胀率持续较高的国家,表示该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下降得越快,其本币汇率也将随之下跌,外汇汇率会上升。 
3.宏观经济状况 
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除了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国民收入、投资环境、经济开放程度等诸多方面的。若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良好,经济稳定,该国货币的汇率就趋稳;反之,则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维持汇率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短期因素 
1.相对利率水平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利率作为使用资金的成本或是放弃资金使用的收益,也会影响到汇率水平。一般而言,资金总是从利率低的地方流向利率高的地方。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他国时,他国的资金就会流入该国;否则,当该国利率水平低于他国的时候,该国的资金就会流出。而资金的大量流入流出,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外汇供求,特别是短期外汇的供求,从而引起汇率变动。当然,分析利率因素的时候不能只考察名义利率,而是要结合通货膨胀考察相对的实际利率水平。利率对长期汇率的影响十分有限,更大程度上是作为政策工具对短期汇率产生重大影响。 
2.政府的短期干预 
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常常会采用种种措施干预外汇市场和外汇汇率,有时甚至操纵汇率的波动。政府为了避免汇率的变动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需要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使汇率的变动有利于本国经济的运行。这种干预的目的有三种:一是在汇率变动过于剧烈的时候使它趋于缓和,二是使汇率稳定在某个水平上,三是使汇率上浮或是下降到某个水平。 
3.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有时会对汇率产生重大的影响。心理预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利率变动、汇率走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经济方面的,也包括对政治局势、国际关系、社会稳定等政治的和社会方面的预期。而对这些方面的不同预期,会直接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比如投资和储蓄的方向,进而影响到汇率。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快、影响大,常常会引起短期汇率波动。有时,心理预期甚至会成为市场上影响汇率的最主要因素。

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8. 实行浮动汇率将:( )?

实行浮动汇率将不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会加剧经济波动。
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对本国货币的汇率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全采取自由浮动汇率的国家几乎没有。
由于汇率对国家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的均衡有重大影响,各国政府大多通过调整利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以及控制资本移动等形式来控制汇率的走向。

扩展资料: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
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盯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动汇率